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ti-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filled structure with air layer
1
作者 Mengmeng Wu Jian Jin Hailiang Ho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8期185-202,共18页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of liquid-filled structures under high-speed projectile impact.A series of penetration impac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focusing on ...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of liquid-filled structures under high-speed projectile impact.A series of penetration impac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focusing on different air layer configurations.By using high-speed camera and dynamic measurement systems,the effects of air layers on the projectile penetration,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cavitation evolution,and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refaction wave reflected from the air-liquid interfac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eak and specific impulse of the initial pressure wave,thereby diminishing the impact load on the structure.Additionally,the compressibility of air layers also attenuated the cavitation extrusion load.Both front and rear plates exhibited superimposed deformation modes,i.e.,local deformation or petal fracture with global deformation.Air layers effectively mitigated global deformation.However,when the air layer was positioned on the projectile's trajectory,it split the water-entry process and velocity attenuation of the projectile into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hases.And the secondary water entry pressure wave caused more severe local deformation and petal fractures on the rear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filled structure Air layer Water entry projectile PENETRATIon pressure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rational feasibility study of stagnation pressure reaction control for a mid-caliber non-spinning projectile
2
作者 F.Bouquet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9-121,共13页
Controlled,guided munitions can reduce dispersion in the shot,while providing the capability of engaging both stationary and maneuvering targets.The 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develop... Controlled,guided munitions can reduce dispersion in the shot,while providing the capability of engaging both stationary and maneuvering targets.The 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developed a fin-less control technology called Stagnation Pressure Reaction Control(SPRC)that takes stagnation pressure air and directs it sideways to control non-spinning projectiles.In a previous study,this technology was demonstrated at Mach 2 wind-tunnel conditions to achieve up to 1.5°controllable angle of incidence for a non-spinning,aerodynamically unstable projectile-like test object.In an operational scenario,the decelerating projectile will experience a decline in control force while the simultaneous forward shift of the center of pressure increases the need for control force.Furthermore,angles of incidence exceeding 1.5°will be experienced under realistic flight conditions,especially against maneuvering targets.This work addresses these challenges and presents an operational feasibility study for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PRC in a non-spinning mid-caliber gun-launched projectile,using experiment data on control latency and force of the earlier study.It illustrate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control-and stability dynamics and underlines the potential of an SPRC projectile as a precisionoperation ammunition.This research revealed that SPRC technology can stabilize and control the hypothesized projectile in a direct fire scenario against stationary and maneuvering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onic projectile Feasibility study Ram air Stagnation pressure reaction control Simulation Attitud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胜英 鄢捷年 +1 位作者 舒勇 张洪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57-461,共5页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with typicall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at pressures up to 138 MPa and temperatures up to 204 ℃ using the RheoChan 7400 Rheometer.The experimental ...