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8-2023年安徽省淮北平原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晨辉 朱永华 +2 位作者 王启猛 吕海深 王怡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84,共8页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示:①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适用于旱涝急转的识别判断;②冬小麦各生育期旱涝急转频次和受灾风险,整体上高于夏玉米,冬小麦面临旱涝急转威胁高于夏玉米;③时空上,安徽省淮北平原旱涝急转频次、平均强度和受灾风险大部地区呈现上升趋势;④冬小麦播种-出苗、出苗-返青和返青-拔节期旱涝急转风险较高,其中播种-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有恶化趋势,夏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成熟生育期旱涝急转风险较大,且在拔节-抽雄生育期有上升趋势。将各生育期旱涝急转特征与旱涝急转对农作物影响综合考虑,需要对以下生育期及相应地区进行重点防御:冬小麦播种-出苗、返青-拔节和夏玉米拔节-抽雄时期,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蚌埠、蒙城和亳州地区,以及夏玉米灌浆-成熟期的蚌埠地区,这些时期和相应地区将面临较高的旱涝急转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淮北平原 旱涝急转 生育期 夏玉米 冬小麦 游程理论 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嫩江流域极端水文演变特征
2
作者 王彪 夏春龙 +3 位作者 宋峥 吴燕锋 章光新 戴长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23,共15页
【目的】嫩江流域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需进一步探究未来气候变化下嫩江流域极端水文变化趋势,为区域洪旱灾害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嫩江流域控制水文站—大赉水文站,以1963—2018年为历史时期,以CM... 【目的】嫩江流域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需进一步探究未来气候变化下嫩江流域极端水文变化趋势,为区域洪旱灾害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嫩江流域控制水文站—大赉水文站,以1963—2018年为历史时期,以CMIP6不同SSP情境下(SSP126、SSP370和SSP585)气象要素数据为驱动,采用率定和验证后的HYDROTEL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下2025—2100年日径流量,并提取洪峰流量指标(最大日流量、最大5 d流量和丰水天数)和枯水流量指标(枯水天数和连续干旱天数),分析未来气候变化下嫩江流域极端水文演变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未来气候变化下,嫩江流域不同SSP情景下极端水文风险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三种情景下洪峰流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趋势;在SSP1-2.6情景下枯水流量指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在SSP3-7.0情景下枯水流量指标呈显著下降趋势;在SSP5-8.5情景下连续干旱天数呈显著性下降趋势。(2)不同时段,洪峰流量指标和枯水流量指标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有所差异。三种情景下在近期(2025—2050年)、中期(2051—2070年)和远期(2071—2090年)不同指标均值相较于历史时期存在一定差异,特别在SSP5-8.5情景下远期最大日流量、最大5 d流量均值相较于历史时期分别偏高44.3%、38.2%。【结论】未来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发生洪涝的强度和频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发生干旱的强度和频次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嫩江流域极端水文演变特征,可为嫩江流域的农业旱涝风险对应、流域水安全保障以及水资源综合管理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历史时期 未来气候变化 极端水文指标 变化趋势 时空变化 极端降水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水年景指数的改进及其预测因子研究
3
作者 马康杰 龚海楠 +2 位作者 陈鲜艳 李钰岚 王林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0-1182,共13页
气候年景是一年气候的综合表征,可以反映某年内主要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平均值的程度。降水年景作为气候年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体现某年内降水偏离气候平均值的情况。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评估了前人定义的降水年景指数,指... 气候年景是一年气候的综合表征,可以反映某年内主要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平均值的程度。降水年景作为气候年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体现某年内降水偏离气候平均值的情况。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评估了前人定义的降水年景指数,指出前人定义的降水年景指数在计算全国降水年景时,由于所有格点等权重的区域平均,有些年份因西部地区降水年景差导致的全国降水年景差,与公众认知并不相符。因此本文综合降水气候态和人口密度作为权重,改进了降水年景指数,并利用历史气候资料对改进的指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后的降水年景指数挑选的好差年景年份与历史实况基本相符。此外,本文分析了好差年景年的特点和前兆信号,结果表明,好年景年的海温、850 hPa风场与气候态十分相似,差年景年海温、850 hPa风场与气候态的差异较大。根据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区域平均值将差年景年分为旱年和涝年,发现旱年西北太平洋海温显著偏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显著的偏北风异常,从而不利于降水发生;涝年西北太平洋、热带印度洋海温显著偏暖,中国南方地区出现显著的西南风异常,异常西南风带来充沛的水汽条件,从而有利于降水发生。前兆信号的结果表明次年降水年景可以利用前秋热带西印度洋海温距平绝对值进行预测,两者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可能是前秋热带中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事件与春季、夏季印度洋海温一致模态(Indian Ocean basin mode,简称IOBM)的接力作用,导致菲律宾、中国南海上空异常反气旋的维持,从而在对流层低层的东亚沿岸地区出现显著的西南风异常,输送水汽,使得中国降水增加。此外,通过前秋海温验证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旱涝年影响的不对称性,旱年多小旱,涝年多大涝。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降水年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年景 旱涝灾害 气候预测 热带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汛期中国气候趋势预测与展望
4
