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书蓉 郭智远 +2 位作者 张鑫 周广强 王恒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27,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叠合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一致。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剪力墙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了轴压比、剪跨比、初始预应力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高轴压比及小剪跨比下叠合剪力墙的承载力及延性优于现浇剪力墙。随着初始预应力的增大,承载力提高,试件由剪切破坏转换为弯曲破坏。水平预应力筋延缓了叠合剪力墙斜向裂缝的发展,提高了抗剪承载力,改变了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建议张拉控制应力取值为0.50 f p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无腹筋超高性能混凝土人行道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金栋 张阳 +3 位作者 傅玖志 唐浩 张杰 邱俊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05-2217,共13页
针对现有人行道板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预应力无腹筋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人行道板。为明确新型预应力UHPC人行道板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和延性等力学性能,开展UHPC人行道板足尺模型抗弯试验并通过ABA... 针对现有人行道板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预应力无腹筋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人行道板。为明确新型预应力UHPC人行道板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和延性等力学性能,开展UHPC人行道板足尺模型抗弯试验并通过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UHPC人行道板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考察试验板预应力筋截面积和张拉预应力度等关键参数对试验板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无腹筋UHPC人行道板破坏模式为弯曲破坏,跨中产生一条主裂缝,支座处板顶有少许裂缝但未发生破坏,开裂承载力富余40%,挠度仅为限值的14%,延性较好,安全系数高,板承载力和刚度均满足规范相应要求;预应力UHPC人行道板的开裂荷载比无预应力板提升28.68%~113.07%,增大预应力筋张拉应力可明显改善UHPC人行道板的抗裂性能,提高开裂后的刚度,降低板的屈服位移;同时,增大预应力筋截面直径可以有效提高结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屈服荷载增幅13.37%~63.08%,极限荷载提升8.82%~57.96%,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抗裂性能,建议UHPC人行道板采用直径为5 mm的预应力筋。新型预应力无腹筋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人行道板有效提升了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极大改善了传统人行道板的结构问题,满足实际工程的性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道板 超高性能混凝土 模型试验 预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受剪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宝春 陈逸聪 +1 位作者 周家亮 刘永健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将预制的UHPC槽形节段通过干缝连接和预应力张拉形成槽形梁,再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板组合成的组合梁,称为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PUCS-MCS组合梁)。它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施工方便且整体性能好的新型桥... 将预制的UHPC槽形节段通过干缝连接和预应力张拉形成槽形梁,再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板组合成的组合梁,称为预应力UHPC槽形节段与整体式混凝土板组合梁(PUCS-MCS组合梁)。它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施工方便且整体性能好的新型桥梁结构。为探究其抗剪性能,开展了9根模型梁的试验。分析了接缝数、接缝处剪力键数、剪跨比、UHPC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纵筋率等参数对试件变形、破坏模式、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PUCS-MCS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PUCS-MCS组合梁均为剪压破坏,所有梁在开裂前的荷载-挠度曲线差异不大,在开裂后刚度不断下降;PUCS-MCS组合梁的抗剪承载力随接缝处剪力键数、UHPC钢纤维掺量、配箍率和纵筋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干接缝数量增加和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干接缝和剪力键,影响最小的是钢纤维掺量和配箍率,因此PUCS-MCS组合梁可不配箍筋,并可采用较低钢纤维掺量的UH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预应力槽形节段梁 整体式混凝土板 组合梁 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性能试验 被引量:32
4
作者 郭瑞 苏庆田 +1 位作者 李晨翔 邓青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为了研究后结合预应力技术改善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特别是混凝土的开裂性能,设计制作了2根组合梁(一根是常规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另一根是后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进行了2根组合梁的静力试验.测试了... 为了研究后结合预应力技术改善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特别是混凝土的开裂性能,设计制作了2根组合梁(一根是常规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另一根是后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进行了2根组合梁的静力试验.测试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变形、不同截面上构件的应变分布、混凝土的裂缝、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以及极限承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后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板连续组合梁的初始开裂荷载和正常使用状态的极限荷载分别是普通连续组合梁的3.87倍和5.38倍,说明采用后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能够大大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负弯矩 混凝土板 开裂 预应力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带肋薄板混凝土叠合板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吴方伯 黄海林 +1 位作者 陈伟 周绪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2,19,共6页
