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错那-沃卡断裂带活动性与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1
作者 强新刚 郭长宝 +5 位作者 孙东霞 韩建恩 张广泽 张敏 邱振东 何平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沿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修建的高原铁路穿越错那-沃卡活动断裂带,而断裂活动引起同震地表错动造成的工程错断、隧道变形、地质灾害等危害,是铁路运营阶段面临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 沿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修建的高原铁路穿越错那-沃卡活动断裂带,而断裂活动引起同震地表错动造成的工程错断、隧道变形、地质灾害等危害,是铁路运营阶段面临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穿越高原铁路的错那-沃卡断裂带的发育特征、活动性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沃卡断裂带由5条北东走向的分支断裂组成,其中沃卡盆地西边界断裂(F_(2-1)、F_(2-2))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沃卡盆地东边界断裂(F_(2-4)、F_(2-5))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盆地内部断裂F_(2-3)为1915年桑日M_(S)7.0地震的发震断裂。根据断裂活动造成的变形迹象考察以及活动断裂类型来估算断裂影响范围,未来错那-沃卡断裂带的分支断裂发生同震地表错动时,可能对穿越断裂带的藏嘎隧道和桑珠岭隧道造成变形破坏,断裂活动影响范围宽度为16~30 m。因此,建议加强对高原铁路穿越活动断裂区段的强震变形、工程错断等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研究。文章研究结果为指导高原铁路安全运营和防灾减灾,以及为其他铁路线的活动断裂工程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错那-沃卡 活动断裂 地质安全 工程错断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体结构面动力特性与致灾效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单仁亮 柏皓博 +4 位作者 孙鹏 李泳臻 吴浩田 肖圣超 窦浩宇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1,共21页
随着全球资源需求的持续上升,深部地下工程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面临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地应力环境。这种转变使得深部含结构面岩体的动力特性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此,首先对结构面的动剪切和动拉压特性进行了系统总结... 随着全球资源需求的持续上升,深部地下工程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面临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地应力环境。这种转变使得深部含结构面岩体的动力特性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此,首先对结构面的动剪切和动拉压特性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深入分析了多种因素对结构面动力行为的影响。然后,探讨了结构面效应对岩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特别是对岩体动强度和动变形的作用。此外,针对常见的深部动力灾害,如岩爆、大变形和冲击地压,梳理了其触发机制和防治技术,强调了建立有效理论和技术体系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深部岩体结构面动力特性及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呼吁结合新兴技术与理论方法,以提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高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工程 结构面 动力特性 致灾效应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露天矿端帮断层带地质灾害隐患体治理方案
3
作者 刘光伟 涂俊雄 +3 位作者 马显帅 姚勇 王亮 赵美玲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8,共15页
在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中,常常有多家煤炭企业进入同一煤田,各煤炭企业均是一个开发主体,对国家划拨条区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同时或先后建设几个露天矿。相邻露天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相邻端帮因受两矿采动影响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 在我国大型露天煤田开发中,常常有多家煤炭企业进入同一煤田,各煤炭企业均是一个开发主体,对国家划拨条区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同时或先后建设几个露天矿。相邻露天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相邻端帮因受两矿采动影响较大,易发生滑坡灾害,尤其是相邻端帮到界边坡。胜利西二号露天煤矿和乌兰图嘎锗煤露天矿为同一煤田相邻露天矿,两矿采矿权在相邻端帮处不重合,致使西二露天矿西帮和锗煤露天矿东帮之间形成一个梯形台体,受下覆断层破碎带及两矿作业影响,台体内出现底臌、裂缝、断层垮塌等地质灾害迹象。随着两矿剥采工程发展及对相邻端帮进行靠帮作业,相邻端帮到界边坡间将产生一个更为高陡的不规则台体,为避免灾害性滑坡发生,对该高陡台体稳定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整体挖除回填”的治理方式并确定具体的治理方案。该治理方案明确“整体挖除回填”治理方式作业范围,设计了治理完成时清理工作帮及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可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释放西二露天矿内排空间931.83万m~3,锗煤露天矿内排空间764.69万m~3,两矿可继续实现完全内排。本研究成果为西二、锗煤露天矿相邻端帮断层带地质灾害隐患体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类似同一煤田相邻露天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相邻端帮 断层破碎带 地质灾害防治 边坡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县M_(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铁永波 高云建 +6 位作者 张宪政 史安文 黄文洁 秦雅东 李宗亮 董磊 宁志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震区震前发育有868处地质灾害点,灾害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此次地震新增同震地质灾害91处,主要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2)地震还导致107处震前地质灾害点发生进一步变形;(3)此次地震虽未引发大量的同震地质灾害,但仍会对高位山体、冰川、冰湖等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评价,并深化砂土液化成因机制及其对城镇和工程建设带来的潜在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定日县震区地质灾害排查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县地震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控灾条件 防灾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突泥涌水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
5
作者 秦鹏飞 赵亚敏 +1 位作者 宋梦 王文菁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隧道突水灾害具有“大流量、强突发、高水压、多类型”等特点,是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灾害现象,分析不良地质构造特征、发育形态及水压作用下的破坏趋势,有利于深刻揭示突泥涌水致灾机理。文中从灾害水源、水流补给通道及隔水岩... 隧道突水灾害具有“大流量、强突发、高水压、多类型”等特点,是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灾害现象,分析不良地质构造特征、发育形态及水压作用下的破坏趋势,有利于深刻揭示突泥涌水致灾机理。文中从灾害水源、水流补给通道及隔水岩体三者性能状态演变着手,分析了突泥涌水的动力灾变过程,并基于弹性力学、断裂力学和工程水力学理论,探讨了压剪、拉剪型破坏的致灾机理。将隧道掘进面与灾害水源间的岩层,分作隧道开挖引起的应力松弛区、完整岩体保护区及裂隙带区3个区域,提出了突泥涌水的有效保护厚度。最后从注浆理论、注浆材料等方面阐释了灾害防控的技术措施,以期对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突泥涌水 工程灾害 注浆技术 防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隆务东山沟域潜在灾害链成链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伍先福 刘江 +4 位作者 李天涛 卢炳科 孙昊 王守道 田京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878-14888,共11页
