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回弹性压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燕军 孙晨 +3 位作者 高吉成 缪宏 张善文 杨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压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作为薄膜压力传感器的重要分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弹性好等优点,如何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宽工作范围、快速响应和快速回弹是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而新型材料、结构设计、传感器制备方式及动态特性建模是高回弹性... 压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作为薄膜压力传感器的重要分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弹性好等优点,如何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宽工作范围、快速响应和快速回弹是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而新型材料、结构设计、传感器制备方式及动态特性建模是高回弹性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本文归纳了基底及活性层材料制备及其相应单一微结构、仿生结构、皱褶结构的设计,同时阐述了高回弹性压阻式薄膜的制备技术,总结了薄膜压力传感器动态建模和动态补偿的方法,最后对薄膜压力传感器发展中的新需求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压力传感器 制备材料 制备工艺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液相法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卓 李春雷 +3 位作者 张鑫 乔勉 田玉琴 宫源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广泛用于橡胶、涂料、催化等领域。其液相法制备技术具有产物粒径及形貌易控制、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的优点。重点综述了包括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化学沉淀法在内的纳米氧...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广泛用于橡胶、涂料、催化等领域。其液相法制备技术具有产物粒径及形貌易控制、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的优点。重点综述了包括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化学沉淀法在内的纳米氧化锌液相法制备技术,阐释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关键影响因素,强调了过程强化技术在制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介绍了“气泡液膜法”的新思路,其特征在于通过表面活性剂与反应液、空气的快速混合,形成具有高堆密度微气泡的纳米反应环境,成核晶体在气泡间10~100 nm的液膜内限域生长,通过控制气泡间液膜厚度调控纳米粒子大小,所得产物粒径均一、不易团聚,有望实现低成本纳米氧化锌的连续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颗粒 液相法 制备技术 气泡液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系电接触材料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铭湘 陈永泰 +3 位作者 谢明 宁德魁 陈松 杨有才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共6页
银铜系电接触材料作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一大重要门类在电接触材料行业中因其卓越的电导率、耐磨性、抗熔焊性和广泛应用而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Ag CuNi、AgCuV、AgCuO合金系列以及Ag Cu/LSCO等银铜系电接触材料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和... 银铜系电接触材料作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一大重要门类在电接触材料行业中因其卓越的电导率、耐磨性、抗熔焊性和广泛应用而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Ag CuNi、AgCuV、AgCuO合金系列以及Ag Cu/LSCO等银铜系电接触材料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分析了银铜系电接触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银铜系电接触材料 制备工艺 材料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幸红 韩杰才 +1 位作者 董世运 杜善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综述了梯度功能材料(FGM)的制备技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具体介绍了几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敷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物理气相法以及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法。从工艺角度分析了各种... 综述了梯度功能材料(FGM)的制备技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具体介绍了几种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激光熔敷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物理气相法以及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法。从工艺角度分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材料 制备技术 发展趋势 F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树彬 韩杰才 杜善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17,121,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压电材料的种类和基本性能,然后介绍了在不同的应用背景下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十种连通方式,综述了这类压电材料的制备工艺,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对这类压电材料的性能研究工作。
关键词 压电材料 压电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形和Y环形单元特性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卢俊 张靓 孙连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采用镀膜和光刻技术设计并制备出了2种衬底厚度不同的Y孔单元和Y环孔单元的FSS,在0°和45°入射角下分不同的极化波进行了测试,经对比研究发现,在大角度入射下Y环单元FSS比Y孔单元FSS有更为稳定的中心频率,更窄的带宽;Y环单元FS... 采用镀膜和光刻技术设计并制备出了2种衬底厚度不同的Y孔单元和Y环孔单元的FSS,在0°和45°入射角下分不同的极化波进行了测试,经对比研究发现,在大角度入射下Y环单元FSS比Y孔单元FSS有更为稳定的中心频率,更窄的带宽;Y环单元FSS对垂直和水平极化波的适应性更强,滤波特性较Y孔单元FSS更明显;介质厚度的变化对Y孔中心频率、带宽的影响要比Y环单元FSS的大得多。所以,从中心频率、带宽随介质衬底厚度、入射角度、不同极化方式的变化情况看,Y环单元比Y孔有更稳定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垂直极化 水平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艳 蒋学华 +1 位作者 杨安东 王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1-983,共3页
