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增压熄火机理
1
作者 陈泽昕 刘林林 +3 位作者 杨玉新 李波标 程材 胡松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8-906,共9页
为研究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并揭示增压熄火机理,使用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作为熄火控制剂制备了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并对推进剂燃速、燃烧波结构、火焰形态和熄火燃面形貌等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OT使推进剂... 为研究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并揭示增压熄火机理,使用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作为熄火控制剂制备了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并对推进剂燃速、燃烧波结构、火焰形态和熄火燃面形貌等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OT使推进剂在10 MPa以下的压强指数由0.37降低至-1.36,其中压强接近临界熄火压强时燃速由5.9 mm·s^(-1)降低至2.9 mm·s^(-1),推进剂在压强增大至10 MPa时自熄火,压强更高时仍无法自持燃烧;压强接近临界熄火压强时,推进剂燃面上覆盖了厚度约230μm的熔融层,降低了推进剂燃面温度和气相温度梯度,与不含AOT的推进剂相比,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面温度由865 K降低至420 K,气相温度梯度由74.9 K·μm^(-1)降低至0.19 K·μm^(-1);揭示了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增压熄火机理,即AOT使推进剂表面覆盖较厚的熔融层,阻碍气相火焰对燃面的热反馈,降低燃面温度和凝聚相反应速率,最终导致推进剂无法自持燃烧而熄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熄火固体推进剂 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 燃烧性能 增压熄火机理 熔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PB的含能结构材料冲击释能特性测试系统设计
2
作者 眭明斌 郭寻 +6 位作者 王本鹏 邢飞 张一博 曹泽凝 覃莒铭 曹堂清 薛云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为高效可靠地测试含能结构材料在冲击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释能特性,该研究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平台,设计了一套冲击释能特性测试系统,并修正了释能计算模型。该测试系统既能获得含能结构材料的能量释放量和冲击释能阈值等关键... 为高效可靠地测试含能结构材料在冲击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释能特性,该研究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平台,设计了一套冲击释能特性测试系统,并修正了释能计算模型。该测试系统既能获得含能结构材料的能量释放量和冲击释能阈值等关键释能参数,又能获得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断裂失效应变等力学性能参数,实现了含能结构材料力学性能与释能特性的定量化关联,能够为开发新型含能结构材料提供实验技术支撑。通过对典型含能结构材料进行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系统组装灵活、操作方便、准确高效,且测试成本大幅降低,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评估含能结构材料的冲击释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含能结构材料 冲击释能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头营干热岩开采试验场地人工注水诱发地震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宁 王亚玲 +3 位作者 张晓刚 尹康达 毛国良 纪春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5-909,936,共6页
结合马头营干热岩区7个临时测震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和M1井2022-06~09的加压注水数据,研究地震活动与注水压力、水流量的关系,同时分析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对周边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水作业可能诱发了201个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 结合马头营干热岩区7个临时测震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和M1井2022-06~09的加压注水数据,研究地震活动与注水压力、水流量的关系,同时分析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对周边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水作业可能诱发了201个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0~4 km,这个区段也是地围压较小的安全区域,发生中强震的几率较小;水流量、水压力的改变不仅影响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而且影响地震活动频度,应力积累到一定水平诱发地震发生,之后水流量、水压力与地震频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注水量和震级之间关系不明显,压力和诱发地震震级呈线性相关;在持续注水量达到11 821 m^(3)、压力达到23.46 MPa时,有断层失稳、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主压应力NNW向,与华北区域应力分布有一定偏差,可见M1井开采对局部应力分布有影响;从地震震中位置迁移规律推测,有新的地裂缝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注水 诱发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马头营干热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幕阻尘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丁超 吕品 +1 位作者 杜朋 王金月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前综掘工作面粉尘污染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对综掘工作面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压风分流技术的工程应用效果欠佳。