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with typicall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at pressures up to 138 MPa and temperatures up to 204 ℃ using the RheoChan 7400 Rheomet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is considerable at ambient temperature.However,this effect gradually redu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is temperature instead of pressure in the deep sections of oil wells.On the basis of numerous experiments,the model for predict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ethod of regressive analysis.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calculated data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more than 0.98.The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use and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in drill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HEOLOGICAL property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 computations past a triangular boattailed projectile 被引量:2
4
作者 E.Elawwad A.Ibrahim +1 位作者 A.Elshabkaa A.Riad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12-719,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ational study of the air flow past a triangular boattailed projectile.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ngle normal shock wave impinges the projectile at transonic speeds.At supersonic spe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ational study of the air flow past a triangular boattailed projectile.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ngle normal shock wave impinges the projectile at transonic speeds.At supersonic speeds,the formed shock waves are smeared compared to a conical boattailed projectile.Also,there is a reduction of the wake region behind the triangular base and the rear stagnation point is nearer to the projectile base resulting in base drag reduction.Moreover,there is an improvement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triangular boattailed projectile since a lower overturning moment is in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angular base Boattailed projectile Drag reduction Range ext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mony SE在民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晚移 冯蕴雯 +2 位作者 侯杰然 陈俊宇 郭英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随着民用飞机技术精细化和产品复杂性的提高,民用飞机设计已从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转变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系统表达也从以文档为中心转变为以模型为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民用飞机设计中系统建模的模型质量与正确性,进而缩短设计... 随着民用飞机技术精细化和产品复杂性的提高,民用飞机设计已从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转变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系统表达也从以文档为中心转变为以模型为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民用飞机设计中系统建模的模型质量与正确性,进而缩短设计的开发周期与成本,探究以模型驱动及验证为主导的系统工程方法在民用飞机设计领域的适用性,建立民用飞机设计的系统工程框架,用以支持民用飞机的可靠设计与高效交付。以Harmony SE建模方法为切入点,介绍其工作流程和建模思想;分析民用飞机在系统工程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说明Harmony SE方法在民用飞机系统工程领域的适用性,建立民用飞机设计的系统工程实践体系;以油箱增压组件为研究对象,应用实践体系开展组件级系统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民用飞机设计系统工程体系和方法能够正确合理地分配设计需求并建立完整的系统模型,有助于提升现阶段民用飞机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Harmony SE 民用飞机 架构模型 油箱增压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继云 曹超 +4 位作者 王浩 泮延召 黄笛 韩静 苗运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6-693,共18页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供液系统为液压支架提供高压大流量液压动力,其性能和可靠性是综采成套装备安全智能高效工作的关键。