隆务东山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东侧,属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域内山高坡陡,岩土结构松散,易于形成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潜在灾害链效应,若再遭受持续降雨或暴雨,易发生大规模的链式... 隆务东山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东侧,属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域内山高坡陡,岩土结构松散,易于形成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潜在灾害链效应,若再遭受持续降雨或暴雨,易发生大规模的链式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及下游居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遥感影像解译、气象水文数据分析,查明了隆务东山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研究了潜在灾害链效应及防治对策。结果表明:隆务东山沟域潜在地质灾害链为典型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链,可归纳为降雨条件下沟源滑坡-泥石流、径流侵蚀-泥石流-沟道侧蚀-岸坡崩滑-堵溃型泥石流两类主要的潜在链式灾害结构;从成因角度重点分析预测了链生灾害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激发、转化关系,揭示了潜在灾害链成链过程及条件,并将第一条链划分为孕育启动、演化暴发及规模扩大三个阶段;第二条链划分为物源启动、水力侵蚀、沟道堵溃和灾害放大4个阶段;针对其潜在灾害链的演化机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监测追踪、水土分治、拦停成坪和固表生植的综合防治方案,旨在达到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务东山 地质灾害 降雨 灾害链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江源区韩家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改进前后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海兵 吴建军 +4 位作者 张春山 杨为民 渠敬凯 马思琦 徐传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72,共14页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改进防治工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韩家沟位于“8·8”九寨沟地震扰动区,震后泥石流物源丰富,导致每逢强降雨时泥石流频发。在1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及平松路均处于低危险区,现有防治工程可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在5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处于泥石流高危险区,泥石流冲出排导槽,冲毁平松路,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要求。采用多级拦挡坝、排导槽截弯取直等改进的防治工程后,可有效预防泥石流对沟口下方承灾体的损害,泥石流堆积方量减少50.2%,堆积面积减少86%,高危险区均位于排导槽内,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泥石流 改进防治工程 治理效果 降雨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希 曾明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6-119,共4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工程建设,所以难免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目前,人类对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各种高大深的建筑类型层出不穷,而很多工程建设都会引...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工程建设,所以难免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目前,人类对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各种高大深的建筑类型层出不穷,而很多工程建设都会引起相应的地质环境问题,甚至增加了引发自然灾害的风险。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行防治,实现人地协调共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 地质环境 环境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保障系统的煤矿灾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平台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钮涛 李栋 +2 位作者 王平 刘国峰 陈明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9,共8页
基于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基于地质保障系统的煤矿灾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平台,设计了由设备层、边缘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梳理了平台建设的业务流程,并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灾害综合防治等关... 基于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基于地质保障系统的煤矿灾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平台,设计了由设备层、边缘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梳理了平台建设的业务流程,并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灾害综合防治等关键业务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地质保障系统,研发了煤矿灾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平台。通过在金凤煤矿的实际应用表明,煤矿灾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平台集成了各灾害监测数据,解决了各类数据孤立分布、预测精度低、预警结果和风险评估不准确的问题,降低了灾害事故的发生率,提升了煤矿应对灾害时的防治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应用灾害预警与评估技术实现了风险的智能识别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保障 智能煤矿 灾害预警 灾害防治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放顶煤技术在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伟轩 陈敬川 +3 位作者 张立辉 刘生优 贺鑫 潘卫东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8,共10页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系统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含水层保护和水砂灾害安全防控为研究目标,研发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的智能放顶煤关键技术,应用井工煤矿动力突水溃砂防控技术,得出特厚煤层上覆地下水系统保护的根本途径。研发应用一种智能放顶煤技术,包括顶煤运移跟踪系统、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精细探查、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顶煤采放高度确定,应用多轮记忆放煤智能放顶煤技术,控制采动裂隙带高度。以应用工作面为例,应用水文地质精细探查与钻探验证、覆岩破坏高度获取、智能放顶煤技术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现了上覆含水层水砂灾害的安全精准控制,有效保护了煤层上覆强富水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运移跟踪系统 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 覆岩精细地质探查 覆岩破坏高度实测 采放高度智能控制 上覆含水层保护 水砂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全生命周期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利国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灾害严重。