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浸镀锌行业含锌固体废物产生和利用处置现状与对策建议
1
作者 刘宏博 王健 +3 位作者 王雪娇 孙国庆 王健媛 杨玉飞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1152,共12页
我国有上千家热浸镀锌企业,每年会产生上百万吨含锌固废,该行业固废产生量大、种类多、产生工艺类型多,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调查热浸镀锌行业现状,全面掌握了含锌固废的产生工艺环节、污染特性和利用处置情况,结合管理... 我国有上千家热浸镀锌企业,每年会产生上百万吨含锌固废,该行业固废产生量大、种类多、产生工艺类型多,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调查热浸镀锌行业现状,全面掌握了含锌固废的产生工艺环节、污染特性和利用处置情况,结合管理政策对行业内含锌固废类别的划分做出详细说明,并分析其利用处置及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建议,以期为产废企业对其后续利用、环境管理部门对其分级分类管理提供参考。经梳理发现:①热浸镀锌行业含锌固废主要有锌烟尘、锌浮渣、锌底渣三大类,锌烟尘产生于除尘系统,属于危险废物,锌浮渣和锌底渣产生于热镀锌锅内,需根据工艺情况判断其固废属性。②因热浸镀锌生产工艺多为人工操控,缺少标准自动化设计,行业未全面施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导致产废量大,且污染物控制不稳定,易出现超标情况。鉴于热浸镀锌行业含锌固废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建议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推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开发使用无氯或低氯助镀剂等措施,控制固废中锌的浸出浓度,以加强源头管控;研究制定污染控制标准,加强固废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推动利用技术的升级,进一步提高固废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锌 固体废物 利用处置 环境管理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实践与对策建议
2
作者 田巍 陈庆伟 +1 位作者 吴险峰 梁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 围绕水质监测、保护体系、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科技支撑5个方面,综合分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实践经验。在现状基础上对当前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提升水质水生态监测监控能力、推进水质安全保障协同机制建设、加强沿线污染风险源动态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做好水质保护科技支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保障南水北调及后续工程水质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质安全保障 水质监测 应急处置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用固废基胶凝材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光宇 赵全胜 +1 位作者 刘卓晓 贾义鹏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为探究采用固体废弃物全部代替水泥用作公路基层胶凝材料的可能性,对不同配合比三掺料(矿渣粉(SP)、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与四掺料(SP,FA,FGD和钢渣粉(SS))胶砂试件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R_(28))试验,分析胶凝材料水化反应机理,构建... 为探究采用固体废弃物全部代替水泥用作公路基层胶凝材料的可能性,对不同配合比三掺料(矿渣粉(SP)、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与四掺料(SP,FA,FGD和钢渣粉(SS))胶砂试件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R_(28))试验,分析胶凝材料水化反应机理,构建R_(28)预测模型并求解最佳配合比,根据最佳配合比制作胶砂试件与净浆试件并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三掺料体系中单因素显著性排序为FA>SP,FA与SP存在交互作用,最佳配合比为w(SP)∶w(FA)∶w(FGD)=35∶55∶10;四掺料体系中单因素显著性排序为SP>SS>FA,交互作用显著性排序为(SP+FA)>(FA+SS)>(SP+SS),最佳配合比为w(SP)∶w(FA)∶w(SS)∶w(FGD)=43.8∶24.1∶22.5∶9.6。根据最佳配合比制作的三掺料胶砂试件R_(28)不满足规范要求,四掺料试件所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并优于P·S·A 32.5级水泥,四掺料胶凝材料可替代水泥用于公路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固废基胶凝材料 机理分析 多元二次回归 最佳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乔雪园 王先恺 +2 位作者 陈祥 董滨 李翀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0,共7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市政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鉴于矿山生态修复基质用土的缺乏和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消纳路径的不畅,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将市政污泥应用于... 矿山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市政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鉴于矿山生态修复基质用土的缺乏和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消纳路径的不畅,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将市政污泥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可能性。梳理了市政污泥稳定产物的应用前景,分析将其用于矿山修复的生态效益,包括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阻断矿山淋溶污染、强化植物对含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效果等;指出市政污泥稳定产物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可能产生的次生污染风险,其生态毒性的累积会显著降低矿山植物的存活率,氮、磷等物质淋溶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需要严格控制市政污泥稳定产物的用法用量。研究表明,进一步厘清市政污泥施用后对矿山土壤理化性质的长期影响,深化市政污泥稳定产物固定重金属的机理研究,明确市政污泥稳定产物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建立市政污泥施用后的污染评估方法等,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市政污泥 固废资源化 污染防治 效益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成效、管理经验与优化实施建议
5
作者 陈强 董姣 +2 位作者 赵少延 赵丽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2-680,共9页