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大功率供液系统性能跃升的首要环节。以当前液压支架供液系统大功率化、智能化发展为背景,系统地归纳分析了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构型和工作原理,论述并比较了多种泵控和阀控构型的稳压控制方法;着眼于大功率供液系统压力和流量连续控制需求,分析对比了相关研究中高压大流量高水基比例卸载阀和比例流量阀的先导驱动、结构原理、工作参数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了高压大流量高水基连续控制阀研发的重点难点;针对支撑按需供液精准控制的长管路动力传递环节建模和稳压控制方法,论述了液压支架长管路非恒定流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现实意义,总结比较了面向液压支架周期复合动作的强时变供液系统稳压控制策略和方法;围绕系统安全可靠性保障需求,综述了包含监测和诊断的供液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现状。聚焦综采工作面可靠高效应用需求和高水基液压系统智能化技术前沿,分析了限制供液系统控制性能突破的理论瓶颈,全面地总结了目前大功率供液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的不足;论述了从元件和系统层面提升控制性能及其可靠性以支撑大功率液压支架供液系统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液压支架供液系统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大功率 高水基 供液系统 稳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循证实践
7
作者 蒋学娟 史广玲 +5 位作者 余天浩 徐建珍 汪萍 张戈 刘娟 莫小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08-2916,共9页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基于此证据制订的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基于此证据制订的实践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专业组织网站中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提取数据。随后,基于证据制订相应的实践方案并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开展循证实践,评价实践效果。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从风险评估、插管管理、口腔护理等方面总结出12项预防策略。第2轮实践后,高危病人识别率从62.1%提高至91.7%,气管插管固定规范率从60.50%升至100.00%,口腔护理规范率从42.70%升至100.00%,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从35.2%降至10.0%,2期及以上损伤比例从14.8%降至0;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得分从(12.5±2.3)分提高至(18.6±1.1)分。结论:总结的ICU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策略可有效提高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高危病人识别率及护理规范化水平,降低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压力性损伤 口腔黏膜 预防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水基两相流对SLM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流道的光整研究
8
作者 边娟鸽 王百川 +3 位作者 王超 张超 米天健 郝娟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7,共8页
随着SLM CoCrMo燃油喷嘴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化学、电化学、磨粒流、磨料水射流等目前常见抛光方法对消除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缺陷均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改善SLM 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内流道的表面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 随着SLM CoCrMo燃油喷嘴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化学、电化学、磨粒流、磨料水射流等目前常见抛光方法对消除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缺陷均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改善SLM 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内流道的表面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抛光方法,选用碳化硅作为磨粒材料制备低黏水基抛光介质,在不同的抛光压力条件下对SLM燃油喷嘴二维试样内流道进行光整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体动力特性检测平台、洛氏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比分析抛光前后内流道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流量及洛氏硬度。结果表明,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可显著去除SLM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的黏粉、台阶等缺陷,口径尺寸精度均在合理范围内。随着抛光压力由2 MPa增大至3.5 MPa,流道壁面由部分去除到基本完全去除,最终转变为明显子弹流状的过磨痕迹,流道表面粗糙度、洛氏硬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抛光压力为2.5 MPa时,抛光后的流道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值1.415μm(原始9.090μm),流道口径扩大尺寸控制精度较好,去除速率由0.0127 mm/min增大至0.0143 mm/min,喷嘴流量由原始12.47 kg/h增加至21.47 kg/h,流道表面洛氏硬度由原始27.4 HRC提升至32.6 HRC,内流道表面光整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 抛光压力 表面粗糙度 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牌督办:理解中国特色安全生产的治理逻辑——基于“压力—责任”视角的多案例研究
9
作者 方雷 曹冬松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72,M0005,共18页