在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阶段,都需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研究提出贯穿铁路勘察设计、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的铁路地质灾害防治总体技术框架,并采取以下技术对...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灾害严重。在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阶段,都需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研究提出贯穿铁路勘察设计、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的铁路地质灾害防治总体技术框架,并采取以下技术对策:通过充分的地质勘察工作,查明沿线地质环境条件,为铁路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加强运营维护期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危险。研究提出的铁路全生命周期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对策已在多处投入应用,为确保铁路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全生命周期 地质灾害 防治技术 监测预警 “天空地”综合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12
作者 李利平 贾超 +2 位作者 孙子正 刘洪亮 成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9-2556,共18页
在系统整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深部工程强突涌水、高强度岩爆、软岩大变形、巨石垮塌和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等问题出发,探讨其灾变机理、监测预警方法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相关重大工程灾害防控难题需重点开展孕灾地... 在系统整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深部工程强突涌水、高强度岩爆、软岩大变形、巨石垮塌和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等问题出发,探讨其灾变机理、监测预警方法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相关重大工程灾害防控难题需重点开展孕灾地质判别、灾变机理明晰和靶向精细调控等几方面研究,重点突破方向在于岩体信息高精度探查、灾变过程演化信息捕捉、监测模式设计、监测预警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为深部重大工程灾害预防与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工程 岩石工程 重大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会平 潘安定 +1 位作者 王艳丽 骆丽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广东省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地震、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软土地基变形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消极因素。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具有波动性,过去35年来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发期,分别是... 广东省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地震、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软土地基变形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消极因素。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具有波动性,过去35年来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发期,分别是1985-1992年和1997年至今;其空间分布具有区域耦合性,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粤西、粤北低山丘陵区和人类活动剧烈、经济发达的沿海平原地区都是重灾区。地质灾害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它们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生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并调整人类的经济行为,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 地震 滑坡 崩塌 地裂缝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软土地基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韦仕川 栾乔林 +1 位作者 黄朝明 谷秀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5,共10页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规避与防治,是国际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基础理论...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规避与防治,是国际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基础理论、技术框架、政策框架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4个支持系统。基础理论支持系统,是从地质学理论、空间规划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技术框架支持系统,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政策框架支持系统,是为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是在基础理论、政策框架和技术框架的支持下,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心,统筹城市规划、建成区更新规划、城市设施规划、物资储备、设施抗灾化、公众参与等措施安排建设用地。所提内卷是对地质灾害防治理论方法的探索,期望能供相关学科建设和工作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盐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向小龙 孙炜锋 +2 位作者 李国伟 侯春堂 谭成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结合野外详细调查,揭示盐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盐津地区滑坡多发生于第四纪松散坡积斜坡,崩塌多发生于砂岩、页岩、泥岩软硬相间结构斜坡与灰岩高陡悬崖,泥石流多发生于河谷沟谷;地质灾害控... 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结合野外详细调查,揭示盐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盐津地区滑坡多发生于第四纪松散坡积斜坡,崩塌多发生于砂岩、页岩、泥岩软硬相间结构斜坡与灰岩高陡悬崖,泥石流多发生于河谷沟谷;地质灾害控制性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坡体结构和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诱发因素包括地震活动、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和采矿活动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津地区 地质灾害 控制因素 诱发因素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地-地表”联动的深地科学与地灾防控技术体系初探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和平 张茹 +5 位作者 邓建辉 高明忠 李怡航 何治良 张泽天 任利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地球是已知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揭示地球深部奥秘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深地工程动力灾害事故更加凸显,且机理不清,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无法准确认... 地球是已知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揭示地球深部奥秘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深地工程动力灾害事故更加凸显,且机理不清,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控,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无法准确认知地球科学基础规律及地球深部过程与浅表层过程的耦合关系;现有地球深部基础科学研究已滞后于人类深部工程实践活动,传统地质灾害信息的浅表监测存在较大局限。