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叉指状传感电极的光离子化传感器
1
作者 李帅 郭亮 刘广孚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3,138,共4页
针对工业领域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连续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三维叉指状传感电极的光离子化传感器。叉指状电极与传统的电极相比具有更高的表面体积比,能够更好地捕获电离产生的离子和电子,从而进一步提升光离子化传感器的灵敏度,... 针对工业领域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连续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三维叉指状传感电极的光离子化传感器。叉指状电极与传统的电极相比具有更高的表面体积比,能够更好地捕获电离产生的离子和电子,从而进一步提升光离子化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最低检测限。构建了传感器的测试与标定系统,采用标准异丁烯气体测试该传感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硬件条件下,三维叉指状结构比传统电极结构灵敏度更高,线性度和稳定性良好,为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量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光离子化传感器 三维叉指状传感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流动式电离室结构的光离子传感器
2
作者 李文 李杰 +4 位作者 王岽 骆紫云 郦和生 薛琳 周豪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9,36,共6页
基于光离子检测原理,提出一种新型二维流动式电离室结构,设计了用于VOCs检测的光离子传感器。通过电场力的电荷运动学分析,得出新模型离子运动到极板上的时间最短,理论上验证结构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4~4.5 s、恢... 基于光离子检测原理,提出一种新型二维流动式电离室结构,设计了用于VOCs检测的光离子传感器。通过电场力的电荷运动学分析,得出新模型离子运动到极板上的时间最短,理论上验证结构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4~4.5 s、恢复时间为3.5~4.5 s,具有较快的响应恢复速度;灵敏度在90 mV/ppm以上,有较高的灵敏度;拟合度R^(2)=0.99994,线性拟合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电离室 光离子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传感器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研究
3
作者 王莉华 安欣欣 +2 位作者 刘保献 景宽 李云婷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挥发性有机物作为大气O_(3)与PM_(2.5)的共同前体物,是我国在近年来PM_(2.5)污染得到显著改善之后的下一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对电离能为10.6 eV的光离子化(PID)传感器与设备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测试,结果表明:①PID传感器监测结果能... 挥发性有机物作为大气O_(3)与PM_(2.5)的共同前体物,是我国在近年来PM_(2.5)污染得到显著改善之后的下一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对电离能为10.6 eV的光离子化(PID)传感器与设备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测试,结果表明:①PID传感器监测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变化趋势,但其绝对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②流量、湿度、O_(2)含量、校准情况、光窗清洁度均会对PID传感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流量、湿度与O_(2)含量是在设备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的因素,校准情况、光窗清洁度是在设备使用中需重点关注的因素;③在规范运维情景下,采样流量为600 mL/min时,配置高温高湿冷凝除湿、低温高湿加热除湿功能的传感器设备的状态一致性与数据准确性均优于扩散式设备,平均标准偏差从4.3×10^(-8)降至3.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传感器 挥发性有机物 影响因素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掺杂的SnO_(2)基气体传感器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性能及机制
4
作者 程静雯 陈庆彩 +4 位作者 于博 刘欢 徐腾飞 呼宇坤 刘思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40-5149,共10页
我国近地面臭氧(O_(3))污染日益严重,“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把O_(3)列为控制重点,因此,作为O_(3)前驱物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量成为了一个焦点。本研究以VOCs的便携监测为需求,制备基于SnO_(2)的气体传感器,并分别用Sb、Co、Zn掺... 我国近地面臭氧(O_(3))污染日益严重,“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把O_(3)列为控制重点,因此,作为O_(3)前驱物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量成为了一个焦点。本研究以VOCs的便携监测为需求,制备基于SnO_(2)的气体传感器,并分别用Sb、Co、Zn掺杂改善SnO_(2)的气敏性能。利用SEM和XRD表征材料,纯SnO_(2)材料为球状颗粒;Sb-SnO_(2)材料为碎屑状并聚集成团;Co-SnO_(2)材料似麦片状;Zn-SnO_(2)材料为规则的矩形薄片。对各传感器进行VOCs气敏测试,结果表明,SnO_(2)气体传感器对乙醇有最高的响应值;而Co-SnO_(2)气体传感器的目标气体变为丙酮;Sb-SnO_(2)与Zn-SnO_(2)气体传感器均对三乙胺有选择性。其中,Zn-SnO_(2)气体传感器对三乙胺响应速度快(6s)、选择性好、稳定性佳、检测下限低(<1μL/L)。Zn-SnO_(2)传感器在最适工作温度250℃下对50μL/L三乙胺的灵敏度为49.6,较SnO_(2)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8.1倍。最后,简要分析了气体传感器的敏感机理,以期为痕量大气VOCs环境检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气体传感器 金属掺杂 二氧化锡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的锌配位聚合物合成及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荧光传感研究
