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 被引量:74
1
作者 刘襄河 郑丽璇 +3 位作者 郑丽勉 欧成成 叶超霞 王安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97-100,共4页
建立了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方法。按照双波长测定的等吸收点作图法确定2种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630、480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550、735nm。结果表明.... 建立了双波长法测定常用淀粉原料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方法。按照双波长测定的等吸收点作图法确定2种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630、480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分别为550、735nm。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浓度在0-36μg/mL、支链淀粉浓度在4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比耳定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常用淀粉原料的总淀粉含量在66.51%~83.65%,其中绿豆淀粉和豌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明显高于其他淀粉原料;糯米粉中的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其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导致吸光值太小而检测不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原料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高铁酸盐溶液中Fe(Ⅵ)和Fe(Ⅳ)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国亭 贾汉东 +1 位作者 鲍改玲 高玉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3,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 ,选用560、605、669nm三波长消除Fe(Ⅵ)对Fe(Ⅳ)的干扰而测定Fe(Ⅳ)的浓度 ,选用507、695.8nm双波长消除Fe(Ⅳ)对Fe(Ⅵ)的干扰而测定Fe(Ⅵ)的浓度 ;该法快速、准确、可靠 ,回收率可以达到99 %~102 % ;对于多种高铁酸盐... 采用分光光度法 ,选用560、605、669nm三波长消除Fe(Ⅵ)对Fe(Ⅳ)的干扰而测定Fe(Ⅳ)的浓度 ,选用507、695.8nm双波长消除Fe(Ⅳ)对Fe(Ⅵ)的干扰而测定Fe(Ⅵ)的浓度 ;该法快速、准确、可靠 ,回收率可以达到99 %~102 % ;对于多种高铁酸盐共存时的测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溶液 铁(Ⅵ) 铁(Ⅳ) 同时测定 三波长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小麦及小麦芽中直链、支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94
3
作者 金玉红 张开利 +1 位作者 张兴春 杜金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采用双波长法对15种小麦品种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选择淀粉含量及支链/直链比有代表性的6个品种进行制麦试验,研究了小麦制麦芽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一种简便快捷的测定小麦及麦芽中淀粉含量的方法,并为筛选适合制... 采用双波长法对15种小麦品种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选择淀粉含量及支链/直链比有代表性的6个品种进行制麦试验,研究了小麦制麦芽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一种简便快捷的测定小麦及麦芽中淀粉含量的方法,并为筛选适合制麦芽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31 nm和480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4 nm和754 nm,依据回归方程可求出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的浓度在0~30μg/mL,支链淀粉在0~1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制麦前后总淀粉降解程度与原小麦中支链/直链淀粉存在正相关性(P〈0.1),相关系数r=0.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双波长法 小麦 小麦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被引量:58
4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关崇新 刘晓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3,共4页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发生的本底漂移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 ,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 ;本法的回收率为96 %~108 % ,相对标准偏差小...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发生的本底漂移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 ,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 ;本法的回收率为96 %~108 %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7 % ;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 ,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测定 沱茶 茶多酚 含量 定量分析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 被引量:48
5
作者 林美娟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17-119,123,共4页
以碘为显色剂,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29 nm和463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3 nm和738 nm,并依据回归方程求出直链... 以碘为显色剂,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29 nm和463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3 nm和738 nm,并依据回归方程求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的含量在10~60 mg/L、支链淀粉在60~200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双波长法测定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 鲜食玉米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淀粉含量 吸收光谱 回归方程 不同品种 比耳定律 显色剂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木薯块根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惠芳 罗燕春 +6 位作者 田益农 付海天 苏文潘 彭靖茹 黎萍 黄强 侯学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以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SC201、SC205、GR891和GR911共4个木薯品种生育期块根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个木薯品种块根直链淀粉的含量是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而支链淀粉的含量却缓慢下降,支链淀粉/直链淀... 以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SC201、SC205、GR891和GR911共4个木薯品种生育期块根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个木薯品种块根直链淀粉的含量是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而支链淀粉的含量却缓慢下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到12月份4个品种的这一比例已接近相同;以鲜重计的总淀粉含量,4个品种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以干重计的总淀粉含量的变化则4个品种表现不一致。研究初步揭示了木薯块根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积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木薯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0
7
作者 鞠兴荣 袁建 汪海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48,共3页
采用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发生的本底漂移、油脂等干扰物质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方法简便、灵敏,最低检出浓度为1μg/ml,加样回收率>99%,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定量测定 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被引量:30