为明确附壁风筒径向出风距离、径向出风比及轴向出风距离对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 目前综掘工作面粉尘污染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因素对综掘工作面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而未充分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压风分流技术的工程应用效果欠佳。为明确附壁风筒径向出风距离、径向出风比及轴向出风距离对风幕阻尘效果的影响,以潘三矿810西翼机巷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软件对径向出风距离为10~25 m、径向出风比为0.6~0.9及轴向出风距离为6~12 m条件下的风流分布和粉尘扩散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随着径向出风距离增大,径向涡流风幕在巷道内的转变更充分,综掘机司机前端的风流分布越均匀,更有利于形成风速方向均指向工作面的轴向阻尘风幕。当径向出风距离为10 m时,距工作面7 m断面内涡流特性明显,风速方向紊乱;当径向出风距离为25 m时,距工作面7 m断面内,风流分布趋于均匀,风速方向均指向工作面,形成了能够覆盖全断面的轴向阻尘风幕。(2)随着径向出风比增大,整流风筒轴向风流风量减小,轴向风流风速和射流强度降低,轴向风流对综掘工作面前端气流的扰动减弱;径向出风比越大,越有利于形成风流方向指向工作面且能覆盖全断面的轴向阻尘流场,即轴向阻尘风幕。(3)径向涡流风幕的阻尘能力随径向出风比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轴向阻尘风幕的阻尘能力随径向出风比的增大而不断增强。(4)在采取压风分流风幕阻尘技术后,当压风总量为300 m^(3)/min,吸风量为400 m^(3)/min,附壁风筒径向出风距离为20 m,径向出风比为0.9,整流风筒轴向出风距离为8~10 m时,能很好地将粉尘聚集在吸尘口附近,达到高效控尘除尘的目的。在810西翼机巷综掘工作面进行现场测试,测点风速和粉尘质量浓度实测值与模拟值基本一致,高浓度粉尘被有效阻控于工作面前端,隔尘效果较为明显,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幕阻尘 长压短抽 附壁风筒 压风分流 风流分布 粉尘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工作面前方煤岩体积变形及瓦斯增透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薛东杰 周宏伟 +1 位作者 唐咸力 赵宇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8-336,共9页
研究工作面前方煤岩体瓦斯渗透率分布对合理抽取瓦斯具有技术指导意义。通过简化孔隙、裂隙等效力学模型,建立标准圆柱煤岩体试件的等效力学模型,推导含单一裂隙的纯煤岩试样等效轴向、径向与体积应变,并推广应用到含多种裂隙的多种介... 研究工作面前方煤岩体瓦斯渗透率分布对合理抽取瓦斯具有技术指导意义。通过简化孔隙、裂隙等效力学模型,建立标准圆柱煤岩体试件的等效力学模型,推导含单一裂隙的纯煤岩试样等效轴向、径向与体积应变,并推广应用到含多种裂隙的多种介质组合结构,通过试验验证理论力学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以淮南张集矿11-2煤层工作面回采为原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3种典型开采的支承压力峰值集中系数,并推导出支承压力与水平应力分布表达式,其能综合考虑开采条件、影响范围与采动卸压产生的体积膨胀变形。建立体积应变与渗透率之间的多项式关系式,并给出采动条件下不同开采方式下的体积应变分布曲线与渗透率分布曲线,根据其各阶段的特征差异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为工作面抽采瓦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等效力学模型 体积应变 采动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措施抑制桥梁涡振机理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许福友 林志兴 +1 位作者 李永宁 楼文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通过表面测压方法研究了桥梁主梁基本断面、添加抑流板或导流板后断面的涡激共振特性;基于三种断面不同风速各测点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及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对涡振的影响,揭示了扭转涡振及气动... 通过表面测压方法研究了桥梁主梁基本断面、添加抑流板或导流板后断面的涡激共振特性;基于三种断面不同风速各测点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及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对涡振的影响,揭示了扭转涡振及气动措施抑振的机理。研究发现:扭转涡振的根本原因是上表面上游的分离使得中游和下游区域压力脉动非常强烈,各测点脉动压力具有相同卓越频率,且与总体气动力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抑流板改善了上表面流场分布,有效抑制了涡振;而导流板对上表面流场基本无影响,未能抑制涡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振 气动措施 抑振 表面测压 涡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岩体采动力学行为响应特征与控制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海峰 李传明 +3 位作者 李家卓 袁安营 刘万荣 朱传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4-79,共6页