挂牌督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治理工具,是“压力—责任”体制下督办责任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具有高位推动、高压问责和高效执行等特点。基于对45起典型督办案例的质性分析,综合运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实... 挂牌督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治理工具,是“压力—责任”体制下督办责任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具有高位推动、高压问责和高效执行等特点。基于对45起典型督办案例的质性分析,综合运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挂牌督办驱动国家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提升的运行逻辑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通过上级政府的压力传导明确督办的责任;通过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促进督办指标任务的分解;通过统筹协调的调度实现责任的逐级践履;通过行使检查验收权评估督办效果。在“压力—责任”体制下,以挂牌督办驱动国家安全生产治理效能提升,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挂牌督办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发挥“压力—责任”体制的积极效应,强化地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精准督办实现安全生产的精细化治理,增强社会主体内生力量,建设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挂牌督办和安全生产治理的渠道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的联防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安全治理 挂牌督办 压力型体制 责任政治 压力—责任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卸围压变形与损伤破坏试验
10
作者 何祥 魏龙强 +4 位作者 杨科 张通 张村 张子龙 陈焱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5,共13页
【目的】将多源煤基固废制备成充填材料进行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是绿色采煤的重要手段之一,条带煤柱回采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下称“充填体”)的变形破坏规律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方法】选用5种典型固废与水泥混合制备成胶结充填... 【目的】将多源煤基固废制备成充填材料进行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是绿色采煤的重要手段之一,条带煤柱回采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下称“充填体”)的变形破坏规律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方法】选用5种典型固废与水泥混合制备成胶结充填体,开展充填体试件常规三轴及恒轴压卸围压应力试验,分析2种应力加载路径下充填体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特征,探究卸围压过程中变形参数随围压的演变规律,揭示充填体卸荷损伤机制和强度准则。【结果和结论】(1)充填体试件在常规三轴试验中表现为脆性破坏特征,裂隙逐渐发育并在破坏时迅速扩展贯通,在卸围压试验中的脆性破坏特征有所增强,试件破坏之前应变变化值不及破坏时的6.5%。(2)在卸围压过程中充填体试件体积变形由压缩过渡为扩容,变形模量降低量达破坏阶段的10%,泊松比在试件破坏时突破弹塑性材料极限0.5。(3)围压差比随初始围压线性减小,表明高围压环境下充填体更易破坏,损伤因子D演化与泊松比高度同步。(4)Mogi-Coulomb强度准则适用于充填体试件恒轴压卸围压三轴试验,卸荷行为对充填体的黏聚力有弱化效应,而对内摩擦角有强化效应。研究结果为间隔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卸围压 多源煤基固废 胶结充填体 损伤演化 Mogi-Coulomb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实践在ICU成年病人人工气道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琦 陈月 +3 位作者 赵冬梅 张馨丹 赵卓 丁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实践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病人人工气道相关压力性损伤(P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12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14例ICU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7月—9月收治的10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10月—1...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实践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病人人工气道相关压力性损伤(P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12月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14例ICU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7月—9月收治的10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10月—12月收治的106例病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根据我院编制的《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中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气管导管维护;干预组基于循证结果指导护理实践。比较两组护士人工气道相关PI预防措施知识得分、审查条目执行率、人工气道相关PI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士的护理评估、导管系带的应用、敷料应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镇静约束得分及人工气道相关PI预防措施知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护士仅有4个审查条目执行率>80%,干预组护士有12个审查条目执行率>80%;干预组人工气道相关PI发生率为8.49%,低于对照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循证护理实践可以提高ICU护士人工气道相关PI预防措施知识的知晓率、护士对审查条目的执行率,降低ICU病人人工气道相关P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 人工气道 压力性损伤 质量控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掺杂钙基材料加压碳酸化循环储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伏遥 邵应娟 钟文琪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0-1190,F0003,共12页