水污染防治资金自2015年设立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加强与规范资金项目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的研究较少,也缺少相关经验做法总结。基于环境状况公报、绩效... 水污染防治资金自2015年设立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加强与规范资金项目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的研究较少,也缺少相关经验做法总结。基于环境状况公报、绩效评价等数据,分析了项目在推动水质改善、促进生态修复、建立长效机制、带动社会投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从资金投向、项目谋划、资金分配、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方面梳理总结了水污染防治资金设立以来的项目管理经验,并通过调研提炼了部分省(区)在制度建设、项目谋划、过程监管、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同时,分析了现阶段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存在的资金支持范围有待拓宽、项目谋划系统性有待提升、技术保障有待加强、绩效管理有待优化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资金项目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出如下建议:结合新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地方实际需求,合理拓宽资金支持范围;坚持流域统筹,提升项目谋划系统性;制定完善技术指导文件,强化技术保障;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成效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资金 项目管理 典型做法 绩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海祥 郇环 +3 位作者 周爱霞 杨洋 胡尊芳 宋宗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8,共8页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十四五”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国家级化工园区和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十四五”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国家级化工园区和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建设情况,归纳出监测网在区域背景值点位布设,在线监测设备研发,以及监管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监测网建设现状,依托新兴技术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总结其发展趋势集中于在线监测设备换代升级、监测点位物联互通、多样数据解析可视、信息传输安全保真四个方面.最后结合我国监测井建设现状与管理模式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整合现有点位,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十四五”地下水考核点位,统筹构建国家级、省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②加快新一代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研发,降低故障率,提高监测精度;探索基于地球物理探测、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和埋设传感器等技术的新型监测方式.③国家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与地表水监测网、大气污染监测网、土壤监测网等进行多网融合.这为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地下水污染防治 地下水环境监管平台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方案技术要点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郇环 晁韶良 +2 位作者 周爱霞 杨洋 赵小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8-918,共11页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是解决地下水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入库方案技术成熟度是项目通过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含废弃井封井回填)...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是解决地下水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入库方案技术成熟度是项目通过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含废弃井封井回填)和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类项目入库时存在的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缺少因地制宜的具体方案、不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缺少前期工作基础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建议:①调查评估类项目应明确因地制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成果支撑环境管理或后续风险管控修复措施,高度重视全链条质量控制;②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应充分整合评估现有可用监测井,建设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明确地下水环境监管信息化需求,探索构建智能高效监管平台,聚焦地下水环境监管短板,提升地下水监管软硬件能力;③防控修复类项目应明确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必要内容,优先采用工艺成熟、低成本、绿色低碳化的管控修复技术,充分体现“源−路径−受体”的系统整治思路,复杂地下水污染区探索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与修复集成模式.最后从完善技术指导文件、联合不同部门积极探索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以及统筹谋划重大项目等方面提出入库建议,以期为提高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调查评估 监管能力建设 防控修复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异味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9
作者 高旭 邱成浩 +5 位作者 张强 徐鹏程 王雯冉 王栋 韩进 曲常胜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90-94,112,共6页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是解决土壤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该过程常常伴随着二次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中一些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污染物可能会引发异味污染。这些异味物质不仅影响空气质量,降低场地的再利用价值,...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是解决土壤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该过程常常伴随着二次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中一些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污染物可能会引发异味污染。这些异味物质不仅影响空气质量,降低场地的再利用价值,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阐述了土壤修复中异味二次污染现状,梳理了国内主要污染场地修复过程的异味种类和异味产生的影响因素。