为获得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岩体的采动力学行为特征,通过轴压和围压分别模拟不同推进速度下垂直应力、水平应力,采用增轴压降围压的方式模拟煤岩体的采动力学行为,同时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岩体的采动力... 为获得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岩体的采动力学行为特征,通过轴压和围压分别模拟不同推进速度下垂直应力、水平应力,采用增轴压降围压的方式模拟煤岩体的采动力学行为,同时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推进速度下煤岩体的采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围压卸载速率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轴压加载速率(推进速度)的增加,煤体的峰值强度、轴向应变和横向应变呈增大趋势,在峰值阶段产生了较大的轴向应变和横向应变,呈现出一定的延性,破坏形式具有塑性特征;在轴向加载和围压卸载的综合作用下,煤体体积一直处于膨胀变形状态,围压的卸载加速了煤体损伤破坏的进程,煤体破坏时的峰值应力和体积扩容受控于围压卸载的程度,控制轴压加载速率和围压卸载程度可控制煤体破坏时的峰值应力和体积变形。生产实践中,应结合煤岩体的采动力学行为特征,确定合理的推进速度并加以控制,以保证回采巷道与采场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速度 采动力学行为 加载速率 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条件下土体渗流固结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平 金奕潼 +1 位作者 赖建英 刘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1,共7页
针对真空负压加固过程中引起的工程破坏、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土体渗流特性、渗流固结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方法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并存在很多争议。指出今后需要研究的关键工作,如负压状态下地... 针对真空负压加固过程中引起的工程破坏、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土体渗流特性、渗流固结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方法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并存在很多争议。指出今后需要研究的关键工作,如负压状态下地下水位测试新技术、土体渗流固结作用机理、真空度有效传递范围、"0"压面变化规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真空预压 负压 渗流固结 地下水位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的应力状态、构造附加静压力和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吕古贤 刘瑞珣 +6 位作者 蔡永恩 王方正 郭涛 马瑞 胡宝群 申玉科 周国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49,共8页
本文对深度计算公式:D=P/d(式中D为深度,P为压力,d为密度)的应用提出质疑。该公式源自一个流体力学原理,即描述静流体中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帕斯卡原理,所以只适用于流体。如果物质是一种固体,而不是液体或气体,它可以承受剪应力或差应力,... 本文对深度计算公式:D=P/d(式中D为深度,P为压力,d为密度)的应用提出质疑。该公式源自一个流体力学原理,即描述静流体中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帕斯卡原理,所以只适用于流体。如果物质是一种固体,而不是液体或气体,它可以承受剪应力或差应力,则这一公式就不能应用。所有岩石,从出露地表深至核幔边界,都是固体。当外力作用于固体单元上时,固体的应力场存在两部分:均应力和差应力,不论外力是构造力还是重力。而当外力作用于液态物质时,在这个液体应力场中则总是只有均应力而无差应力。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作用于垂直截面上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作用于水平截面上的垂直应力,而且越靠近造山带或剪切带,水平应力越大,显示构造力在地壳应力场中起某种主导作用。事实上推动板块运动的力主要是水平的,而非垂直的。地壳中某处的总静压力至少由两部分合成:由构造引起的压力和由重力引起的压力,前者称构造附加静压力。合理计算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应该是从总压力中减去构造附加静压力,再除以岩石比重,即D=(P-Pt)/d,式中Pt为构造附加静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应力 构造附加静压力 固体力学 成岩成矿深度 构造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水和空气中靶材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笑 徐荣青 +2 位作者 沈中华 陆建 倪晓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2,共5页
针对脉冲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加工效率问题 ,分别以水和空气作为介质 ,对打孔效果和力学量测试这 2部分进行实验比较研究 ,就激光在 2种介质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 ,置于水中的靶材在激光作用下将受到烧蚀... 针对脉冲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加工效率问题 ,分别以水和空气作为介质 ,对打孔效果和力学量测试这 2部分进行实验比较研究 ,就激光在 2种介质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 ,置于水中的靶材在激光作用下将受到烧蚀力和射流冲击力的作用 ,它们均在MPa量级 ;而在空气中靶材仅受到激光烧蚀力的作用 ,且水下烧蚀力幅值比空气中高 4 .5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力学效应 烧蚀 射流冲击 压力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不同洞口低矮房屋屋面风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益民 王相军 +2 位作者 吕卫华 邹思敏 刘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4-210,共7页