8
作者 石海信 郝媛媛 +1 位作者 方怀义 熊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3-127,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木薯淀粉中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建立同时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双波长法。方法:采用正丁醇结晶法分离纯化直链和支链淀粉,蓝值比较法表征直链与支链淀粉的纯度;根据双波长法原理,分别在测定波长624、538nm,参... 目的:分离纯化木薯淀粉中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建立同时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双波长法。方法:采用正丁醇结晶法分离纯化直链和支链淀粉,蓝值比较法表征直链与支链淀粉的纯度;根据双波长法原理,分别在测定波长624、538nm,参比波长440、750nm处测定木薯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直链与支链淀粉蓝值分别为0.979和0.144,分别落在0.8~1.2与0.08~0.22范围内,表明纯化后木薯直链与支链淀粉的纯度较高;直链淀粉在0~8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0.9992),支链淀粉在0~22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碘复合物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0.9995)。结论:正丁醇结晶法能有效地分离木薯直链与支链淀粉;双波长法操作快速、准确,无需分离即可同时测定木薯淀粉样品中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分离 正丁醇结晶法 双波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光谱法测定沙棘果汁中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23
9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关崇新 刘晓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69,共4页
以沙棘果汁为对象,对其主要有效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一般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加入铝盐使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则吸收带Ⅰ会明显产生红移,同时吸光度也大大增加,但由于干扰成分使... 以沙棘果汁为对象,对其主要有效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一般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加入铝盐使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则吸收带Ⅰ会明显产生红移,同时吸光度也大大增加,但由于干扰成分使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采用三波长光谱法测定沙棘果汁中黄酮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产生的本底漂移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实验结果,回归方程为ΔA=-000703+000048c,相关系数r=09991,黄酮的浓度在0~800(μg·mL-1)范围内,分别在波长为λ1=495nm,λ2=415nm,λ3=368nm处测吸光度时,则Δ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本法的回收率为970%~1010%,变异系数小于0058%(n=9)。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黄酮类化合物 有效化学成分 光谱法 本底 定量分析 影响 吸收光谱 吸收峰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法测定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何洁 闫飞燕 +2 位作者 黄芳 肖艳妮 谢丽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3-309,共7页
目的:建立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双波长测定法,为品种选育、品质分级、加工应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吸收光谱图,确定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参比波长。优化了分散剂、乙酸加入量等显... 目的:建立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双波长测定法,为品种选育、品质分级、加工应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吸收光谱图,确定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参比波长。优化了分散剂、乙酸加入量等显色条件及测定条件。结果:直链淀粉标准曲线方程为:y=0.0259x-0.0051,R;=0.9994,线性范围0~33μg/mL;支链淀粉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31x+0.0167,R;=0.9965,线性范围0~111μg/mL。直链淀粉的检出限为0.093μg/mL,定量限0.28μg/mL;支链淀粉的检出限为0.079μg/mL,定量限0.24μg/mL,直链淀粉回收率为90.0%~100.0%;支链淀粉回收率为88.0%~108.0%。结论:双波长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薯芋类农产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法 薯芋类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及其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1 位作者 关崇新 刘晓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采用三波长-光谱法测定绿茶及其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发生的本底漂移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添加剂)的吸收光谱具有线形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本法的回收率为95.2%~102.0%,... 采用三波长-光谱法测定绿茶及其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有效地消除了随浓度不同发生的本底漂移及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基于干扰组分(添加剂)的吸收光谱具有线形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本法的回收率为95.2%~102.0%,变异系数小于1.05%。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绿茶 茶饮料 三波长-光谱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伟 付佩玉 孙国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本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利用计算机选择最佳波长组合,可实现三种组分的同时测定。合成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令人满意。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色氨酸 酪氨酸 苯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藤茶中的总黄酮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建兰 郑红岩 +2 位作者 于华忠 高梦 刘同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6-878,共3页
采用乙醇为溶剂提取藤茶中的总黄酮,以A1C1。为显色剂,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别在波长为λ1=310nm和λ2=340nm处测定吸光度A时,△A与总黄酮质量浓度在4~24μg/mI。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 采用乙醇为溶剂提取藤茶中的总黄酮,以A1C1。为显色剂,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别在波长为λ1=310nm和λ2=340nm处测定吸光度A时,△A与总黄酮质量浓度在4~24μg/mI。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7,回收率为99.45%~100.98%,精密度(RSD)为1.16%(n=6)。该法操作快捷、准确,可用于藤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总黄酮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千山刺五加叶和果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兰杰 辛广 +1 位作者 陈华 周晓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3-395,共3页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千山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的含量,消除了由于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光谱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结果表明:回归方程ΔA=88.795C-0.2060;相...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千山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的含量,消除了由于刺五加叶和果中黄酮光谱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结果表明:回归方程ΔA=88.795C-0.2060;相关系数r=0.9994;黄酮浓度在0~40.6μg/ml范围内,分别在波长λ1=463nm、λ2=417nm、λ3=382nm测吸光度时,则Δ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本法的回收率为96.86%~102.46%;变异系数小于0.136%。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千山刺五加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波长可见光谱法快速测定半纤维素提取液中糖的含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迟聪聪 张曾 +1 位作者 柴欣生 戈玮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4-1087,共4页
