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盾构土舱压力预测
1
作者 雒伟勃 李龙 +2 位作者 汪来 孙佳利 潘秋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1-2180,共10页
土舱压力是保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和控制施工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盾构土舱压力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的掘进参数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构建具有多个残差块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 土舱压力是保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和控制施工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盾构土舱压力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的掘进参数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构建具有多个残差块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所建立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对盾构土舱压力进行预测,并评估模型对土舱压力的预测性能。最后,对残差神经网络的关键模型参数(包括残差块数目、网络宽度和学习率)进行参数分析,比较参数变化时土舱压力的预测性能,确定最佳的模型结构。并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所提出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盾构土舱压力,不同位置的土舱压力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2)1#、2#、3#、4#、5#和6#土舱压力的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95、0.96、0.94、0.90、0.91和0.96,均方根误差(E RMSE)介于0.017~0.023 MPa;3)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随机森林(RF)模型,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对土舱压力的预测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土舱压力 残差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波管理论的突出冲击波超压预测模型及试验验证
2
作者 杨雪林 文光才 +6 位作者 孙海涛 闫发志 杨慧明 曹偈 程晓阳 鲁俊 李虎虎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22-4841,共20页
突出过程中常伴随极强的动力效应,产生的突出冲击波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甚至破坏风门等通风设施,进而扩大事故灾害范围。为了更贴近现场实际,根据现场实际突出事故现象,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动力学模型;基于激波管理论,阐释了巷道内突... 突出过程中常伴随极强的动力效应,产生的突出冲击波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甚至破坏风门等通风设施,进而扩大事故灾害范围。为了更贴近现场实际,根据现场实际突出事故现象,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动力学模型;基于激波管理论,阐释了巷道内突出冲击波形成机制,指出突出瞬间喷向巷道空间的高速瓦斯气流压缩空气形成突出冲击波,且突出瓦斯气流加速阶段释放的瓦斯膨胀能决定突出冲击波的强度;建立了基于突出孔洞瓦斯压力、突出口直径的突出冲击波超压峰值预测模型。利用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动力效应及致灾特征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瓦斯压力、装煤量条件下的突出动力效应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突出模拟试验过程中冲击波超压的实测值与理论值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且装煤量相同时,突出冲击波超压随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瓦斯压力相同时,随装煤量的增大,冲击波超压变化较小。相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突出口径会影响冲击波超压的大小。突出口径较小时,突出瞬间释放的瓦斯膨胀能较小,导致冲击波超压值较小。突出冲击波强度p′_(2)和冲击波超压△p′与突出口和巷道直径之比s_(1)/s_(2)呈线性增加关系。因此,瓦斯压力和突出口径是影响突出冲击波强度的主要因素。此外,突出模拟试验过程中,突出冲击波超压在模拟巷道内随传播距离不断衰减。通过分析巷道内冲击波超压峰值数据,发现公式y=aΔP_(max)x^(−1/2)能够较好地描述巷道内冲击波超压衰减规律。突出冲击波传播至管道末端,由于障碍物反射作用形成二次冲击波。该研究可为突出矿井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安全防护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波超压 超压预测模型 瓦斯压力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通过高原高铁隧道车内压舒适性研究
3
作者 杨耀宗 张红燕 万有财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9-16,共8页
为研究动车组通过西部高速铁路隧道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动车组通过坡度隧道车外压力;考虑动车组实际运行时压力保护阀及“车底排水孔”的开闭情况,采用当量泄漏面积... 为研究动车组通过西部高速铁路隧道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动车组通过坡度隧道车外压力;考虑动车组实际运行时压力保护阀及“车底排水孔”的开闭情况,采用当量泄漏面积法计算车内压力。以宝兰高速铁路隧道为背景,研究国内某复兴号动车组以250 km/h通过296、2 964、6 064、10 950 m 4个隧道时车内压力及舒适性。研究表明,动车组在坡度隧道内运行,车内压力受扰动波和隧道初始气压共同作用;车内压力满足国内和UIC压力舒适性标准舒适性标准,且有一定的冗余量,为研究西部高速铁路列车车内压力舒适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隧道 压力波 舒适性 一维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空气压力波浅水槽拖动模型试验的实时检测 被引量:27
4
作者 高品贤 余南阳 雷波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46,共4页
实时检测是浅水槽拖动模型试验模拟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空气压力波变化的关键技术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成功地研制了实时检测系统 ,并取得了满意的试验效果 ,对隧道压力波的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隧道压力波 模型试验 实时检测 浅水槽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压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袁金秀 刘炳华 +4 位作者 高新强 惠云杰 黄启艳 曹玉斌 王道远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53,共6页
研究目的:以邢和铁路天河山隧道为依托,开展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预测模型研究。首先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理论,考虑"围岩-注浆层-衬砌-防水板-盲管"不同介质渗透特性,理论推导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和排水量预测公式;其次通过3DEC离... 研究目的:以邢和铁路天河山隧道为依托,开展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预测模型研究。首先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理论,考虑"围岩-注浆层-衬砌-防水板-盲管"不同介质渗透特性,理论推导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和排水量预测公式;其次通过3DEC离散元验证理论预测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对衬砌背后水压力影响因素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论:(1)本文提出的衬砌背后水压力预测模型与数值计算结果误差不足10%,可准确预测高水压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力和排水量;(2)衬砌背后水压力P_(ll)与k_(ss)/k_(gg)和排水量Q_(w)均呈反比例线性关系;隧道排水量随k_(ss)/k_(gg)增大而减小,但非线性关系,其在k_(ss)/k_(gg)≤75范围内受k_(ss)/k_(gg)影响显著;(3)秉承"堵水限排"理念的高水压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通过提升隧道排水量、减小注浆层渗透系数、增大注浆层厚度等组合措施来达到降低衬砌背后水压力的目的,其衬砌减压效果是"排"优于"堵";(4)本研究成果对高水压隧道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高水压 预测模型 堵水限排 理论解析 3D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文成 高波 +1 位作者 郑长青 张兆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开发了一套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列车模型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对高速列车突入带开口型入口(即缓冲结构)隧道所产生的复杂压力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型...