为研究开洞低矮房屋在台风环境下的破坏机理,基于ANSYS软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体型比为1.5∶1∶1的封闭、单一洞口及两个洞口的低矮房屋模型的屋面风压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与同体型比的实测房屋及风洞试验结... 为研究开洞低矮房屋在台风环境下的破坏机理,基于ANSYS软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体型比为1.5∶1∶1的封闭、单一洞口及两个洞口的低矮房屋模型的屋面风压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与同体型比的实测房屋及风洞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及风洞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SST k-ω湍流模型研究低矮房屋表面风压的可靠性;两洞口的屋面平均净风压系数与封闭房屋比较接近,单一洞口的位置对平均内风压系数的影响较大,其中迎风面出现单一洞口时,屋面净风压系数绝对值最大,在台风作用下最容易破坏。结果可为国内低矮房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房屋 风压系数 数值模拟 风致内压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角顺层斜坡变形破坏机理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广泽 喻洪平 +1 位作者 柴春阳 宋章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2,共5页
研究目的:沪昆客专贵州西段沙坡特大桥4#~10#墩左侧为高陡边坡,属典型的缓倾角顺层边坡,勘察阶段定性为崩塌落石工点,施工中发现该工点的崩塌落石规模和工程危害远超过原先的认识。本文基于无人机航拍技术,通过综合勘察和地质分析,查明... 研究目的:沪昆客专贵州西段沙坡特大桥4#~10#墩左侧为高陡边坡,属典型的缓倾角顺层边坡,勘察阶段定性为崩塌落石工点,施工中发现该工点的崩塌落石规模和工程危害远超过原先的认识。本文基于无人机航拍技术,通过综合勘察和地质分析,查明崩塌落石的成因和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研究结论:(1)沙坡特大桥4#~10#墩左侧为缓倾角顺层高陡边坡,崩塌落石之所以严重,系因滑移-压致拉裂变形破坏;(2)该高陡边坡的整治范围,重点是距陡崖约35 m的贯通节理附近至崖壁间,按高度分段设防,采取清方、锚索(地梁)、喷锚网、主动防护网、锚索桩、防撞墙、截排水沟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是适宜的;(3)线路傍山选线,应远离高陡岸(边)坡,对上硬下软的缓倾角顺层高陡边坡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以避免大规模崩塌落石的危害;(4)无人机具有从上往下拍摄的优势,用于复杂艰险山区不良地质勘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本研究成果用于沙坡特大桥4#~10#墩左侧高陡边坡的整治,对于铁路、公路高陡岸坡崩塌落石发育区的选线、勘察和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拍 缓倾角顺层 斜坡变形 破坏机理 滑移-压致拉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板对带式输送机边主梁斜拉桥涡振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光 颜虎斌 +2 位作者 梁爱鸿 韩艳 周旭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33,共9页
为研究稳定板对桥面安装带式输送机的边主梁斜拉桥涡振(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性能影响的机理,通过节段模型测压试验获取边主梁表面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不同稳定板工况下断面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局部与总体气... 为研究稳定板对桥面安装带式输送机的边主梁斜拉桥涡振(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性能影响的机理,通过节段模型测压试验获取边主梁表面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不同稳定板工况下断面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并揭示下稳定板对边主梁桥的抑振机理。研究发现:该类型主梁竖弯涡激共振发生的原因为上表面前部分离与再附区域强烈的压力脉动,下表面前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的强相关性及后部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强烈的压力脉动;梁底布置一道稳定板能显著降低断面压力脉动,布置两道稳定板断面压力脉动进一步降低,从而大幅抑制涡振;梁底布置三道稳定板促进了气流在下游风嘴处的再附,断面压力脉动被大幅削弱,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被显著破坏,从而有效抑制涡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主梁 桥面输送机 下稳定板 表面测压 风洞试验 涡振(VIV)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早期压疮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艳艳 陈佳 姜丽萍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早期压疮形成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找早期压疮干预靶点。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10%水合氯醛麻醉。实验A、B两组采用特制压力装置在大鼠...