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1
作者 吴志远 王艳红 何兆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7,共4页
产教融合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当前,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建设对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 产教融合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当前,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建设对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不完善,专业实践对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不到位,双导师制对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不充分,产教协同育人质量保障及考评制度不健全。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的优化对策是,优化课程建设,改进培养方案;优化基地建设,提升育人实力;优化导师队伍,实行指导组制;优化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产教融合 质量保障 课程建设 基地建设 双导师制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学理诠释与策略构思 被引量:3
2
作者 樊三明 吕慧敏 +2 位作者 朱美珍 毛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以价值塑造为行动导向、以学段统筹为基本要求。为夯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学理基础,达到提质增效,提出以系统性思维健全教学体系、以开放性思维提升师资队伍、以协同性思维优化教育资源、以规范性思维升级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背景下的知识体系重塑——从学科基本问题建构到现实问题驱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竹立 王云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2,共8页
为探讨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文章从知识体系重塑这一核心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剖析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与作用、形成逻辑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利弊,揭示了学科知识体系在数智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问题导向型知识... 为探讨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文章从知识体系重塑这一核心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剖析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与作用、形成逻辑及其对问题解决的利弊,揭示了学科知识体系在数智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的设想。该体系以问题分类为起点,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框架,围绕具体问题组织知识,并依据分层递进原则,构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多层级、动态化的新型知识体系。与以基本问题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同,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围绕现实问题构建,具有高效解决问题、激发知识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及快速适应时代变迁等优势。通过知识体系重塑,教学重心得以从学科知识掌握转向现实问题关注,课程建设从单一学科课程向数智融合课程转型。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强化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已成为应对时代挑战、培育新质人才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知识体系 问题导向型知识体系 数智融合课程 教材建设 新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观到宏观职普融通何以可为——基于日本、美国与德国的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萍 余雅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2,共11页
职普融通是当今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2022年,我国《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职普协调发展、实现相互融通的战略要求。基于我国当前职普融通的形势研判,以全人教育作为职普融通逻辑起点,将能力重... 职普融通是当今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2022年,我国《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职普协调发展、实现相互融通的战略要求。基于我国当前职普融通的形势研判,以全人教育作为职普融通逻辑起点,将能力重塑作为职普融通发展锚点。立足国际视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日本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融合实践、美国以社区学院为依托的校际衔接模式,以及德国渗透性教育体系助推职普融通的经验,进一步设计符合我国本土特色的职普融通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职普融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国际经验 实践路径 体系建设 课程融合 校际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松虎 申君 +5 位作者 张莹丽 严露露 方婷婷 黄镶 刘增兵 张永豪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63-165,170,共4页
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课程组多年来蔬菜栽培学课程产教融合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深入分析总结其现状与不足,提出在教学过程中... 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课程组多年来蔬菜栽培学课程产教融合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深入分析总结其现状与不足,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地方蔬菜产业发展相融合,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设“双师型”课程教师团队,充实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多维、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依托第二课堂等建设措施,以适应当前蔬菜产业对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培养知农爱农的应用型蔬菜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课程建设 蔬菜栽培学 教学改革 第二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课程的特征与启示——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案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凌云 王妍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I0007,共11页
无论为了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还是为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做准备,亦或是为了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都有必要对博士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依托,包括基于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课... 无论为了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还是为博士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做准备,亦或是为了确保本科教育的质量,都有必要对博士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未来师资准备项目”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依托,包括基于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和面向未来教师发展的选修课程,并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程设计原则,基于博士生教学能力生成逻辑组织课程结构,将“情境化的实践与反思”嵌入课程实施,注重多元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重视博士生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分析该案例,可为中国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启示:正视并重视博士生教学能力;根据高校自身特色和博士生培养现状,基于博士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制定系统的个性的培养计划;重视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博士生教育 未来师资准备 教学能力 课程建设 教师教育 职业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性交替培养:法国教师教育课程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洋 陈云奔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近年来法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多次重大改革,其中关于高质量的教师职前培养和极具特色的“整合性交替培养”型教师教育课程是提升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国形成了双轨合一式的教师培养机构和多元整合式的教师培养路径,... 