5
作者 王高峰 孙述文 +1 位作者 杨海英 王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8-654,共7页
在溶热条件下,利用锌离子、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和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合成了一种锌配位聚合物{[Zn(tbip)(mfdp)]·2H_(2)O}_(n)(CP-1)(mfdp=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H_(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X-射线单晶... 在溶热条件下,利用锌离子、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和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合成了一种锌配位聚合物{[Zn(tbip)(mfdp)]·2H_(2)O}_(n)(CP-1)(mfdp=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H_(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CP-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01384(5)nm,b=1.16486(6)nm,c=1.66569(7)nm,α=85.768(4)°,β=85.353(4)°,γ=73.544(4)°,V=1.87771(16)nm^(3),R_(1)=0.0523,wR_(2)=0.1634(I>2σ(I));CP-1是具有晶格水占据孔洞的二维网络结构。实验显示,CP-1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呈现出强烈的荧光,利用这一现象建立了检测2,4,6-三硝基苯酚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K_(SV)和检出限分别为6.27×10^(4) L·mol^(-1)和0.10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锌(Ⅱ) 荧光传感 芳香硝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负载下的三相逆变器开路和电流传感器同时故障的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源 陈杰 +1 位作者 卫梦龙 邱瑞昌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64,共13页
目前三相逆变器故障诊断的负载类型多是线性负载,随着非线性负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原有的方法难以解决故障时由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谐波问题。此外,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多是针对开关管或者传感器的,没有综合考虑上述故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三相逆变器故障诊断的负载类型多是线性负载,随着非线性负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原有的方法难以解决故障时由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谐波问题。此外,现有的故障诊断方法多是针对开关管或者传感器的,没有综合考虑上述故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非线性负载的两电平三相逆变器开路故障和电流传感器故障同时诊断方法。建立了逆变器三相电流状态空间方程并推导了实际占空比函数,用连续占空比函数代替离散开关函数,使状态空间方程满足观测要求。设计了基于复合控制的离散滑模观测器,复合控制采用了零相移重复控制和比例积分控制串联的结构,可以对谐波电流进行有效跟踪。设计了可调节因子检测变量和自适应阈值,通过调整调节因子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搭建实验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开路故障诊断时间小于3 ms,传感器故障诊断时间小于6 ms。所提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在非线性负载下实现开路故障和传感器故障的同时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控制滑模观测器 开路故障 电流传感器故障 非线性负载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磺酰氯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思琪 张盼盼 +3 位作者 段聪文 李明 张玉玲 苑春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丹磺酰氯作为荧光传感分子在金属离子识别中获得广泛应用。以荧光探针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阐述,讨论了近10年丹磺酰基识别受体在金属离子荧光探针领域中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其传感机理涉及分子内诱导光电子转移、电荷转移、... 丹磺酰氯作为荧光传感分子在金属离子识别中获得广泛应用。以荧光探针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阐述,讨论了近10年丹磺酰基识别受体在金属离子荧光探针领域中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其传感机理涉及分子内诱导光电子转移、电荷转移、二甲氨基去质子化/质子化、单体-激基缔合物的生成、螯合增强荧光转移、络合反应、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多种作用机制,探讨了各种作用机制下丹磺酰基团光响应信号的变化规律,如分子内电荷转移诱导的荧光淬灭、螯合作用导致荧光信号增强等不同响应方式。对丹磺酰基在荧光探针分子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丹磺酰氯 荧光传感器 分子合成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_(3)O_(4)类氧化酶催化活性的比色传感器检测全氟辛烷磺酸
8
作者 张晓颖 成瑶 崔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40,共7页