目的:优选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样量为指标,考察各影响因素如姜黄素用量,硬脂酸和卵磷脂的用量及吐温-80用量对包封率和载样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 目的:优选薄膜-超声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样量为指标,考察各影响因素如姜黄素用量,硬脂酸和卵磷脂的用量及吐温-80用量对包封率和载样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姜黄素30 mg,硬脂酸60 mg,卵磷脂117 mg,吐温-80(1.0%)10 mL,所得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达95.98%,载样量为15.87%,平均粒径为58.0 nm。结论:用均匀设计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制得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有较高的载样率和包封率,说明该工艺适合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薄膜-超声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钡薄膜的室温电化学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连平 肖定全 +4 位作者 毕剑 余萍 杨祖念 于光龙 朱建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28,132,共3页
采用恒电流型电化学技术在室温环境下制备出了结晶良好的致密的钼酸钡薄膜;深入研究了沉积时间、pH值对薄膜生长的影响,找到了比较适宜的制备工艺;分析讨论了沉积时间对晶格常数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溶液的碱度调控在13~14之间时,可... 采用恒电流型电化学技术在室温环境下制备出了结晶良好的致密的钼酸钡薄膜;深入研究了沉积时间、pH值对薄膜生长的影响,找到了比较适宜的制备工艺;分析讨论了沉积时间对晶格常数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溶液的碱度调控在13~14之间时,可以通过阳极氧化法得到结晶良好的BaMoO4薄膜;当电流密度为1mA/cm2及电极间距为2cm时,如果要得到致密的薄膜,沉积时间必须在100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流技术 电化学 钼酸钡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光声技术测量薄膜材料的热扩散率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培吉 周忠祥 +3 位作者 梁伟 张奉军 张仲 范素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5,共2页
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光声背激发技术测量薄膜材料热扩散率的原理与实验方法,通过测量背激发光声信号的相位,得到了背激发光声信号的相位随频率、薄膜厚度变化规律,进而得到了不同薄膜厚度下材料的热扩散率。结果表明当薄膜材料的厚度减... 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光声背激发技术测量薄膜材料热扩散率的原理与实验方法,通过测量背激发光声信号的相位,得到了背激发光声信号的相位随频率、薄膜厚度变化规律,进而得到了不同薄膜厚度下材料的热扩散率。结果表明当薄膜材料的厚度减少到微米级时,热扩散率表现出对厚度尺寸效应的依赖性,此时需用微观热量输运理论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声技术 薄膜材料 热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oO_4薄膜的电化学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剑 余萍 +2 位作者 高道江 陈连平 肖定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49-1551,共3页
采用恒电流的电化学技术,在高纯金属钼基体上直接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CaMoO4薄膜;其制备条件为:电流密度0.5mA/cm2,饱和Ca(OH)2溶液的pH值12.0,反应温度70℃,电化学沉积时间250min。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 采用恒电流的电化学技术,在高纯金属钼基体上直接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CaMoO4薄膜;其制备条件为:电流密度0.5mA/cm2,饱和Ca(OH)2溶液的pH值12.0,反应温度70℃,电化学沉积时间250min。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测试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为表面均匀致密的四方晶系的CaMoO4单相多晶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oO4薄膜 电化学技术 白钨矿结构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析技术在薄膜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晋勇 赵海波 +3 位作者 田良 曲敏 胡希川 王玉环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17,共6页
介绍了几种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薄膜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指出要充分了解各种分析技术的特点并加以综合运用 ,才能实现对薄膜材料更深入。
关键词 薄膜材料 分析仪器 分析技术 表面工程 成分分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标准物质文献(1980~2010)综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毅民 王晓红 +1 位作者 高玉淑 樊兴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0-1461,共12页
评介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首批地质标准物质诞生以来发表的有关地质标准物质的文献,包括:综合性评述,研制成果总结,样品加工、粒度检测、均匀性检测、稳定性检测评价、定值方式方法、不确定度评价、量值溯源等制备技术方法的研究与评述,... 评介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首批地质标准物质诞生以来发表的有关地质标准物质的文献,包括:综合性评述,研制成果总结,样品加工、粒度检测、均匀性检测、稳定性检测评价、定值方式方法、不确定度评价、量值溯源等制备技术方法的研究与评述,研制工作的其它评述、专著等。最后对比了国内外地质标准物质的文献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标准物质 研制成果 制备技术 文献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氨基-3,5-二硝基-1-氧吡嗪合成工艺优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郭峰波 刘玉存 +1 位作者 刘登程 于雁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19,22,共4页
以2,6-二氯吡嗪为原料,经过取代、硝化、氨化、氧化4步反应。合成出钝感含能材料LLM-105。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认为目标产物,总产率大于36%,纯度可达到98%以上。研究了合成过程中... 以2,6-二氯吡嗪为原料,经过取代、硝化、氨化、氧化4步反应。合成出钝感含能材料LLM-105。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认为目标产物,总产率大于36%,纯度可达到98%以上。研究了合成过程中甲醇钠用量、硝酸硫酸体积比、氨水用量、三氟乙酸与双氧水的体积比等因素对LLM-105总产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合成条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取代反应:在回流条件下反应2h,甲醇钠用量为120%;硝化反应:在温度60~70℃。反应4h条件下,硝酸硫酸体积比为0.83;氨化反应:在温度60℃,反应2h条件下,氨水用量为200%;氧化反应:室温条件下氧化24h。三氟乙酸与双氧水的体积比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钝感含能材料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1-氧吡嗪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层状复合电触头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伟 周世平 +1 位作者 杨富陶 孟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26-28,共3页