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早期压疮形成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找早期压疮干预靶点。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10%水合氯醛麻醉。实验A、B两组采用特制压力装置在大鼠股簿肌处施压,两组压强相同但压力循环不同,A、B组分别给予3、5个缺血-再灌注循环(缺血2.0h,再灌注0.5h);对照组不予压力。实验终点,取受压中心(对照组取相同解剖部位)肌肉组织标本后实施安乐死。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IF-1α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MMP-9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TUNEL标记凋亡肌细胞。结果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69±1.83、2.55±1.08、3.62±1.99,实验B组高于其他两组。三组MMP-9与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A、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B组显著高于实验A组(均P<0.01)。实验A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对照组次之、实验B组最低;实验A组、B组、对照组凋亡指数(AI)分别为3.53%、7.00%、0.25%。MMP-9含量与AI、MD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HIF-1αmRNA表达与Bcl-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HIF-1α在一定缺氧时间和程度范围内介导低氧反应,可对受压组织产生细胞保护作用,而在严重或持续缺氧时则可诱导受压组织细胞凋亡。MMP-9在压疮形成早期大量表达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可能促进受压组织不可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压疮 缺氧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丙二醛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循环 压疮机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诱导长周期光纤光栅的透射特性分析
15
作者 张晓娟 赵旭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研究辅助光纤、纵向拉力和涂覆层对机械诱导长周期光纤光栅(MILPFG)透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ILPFG的透射谱峰值与压力呈sin2(κl)关系,中心波长发生蓝移,带宽呈抛物线变化,但无辅助光纤时,产生相同透射谱峰值时所需的压力更小;纵... 研究辅助光纤、纵向拉力和涂覆层对机械诱导长周期光纤光栅(MILPFG)透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ILPFG的透射谱峰值与压力呈sin2(κl)关系,中心波长发生蓝移,带宽呈抛物线变化,但无辅助光纤时,产生相同透射谱峰值时所需的压力更小;纵向拉力增大时,MILPFG的透射谱峰值几乎不变,但其中心波长线性减小,带宽呈指数增大;相同压力下,有涂覆层时MILPFGs的透射谱峰值和中心波长较小,边带损耗也较小.因此,无需辅助光纤,在纵向施加一定拉力,即可在涂覆的光纤上制作出优良的MILP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机械诱导长周期光纤光栅 透射谱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叶道空化涡诱发高振幅压力脉动特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龙刚 郭鹏程 +1 位作者 郑小波 吴罗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2-70,共9页
混流式水轮机部分负荷叶道空化涡不稳定特性已成为制约水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发展、扩大水轮机稳定运行范围急需研究的技术难题。该研究以HL702低水头混流式模型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稳态数值模拟技术及涡流可视化试验,对部... 混流式水轮机部分负荷叶道空化涡不稳定特性已成为制约水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发展、扩大水轮机稳定运行范围急需研究的技术难题。该研究以HL702低水头混流式模型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稳态数值模拟技术及涡流可视化试验,对部分负荷工况下的叶道空化涡不稳定涡流演化及压力脉动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叶道空化涡在水轮机转轮内为一个体积周期性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涡结构脉动主频为转轮转频的1.1倍。叶道空化涡诱发时,水轮机转轮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均捕捉到与涡结构频率相同的压力脉动信号。叶道空化涡体积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转轮叶片背面出水边与下环交界附近,引起压力脉动幅值的局部放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叶道空化涡发生工况下水轮机内部的瞬时压力脉动信号与空泡体积加速度成正比,表明涡流演化是引起压力脉动幅值上升的重要原因。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部分负荷工况叶道空化涡的演化特征,揭示了涡流诱发不稳定高振幅压力脉动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 压力 数值分析 叶道空化涡 高振幅压力脉动 混流式水轮机 演化特征 诱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诱导流动成型PP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振兴 熬婷婷 +3 位作者 焦明立 滕翠青 韩克清 余木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6,共3页
