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菊不同部位中8种黄酮含量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孟 郭梦真 +6 位作者 邓晓颜 张博文 王小兰 刘通 张莉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3,共6页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8种黄酮在各部位中均有检出,其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依次为花>叶>茎,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怀菊花、茎、叶中均含有黄酮,在以前者为主原料的同时应加大后两者的开发利用,以期充分提高该药材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 部位 黄酮 含量测定 HPLC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软刺裸裂尻鱼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2
作者 严太明 蒲勇 +7 位作者 胡佳祥 高阔 熊金鑫 赖柏霖 田琴瑶 徐帅 唐子婷 何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47,共10页
【目的】探究软刺裸裂尻鱼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方法】对采集自雅砻江4个河段的92尾软刺裸裂尻鱼标本进行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对比分析,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其形态差异。【结果】可数性状中雅江群体第一鳃弓内侧鳃耙数显... 【目的】探究软刺裸裂尻鱼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方法】对采集自雅砻江4个河段的92尾软刺裸裂尻鱼标本进行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对比分析,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其形态差异。【结果】可数性状中雅江群体第一鳃弓内侧鳃耙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群体;雅江与甘孜和炉霍群体间的差异性状数量最多(12个),主要体现在D3、D7、D22、D28、D36等鱼体垂直轴向的显著差异性状,德格和甘孜群体间的差异性状数量最少(6个),主要体现在D1、D4、D9、D10等鱼体水平轴向的显著差异性状。4个群体间均存在不同数量的显著差异性状,但不存在同一显著差异性状,且4个地理群体的差异系数并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主成分分析提取出11个主成分,对方差的贡献率为79.059%,贡献指标主要体现在头部和躯干部;聚类分析发现,德格、甘孜和炉霍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雅江群体聚为一支;4个地理群体选取了5个变量建立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达到了80.4%。【结论】雅砻江软刺裸裂尻鱼4个地理群体间虽存在形态分化,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还未能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刺裸裂尻鱼 形态度量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
3
作者 彭斌彬 张潮 +1 位作者 郭亚坤 吴英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 针对废旧塑料回收处理量大且种类繁多,难以快速无损分类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塑料材质识别方法。使用红外光谱仪采集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醛(POM)八种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运用无监督学习的主成分分析与有监督学习的线性判别分析进行光谱数据降维,将光谱数据维度从334维降至10维和7维,最后结合马氏距离判别建立塑料材质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结合S-G平滑和SNV的预处理有效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对预处理数据的验证集进行降维后,两种降维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24%和100%。这两种方法可为多种废旧塑料材质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塑料材质识别 数据预处理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桑蒂”质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平 罗世英 +5 位作者 李梦佳 谭小燕 孙建彬 罗维早 唐策 张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8-羟基-1,3,5-三甲氧基口山酮(R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R3)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93%~103.58%,RSD 0.82%~2.9%。各批样品聚为2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04%,筛选出芒果苷、龙胆苦苷、异荭草苷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评价“桑蒂”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蒂”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澳洲坚果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尚玄 胡小静 +8 位作者 付镓榕 徐文婷 黄克昌 魏元苗 杨悦雪 姜家泰 王家堂 贺熙勇 郭刚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271,共13页
为明确云南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果实品质特性,建立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3个主产区35个澳洲坚果样本果实性状、果仁理化与营养及功能性成分、氨基酸组成与相对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 为明确云南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果实品质特性,建立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3个主产区35个澳洲坚果样本果实性状、果仁理化与营养及功能性成分、氨基酸组成与相对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果实性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皮果、壳果、果仁单重分别为13.85~30.48 g、5.92~11.68 g、1.87~3.75 g,壳果大果率为38.89%~100.00%,果仁大果率为10.00%~100.00%,出籽率为37.86%~72.41%,出仁率为25.18%~44.61%,缺陷果仁率为1.67%~17.00%,临沧地区坚果样本壳果、果仁大果率表现最佳,普洱地区坚果样本缺陷果仁率最高,亟需加强果园管理;35个样本理化与成分指标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4.49%~68.01%,总酚、多糖、总糖、果仁水分含量、灰分变异系数均大于10%,在样本间存在明显差异;35个样本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药效氨基酸占比最大,占氨基酸总量的63.22%~73.36%。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用于评判不同样本澳洲坚果品质特性的指标包括粗脂肪、出籽率、亮氨酸、壳果大果率、多糖、组氨酸、总糖、壳果单果重、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果仁单果重。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澳洲坚果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在35个澳洲坚果样本中,综合品质最优的5个样本为普洱‘HVA4’、保山‘Nanya No.3’、保山‘HAES246’、保山‘HVA16’、普洱‘Own Choice’。该研究明确了云南澳洲坚果果实品质特性,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对澳洲坚果加工产品的品种筛选、品质调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果实性状 理化、营养与功能性成分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分析 综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不同陈酿时期山西老陈醋的特征和差异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樊迎 原敏 +1 位作者 王凌凌 杨青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7-334,共8页