作者 范方兴 郑飞 +16 位作者 彭京备 陈红 郎咸梅 甘雪冰 马洁华 李超凡 胡帅 刘永 董啸 朱涛 宗海锋 田宝强 王磊 穆松宁 林朝晖 张庆云 周天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分析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未来3~5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弱LaNiña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汛期(6~8月),我... 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分析大气所各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在未来3~5个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从弱LaNiña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汛期(6~8月),我国可能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主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次雨带位于华南地区。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流域、华南沿海、西藏西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和西部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东北东部、华北东部以及河套西部地区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新疆北部降水偏少2~5成,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干旱。预计2025年夏季登陆台风数量正常略偏少。在预测2025年夏季ENSO强迫较弱、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北大西洋等关键海区海温偏暖并不显著的情况下,大气环流的季节内异常变化可能对中国夏季降水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2025年盛夏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否会出现持续性显著偏西偏强以及西太平洋暖池对流是否会明显偏强等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上诸多因素的不同季节内变化特征可能导致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旱涝形势的明显差异。然而,数值模式对于季节内尺度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跨季度预测难免存在一定偏差,后续将持续关注海洋和大气环流关键系统的实际演变趋势,开展滚动更新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气候预测 ElNiño-南方涛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中高纬度环流 东亚夏季风 夏季降水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韵律法的砀山县汛期分月降水量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张欣然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为提高安徽砀山县汛期降水的预测精度,本文使用砀山县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12月至次年4月平均气温以及5—9月降水量等数据,分析多年冬春季月平均气温与汛期各月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韵律关系),建立汛期分月降水量预测模型,并对... 为提高安徽砀山县汛期降水的预测精度,本文使用砀山县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12月至次年4月平均气温以及5—9月降水量等数据,分析多年冬春季月平均气温与汛期各月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韵律关系),建立汛期分月降水量预测模型,并对1991—2021年汛期分月降水量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对2022年5—9月降水量进行预测应用。结果表明,(1)该预测模型可利用汛期前12月至次年4月平均气温进行汛期分月降水量预测。(2)在1991—2021年汛期分月降水量预测结果检验中,5—9月检验准确率分别为87%、87%、84%、77%、74%,准确率较高,可以进行实际气象预测应用。(3)在2022年5—9月降水量预测应用中,对5、7、8、9月的预测完全正确,只有6月的预测错误。该模型整体预测效果较好,可应用于实际气象预报业务。本文为研究区及相似区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以及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降水量 气象韵律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丽仙 杨帆 +4 位作者 杨洋 李姣 赵兰兰 胡成龙 李长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127,共9页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中部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盘龙江上游的松华坝水库以上区域及南部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2)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存在31 a的主周期,中部主城区降水集中度高于南部地区;(3)汛期降水的中心整体呈现向东部、南部方向偏移的态势,且移动趋势显著;(4)滇池流域旱涝频发,尤其盘龙江中段昆明主城区为旱涝多发区。该成果对滇池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汛期降水 集中度 集中期 降水中心 旱涝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及预测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丽娟 王悦颖 +3 位作者 李维京 孙林海 李想 章大全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和其他关键区海温对东亚季风关键系统影响机理的科学认知与应用为线索,回顾我国汛期降水业务发布预测的技巧。按照三类雨型划分,1981—2020年每10年的雨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50%、60%、50%、70%;按照四类雨... 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和其他关键区海温对东亚季风关键系统影响机理的科学认知与应用为线索,回顾我国汛期降水业务发布预测的技巧。按照三类雨型划分,1981—2020年每10年的雨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50%、60%、50%、70%;按照四类雨型划分,1981—2020年每10年的雨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30%、30%、40%、50%,即我国汛期旱涝空间分布型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筛选预测准确率偏低且有显著洪涝发生年用于复盘,重点分析当年的主要预测依据和预测偏差较大的原因。结果表明:对海温影响东亚夏季风系统机理的有限认知影响很大,包括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影响、ENSO影响的不对称性、ENSO空间型的变化、印度洋等海域海温异常的影响均起重要作用,提出多因子多时间尺度协同作用理论、客观化预测方法、精细化监测预测影响评估一体化系统建设等有助于提高精准化预测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汛期 降水预测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冰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分布型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岱 杨建玲 +3 位作者 张雯 马阳 李欣 王素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8,共11页