研究了压力诱导流动成型对聚丙烯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EM结果表明,压力诱导流动可以使PP形成微观片层结构,该结构由较软的无定形区相联的交互层叠片层构成。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该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PP的力学性能:拉伸性能从成型... 研究了压力诱导流动成型对聚丙烯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EM结果表明,压力诱导流动可以使PP形成微观片层结构,该结构由较软的无定形区相联的交互层叠片层构成。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该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PP的力学性能:拉伸性能从成型前的33MPa提高到成型后的60MPa;缺口冲击强度由1.72kJ/m2提高到压力诱导流动成型后的30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诱导流动成型 聚丙烯 微观片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自贡—隆昌地区注水诱发地震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张致伟 程万正 +5 位作者 梁明剑 王晓山 龙锋 许艳 陈文康 王世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35-1645,共11页
基于2007年1月—2010年8月四川自贡地方数字测震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地震观测资料,并结合注水井(家33井)的加压注水数据,研究了自贡—隆昌地区三个丛集区域(A、B、C)地震活动与家33井注水压力及注水量的相关性,同时从注水区域及邻区局... 基于2007年1月—2010年8月四川自贡地方数字测震台网和流动台站记录的地震观测资料,并结合注水井(家33井)的加压注水数据,研究了自贡—隆昌地区三个丛集区域(A、B、C)地震活动与家33井注水压力及注水量的相关性,同时从注水区域及邻区局部应力状态呈现的差异研究其发震机理.结果表明:家33井加压注水对其所在的B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负压注水阶段,注水量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不大,地震活动处于较弱状态;加压注水阶段,在压力持续升高的背景下,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其频次、强度与注水量呈现较好的相关性.研究区三次4级地震震源较浅、且均为逆冲型,震源机制节面与其震中附近断层走向一致.基于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统计获得B区震源机制节面走向和P轴方位较A区相对离散;与川东南地区已有应力场结果相比,反演获得的B区主压应力方位较A区扰动偏大,可见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A、B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P轴方位及反演得到的局部区域应力场呈现出的差异,与家33井加压注水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地震 加压注水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自贡-隆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采动作用下含瓦斯原煤力学和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雪娇 蒋长宝 +1 位作者 段敏克 田维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7-1352,共6页
以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实验装置",开展温度对采动作用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1)在相同初始围压、气压和温度下,与恒定围压相比,卸围压煤样屈服段缩短,峰值应力和对应的轴向... 以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实验装置",开展温度对采动作用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1)在相同初始围压、气压和温度下,与恒定围压相比,卸围压煤样屈服段缩短,峰值应力和对应的轴向应变降低,横向应变速率增大,侧向膨胀系数和变形模量的演化进程加速;2)在相同初始围压和气压下,随温度升高,卸围压煤样强度降低,峰值应力处各应变均减小,侧向膨胀系数和变形模量均增大;3)高温环境下,煤岩发生失稳破坏和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变大,对采煤工作面巷道支护和瓦斯突出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力学 卸围压 全应力-应变 温度 原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帅 章利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6-353,共8页
肺保护性通气(如低潮气量、应用呼气末正压等)对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益,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现在一些专家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同样有益于手术后患者提出质... 肺保护性通气(如低潮气量、应用呼气末正压等)对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益,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现在一些专家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同样有益于手术后患者提出质疑,特别是那些大多数术前无肺部病变者。本综述将讨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肺保护策略,以期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 肺保护 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