传统的Douglas比色法(间苯三酚-冰醋酸显色法)只能测定水溶性聚戊糖或戊糖,该研究对卜述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采用双波长技术实现对总糖和戊糖、己糖含量的同时测定。研究发现,425nm是戊糖和己糖的等摩尔吸收波长,553nm是戊糖的特... 传统的Douglas比色法(间苯三酚-冰醋酸显色法)只能测定水溶性聚戊糖或戊糖,该研究对卜述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采用双波长技术实现对总糖和戊糖、己糖含量的同时测定。研究发现,425nm是戊糖和己糖的等摩尔吸收波长,553nm是戊糖的特征吸收波长,以上述二波长为基础大大简化了双波长法的计算公式。半纤维素提取液中干扰物质的光谱结果显示,提取液中的木素和葡萄糖醛酸对戊糖和己糖的测定结果都没有显著干扰。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总糖和戊糖、己糖的含量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回收率为97.4%~101.9%。该方法简单、快速,非常适用于阔叶木和禾本科植物半纤维素提取液中混合糖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糖 戊糖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半纤维素提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喜茹 孙泽东 +1 位作者 曹冬 王淑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4-326,共3页
研究建立马钱子的两种质量控制方法,以便进行相互校验。选择适宜的测定波长或波长区间,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不经提取分离直接测定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士的宁的线性范围为8.0~30.0μg·mL^-1, r=0.9999,马... 研究建立马钱子的两种质量控制方法,以便进行相互校验。选择适宜的测定波长或波长区间,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不经提取分离直接测定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士的宁的线性范围为8.0~30.0μg·mL^-1, r=0.9999,马钱子碱的线性范围为7.0~31.2μg·mL^-1,r=0.9994,两种方法对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8.18%-99.82%,0.56%~1.54%和100.5%~100.6%,0.57%~0.62%。新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马钱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士的宁 马钱子碱 紫外分光光度快速分析法 多波长直线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双指示剂双波长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铬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法菊 苗延虹 +1 位作者 陈玉静 徐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4-236,共3页
利用稀H2SO4介质中,痕量铬(Ⅵ)对氯酸钾氧化甲基绿和结晶紫褪色的反应有较强催化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550nm和620nm波长处非催化体系和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计算ΔA值,建立双指示剂双波长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测定食品中铬的方法。结果表明... 利用稀H2SO4介质中,痕量铬(Ⅵ)对氯酸钾氧化甲基绿和结晶紫褪色的反应有较强催化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550nm和620nm波长处非催化体系和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计算ΔA值,建立双指示剂双波长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测定食品中铬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03μg/mL,回收率在98.3%~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线性范围为0.045~0.200μg/mL,方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硝基苯酚的适宜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32
18
作者 郭坤梅 邓友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对对硝基苯酚的浓度、溶液的pH、温度以及波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找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硝基苯酚的适宜条件。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分光光度法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烧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酰水杨酸的含量(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钰明 陈晓峰 +1 位作者 陈瑶 陈兴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8,共4页
建立用双波长等吸收度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方法.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的等吸收点波长232.5nm,252.0nm为乙酰水杨酸的测定波长;同样,选择乙酰水杨酸的等吸收点波长243.5nm,283.5nm为对乙酰氨基酚... 建立用双波长等吸收度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方法.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的等吸收点波长232.5nm,252.0nm为乙酰水杨酸的测定波长;同样,选择乙酰水杨酸的等吸收点波长243.5nm,283.5nm为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波长.乙酰水杨酸的回归方程为A=0.03218C+0.00277,r=0.9999;对乙酰氨基酚的回归方程为A=0.05396C+0.00561,r=0.9999.样品中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99.10%和102.37%(n=3).乙酰水杨酸的平均回收率是99.52%,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回收率是99.71%.本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用于小儿退烧片中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同时测定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乙酰水杨酸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小儿退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果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兰杰 辛广 +1 位作者 陈华 刘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3-486,共4页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和果中黄酮的含量,消除了由于山楂叶和果中黄酮光谱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实验结果:回归方程△A-88.795C~0.2060;相关... 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和果中黄酮的含量,消除了由于山楂叶和果中黄酮光谱吸收峰不对称给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并校正了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具有线性吸收产生的基线倾斜。实验结果:回归方程△A-88.795C~0.2060;相关系数r=0.9994;黄酮质量浓度在0~40.6μg/mL范围内,分别在波长λ1—463nm、λ2—417nm、λ3—382nm测吸光度时,则△A与质量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回收率为96.86%~102.46%;变异系数小于0.136%。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较好,且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山楂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