为探究不同陈酿时期山西老陈醋(Shanxi aged vinegar,SAV)中挥发性风味成分(volatite flavor components,VFCs)变化规律以及特征和差异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 为探究不同陈酿时期山西老陈醋(Shanxi aged vinegar,SAV)中挥发性风味成分(volatite flavor components,VFCs)变化规律以及特征和差异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表明,长期陈酿有利于SAV中VFCs的积累,但每种VFC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共有13种VFCs与陈酿时长显著相关,可指示陈酿进度;PCA结果可将陈酿时期分为0~2、3~6、8~10年和15年4个阶段,OPLS-DA确定出2,3-丁二醇、己酸苯乙酯、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等分别为各阶段的特征VFCs;差异筛选结果发现四甲基吡嗪和2,3-丁二醇等7种VFCs、2,3-二甲基吡嗪和糠醛等9种VFCs、4-羟基-2-丁酮和2,4,5-三甲基恶唑等4种VFCs分别是区分该4个阶段的差异VFCs。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陈酿时期SAV独特的风味构成,可为SAV陈酿进度的判断和调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陈酿时期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蒸汽杀菌温度对旅游食品固始鹅块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洋 周舟 +2 位作者 曹蒙 何珺悦 周颖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4-114,共11页
为探究高温蒸汽杀菌温度(121、126、134℃)对信阳特色旅游食品固始鹅块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 为探究高温蒸汽杀菌温度(121、126、134℃)对信阳特色旅游食品固始鹅块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未杀菌组、121℃杀菌组、126℃杀菌组、134℃杀菌组(M0、M1、M2、M3)之间的感官品质与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21℃处理组(M1)在香气、滋味、色泽及组织状态方面与对照组(M0)最为接近。4组样品共鉴定出99种挥发性成分,其种类与含量差异显著。基于PLS-DA筛选出33种投影变量重要性(VIP>1)的标志性成分,模型对杀菌温度的判别预测准确率达97.3%。ROAV分析表明134℃(M3)处理组的醛类物质ROAV显著高于其他组,导致过熟味最强,而121℃杀菌组的特征风味物质种类最多,脂肪香气、果香及清香更浓郁,且未产生明显异味。PCA结果表明,当杀菌温度超过121℃时,挥发性成分由醇类主导转变为醛类主导,脂肪香气显著增强。综合分析表明,121℃高温蒸汽灭菌既能保持固始鹅块与未杀菌样品最接近的香气特征,又能促进风味物质释放,避免过熟异味的产生,该结果为该旅游食品的加工工艺优化与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鹅块 高温蒸汽杀菌温度 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川麦冬质量评价
8
作者 张志强 袁涛 +3 位作者 陈娟娟 黄秋雨 黄毅 张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9-665,共7页
通过对比绵阳市、达州市、广安市3个产区川麦冬的核磁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4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各样品核磁指纹图谱特点并进行产区鉴别,还对总黄酮和总皂苷进行核磁积... 通过对比绵阳市、达州市、广安市3个产区川麦冬的核磁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4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各样品核磁指纹图谱特点并进行产区鉴别,还对总黄酮和总皂苷进行核磁积分相对定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川麦冬样品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大产区中的不同小产区的样品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PCA和PLS-DA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核磁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产区鉴别。相对定量结果显示绵阳产区麦冬标志化合物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冬 核磁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沿海不同地理群体施氏獭蛤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廖韬梁 王芷禧 栗志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随机选取北海、东兴、防城港和草潭4个地理群体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样本,测量壳长(LS)、壳宽(WS)、壳高(HS)、前缘长(LE)、后缘长(LT)、壳厚(TS)、总重(WT)、软体重(WM)、壳重(WSW)。测量数据校正后,采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 随机选取北海、东兴、防城港和草潭4个地理群体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样本,测量壳长(LS)、壳宽(WS)、壳高(HS)、前缘长(LE)、后缘长(LT)、壳厚(TS)、总重(WT)、软体重(WM)、壳重(WSW)。测量数据校正后,采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5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4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潭群体的贝壳壳型相对较圆,而防城港群体壳型相对较扁,4个群体的壳长均偏向一侧生长且偏后侧的程度较大,4个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尚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揭示,4个群体之间形态差异显著。经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47.861%,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17.252%,主成分3的贡献率为14.090%,累计贡献率为79.203%。根据主成分得分构建主成分散点图,发现北海群体、草潭群体和东兴群体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而防城港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海、草潭和东兴3个群体汇聚成一个分支,防城港群体独立成为一个分支。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准确率P 1为87.18%~100%,P 2为84.85%~100%,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P)为94.57%。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真实存在,北海群体、东兴群体和草潭群体3个群体之间差异较小,防城港群体则与其他3个群体间差异较大,4个群体之间形态上出现的差异可能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所栖息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为的一些养殖开发活动有关。分析北部湾沿海4个不同地理群体施氏獭蛤的形态差异,可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以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獭蛤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