在CaCO_(3)/CaO热化学储能循环的释热(碳酸化)过程中,加压可显著提高钙基材料的循环储热性能。本文对TiO_(2)掺杂钙基材料(CaCO_(3)-TiO_(2))在加压条件下的碳酸化循环储热性能展开研究,重点讨论了TiO_(2)掺杂量、碳酸化压力、循环次数... 在CaCO_(3)/CaO热化学储能循环的释热(碳酸化)过程中,加压可显著提高钙基材料的循环储热性能。本文对TiO_(2)掺杂钙基材料(CaCO_(3)-TiO_(2))在加压条件下的碳酸化循环储热性能展开研究,重点讨论了TiO_(2)掺杂量、碳酸化压力、循环次数等对CaCO_(3)-TiO_(2)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5%(质量分数)TiO_(2)时,CaCO_(3)-5TiO_(2)比纯CaCO_(3)碱性更强,碳酸化反应更易进行,循环储热性能最好。碳酸化压力升高可以增强CaCO_(3)-5TiO_(2)的储热性能,但增强幅度随着压力升高而减小。在最佳工况(0.8 MPa,850℃)下循环30次后,CaCO_(3)-5TiO_(2)储热密度是常压下纯CaCO_(3)的2.9倍。SEM/TEM和BET表征显示,TiO_(2)与CaO反应生成的CaTiO_(3)有效缓解了材料的烧结与团聚,循环30次后,煅烧CaCO_(3)-5TiO_(2)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是煅烧纯CaCO_(3)的2倍和1.4倍,具有更稳定的加压碳酸化循环储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储能 钙基材料 加压碳酸化 二氧化碳 吸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钦 张艳岗 +1 位作者 梁君飞 王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0-582,共13页
硅基材料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固态电池中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硅基电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容易发生界面失效,破坏了界面处的离子电子传输通路、引起电池内部阻抗增加以及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最终造成电池... 硅基材料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固态电池中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硅基电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容易发生界面失效,破坏了界面处的离子电子传输通路、引起电池内部阻抗增加以及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最终造成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的衰减,这是设计高比能和长循环硅基固态电池时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首先从硅基材料的晶体结构、临界直径和电化学烧结方面阐述了界面失效的原因,并介绍了嵌锂数量对纯硅材料电子电导率、离子扩散系数、杨氏模量性能的影响。随后总结了应对固态电池中电极和电解质界面失效问题的多种方案,包括黏结剂、缓冲层的应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以及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粒径匹配。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循环过程中施加相等且恒定的堆叠压力对电池性能的潜在影响。本文旨在阐明固态电池中硅基材料与电解质界面失效导致的电池容量衰减以及循环寿命下降的科学挑战,并从硅基材料设计、电极材料制备、电极材料和电解质匹配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挑战的策略,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固态电池 界面失效 应力错配 堆叠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饰方法对牛皮沙发革物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江楠 刘尧德 +2 位作者 潘俐东 刘思童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利用鸿丰公司涂饰材料进行配伍,探讨了不同涂饰工艺对牛皮沙发革物性的影响,包括重压涂饰、轻压涂饰、水性贴面革涂饰和全粒面涂饰。通过使用徐州鸿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涂饰材料,对牛皮染色加脂皮胚进行涂饰,并对涂饰后的沙发革... 利用鸿丰公司涂饰材料进行配伍,探讨了不同涂饰工艺对牛皮沙发革物性的影响,包括重压涂饰、轻压涂饰、水性贴面革涂饰和全粒面涂饰。通过使用徐州鸿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涂饰材料,对牛皮染色加脂皮胚进行涂饰,并对涂饰后的沙发革进行物化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涂饰方法耐光色牢度均大于等于5级、耐摩擦色牢度均为5级。重压涂饰、轻压涂饰和水性贴面涂饰后的沙发革耐水色牢度为4~5级而全粒面涂饰为3级。所有样品的耐折牢度和撕裂强度等均符合标准要求。化学性能测试显示所有样品均符合相关标准对化学物质的限定要求,对人体安全无害。综合考虑,水性贴膜涂饰后的沙发革物理性能相对较差,而重压和轻压涂饰能在保持真皮性能的同时使沙发革具有更好的耐磨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皮沙发革 重压涂饰 轻压涂饰 水性贴面 全粒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养护压力对赤泥−粉煤灰基注浆材料储碳−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吴国威 冯国瑞 +3 位作者 白锦文 韩艳娜 吴凡 马俊彪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65,共13页
固体废弃物堆积与CO_(2)排放是制约能源行业清洁高效发展的2大关键问题。采用制铝工业副产品拜耳法赤泥和粉煤灰制备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注浆材料,测试不同CO_(2)养护压力下材料的碳化深度、碳化面积、CO_(2)吸收量和单轴抗压强度,并利... 固体废弃物堆积与CO_(2)排放是制约能源行业清洁高效发展的2大关键问题。采用制铝工业副产品拜耳法赤泥和粉煤灰制备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注浆材料,测试不同CO_(2)养护压力下材料的碳化深度、碳化面积、CO_(2)吸收量和单轴抗压强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SEM−EDS)和低场核磁(LF−NMR)等微观表征技术,揭示注浆材料储碳−力学性能演化机制。结果表明:CO_(2)养护压力从0.2 MPa增至1.8 MPa,材料的碳化深度从2.07 mm增加至4.27 mm,CO_(2)吸收率从1.10%提升至2.86%。碳化养护结束后,碳酸盐对材料强度的贡献优于水化硅铝酸钠/钙(N(C)−A−S−H)凝胶,使得材料单轴抗压强度随CO_(2)压力升高而增加,当养护压力达到1.4 MPa时,其强度超过未碳化养护的对照组。在继续养护至28 d的过程中,由于前期碳酸化反应消耗了材料中的游离碱及生成地质聚合产物所需的Ca^(2+)、Na^(+),导致这一阶段的地质聚合反应受限。同时材料整体处于低钙体系,不利于碳酸钙晶体的持续生长发育,最终造成材料孔隙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8 d强度均表现为劣化。研究可为指导采空区CO_(2)储库构筑与井下碳封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粉煤灰基注浆材料 碳酸化反应 地质聚合反应 CO_(2)养护压力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冀慧敏 柏亚妹 +3 位作者 宋玉磊 张薛晴 徐桂华 王晓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28,F0003,共4页