选取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54个气象站7月降水、NCEP/NCAR大气再分析及北极海冰资料,利用SVD分解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北极关键区海冰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主要模态分布型的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7月... 选取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54个气象站7月降水、NCEP/NCAR大气再分析及北极海冰资料,利用SVD分解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北极关键区海冰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主要模态分布型的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7月降水异常分布型主要有两种海冰模态,一种是当巴伦支海、千岛群岛海域海冰密集度偏小(大),戴维斯海峡海冰密集度偏大(小)时,激发从戴维斯海峡向东南以及从鄂霍次克海向西南方向传播的波列,使得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场距平为“西高东低”(“西低东高”)的分布,造成区域降水异常为“一致偏少(多)”分布型;另一种当波弗特海东海域海冰密集度偏小时,激发从里海东传至鄂霍次克海的波列以及配合我国华南上空的正位势高度异常,使得冷空气路径偏东、偏南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造成研究区降水异常为“北少南多”分布型,反之为“北多南少”分布型。利用“SVD投影法”建立的海冰关键区因子预测模型,其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的降水距平符号的把握及空间分布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尤其对“区域一致少型”和“北多南少型”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汛期降水 北极海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0d和30—60d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影响差异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臧钰歆 徐邦琪 高迎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4,共1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区域性重要过程检测和评价业务规定》中对省级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统计数据,NOAA气候预测中心降水、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探讨了10—20 d和30—60 d两类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 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区域性重要过程检测和评价业务规定》中对省级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统计数据,NOAA气候预测中心降水、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探讨了10—20 d和30—60 d两类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尺度分离的水汽方程和垂直速度方程诊断了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0—20 d准双周振荡对暴雨强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而30—60 d季节内振荡与暴雨持续时间相关较高,表明持续性暴雨事件与低频降水的发生和演变关系密切。通过对低频降水的热力和动力过程诊断,发现10—20 d低频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水汽平流过程,而导致水汽平流正距平的主要原因是10—20 d风场和背景水汽场的相互作用;而对于30—60 d低频降水而言,水汽平流和水汽辐合均为扰动水汽的累积做正贡献,但其中水汽平流更加重要,其主要来源于平均风场和30—60 d水汽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两类低频降水发生的动力条件,即垂直上升运动,其主要源于平均风场和扰动涡度场相互作用引发的垂直涡度平流梯度。以上结果显示,提高模式中低频振荡与季节平均状态尺度相互作用的刻画能力,是改进预报持续性暴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低频振荡 尺度相互作用 持续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45
10
作者 高波 吴永祥 +1 位作者 沈福新 胡四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11,共6页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是洪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高水库洪水预报精度和延长有效预见期是实现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关键所在。针对水库实时防洪调度的特点和流程,概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及相关应用系统的技术进展,评价...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是洪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高水库洪水预报精度和延长有效预见期是实现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关键所在。针对水库实时防洪调度的特点和流程,概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及相关应用系统的技术进展,评价了这一技术进展在水库实时防洪调度中的重要作用,据此提出了综合应用新技术改进水库洪水预报、洪水量级判断和蓄水时机选择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以海河流域潘家口水库为例,综合论证了水库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范围,提出了汛期蓄水的控制策略与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洪调度 汛限水位 天气预测 雨洪预报 动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洪水的分形特征及可预报时间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正栋 张永勤 +1 位作者 周寅康 徐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用淮河流域代表性测站蚌埠站的多年逐日流量资料建立了洪水时间序列,在计算洪水序列的分维,定量证明洪水系统分形性和混沌性的基础上,对该序列作R/S分析,计算了序列的Hurst指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表明:淮河流域洪水序列是分式布朗运... 用淮河流域代表性测站蚌埠站的多年逐日流量资料建立了洪水时间序列,在计算洪水序列的分维,定量证明洪水系统分形性和混沌性的基础上,对该序列作R/S分析,计算了序列的Hurst指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表明:淮河流域洪水序列是分式布朗运动,具有明显的Hurst效应,H值的时间变化反映了洪水系统的演化特征.通过计算反映洪水相空间特征的参数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v熵,分析了洪水变化的可预报时间.淮河流域洪水具有短期可预报性,其可预报时间尺度为4~7年,平均可预报时间为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洪水 分形特征 可预报时间 HURST指数 演化特征 相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预见期降水的三峡水库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洪刚 郭生练 +5 位作者 周芬 刘攀 程海云 陈桂亚 闵要武 杨文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20,共5页