10
作者 孙康辉 范宸铭 +2 位作者 李学思 潘春梅 惠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4-272,共9页
为了探求河南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该研究以四川浓香型白酒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构建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 为了探求河南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该研究以四川浓香型白酒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构建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对照及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9种、酯类37种、醛类12种、酮类14种、其他类15种,其中酯类物质占比最大(70%)。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对照及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样品间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存在差异;通过PCA及PLS-DA可有效区分对照及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基于VIP值>1及P值<0.05共鉴定出3-甲基丁酸丁酯、2,5-二甲基吡嗪、戊酸丁酯、乙酸甲酯等33种差异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这些物质是造成河南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为河南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图谱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浓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辨识侧柏叶炒炭程度
11
作者 姜涵 尚超凡 +3 位作者 卢琪 吕畅 戴衍朋 石典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8-2184,共7页
目的辨识侧柏叶炒炭程度。方法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考察炒炭过程中气味、滋味变化,并进行客观量化表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炒炭后,氮氧类、烷烃芳香类、无机硫化物类、醇醚醛酮类、芳香类成... 目的辨识侧柏叶炒炭程度。方法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考察炒炭过程中气味、滋味变化,并进行客观量化表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炒炭后,氮氧类、烷烃芳香类、无机硫化物类、醇醚醛酮类、芳香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随着炮制程度加重而减少,同时苦味值和涩味值明显增加。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侧柏叶炒炭工艺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保障其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炒炭工艺 电子鼻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的质量
12
作者 王野谌 邱智东 +2 位作者 王俪颖 王茂旭 董雪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0-688,共9页
为研究半夏泻心汤(BXD)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题示研究。以15批BXD物质基准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对比指认其中的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本)进行相... 为研究半夏泻心汤(BXD)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题示研究。以15批BXD物质基准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对比指认其中的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本)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15批BXD物质基准中人参,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差异成分。结果显示:建立了15批除人参以外的BXD物质基准HPLC指纹图谱,得到21个共有峰,指认出11个成分(腺苷、尿苷、鸟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表小檗碱、6-姜辣素、甘草酸铵),相似度均大于0.900;对人参皂苷Rg1、Rb1、Re、Rf进行TLC定性鉴别,结果一致性良好。CA、PCA和OPLS-DA均将15批BXD物质基准分为4类,PCA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598%,OPLS-DA得到12个对BXD物质基准整体质量贡献率大的差异成分,包含汉黄芩素、盐酸巴马汀、甘草酸铵和9种未知物,分别归属于黄芩、黄连和甘草等,进而说明上述3种饮片对BXD物质基准的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 薄层色谱法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法快速鉴别纺织品纤维成分
13
作者 高海燕 尚宇瀚 +4 位作者 赵钢 葛运程 王松莹 吕悦广 马强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1-601,I0003,共12页
本研究建立了电烙铁灼烧-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法,以实现对纺织品质谱数据的快速采集。通过电烙铁直接灼烧样品表面产生烟气,供快速蒸发电离质谱系统分析,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单次数据采集用时仅4~5 s。经优化,该方法可产生稳定的质谱... 本研究建立了电烙铁灼烧-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法,以实现对纺织品质谱数据的快速采集。通过电烙铁直接灼烧样品表面产生烟气,供快速蒸发电离质谱系统分析,无需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单次数据采集用时仅4~5 s。经优化,该方法可产生稳定的质谱信号,能够满足质谱分析的重复性要求。使用本方法采集7类39种经鉴定的纺织品标准样品质谱数据共359组,组成了包含4 500个变量(m/z值)的纤维成分质谱数据集。将数据集导入LiveID软件,建立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相结合(PCA-LDA)预测模型,用于对7类纺织品纤维成分进行分类。所得模型经五折交叉验证,误判率为2.23%;其对棉、蚕丝、聚酯纤维和锦纶的分类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均大于99%,对羊毛不低于90%,对氨纶、腈纶不低于75%,基本满足快速鉴别要求。结合模型变量重要性分析与Progenesis QI软件筛选结果,识别出分别属于7类纤维的29个特征碎片离子。将训练的PCALDA模型应用于20种纺织品实际样品的纤维种类鉴别,得到的结果与样品宣称及人工鉴定的纤维成分一致。该方法可为服装、家用纺织品等产品或面料的真实属性.鉴别与品质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蒸发电离质谱(REIMS)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纤维成分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姜苓术汤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14