综述机器学习算法在ICU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模型、基于树的模型、决策树模型、贝叶斯算法、循环神经网络及集成模型,旨在为制订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方法,以提升ICU护理水平。
关键词 ICU 压力性损伤 机器学习算法 模式识别 预测分析 逻辑回归 基于树的模型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质量分数对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水驱动弹头辅助共注塑管件的影响
17
作者 廖钱生 柳和生 +2 位作者 匡唐清 刘家豪 张伟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9-1337,共9页
为研究玻纤质量分数对以长玻纤增强聚丙烯为外层材料、纯聚丙烯为内层材料的水驱动弹头辅助共注塑成形(W-PACIM)管件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分析了玻纤质量分数对管件残余壁厚、玻纤取向分布规律及管件耐压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 为研究玻纤质量分数对以长玻纤增强聚丙烯为外层材料、纯聚丙烯为内层材料的水驱动弹头辅助共注塑成形(W-PACIM)管件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分析了玻纤质量分数对管件残余壁厚、玻纤取向分布规律及管件耐压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大,管件总残余壁厚先减小后增大;管件外层根据玻纤取向的分布特点可分为近模壁层、中间层和近界面层,且玻纤沿熔体流动方向的取向由外而内逐层升高,随着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大,外层玻纤分布均匀性降低;管件的耐压性能先增后减,玻纤质量分数为20%时,管件耐压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质量分数 水驱动弹头辅助共注塑成形 残余壁厚 玻纤取向 耐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型润湿调节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18
作者 张应岚 林凌 +3 位作者 崔莉 蒲迪 张新民 周太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为减小低油气储层水锁伤害,利用十二烷基糖苷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烷基糖苷生物型润湿调节剂。方法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查了阳离子烷基糖苷的耐温耐盐性能、润湿调节性能、在砂... 目的为减小低油气储层水锁伤害,利用十二烷基糖苷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烷基糖苷生物型润湿调节剂。方法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查了阳离子烷基糖苷的耐温耐盐性能、润湿调节性能、在砂岩表面的吸附性能及在人造岩心中的渗透率恢复值。结果该生物型润湿调节剂有很好的耐温性能,能在150℃、10%(质量分数)NaCl的高温高盐环境中将砂岩表面的接触角调至89.36°,能够有效降低毛细管压力,有效减小外来水相造成的水锁伤害,从而达到保护油气储层的目的。通过渗透率试验,该生物型润湿调节剂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可以达到120%以上,表现出优异的防水锁性能。结论该润湿调节剂体系具有抗温、抗盐和润湿调节性能,可以有效减小油气储层水锁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保护 生物型 润湿调节 水锁伤害 毛细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深水超深水常用钻井液流变参数通用预测模型
19
作者 陈浩东 罗鸣 +5 位作者 马传华 庞宇航 徐一龙 梁继文 孙宝江 尹邦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2-2340,共9页
钻井液的流变参数对于精准预测深水、超深水井钻井水力参数具有重要影响。开展了南海深水常用HEM钻井液(high efficient mud,HEM)和合成基钻井液在4~210℃、30~180 MPa条件下的流变实验,揭示了大温压范围内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及动切力... 钻井液的流变参数对于精准预测深水、超深水井钻井水力参数具有重要影响。开展了南海深水常用HEM钻井液(high efficient mud,HEM)和合成基钻井液在4~210℃、30~180 MPa条件下的流变实验,揭示了大温压范围内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及动切力等流变参数随温压的变化规律;基于实验数据对比评价了已有9种流变模型,发现罗斯模型适用于合成基钻井液、赫巴模型适用于HEM钻井液选,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种适用于高低温、高低压交变,HEM和合成基钻井液的流变参数通用预测模型,最大误差11.95%、平均误差为0.62%,均优于已有模型;在使用HEM钻井液时计算井底压力误差为0.28%,在使用合成基钻井液时计算井底压力误差为0.181%,可满足南海深水钻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超深水 高低温压交变 合成基钻井液 HEM钻井液 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
作者 詹昱新 王佩 +3 位作者 万雅莉 李冰 谢文芳 喻姣花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7-112,共6页
目的对运动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案的制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运动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干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28日。由... 目的对运动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案的制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运动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干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应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1040例糖尿病足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运动疗法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愈合有效率[OR=2.72,95%CI(1.71,4.33)],促进糖尿病足创面面积缩小[MD=5.43,95%CI(2.94,7.92)],改善患者踝肱指数[MD=0.06,95%CI(0.04,0.09)]及经皮氧分压值[MD=5.03,95%CI(3.25,6.81)],但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4,95%CI(0.23,1.31)]。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伤口愈合有效率,缩小创面面积,改善患者的踝肱指数及经皮氧分压。但需要更多高质量和大样本的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运动疗法 伤口愈合 踝肱指数 经皮氧分压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