选用长江三峡水库区间流域的历史雨洪资料与短期定量降水预报资料,编制三峡水库区间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将区间定量降水预报与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相耦合,研究了预见期降水对洪水预报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随机降水模型,随机生成500组序列作... 选用长江三峡水库区间流域的历史雨洪资料与短期定量降水预报资料,编制三峡水库区间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将区间定量降水预报与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相耦合,研究了预见期降水对洪水预报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随机降水模型,随机生成500组序列作为降水预报值输入到区间洪水预报模型,并以均值作为预报结果发布。方案比较结果表明,考虑预见期内的降水预报可提高三峡水库的洪水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洪水预报 定量降水预报 随机降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统计集合方法制作全国汛期降水滚动预测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毛炜峄 陈颖 +1 位作者 白素琴 李维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7-554,共8页
以全国160站汛期(6—8月)降水量为预测量,以最新得到的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为因子,尝试制作全国160站汛期降水滚动预测。建立模型时考虑了预测量与环流特征量因子序列的显著线性变化趋势,以及预测量与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不稳定性,用"... 以全国160站汛期(6—8月)降水量为预测量,以最新得到的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为因子,尝试制作全国160站汛期降水滚动预测。建立模型时考虑了预测量与环流特征量因子序列的显著线性变化趋势,以及预测量与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不稳定性,用"滑动相关—逐步回归—集合分析"预测方法,分别建立了2009年全国160站汛期降水量的物理统计集合分析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近10年独立样本预测试验分析。结果显示:(1)用物理统计集合分析预测方法,以最新得到的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为因子,实现了全国160站汛期降水逐月滚动预测,2009年以在5月份制作的滚动预测效果最好。(2)近10年预测试验的空间距平相关系数ACC、业务评分PS和异常级评分TS均高于国家气候中心近年汛期预测业务平均水平。经过不断改进思路和优化具体建模方案,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业务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滚动预报 物理统计 预测试验 集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西藏汛期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4
作者 建军 杨志刚 卓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0-386,共7页
利用1980-2008年汛期(5~9月)西藏3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了西藏强降水标准,并采用REOF、SSA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但总体呈不明显的... 利用1980-2008年汛期(5~9月)西藏3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了西藏强降水标准,并采用REOF、SSA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但总体呈不明显的增多趋势,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减少,90年代中期降至最少,之后逐渐增多;频数存在5个异常分布空间型,即南部型、沿江型、东部型、北部型和东南部型。各空间型的强降水发生频数随时间变化均不同,其中南部型、东南部型表现为减少趋势;沿江型、东部型和北部型表现为增多趋势。汛期强降水发生频数的准2~3年和准5~6年周期在5个异常空间型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汛期 强降水 降水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近53年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邓山 陆晓明 +6 位作者 陆宝宏 张翰文 赵超 徐琨 毛豆 崔冬梅 吴星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7,共4页
基于南京站1960-2012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解、Mann-Kendall检验、Mexican Hat小波变换和R/S分析,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周期分析,并对其变化趋势做了预测。结果表明,南京市近53... 基于南京站1960-2012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解、Mann-Kendall检验、Mexican Hat小波变换和R/S分析,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周期分析,并对其变化趋势做了预测。结果表明,南京市近53年年平均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显著性水平α=0.01),在1996年左右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16年的主周期,未来一段时间内气温将呈上升趋势;南京市近53年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近53年未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存在2年和18年的周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年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趋势 突变点 周期 预测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演变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探 被引量:83
16
作者 施雅风 姜彤 +2 位作者 苏布达 陈家其 秦年秀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9-297,共9页