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地科学探索与地质灾害防控联动技术研究对解决资源保障、生命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深地-地表”联动战略体系以深入理解深地科学与地质灾害内在联系,进行深地科学与地质灾害领域的超前战略谋划为核心目标,通过基于典型深部工程的“深地-地表”联动科学研究平台,充分关联中国广布的地表灾害信息监测群和纵深的深地科学实验室、矿区及深地工程示范基地,借助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建设“深地-地表”智慧中心,统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研究平台;最终,在此基础之上,以“深地-地表”联动为核心,建设“深地-地表”地灾防控联动探测大科学系统,全面构建深地科学规律及重大地质灾害孕灾机制战略研究体系,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深地科学前沿探索、深地工程的安全与长期稳定性、重大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助力中国领跑世界深地科学和地质灾害的相关领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科学 地灾防控 “深地-地表”联动 战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远县地质灾害生成特点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显彬 雷文明 罗永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81,共6页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2006年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2006年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理较发育的边坡、有软弱层分布的地层、海拔高程在320—700m的低山、深中丘区、威远背斜南东翼,及人类工程活动如矿山开采、公路建设较频繁的地段。灾害规模小,险情小,危害程度为轻到中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的暴雨期。针对县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形成特征,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共确定62处受灾害威胁需避险搬迁的农户183户计710人,灾害点治理13处、监测预警114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诱发因素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鹏 蔡美峰 +2 位作者 郭奇峰 鲁细根 颜丙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7,共17页
为深入认识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复杂的致灾机制、降低采矿过程中冲击事故的发生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在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矿山发生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严峻形势,并汇总... 为深入认识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复杂的致灾机制、降低采矿过程中冲击事故的发生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在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矿山发生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严峻形势,并汇总了国内部分煤矿该类型冲击地压实例;从断层活化机制及其判别准则、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理论、发生条件及其孕育过程等4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致灾机制;总结了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方法,并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可用于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监测预警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包括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与防治体系、BMS-II型微地震监测系统、多参量实时联合监测预警系统和深部钻孔应变观测技术;论述了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防控技术,包括区域性防御措施和局部解危措施等;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见解和建议.最后,指出了当前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该类型冲击地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多方面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断层活化 断层错动型冲击地压 致灾机制 监测预警技术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利平 成帅 +1 位作者 张延欢 屠文锋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共13页
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新纪元,以深长隧道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不断向“长洞线、大埋深、高应力”方向发展,我国交通隧道建设规模和难度均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地下工程突发灾害灾变机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缺... 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新纪元,以深长隧道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不断向“长洞线、大埋深、高应力”方向发展,我国交通隧道建设规模和难度均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地下工程突发灾害灾变机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缺少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方法,导致重大地质灾害长期处于被动防治局面。重大地质灾害防控已成为隧道安全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突涌水和围岩垮塌灾害为代表,系统阐述灾变机理、灾变演化过程模拟方法、灾害监测预警与灾害主动调控技术,结合世纪工程川藏铁路与渤海湾通道工程,论述了中国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地下工程重点突破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可为地下工程灾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质灾害 突涌水 围岩垮塌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开采灾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杨军 闵铁军 +2 位作者 刘斌慧 陈奎奎 杨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14767-14776,共10页
随着浅部矿物资源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矿井开采向深部推进。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所引起的软岩大变形、岩爆、高矿压、热害、瓦斯突出和强扰动等工程灾害为深部采矿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中外学者针对深部资源开... 随着浅部矿物资源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矿井开采向深部推进。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所引起的软岩大变形、岩爆、高矿压、热害、瓦斯突出和强扰动等工程灾害为深部采矿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中外学者针对深部资源开采面临的工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阐述了引起深部工程灾害的主控因素,总结了深部复杂地质环境灾害现象物理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深部开采工程实践中防治各类灾害事故的技术装备和理论构想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深部岩体力学理论研究与灾害控制措施研究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岩石力学 工程灾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