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南黄海地区M≥6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68-274,共7页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构建了该研究区全区和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据此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分期,并对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表明:该区从1998年起进入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该区下次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地点很可能在南黄海海域内;未来第2次、第3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分别发生在2058、207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地震活动分幕 强震链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m≥6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海域M≥6强震趋势预测及其论证分析研究
2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68-478,共11页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在回顾总结成功预测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强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及其预测功能,构建并完善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对该区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南黄海海域未来新一轮强震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将发生在2053—2054年前后,未来第2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发生在2058—2059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可公度性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时间间隔聚点分析 m≥6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Mw7.8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继威 李山有 +3 位作者 宋晋东 汪源 侯宝瑞 白琳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0,共11页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南岛凯库拉地区发生了M_w7.8级地震,新西兰GeoNet共计222个台站记录到高质量的强震动记录,通过对这些记录的数据处理并计算加速度反应谱及傅里叶谱,以此研究此次强震动的幅值分布及特征分析和谱分析;强震动记录幅...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南岛凯库拉地区发生了M_w7.8级地震,新西兰GeoNet共计222个台站记录到高质量的强震动记录,通过对这些记录的数据处理并计算加速度反应谱及傅里叶谱,以此研究此次强震动的幅值分布及特征分析和谱分析;强震动记录幅值分布方向性显著,断层破裂正向尤为明显;与NGA-BA08和NZ06强地面运动预测方程进行对比,整体趋势符合强地面运动预测模型,但针对此次地震,NGA-BA08模型预测效果优于NZ06模型;谱加速度衰减程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缓慢、随周期的增加而减小。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受断层破裂方向的影响较大,近断层区域PGA值较高主要受最大滑动集中区的影响,而该区域处于人烟稀少的山区,因此此次地震虽然震级较大且震源浅,但所导致的灾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mw7.8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幅值 反应谱 强地面运动 地面运动预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6级以上强震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有锦 李忠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系统分析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间隔时间分布特征;运用M≥5.0地震目录,基于G—R关系的年发生率和泊松分布模型,构建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概率预测模型;结合间隔时间分布统计特征和概率预测模型,对... 系统分析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间隔时间分布特征;运用M≥5.0地震目录,基于G—R关系的年发生率和泊松分布模型,构建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概率预测模型;结合间隔时间分布统计特征和概率预测模型,对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建立了具有概率水平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C(黄)、B(橙)、A(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级以上强震 间隔时间 分布特征 概率预测模型 预测预警指标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A(b)值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在强震预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丽芳 付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0-324,共5页
以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性的A(b)值作参数,利用1971~2000年川滇地区M≥2.5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有72%的M≥6.0地震在震前1~2 a,在震中周围出现A(b)值异常.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通过检验.
关键词 A(b)值 m≥6.0地震 中短期预测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GL值动态演化特征与强震预测
6
作者 林辉 王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17,共4页
用地震活动非均匀度GL值作参数,使用1971~2000年期间川滇地区M≥2.5级地震资料进行了GL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2%的M≥6级地震前1~2a,在未来震中周围均有GL值异常出现,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可以通过检验。由典型震例图像给... 用地震活动非均匀度GL值作参数,使用1971~2000年期间川滇地区M≥2.5级地震资料进行了GL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2%的M≥6级地震前1~2a,在未来震中周围均有GL值异常出现,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可以通过检验。由典型震例图像给出了异常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值方法 m≥6级地震 中短期预测 川滇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预报的连续性方法与丽江7.0级地震预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淑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5,共5页
作者继《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探讨》后,提出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方法:即一次强震前4个月内的中等地震丛集区几何中心150公里内地区,在经过数月至数年的孕育后将演变成强震发生区。据此连续性方法,1993年1月27日普洱6... 作者继《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探讨》后,提出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方法:即一次强震前4个月内的中等地震丛集区几何中心150公里内地区,在经过数月至数年的孕育后将演变成强震发生区。据此连续性方法,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后即在《震情研究》上预报“未来3—5年省内的7级大震将发生在永胜期纳(264°N,1006°E)附近地区。另外,缅甸(225°N,98°E)也可能发生7—8级大震”。上述两个预报参考点附近130公里内于1995年7月和1996年2月分别发生了缅甸73级和丽江70级地震。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方法1987年总结应用以来,云南及边界符合判定条件的丛集区6个,至今在参考点130公里内都已发生过M>6地震。方法无虚报,对应率6/6,漏报普洱63级地震,方法概括率6/7。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方法具有预测地点的精确度达到国家地震局有关规定,强度、时间预报指标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强震预报 连续性 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