作者 刘云 李婷 +3 位作者 李玲 隋璐 丁越 张彤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3-1420,共8页
目的 考察经典名方甘姜苓术汤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6-姜辣素、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计算其转移率和干膏率。结果 15批基准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 目的 考察经典名方甘姜苓术汤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6-姜辣素、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计算其转移率和干膏率。结果 15批基准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各批基准样品聚为3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676%,甘草苷对分组贡献较大。在各批药材-饮片、饮片-标准煎液、标准煎液-基准样品中,6-姜辣素转移率分别为84.72%~100.00%、14.29%~24.14%、88.60%~99.36%,甘草苷转移率分别为74.38%~100.00%、38.54%~64.20%、96.91%~100.30%,甘草酸转移率分别为68.28%~103.27%、28.48%~49.79%、92.93%~100.49%,干膏率为13.75%~16.41%。结论 甘姜苓术汤基准样品制备工艺稳定,6-姜辣素、甘草苷、甘草酸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可为甘姜苓术汤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姜苓术汤 基准样品 量值传递规律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QTOF-MS化学计量学技术研究不同路红花椒挥发性成分
15
作者 王静雯 梁琪 +4 位作者 钟慈平 马伟 黄瑶 杜钢 吴纯洁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7,共7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从挥发性成分构成和差异特征方面对我国13个不同产地的红花椒进行分析。结果:从13个产地的红花椒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27种萜烯类、12种烷烃类、15种醇类、10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和4种其他类挥发性成分。在所有花椒挥发性成分中,萜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最多,烷烃类和酯类物质种类次之,醛类、酮类和其他类物质种类较少。其中,D-柠檬烯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乙酸芳樟酯与芳樟醇次之。基于GC-QTOF-MS数据,创建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对不同产地花椒进行判别并确定关键性差异物质,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将13个产地的花椒分为三类,并且根据PLS-DA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3种关键性差异物质,分别为γ-萜品醇、D-柠檬烯和芳樟醇。此外,利用箱线图比较各路花椒中共有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在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南路花椒至少有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分别为D-柠檬烯和芳樟醇。西路花椒中γ-萜品醇和乙酸芳樟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路花椒。其他路花椒中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南路花椒和西路花椒。结论:该研究对13个产地红花椒进行了区分,可将其划分为南路、西路、其他路3个主要区域,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产地红花椒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奠定了基础,为红花椒的产地溯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芍药甘草汤的质量标志物
16
作者 余灵静 鲁方奇 +4 位作者 陈诺 吴薇 张云羽 郑云枫 程建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725,共8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芍药甘草汤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其进行质量分析,筛选差异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芍药甘草汤干膏粉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0批芍药甘草...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芍药甘草汤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其进行质量分析,筛选差异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芍药甘草汤干膏粉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0批芍药甘草汤中3种指标性成分,并应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比较样品间的差异性,筛选差异标志物。结果:30批芍药甘草汤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相似度0.924~0.996,并指认了10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没食子酰芍药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并以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为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将芍药甘草汤样品分成3类,筛选出10个色谱峰为质量标志物。结论:建立了芍药甘草汤指纹图谱,筛选出引起批次间差异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祛痛膏非挥发性成分HPLC特征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含量测定
17
作者 徐慧茹 熊维政 +4 位作者 李磊 郭立 田硕 姜家书 左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目的建立通络祛痛膏非挥发性成分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芦荟大黄素、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胡椒碱、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Ultimate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磷... 目的建立通络祛痛膏非挥发性成分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芦荟大黄素、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胡椒碱、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Ultimate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69 nm。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筛选组间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15批样品HPLC特征图谱中有21个特征峰,相似度大于0.93。各批样品聚为2类,筛选出7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峰3、5、7、8、9、11、12)。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8.43%~100.51%,RSD 1.51%~2.5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完善通络祛痛膏质量控制、探讨其非挥发性成分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祛痛膏 非挥发性成分 HPLC特征图谱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和斧文蛤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18