为便于工业化生产及现场拼装,对预制薄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矩形肋薄板)进行规格设计。进行2种不同跨度的4块预制薄板的静载试验,重点研究预制薄板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及抗裂性能,结果表明:预制薄板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要求,可作为无支撑... 为便于工业化生产及现场拼装,对预制薄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矩形肋薄板)进行规格设计。进行2种不同跨度的4块预制薄板的静载试验,重点研究预制薄板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及抗裂性能,结果表明:预制薄板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要求,可作为无支撑体系模板。进行2块单跨叠合板件和1块两跨连续叠合板件的静载试验,重点研究叠合板件的整体受力性能、叠合面的抗剪性能以及连续叠合板件在支座处的弯矩调幅值,结果表明:叠合板件可按整浇板的计算方法进行承载力计算,连续叠合板件受力性能与现浇板相似。进行混凝土叠合板件两阶段受力截面应变分析,建议取底板厚度作为预制薄板考虑二次受力影响的计算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预制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板 矩形肋薄板 肋上开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下预应力板混凝土爆裂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文忠 许名鑫 +1 位作者 石东升 胡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8-53,共6页
在火灾下预应力板迎火面的混凝土若发生爆裂,受力钢筋将裸露于火中,板将因钢筋被烧断而很快丧失承载力。完成了14块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单向板、1块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和9块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单向板的抗火试验,描述了8块简支... 在火灾下预应力板迎火面的混凝土若发生爆裂,受力钢筋将裸露于火中,板将因钢筋被烧断而很快丧失承载力。完成了14块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单向板、1块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和9块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单向板的抗火试验,描述了8块简支板及3块连续板混凝土爆裂、受拉钢筋被烧断及裂缝分布与开展情况。得到了迎火面压应力水平越高或拉应力水平越低、常温下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含水率越高,混凝土越容易发生爆裂或爆裂越严重的初步结论。基于试验结果,首先提出了以常温下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横坐标,以火灾下预压区板边缘混凝土正应力水平为纵坐标的混凝土爆裂上包线表达式和以常温下混凝土含水率为横坐标,以火灾下预压区板边缘混凝土正应力水平为纵坐标的混凝土爆裂上包线表达式;为便于设计应用,随后还提出了以常温下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横坐标,以常温下预压区板边缘混凝土正应力水平为纵坐标的混凝土爆裂上包线表达式和以常温下混凝土含水率为横坐标,以常温下预压区板边缘混凝土正应力水平为纵坐标的混凝土爆裂上包线表达式。为初步判断火灾下混凝土爆裂的可能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预应力板 混凝土 含水率 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加固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理论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永清 严猛 +2 位作者 李晓斌 夏招广 龙宇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了解采用粘贴聚合物改性混凝土(MPC)加固空心板桥的效果,及加固后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情况,以横向由4片空心板梁组成的空心板桥为研究背景,对加固后空心板桥的横向分布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实桥加固后荷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为了解采用粘贴聚合物改性混凝土(MPC)加固空心板桥的效果,及加固后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情况,以横向由4片空心板梁组成的空心板桥为研究背景,对加固后空心板桥的横向分布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实桥加固后荷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PC加固后的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较加固前平缓,桥梁横向整体受力性能显著提高;采用MPC加固后的主梁结构可以传递弯矩,传统的铰接板梁法已不能满足此种加固方法的横向分布计算,提出的修正刚接板梁法及修正G-M法可用于加固后该类型桥梁横向分布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空心板桥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 加固 荷载横向分布 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朝阳 杨晓华 +1 位作者 何任远 贺学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42,共6页
通过一个四层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1/4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其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特性以及该结构在El-Centro地震波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通过一个四层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1/4比例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其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特性以及该结构在El-Centro地震波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其抗侧移性能较差;对地震反应起控制作用的是低阶振型;在地震加速度峰值较小的弹性阶段,模型的一阶振型呈剪切形变形,随着裂缝的开展和损伤的积累,结构阻尼比显著增加,一阶振型的剪切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基于试验结果,并考虑空心管孔洞对楼板刚度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空间框架"板带-柱"结构分析模型,通过ANSYS软件对该结构进行的弹性阶段时程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空心楼板 板柱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支挡结构的实测和计算土压力 被引量:32
9
作者 何昌荣 陈群 富海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60,共6页
对一座锚拉式桩板墙和一座楔形钢筋混凝土块拉筋加筋土挡墙,将原型观测、有限元计算、理论计算得到的土压力进行分析和比较,所得结论可供设计类似支挡结构时计算土压力参考。
关键词 土压力 支挡结构 锚拉式桩板墙 楔形混凝土拉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梁楼盖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楼文娟 吴晓鹏 +3 位作者 陈勇 卢旦 蔡颖天 陆少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3-1228,共6页