本文合成了具有优异类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Mn_(3)O_(4)纳米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体系验证了Mn_(3)O_(4)纳米酶的类氧化物酶活性,Mn_(3)O_(4)对TMB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米氏常数(... 本文合成了具有优异类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Mn_(3)O_(4)纳米酶,对其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体系验证了Mn_(3)O_(4)纳米酶的类氧化物酶活性,Mn_(3)O_(4)对TMB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米氏常数(K_(m))为0.03146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5.362×10^(-7) mol/(L·s)。依据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显色体系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基于Mn_(3)O_(4)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用于PFOS的检测。实验显示,PFOS浓度在12~50μmol/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95μmol/L。在实际水样中添加10、30、50μmol/L的PFOS,其加标回收率为99.2%~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1.37%~7.17%。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重复性和稳定性,为检测环境样品中的PFOS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氧化物酶 Mn_(3)O_(4) 比色传感器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ZnO气体传感器阵列的乙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覃轶 谢长生 +2 位作者 李登峰 张顺平 柏自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2-554,558,共4页
采用6个不同掺杂的纳米ZnO气体传感器组成的阵列实现了乙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的识别。研究表明,掺杂可大幅度提高传感器的敏感度和对可挥发有机物(VOCs)的选择性。对比了k近邻法、线性判别法、反传人工神经网络、概率神经网络、... 采用6个不同掺杂的纳米ZnO气体传感器组成的阵列实现了乙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的识别。研究表明,掺杂可大幅度提高传感器的敏感度和对可挥发有机物(VOCs)的选择性。对比了k近邻法、线性判别法、反传人工神经网络、概率神经网络、学习向量量化等在本实验中的应用。反传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最高识别率,可达100%。本研究表明电子鼻在空气质量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阵列 可挥发有机物(VOCs)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化学传感器和GC-MS研究加热温度与大豆油挥发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静 黄沁怡 +3 位作者 李芳 刘凌涛 韩芳 苏秀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探究大豆油挥发性成分和加热温度之间关系,建立高温煎炸油的快速检测技术,确保食用油的安全。运用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加热温度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到大豆油在加... 探究大豆油挥发性成分和加热温度之间关系,建立高温煎炸油的快速检测技术,确保食用油的安全。运用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加热温度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传感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到大豆油在加热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通过PCA和LDA方法分析未加热、150、180和220℃加热处理的大豆油气味明显不同。利用GC-MS从未加热、150、180和220℃加热处理的大豆油中分别检测出27、60、100、11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醚类、酯类、酸类、杂环化合物、氢过氧化物等。未加热处理的大豆油中氢过氧化物含量较高;酮类和醇类是150℃加热处理大豆油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表现为炒菜时散发的油香;180℃和220℃加热的大豆油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以及杂环化合物,它们产生焦香味、烤香味的同时也危害人类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气质联用 大豆油 挥发性物质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测温传感器的积分发射率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华 孟红记 +1 位作者 次项 谢植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复合测温传感器所形成的实际黑体空腔具有“不等温”和“非密闭”的特点 ,其积分发射率不能简单看作 1。为此 ,我们给出了不等温积分发射率的计算公式 ,并分析了传感器几何特性、温度分布、材料发射率、腔口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和环境温... 复合测温传感器所形成的实际黑体空腔具有“不等温”和“非密闭”的特点 ,其积分发射率不能简单看作 1。为此 ,我们给出了不等温积分发射率的计算公式 ,并分析了传感器几何特性、温度分布、材料发射率、腔口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和环境温度对积分发射率的影响 ,为实现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和提高准确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测温传感器 积分发射率 黑体空腔 腔口 材料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传感器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长军 段玉娟 +1 位作者 霍丹群 任桂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8,共5页