综述了我国层状复合电触头材料在复合方法、界面扩散、界面结合强度和接触电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电触头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电触头 制备方法 金属 合金 层状复合工艺 界面扩散 界面性能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柔性相变材料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勇 周伯昭 +1 位作者 何颖波 张凯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利用复合乳化工艺配制出了性能稳定的十八烷/天然胶乳液,并采用浸渍成型工艺制备出了复杂形状的相变材料柔性薄膜,实现了室温相变材料的有效定型。实验研究表明,该工艺制备的相变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扯断伸长率1135%)、热学(相变潜... 利用复合乳化工艺配制出了性能稳定的十八烷/天然胶乳液,并采用浸渍成型工艺制备出了复杂形状的相变材料柔性薄膜,实现了室温相变材料的有效定型。实验研究表明,该工艺制备的相变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扯断伸长率1135%)、热学(相变潜热237.1 kJ·kg-1)及密封性能(透气系数为3.71×10-17m2·Pa-1·s-1),相变温度为27.4℃,在低温环境中降温缓慢,可以用于特殊的储能和控温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相变材料 柔性薄膜 制备技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增强增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宝民 韩瑜 宋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55-58,共4页
SiO2气凝胶的轻质纳米多孔网络结构使其在热学、声学、光学及电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强度低和韧性差的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发展。分析了SiO2气凝胶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和提高其强度的两种途径(控制制备工艺参数与材料复... SiO2气凝胶的轻质纳米多孔网络结构使其在热学、声学、光学及电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强度低和韧性差的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发展。分析了SiO2气凝胶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和提高其强度的两种途径(控制制备工艺参数与材料复合法),讨论了这两种增强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控制制备工艺参数获得结构均匀的SiO2气凝胶,并采用材料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SiO2气凝胶的强韧性能,可望获得结构稳定并具有良好强韧性的SiO2气凝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制备工艺 材料复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山山 王锦标 苏永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7-154,共8页
纳米多层膜是在单层膜与复合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薄膜,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作为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近十几年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多层膜体系、制备技术、多层... 纳米多层膜是在单层膜与复合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薄膜,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作为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近十几年纳米多层膜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多层膜体系、制备技术、多层膜的性能以及多层膜的表征方法4个方面对纳米多层膜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机制、纳米多层膜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层膜 制备技术 性能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微材料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燕 王威强 李爱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9,共6页
从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微材料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出发,对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快速膨胀法、抗溶剂法、气相过饱和沉积法和反应法;以最常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例,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制备原理以及目前... 从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微材料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出发,对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快速膨胀法、抗溶剂法、气相过饱和沉积法和反应法;以最常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例,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制备原理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和现状,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相关研究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超微材料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重组方材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孝周 李猛 +2 位作者 张保健 盖玲 张静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1-234,共4页
介绍了农作物秸秆重组方材的制造工艺流程,结合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深入论述了农作物秸秆重组方材制备过程中原料梳解、干燥、施胶、四面热压及后期处理等关键技术;分析了秸秆重组方材制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介绍了农作物秸秆重组方材的制造工艺流程,结合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深入论述了农作物秸秆重组方材制备过程中原料梳解、干燥、施胶、四面热压及后期处理等关键技术;分析了秸秆重组方材制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为农作物秸秆重组方材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重组方材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微区分析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祁海 马冲先 +2 位作者 张培志 郭方全 田云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8-944,共7页
对原位微区分析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熔融玻璃法、粉末压片法、压制烧结法、直接采用天然均匀矿物法及人工晶体合成法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各自的应用领域,尤其是深空探索领域,并对陶瓷制备技术在微区... 对原位微区分析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熔融玻璃法、粉末压片法、压制烧结法、直接采用天然均匀矿物法及人工晶体合成法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各自的应用领域,尤其是深空探索领域,并对陶瓷制备技术在微区分析标准样品研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区分析 标准样品 制备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