近年来法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多次重大改革,其中关于高质量的教师职前培养和极具特色的“整合性交替培养”型教师教育课程是提升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国形成了双轨合一式的教师培养机构和多元整合式的教师培养路径,继而产生了以行动为导向、以“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为特点的整合性交替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培养团队、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以及教学知识的四重整合为原则,加之多种实习方式的交替进行,旨在提供专业化且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课程。同时,法国也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时分配的有效统整,体现出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与层次化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性交替培养 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专业课教师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逻辑、问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1
8
作者 董捷浩 姚绩伟 +1 位作者 孙波 张祯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体育专业课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相关问题。研究认为,落实逻辑包括:具有将新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实践的正确认知;具备使课程思政沿正确方位推进的理论素养;挖掘能随知识蔓延并彰显...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体育专业课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相关问题。研究认为,落实逻辑包括:具有将新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实践的正确认知;具备使课程思政沿正确方位推进的理论素养;挖掘能随知识蔓延并彰显课程育德价值的思政元素;采用润物无声、有理有据、久保效力的育德方式。现阶段,针对教师思维认知、理论素养、元素挖掘、育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下实践路径:转化体育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错误认知;健全理论学习内容体系、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建立规范化的思政理论学习制度;从加强前提研判、扩展挖掘维度,提高思政元素挖掘的“质”与“量”;针对不同课型优化思政元素呈现方式、有效延伸育德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体育教师 体育专业课程 理念落实 思政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样态与策略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秦程现 任永波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7-44,共8页
在实现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五金”建设成为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五金”建设中,专业是基本单元,课程是核心要素,师资是根本保障,基地是实践平台,教材是主要载体。以“目标定位—组织实施—运行机制”为分析框架研究发... 在实现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五金”建设成为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五金”建设中,专业是基本单元,课程是核心要素,师资是根本保障,基地是实践平台,教材是主要载体。以“目标定位—组织实施—运行机制”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五金”建设存在定位不清、组织实施乏力、运行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加快“五金”建设应从如下方面推进:明确定位、强化资源供给和优化绩效管理打造“金专业”;科学设计、加强组织实施与建设制度保障打造“金课程”;强化信念、夯实知识能力和加大激励机制打造“金教师”;科学规划、实现转型发展和优化运营管理打造“金基地”;对接标准、加大资源供给和评价体系支撑打造“金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专业 金课程 金教师 金基地 金教材 “五金建设”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并行的逻辑、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锦秀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3,共5页
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并能够通过劳动影响个体对职业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对职业的探索和思考。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的同构共生存在着课程开发困难、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经验、评价存在障碍的问题,实现劳动教育与职... 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并能够通过劳动影响个体对职业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对职业的探索和思考。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的同构共生存在着课程开发困难、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经验、评价存在障碍的问题,实现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并行的方式有多元化实践方法,促进课程融合;加强师资力量,夯实实践基础;加强实践和研究,促进经验积累;创新评估体系建构,增强融合牵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职业启蒙 课程融合 师资力量 实践经验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种业态势下涉农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
作者 李云 陈风霞 +2 位作者 付晶 赵爽 石鹤飞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151-154,159,共5页
粮食生产要与社会发展同步,种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产教融合是链接院校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共赢发展”的必要手段,该文通过... 粮食生产要与社会发展同步,种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产教融合是链接院校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共赢发展”的必要手段,该文通过分析种子产业链结构,调研种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拓宽人才需求信息收集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方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及增强办学活力5个方面对涉农职业类院校种业人才培养进行阐述,培养出既有知识素养,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使农业人才更为适应种业市场及国家种业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农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业 涉农高职 招生改革 课程建设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 被引量:24
12
作者 彭寿清 蔡其勇 +1 位作者 苏贵民 冉隆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7-111,共5页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取向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9
13
作者 吴焕庆 丁杰 余胜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6期94-99,共6页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识(TK)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不同观点的应用带来了不同的TPACK测量和评估方式;学科领域中的TPACK研究较少;教师TPACK和教师教学信念、技术信念相互作用且共同影响教师是否用技术来教学;积极参与设计、实施技术整合的课程是教师TPACK发展中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策略,最后展望了TPACK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 教师教育 TPACK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师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向(笔谈) 被引量:23
14