结合某实际工程的现场实验,通过建立精细有限元模型对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梁楼盖体系进行了分析.按静力等效原理着重讨论了预应力梁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有效翼缘宽度的合理取值,同时分别对楼板在不同工况下荷载的双向传递进行了研究.试验结... 结合某实际工程的现场实验,通过建立精细有限元模型对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梁楼盖体系进行了分析.按静力等效原理着重讨论了预应力梁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有效翼缘宽度的合理取值,同时分别对楼板在不同工况下荷载的双向传递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梁的有效翼缘宽度与结构受力的类型密切相关,在预应力等效轴向力作用下的有效翼缘宽度比在预应力等效横向力和等效集中弯矩作用下的有效翼缘宽度大得多;板中预应力的作用会明显改变楼面荷载的双向传递规律.为便于实际应用,还定义了表征双向板荷载分配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现浇砼空心楼板 有效翼缘宽度 双向弯曲 荷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单梁试验及评定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亚军 于坤 蔡仕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为了对公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旧桥的承载力进行评定,采用单梁试验及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病害较重、横向分布系数较大位置的空心板梁,按铰接板法计算空心板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按照形心高度、面积和惯性矩不变的原则,将空心板等效为... 为了对公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旧桥的承载力进行评定,采用单梁试验及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病害较重、横向分布系数较大位置的空心板梁,按铰接板法计算空心板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按照形心高度、面积和惯性矩不变的原则,将空心板等效为工字形截面,计算出单梁承载力和相应的理论应力值及挠度值。对单梁进行试验加载并测试其应力和挠度,通过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评估单梁的结构性能。通过对一座13m跨径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单梁试验及受力性能进行评价,证明了单梁试验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梁桥 简支梁桥 预应力混凝土桥 试验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板梁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顺波 张利梅 李凤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1,共6页
采用C8 0高强混凝土和低松弛 2 70级高强钢绞线 ,经优化选取了跨度 16m~ 3 0m、宽度 1 2m、截面混凝土空心率 5 3 5 %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进行了跨度为 15 5m的原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承载极限破坏的受力全... 采用C8 0高强混凝土和低松弛 2 70级高强钢绞线 ,经优化选取了跨度 16m~ 3 0m、宽度 1 2m、截面混凝土空心率 5 3 5 %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进行了跨度为 15 5m的原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承载极限破坏的受力全过程试验 ,研究了其正截面和斜截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抗裂度、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极限承载能力以及延性等受力性能 ,为在公路桥梁结构中经济可靠的利用高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板提供科研依据。研究成果应用于河南省重点工程———焦作至巩义黄河公路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中的两座立交桥建设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高强混凝土 空心板 优化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贴竹板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贡春成 许清风 +1 位作者 李向民 陈建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9-564,共6页
进行了9块粘贴竹板加固预制空心板的对比试验,其中3块为对比试件,6块为粘贴不同宽度和厚度竹板的加固试件.研究结果表明,粘贴不同竹板加固后,预制空心板开裂荷载较未加固对比试件提高5%~96%,平均提高41%;达到允许挠度时的荷载提高8%~7... 进行了9块粘贴竹板加固预制空心板的对比试验,其中3块为对比试件,6块为粘贴不同宽度和厚度竹板的加固试件.研究结果表明,粘贴不同竹板加固后,预制空心板开裂荷载较未加固对比试件提高5%~96%,平均提高41%;达到允许挠度时的荷载提高8%~76%,平均提高35%;极限荷载提高83%~184%,平均提高123%.各荷载的提高幅度均随竹板厚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荷载增加,加固试件跨中截面沿截面高度应变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随着竹板厚度和宽度的增加,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试件受拉边缘中心竹板拉应变和受压边缘中心混凝土压应变均较未加固对比试件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竹板 加固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张峰 郭正兴 汤磊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具有板薄、用钢量小、施工简便及质量可靠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采用二次浇筑工艺,其受力性能与整体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板有所区别。工程中一般通过对叠合面的适当处理,以确保其受力整体性。结合某具...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具有板薄、用钢量小、施工简便及质量可靠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采用二次浇筑工艺,其受力性能与整体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板有所区别。工程中一般通过对叠合面的适当处理,以确保其受力整体性。结合某具体工程,应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和整体浇筑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制预应力底板施工过程中最大挠度仅为其跨度的1/1752,几乎可以忽略;预应力叠合板正常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均与整体浇筑板一致;极限荷载阶段,叠合面几乎无相对变形,最大剪应力0.373MPa,也在规范限值以内。因此,从变形、承载力等方面均证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叠合面施工构造处理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板 叠合面 受力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法空心板梁端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8
15
作者 白宝鸿 张玉娥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针对某桥梁上后张法PC空心板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端部裂缝,对照已有的试验结论,从各个侧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裂缝的措施;首次推导出预测类似裂缝发生的判定条件,为PC空心板梁的梁端截面尺寸及配筋设计提供... 针对某桥梁上后张法PC空心板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端部裂缝,对照已有的试验结论,从各个侧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裂缝的措施;首次推导出预测类似裂缝发生的判定条件,为PC空心板梁的梁端截面尺寸及配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后张法 板梁 裂缝 成因分析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公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文忠 王晓东 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3,共7页