介绍了修复工程中主要的异味防治技术以及异味控制原理和技术特点,包括密闭大棚、尾气处治系统、喷淋系统、无人机异味控制系统、遮盖处理以及异味监测预警控制系统,总结了土壤修复工程中异味防治技术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在异味严重区域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降低异味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从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3个角度为未来土壤修复异味防治应用提出了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工程 二次污染 异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二次污染防治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丁亮 王水 +2 位作者 曲常胜 王栋 蔡安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9-192,共4页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相关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的缺失阻碍了行业发展和场地环境保护。文章从水、大气、固废和噪声四个方面,研究讨论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二次污染来源及其防治,突出其重要性和专业性,以保障生态安全...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相关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的缺失阻碍了行业发展和场地环境保护。文章从水、大气、固废和噪声四个方面,研究讨论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二次污染来源及其防治,突出其重要性和专业性,以保障生态安全、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最后,针对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二次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推进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修复工程 二次污染 来源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薛强 詹良通 +1 位作者 胡黎明 杜延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94,共15页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技术与装备,总结污染场地勘察、探测技术与装备,污染场地工程修复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方面的相关进展;③污染体环境治理典型工程案例与示范,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灾害防控工程应用与实践,废弃固废堆场工程综合生态治理与示范,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应用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固废填埋场 污染场地 污染防控 生态修复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碱预处理对土霉素菌渣减量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为章 耿晓玲 +4 位作者 李贵霞 高湘 李再兴 王勇军 马宏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91-396,共6页
为了对土霉素菌渣进行减量化处理,采用微波-碱联合作用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aOH投加量、微波功率和含水率对悬浮固体(SS)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aOH投加量0.09g/g(质量分数),微波功率700 W和含... 为了对土霉素菌渣进行减量化处理,采用微波-碱联合作用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aOH投加量、微波功率和含水率对悬浮固体(SS)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aOH投加量0.09g/g(质量分数),微波功率700 W和含水率96%,这时SS去除率达56%以上。通过扫描电镜对溶胞效果进行分析可知,该研究的土霉素菌渣减量化效果较好,可为抗生素菌渣减量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土霉素菌渣 微波-碱预处理 悬浮固体(SS) 菌渣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郝吉明 万本太 +3 位作者 侯立安 王金南 蒋洪强 许嘉钰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8,共9页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和预测,全面把握"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着力针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农村与土壤环境、固废污染防治、海洋环境、环境风险与健康、国际环境保护等领域提出下一个十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路和重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固体废物污染 海洋环境 农村环境 环境风险与健康 国际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DL模式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成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鹏 任静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历程,对东线一期工程治污成效进行了述评。分析东线一期工程污染特征和治理难点,比较我国总量控制理念与美国流域水污染控制TMDL模式的差异,指出在东线一期工程治污规划实施中,以控制单元为基础,在保留安...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历程,对东线一期工程治污成效进行了述评。分析东线一期工程污染特征和治理难点,比较我国总量控制理念与美国流域水污染控制TMDL模式的差异,指出在东线一期工程治污规划实施中,以控制单元为基础,在保留安全余量的前提下,逐步构建和完善了点、线、面与内、外源及全方位、多层面的"全防全控"污染防控体系,总体上与TMDL模式相契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际的治污道路,取得了明显治污成效。2012年东线一期工程沿线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达到规划控制目标要求,并自2012年11月起黄河以南段水质首次全部达到规划目标后,逐步趋于稳定,为2013年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水污染防治 总量控制 TMDL模式 治污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路创新 机制创新 体制创新 开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新局面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力威 郭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是涉及全局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治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东线工程的成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加强治污工作的创新意识,以实施控制单元治污方案为基础,建立水质、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是涉及全局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治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东线工程的成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加强治污工作的创新意识,以实施控制单元治污方案为基础,建立水质、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一体的新的治污机制,将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有机结合,通过提高排污水收费,改革治污设施运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治污体制和监督检查机制,保障东线输水干线实现清水廊道,开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 治污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德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0-63,共4页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产品生产者对产品废弃后的废物承担回收处置的责任,责任主体包括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和销售者,责任形式有行为责任、经济责任和信息责任。