长江洪水灾害是我国频率高、为患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可靠资料,选择1840年至2000年间32次大洪水记录,探讨其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认知1910s前的19世纪冷期出现大洪水13次(包括1870年的极值大洪水事件)频率为1.9次/10a.1921-2... 长江洪水灾害是我国频率高、为患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可靠资料,选择1840年至2000年间32次大洪水记录,探讨其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认知1910s前的19世纪冷期出现大洪水13次(包括1870年的极值大洪水事件)频率为1.9次/10a.1921-2000年间出现了大洪水19次,频率为2.4次/10a.20世纪暖期又分出两个变暖时段,前一变暖时段的峰值期1920s-1940s出现大洪水9次,包含1931年全流域大洪水.后一变暖时段,即1980s与1990s出现大洪水8次.实测记录到的最大洪水1954年位于前一变暖时段结束阶段.1990s是全球,也是我国近百年中最暖年代,受东南季风影响大的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是近百年最多的,大暴雨频率也是有较多记录的40年来最高的.以此出现了10年5次大洪水高频率现象,包含1998年全流域型大洪水,表明了全球变暖的显著影响.也指示30-40年问周期性振荡中多雨年代.如此可预期21世纪初期降水会有小幅度下降与大洪水频率在短期内降低的可能性.长江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19世纪下半期与20世纪上半期为多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高.20世纪下半期为少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低.关于气候变化研究有待深入,前景不易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暖 气候变化 洪水频率 夏季降水 降水期 大暴雨 东南季风 长江洪水 流域 洪水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降水预报与水文模型耦合的中小流域汛期洪水预报试验 被引量:44
17
作者 崔春光 彭涛 +1 位作者 沈铁元 殷志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1,共6页
预见期内的降水量直接影响着洪水预报的精度,预见期愈长,预见期内的降雨对预报值影响愈大,预见期内的降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以湖北省漳河水库流域为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模式)的预报降雨信息,作为洪水预见期内的降雨,输入新... 预见期内的降水量直接影响着洪水预报的精度,预见期愈长,预见期内的降雨对预报值影响愈大,预见期内的降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以湖北省漳河水库流域为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模式)的预报降雨信息,作为洪水预见期内的降雨,输入新安江模型,对流域2008年汛期典型洪水过程进行预报测试,结果表明考虑预见期内的降雨相对于未考虑预见期降雨对洪水预报结果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表明中尺度暴雨模式预报技术在水文预报学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M模式 预见期降雨 新安江模型 洪水预报 定量降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数据的新建模法及其预报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贾晓静 曹鸿兴 封国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1,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数据建模法 ,利用观测的数据序列 ,先用双向差分原理反导出一个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以此作为微分动力核 ,然后运用自忆性原理建立预报模式 ,我们称之为数据机理自记忆模式 (Data basedMechanismSelf memoryModel) ...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数据建模法 ,利用观测的数据序列 ,先用双向差分原理反导出一个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以此作为微分动力核 ,然后运用自忆性原理建立预报模式 ,我们称之为数据机理自记忆模式 (Data basedMechanismSelf memoryModel) ,简称为数忆模式 ,缩写为DAMSM。多个实例计算表明 ,数忆模式的预报准确率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记忆 时间序列 年际预报 汛期 降水 建模法 动态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流域汛期降水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大杰 张明珠 +1 位作者 俞烜 刘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33,共5页
利用岷江流域内15个站点1956~2001年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岷江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汛期(6~10月)... 利用岷江流域内15个站点1956~2001年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岷江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汛期(6~10月)。西部高原降水年内分配呈双峰型,降水峰值出现在6月和9月,东部平原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对汛期降水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第一主分量显示东西反相变化,表明呈现西干东湿或西湿东干的格局特征。汛期降水时间上46年来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准2年、5~7年、14~15年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经验正交函数 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原积雪信号改进我国南方夏季降水预测的新方法及其在2014年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颖 任宏利 +3 位作者 张培群 贾小龙 刘向文 孙林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320,共8页
2014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严重洪涝、北方大部干旱,国内绝大多数预测模型在三月起报的汛期预测中均未能抓住位于南方地区的异常雨带,导致预测准确率明显偏低。基于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高预报技巧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南方地... 2014年夏季我国南方出现严重洪涝、北方大部干旱,国内绝大多数预测模型在三月起报的汛期预测中均未能抓住位于南方地区的异常雨带,导致预测准确率明显偏低。基于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高预报技巧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南方地区夏季降水的高相关性,本文提出一个针对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组合统计降尺度预测新方法(Hybri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Prediction,简称HSDP),该方法综合利用了气候模式输出的高可预报性环流信息和前期观测的高原积雪异常信号,从而实现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进行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改进预报。据此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模式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对我国南方夏季降水进行跨季节预测的交叉检验结果显示,HSDP方法对于南方地区多年平均空间距平相关系数从模式原始预报的-0.006提高到0.24,且在大多数年份均有改进。基于HSDP方法于三月份制作的2014年夏季降水预测,能够很好地抓住南涝北旱的基本形势和我国南方的降水大值区,空间距平相关系数达到0.43。这表明,该方法对于我国夏季降水预测具有较好业务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夏季降水预测 2014南方洪涝 气候模式 统计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