作者 张林浩 姚子航 +2 位作者 陈振国 朱蝉 王庆恒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斧文蛤(M.lamarckii),利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文蛤和斧文蛤的贝壳形态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文蛤和斧文蛤的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之间...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斧文蛤(M.lamarckii),利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文蛤和斧文蛤的贝壳形态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文蛤和斧文蛤的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P<0.01),2个物种间的3个壳形比例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壳长、韧带长/壳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的贡献率分别为56.44%和32.55%,主成分散点图显示,文蛤与斧文蛤在PC1轴上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利用逐步判别法建立了2个物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_(1)为93.13%~96.24%,P_(2)为93.43%~96.06%,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斧文蛤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沿海西施舌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19
作者 候勇康 钱豪 +2 位作者 张方琪 王丽君 栗志民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76-84,共9页
为比较北部湾沿海北海、东兴、防城港和湛江野生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4个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利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5种统计分析方法,对4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为比较北部湾沿海北海、东兴、防城港和湛江野生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4个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利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5种统计分析方法,对4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西施舌壳体的凸度由壳体宽度和壳体前缘决定,而壳体质量实际上是壳体厚度的间接指标;在聚类分析中,西施舌4个群体形成2个聚类分支,第1支由北海、防城港和东兴群体汇聚而成,湛江群体则单独形成1个分支;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38.30%、25.64%和13.44%,累积贡献率为77.38%;判别分析显示,西施舌4个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 1为81.25%~96.87%,P_(2)为74.29%~1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8.10%。结果表明,北海、防城港和东兴西施舌群体间的形态变异差异较小,而湛江群体的形态变异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中华沙塘鳢与河川沙塘鳢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种群遗传及形态分化研究
20
作者 王雪 刘怡然 +5 位作者 任艳 谢德兵 周莉 李波 王守荣 朱思华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39,共12页
研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对中华沙塘鳢和河川沙塘鳢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并利用传统形态学参数与框架结构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二者间的形态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采自永州、咸宁及潜江共计3个地点128尾中华沙塘鳢共检测到21个... 研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对中华沙塘鳢和河川沙塘鳢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并利用传统形态学参数与框架结构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二者间的形态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采自永州、咸宁及潜江共计3个地点128尾中华沙塘鳢共检测到2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68和0.00407;采自湖州、宣城、南京及安庆共计4个地点195尾河川沙塘鳢共检测到2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0和0.02000。基于BI法和ML法构建的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有沙塘鳢属鱼类聚为1个单系,两物种也各自构成1个单系,且得到较强的支持。中华沙塘鳢识别出2个谱系,河川沙塘鳢识别出3个谱系,二者均呈现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布。AMOVA结果显示中华沙塘鳢各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463—0.845;河川沙塘鳢各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653—0.930,种群间表现为高度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均存在广泛的地理隔离。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中华沙塘鳢咸宁(XN)种群经历过近期的扩张,时间为0.20 Ma,其余群体历史动态分析各方法的结果稍有差异,显示种群历史相对复杂。综合形态分析结果,中华沙塘鳢和河川沙塘鳢存在明显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间仅少量个体有重叠,绝大部分个体能较好分开。判别分析获得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5.7%,判别效果极显著(P<0.01),研究建立的判别公式可以进行两种鱼类的简单判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识别出对种间差异最具贡献的8个形态特征变量,分别是眼后头长、第一背鳍长、第一背鳍基长、胸鳍长、BH、BI、CD、CG,大多与鳍条和躯干部的特征相关。本研究中,形态分化(Q_(ST))与遗传分化(F_(ST))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沙塘鳢属鱼类种间以及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显著大于其形态分化程度,表明表型在不同的群体中受到偏向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化 Cyt b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中华沙塘鳢 河川沙塘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