卟啉与金属卟啉具有优良的气敏性能,是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理想敏感材料。卟啉与金属卟啉传感器已成功地应用于VOCs的检测。基于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对目前国内外用于VOCs检测的几类卟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 卟啉与金属卟啉具有优良的气敏性能,是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理想敏感材料。卟啉与金属卟啉传感器已成功地应用于VOCs的检测。基于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对目前国内外用于VOCs检测的几类卟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对卟啉传感器在VOCs检测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金属卟啉 卟啉传感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化学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引入科学研究的探索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立春 吕弋 +1 位作者 衣晓凤 宋红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196,共6页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角度出发,结合科研与实验教学工作,设计了兼具综合性与设计性的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发光气体传感器及分析方法”。本实验涉及化学、材料和环境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内容相互交叉渗透,既更新了...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角度出发,结合科研与实验教学工作,设计了兼具综合性与设计性的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发光气体传感器及分析方法”。本实验涉及化学、材料和环境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内容相互交叉渗透,既更新了现有的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动手、科学思维、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设计实验 纳米材料 催化发光 气体传感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建筑灾难应急救援系统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云洲 吴成东 +2 位作者 薛定宇 纪鹏 贾子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7-189,241,共4页
大型建筑突发灾难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损失,使传统建筑安全系统的缺陷和脆弱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首次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引入建筑防灾领域,研究具有更高可靠性和效率的大型建筑突发灾难应急救援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特点、结构及组成... 大型建筑突发灾难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损失,使传统建筑安全系统的缺陷和脆弱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首次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引入建筑防灾领域,研究具有更高可靠性和效率的大型建筑突发灾难应急救援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特点、结构及组成,分析了软硬件平台及动态网络体系。指出该系统可与传统系统相结合形成复合型的救援体系,并在传统系统毁损时自动接替其有效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救援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该系统的研究涉及众多交叉学科,阐述了应着重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灾难 应急救援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煎炸油极性组分快速检测仪的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元黎 赵新璧 周建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5-357,共3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传感器方法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的检测仪。该仪器利用叉指电极式电容传感器检测煎炸油介电常数的变化情况,通过一个电容/频率转换电路将电容的变化量转换为便于测量的频率形式,测得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反映煎炸油介电常数... 介绍了一种采用传感器方法检测煎炸油极性组分的检测仪。该仪器利用叉指电极式电容传感器检测煎炸油介电常数的变化情况,通过一个电容/频率转换电路将电容的变化量转换为便于测量的频率形式,测得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反映煎炸油介电常数的变化情况。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仪器测得的输出频率变化量与柱层析法测得的煎炸油极性组分变化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种检测方法可用于实际检测,且该仪器便于携带、检测速度快,便于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极性组分 叉指电极 电容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路振宇 张润坤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0-578,共9页