我国应遵循必要性、可行性和公平性原则,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产品生产者对产品废弃后的废物承担回收处置的责任,责任主体包括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和销售者,责任形式有行为责任、经济责任和信息责任。我国应遵循必要性、可行性和公平性原则,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细则,选择适当领域,逐步引入生产者延伸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固体污染环境防治法 生产者延伸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润璐 李再兴 +3 位作者 冯晶 姚宗路 罗娟 赵立欣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65-373,共9页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厌氧干发酵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总固形物质含量在20%~40%(质量分数)之间的固态有机物,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用水量少、容积产气率高等优点。由于较高的含固...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厌氧干发酵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总固形物质含量在20%~40%(质量分数)之间的固态有机物,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用水量少、容积产气率高等优点。由于较高的含固率,厌氧干发酵技术还存在反应器启动慢、物料搅拌困难、传热传质差等问题。厌氧干发酵装置的创新与工艺参数的优化直接关系到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通过比较典型的序批式和连续式厌氧干发酵反应器的运行特点,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对厌氧干发酵运行过程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厌氧干发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当前厌氧干发酵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在技术装备和工艺研究方面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开发厌氧干发酵装置中关键环节的设计方法;开展沼渣流变特性、微生物动态变化等深层次机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农业废弃物 厌氧干发酵 反应器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社区防疫医疗废物管理:中日对比与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国畅 谭全银 +2 位作者 刘丽丽 宋庆彬 李金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1-815,823,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居民日常防护过程中产生的废口罩、手套、防护服、防护帽、擦拭纸巾以及家庭医疗行为后产生的废针头、棉签、纱布、呼吸面罩、药瓶等社区防疫医疗废物倍增,其中可能潜伏病毒或细菌,是具有高人群暴露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居民日常防护过程中产生的废口罩、手套、防护服、防护帽、擦拭纸巾以及家庭医疗行为后产生的废针头、棉签、纱布、呼吸面罩、药瓶等社区防疫医疗废物倍增,其中可能潜伏病毒或细菌,是具有高人群暴露风险和环境风险的潜在二次污染源。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大量关于社区防疫医疗废物管理的实践经验,但仍需要形成常态化防控体制。海上邻国日本对传染性废物的管理起步较早。对日本的传染性废物管理体制进行调研,总结日本经验,对比中日情况,提出3点建议:(1)制定疫情防控发展计划,将强化社区防疫医疗废物的管理纳入计划;(2)建立家庭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3)细化指导文件中对疫学知识的介绍和措施操作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防疫医疗废物 二次污染源 固体废物管理 常态化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长江重庆段水环境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10,共4页
在弄清重庆市污染源现状及目前长江重庆段的水质情况基础上,分析了三峡蓄水后对重庆江段水质的影响,选取重庆空压机厂排污口为代表,用数学模型,以CODcr为例,计算了污染带控制点浓度的变化。得出蓄水后浓度由11.14mg/... 在弄清重庆市污染源现状及目前长江重庆段的水质情况基础上,分析了三峡蓄水后对重庆江段水质的影响,选取重庆空压机厂排污口为代表,用数学模型,以CODcr为例,计算了污染带控制点浓度的变化。得出蓄水后浓度由11.14mg/L增加到49.4mg/L,污染带长度为4~10km。另外还进行了污染物质削减量计算,计算的样本为蓄水前7个超标排污口及蓄水后14个起标排污口。由于三峡建库后,需要削减的污水量为重庆全市的十分之一。提出了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及治理费用和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环境影响 水环境 污染防治 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储备地块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监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泽权 李良 宋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3期6-9,共4页
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监理现状,以苏州储备地块为例,分析了其土壤污染防治项目以环境监理为主,以工程监理为辅,由环境检测单位提供独立监测服务的监理模式的实践特点,以及环境监理、工程监理和环境监测各环节的实施要点。在此基础... 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监理现状,以苏州储备地块为例,分析了其土壤污染防治项目以环境监理为主,以工程监理为辅,由环境检测单位提供独立监测服务的监理模式的实践特点,以及环境监理、工程监理和环境监测各环节的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实监理全覆盖,夯实监理的安全监管责任,以及将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有机结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行业监理规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防治项目 环境监理 工程监理 储备地块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