为客观认识各公式的合理性,对380根简支梁板和连续梁板进行了仿真试验,同时搜集整理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35根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计算值与这415根试验梁板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 为客观认识各公式的合理性,对380根简支梁板和连续梁板进行了仿真试验,同时搜集整理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35根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计算值与这415根试验梁板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式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梁板 无粘结筋 极限应力 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文忠 侯晓萌 陈伟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3,共6页
为了研究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变形和板中预应力筋有效应力的退化规律,进行了13块无粘结和1块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单向简支板火灾后力学性能试验.根据火灾下温度场分布沿板厚方向将截面分条带,引入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 为了研究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变形和板中预应力筋有效应力的退化规律,进行了13块无粘结和1块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单向简支板火灾后力学性能试验.根据火灾下温度场分布沿板厚方向将截面分条带,引入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基于截面轴力、弯矩平衡,获得了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板任意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全曲线,进而对截面曲率积分可求得简支板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有效应力越高、受火时间越长,火灾后预应力损失越大;保护层厚度越小、受火时间越长、荷载水平越大,火灾后板承载力降低幅度越大;相同条件下,火灾后有粘结板预应力混凝土板承载力降低幅度较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大.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火灾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中无粘结筋剩余应力、极限应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 火灾后 钢丝应力 承载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极限承载力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淮 邹旭岩 +1 位作者 朱俊涛 钱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对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考虑材料的非线性,计算空心板在4种工况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改善了空心板的受力性能... 对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考虑材料的非线性,计算空心板在4种工况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改善了空心板的受力性能,提高了空心板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空心板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随碳纤维布用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加固后的空心板挠度明显减小,空心板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桥 空心板 碳纤维布 桥梁加固 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不同跨受火火灾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爱民 董毓利 +1 位作者 戴航 李延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33-1638,共6页
为了研究三跨连续板不同跨依次受火作用下的火灾行为,对4块尺寸为12.6m×1.5m×0.12m的无粘结预应力砼连续板进行了火灾试验.试验考虑了连续板中跨和边跨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火灾及负弯矩区负筋长度两种因素,在实现ISO标准升温的... 为了研究三跨连续板不同跨依次受火作用下的火灾行为,对4块尺寸为12.6m×1.5m×0.12m的无粘结预应力砼连续板进行了火灾试验.试验考虑了连续板中跨和边跨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火灾及负弯矩区负筋长度两种因素,在实现ISO标准升温的前提下,给出了板中水在火灾中全过程变化现象以及板在火灾作用下裂缝发生、扩展及最终形式,重点研究了板的变形、破坏机构的形成、预应力筋中拉力的变化,板中温度场以及支座支反力的重分布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揭示了破坏机构形成和支反力重分布的原因,指出了板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预应力筋拉力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板 火灾试验 负筋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弯曲疲劳弹性模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杰 程赫明 +1 位作者 王时越 田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25,共4页
对三种不同钢纤维掺量(0%、1%、2%)的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在不同应力水平(0.80、0.85)下的疲劳弹性模量衰减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跨中下表面弹性模量衰减曲线以及同钢纤维掺量、同应力水平的跨中上表面弹性模量衰... 对三种不同钢纤维掺量(0%、1%、2%)的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在不同应力水平(0.80、0.85)下的疲劳弹性模量衰减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跨中下表面弹性模量衰减曲线以及同钢纤维掺量、同应力水平的跨中上表面弹性模量衰减曲线。揭示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的弹性模量在弯曲疲劳过程中呈现三阶段衰减并且衰减曲线在第二阶段基本呈线性,当板发生疲劳破坏时其弹性模量衰减至初始弹性模量的59.9%左右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Miner累积损伤原理建立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提出了采用微损试验来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用该方法预测的疲劳寿命与实测寿命在三倍离散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板 疲劳 弹性模量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