随着手性化合物在制药、不对称合成、生物科学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的增长,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灵敏的对映异构体检测技术。手性荧光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手性荧光传感器并对手性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 随着手性化合物在制药、不对称合成、生物科学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的增长,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灵敏的对映异构体检测技术。手性荧光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发展了很多手性荧光传感器并对手性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文综述了以1,1'-联-2-萘酚衍生物、杯芳烃衍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纳米材料、金属有机多孔材料为骨架的手性荧光传感器,总结了其在手性化合物识别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手性荧光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化合物 对映体识别 荧光传感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轴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傅承毓 马佳光 +2 位作者 叶步霞 汪红熳 黄永梅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12,共12页
复合轴控制是提高光电跟踪系统跟踪精度和控制带宽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在光束定向器系统中,不仅要求系统要稳定地跟踪上动态目标,而且必须将光束锁定在目标的某一点上,这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采用双或三复合轴控制方式... 复合轴控制是提高光电跟踪系统跟踪精度和控制带宽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在光束定向器系统中,不仅要求系统要稳定地跟踪上动态目标,而且必须将光束锁定在目标的某一点上,这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采用双或三复合轴控制方式。本文从应用角度叙述、分析和讨论了双检测型复合轴系统的主、从结构模式、视场和带宽匹配以及稳定性问题,并给出了应用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总跟踪精度达到±2″(RMS),较一般光电跟踪系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踪系统 复合轴控制系统 应用 双检测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遥感器大口径反射镜的复合支撑结构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克军 董吉洪 +3 位作者 宣明 张缓缓 迟春燕 赵伟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9-1730,共12页
针对空间遥感器反射镜对支撑功能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空间领域的大口径反射镜复合支撑结构。该复合支撑结构包括A框加切向拉杆的周边支撑和3组whiffletree结构组成的背部支撑。研究了复合支撑的支撑原理和工程实现。基于功能分配和... 针对空间遥感器反射镜对支撑功能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空间领域的大口径反射镜复合支撑结构。该复合支撑结构包括A框加切向拉杆的周边支撑和3组whiffletree结构组成的背部支撑。研究了复合支撑的支撑原理和工程实现。基于功能分配和指标分配的理念设计了复合支撑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手段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验证,然后对实际的支撑系统进行了相关的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支撑的反射镜组件在工作状态下的面形精度优于λ/50(λ=632.8nm),镜体刚体位移小于0.01mm,镜体转角小于2″,质量小于50kg。整个组件模态分布合理,基频为161Hz,远高于设计要求的120Hz。各项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表明该复合支撑效果良好,满足空间遥感器对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感器 大口径反射镜 复合支撑 仿真分析 面形检测 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铁钢 梁喜双 +2 位作者 刘凤敏 全宝富 卢革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74-167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SICON(钠离子导体)固体电解质及镍/钛复合氧化物材料。并以NASICON为离子导电层,镍/钛复合氧化物为敏感电极制作固体电解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在260-380℃温度范围内,以镍/钛复合氧化物为敏感电极制作的器件对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SICON(钠离子导体)固体电解质及镍/钛复合氧化物材料。并以NASICON为离子导电层,镍/钛复合氧化物为敏感电极制作固体电解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在260-380℃温度范围内,以镍/钛复合氧化物为敏感电极制作的器件对1.10-6~100.10-6硫化氢具有良好的敏感特性。在320℃时器件的灵敏度(斜率)为-72.4mV/decade。并且器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抗湿性及响应恢复特性。器件对5.10-6,50.10-6硫化氢的响应时间为10s,4s和20s,40s。最后对器件的敏感机理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固体电解质 硫化氢 镍/钛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三角—电涡流复合传感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玲香 李岩 +2 位作者 张书练 韩艳梅 陈守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8,共3页
利用电涡流效应和光学三角测量原理 ,研制出光学三角—电涡流复合传感器 ,主要应用于对涂覆在金属体上的非金属层厚度的测量。并且能够满足工业自动检测中高精度和非接触测量要求 ,同时测量范围和精度可随不同的应用要求而进行大范围的... 利用电涡流效应和光学三角测量原理 ,研制出光学三角—电涡流复合传感器 ,主要应用于对涂覆在金属体上的非金属层厚度的测量。并且能够满足工业自动检测中高精度和非接触测量要求 ,同时测量范围和精度可随不同的应用要求而进行大范围的调整。讨论了该传感器在工业领域中的一种实际应用 :测量金属圆柱体表面非金属涂层的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 光学三角 复合传感器 偏心 厚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