作者 冯建军 刘铁芳 +3 位作者 万永奇 朱桂琴 胡金木 张铭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上如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认识,也是进一步求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指引。如何破解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上如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认识,也是进一步求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教育根本问题的实践指引。如何破解好这一命题,关系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品性,也影响教育作为育人活动价值的实现。为此,我们邀约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这一命题展开多方面探讨,以笔谈的形式刊发,期待引发对新时代育人工作更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在这组笔谈中,有文章总体上阐释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与构成问题,也有文章从大德公德私德的角度探讨了如何立德树人的问题,亦有文章着眼师德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探讨了如何推进数字化时代的师德建设、如何进行教育家精神培育从而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问题,还有文章聚焦立德与课程的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更好实现育人立德的旨趣。诚然,如何持续推进新征程上育人工作深化,如何有效提升立德实践效能,这都还需要来自各方的真知灼见和切实行动。本组笔谈的刊发,希望能引起更多理论探讨,也希望有更多躬耕实践,唯其如此,时代新人的培育才可能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立德树人 师德建设 教育家精神 课程立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少梅 罗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96,102,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与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的利用率持续攀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跃入人们的视野。高师学前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学前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也急需与时俱进,丰富课程建设。该文以在建的教师教育国家...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与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的利用率持续攀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跃入人们的视野。高师学前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学前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也急需与时俱进,丰富课程建设。该文以在建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教育原理》为例,通过分析高师学前教育课程中微课的特点与价值,提出在高师学前教育中微课的设计思考,并从实践中总结出"全程化"微课应用模式,以期为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学前教育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一种整合的观点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艳玲 苟顺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9,共4页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从教师知识的性质及其生成机制出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遵循整合性、联系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具体来说,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要着眼于建构与积累实践性知识,课程实施要秉持探...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从教师知识的性质及其生成机制出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遵循整合性、联系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具体来说,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要着眼于建构与积累实践性知识,课程实施要秉持探究取向,并且要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实践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性知识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1
17
作者 肖凤翔 黄晓玲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6,共7页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仍然面临着学生多元化就业和发展空间受限的挑战,其课程教材建设存在对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撑不足、课程结构有待优化、课程资源还需丰富等问题,同时教材的实用性、配套材料等也有待进一步增强和...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仍然面临着学生多元化就业和发展空间受限的挑战,其课程教材建设存在对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撑不足、课程结构有待优化、课程资源还需丰富等问题,同时教材的实用性、配套材料等也有待进一步增强和补充。为此,应进一步明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以学生学习需求和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优化课程结构,完善配套体系,编写和选用优质教材及辅助资源,依托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 课程编制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伦理教育体系的现状和启示——以芝加哥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宇亮 付平 +1 位作者 程春燕 程南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5期642-F0003,共4页
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内医学院校均开设有医学伦理课程,但仍面临着深度广度欠缺、体系性差、师资欠缺等挑战。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拥有涵盖医学院教育、住院医生培训到继续医学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完备的医学伦... 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内医学院校均开设有医学伦理课程,但仍面临着深度广度欠缺、体系性差、师资欠缺等挑战。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拥有涵盖医学院教育、住院医生培训到继续医学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完备的医学伦理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中国医学伦理教育需要在教学目的的立意高度、教学层次的丰富程度、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教学资源的交叉整合等各方面不断改进,使医学伦理教育走出形式主义的阴影,从而塑造医学从业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 医学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形式 师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209
19
作者 林克松 熊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3,共7页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逻辑旨归在于走向跨界融合。在价值层面,应以人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以具身化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在认识层面,表现为由确定性到关系性的新思...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逻辑旨归在于走向跨界融合。在价值层面,应以人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以具身化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在认识层面,表现为由确定性到关系性的新思维、由五育并举到以劳育人的新视角、由边界课程到跨界课程的新话语;在实践层面,需要建构全息育人的课程目标、组建异质交互的课程主体、整合横纵交叉的课程资源、推进开放交融的课程实施、实行动态生成的档案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建设 跨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视域下专业群建设探究——以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姚亚锋 徐广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23-27,共5页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起点高、要求高、目标高。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被列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该专业群建设优势虽不明显,但有着区域产业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上述背景,该... “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起点高、要求高、目标高。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被列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该专业群建设优势虽不明显,但有着区域产业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基于上述背景,该专业群确立了错位发展目标,未来将着力于建立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机制,重构专业群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构筑产教融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专业群建设 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 三教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