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开发了一套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列车模型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对高速列车突入带开口型入口(即缓冲结构)隧道所产生的复杂压力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型试验结果中的压力及压力梯度曲线所表现的规律,对该类型入口削减隧道入口处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梯度值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其削减效果依赖于其各自的特征参数。最后,通过理论推导和模型试验,得到了开口型缓冲结构的最小长度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结构 空气动力学特性 试验研究 铁路隧道 模型试验装置 高速列车 动力学问题 压缩空气 试验系统 压力梯度 试验结果 分析模型 最大压力 特征参数 理论推导 计算公式 最小长度 压力场 入口处 口型 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叭型隧道入口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文成 高波 +1 位作者 王英学 琚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所产生的压力波和向外辐射出去的微压波的规律,开发了一套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列车模型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对高速列车突入带喇叭型入口隧道产生的复杂压力场进行模拟,通过分...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所产生的压力波和向外辐射出去的微压波的规律,开发了一套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列车模型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对高速列车突入带喇叭型入口隧道产生的复杂压力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型试验结果中的压力及压力梯度曲线所表现的规律,对喇叭型入口削减隧道入口处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梯度值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喇叭型隧道入口能够有效地减小压缩波和微压波的影响,其削减效果依赖于入口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微压波 喇叭型隧道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开孔隔墙的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梅元贵 贾永兴 刘杨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9-794,共6页
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薄壁孔口出流模型以及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发展了单列车通过内置开孔隔墙隧道的压力波数值分析方法。与国外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本文建立的计算方法的正确合理性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开孔率的计算得出... 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薄壁孔口出流模型以及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发展了单列车通过内置开孔隔墙隧道的压力波数值分析方法。与国外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本文建立的计算方法的正确合理性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开孔率的计算得出采用过大的开孔率将导致一维流动模型计算时出现较大的数值振荡,分析了计算结果震荡可能的一维流动模型适用性的原因。同时,通过对隔墙中开孔和不开孔的模拟计算,得出隔墙开孔可较大幅度的减缓压力波,为今后研究和隧道内设置开孔隔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开孔隔墙 压力波 一维流动模型 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列高速列车通过内置开孔隔墙隧道时的压力波数值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梅元贵 贾永兴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100,共6页
高速铁路隧道内置隔墙上开孔可改变压力波特性,进而改善司乘人员压力舒适性环境。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发展了单列车通过内置开孔隔墙隧道的压力波数值分析方法;隔墙开孔的空气流动采用薄壁孔口... 高速铁路隧道内置隔墙上开孔可改变压力波特性,进而改善司乘人员压力舒适性环境。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发展了单列车通过内置开孔隔墙隧道的压力波数值分析方法;隔墙开孔的空气流动采用薄壁孔口出流模型模拟。在与国外试验和计算结果验证正确合理基础上,采用本文计算方法进行开孔间距、开孔位置和开孔面积(开孔率)参数对隧道内压力波影响特性研究,得出隔墙开孔可以较大幅度减缓压力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开孔隔墙 压力波 一维流动模型 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探井随钻压力监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蔡军 李文拓 +3 位作者 刘鹏 陈鸣 郑金龙 程远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105,共7页
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钻进中面临着高温超压、水深、钻井液密度窗口窄等高风险难题,为降低探井施工作业风险,开展了随钻监测压力技术试验。在钻井过程中,以先进的随钻测量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作为支撑.将... 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钻进中面临着高温超压、水深、钻井液密度窗口窄等高风险难题,为降低探井施工作业风险,开展了随钻监测压力技术试验。在钻井过程中,以先进的随钻测量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作为支撑.将随钻测量的地球物理信息转换为井下地层3个压力数据,用于及时修正钻前压力预测模型,评估井眼稳定状况,调整钻井液密度;完井后,使用地层漏失试验、测压取样等资料再对地层压力进行计算,以便更新、完善钻前模型,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该技术在深水区探井的实际应用表明,地层压力监测精度超过95%,同时,应用已完钻井的地层压力成果及实际钻井作业中实时监测获取的地层压力剖面,优化了后续滚动探井的井身构造,成功地减少了一层套管,极大地节约了钻井成本。目前该技术已在该盆地深水探井作业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钻前压力预测模型 随钻声波 孔隙压力 破裂压力 随钻压力监测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BP神经网络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春俊 杨露 +1 位作者 何智颖 周林春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86,共7页
为更精准地进行车内压力波动控制,需要预测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外隧道压力波的实时变化值。在对列车历史运行重复隧道压力波数据的分析基础上,采用工况匹配(WCM)与加权K最近邻(WKNN)算法从数据库中选取若干与本次工况相接近的运行状态... 为更精准地进行车内压力波动控制,需要预测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外隧道压力波的实时变化值。在对列车历史运行重复隧道压力波数据的分析基础上,采用工况匹配(WCM)与加权K最近邻(WKNN)算法从数据库中选取若干与本次工况相接近的运行状态数据,并根据相似程度确定数据权重,构建预测用的历史数据。分别采用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与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对隧道压力波进行预测,并将两种预测结果并联考虑,形成ARIMA-BPNN隧道压力波组合预测模型。利用武广客运专线某隧道压力波实测数据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WCM-WKNN-ARIMA及WCM-WKNN-BPNN单一预测模型以及WCM-ARIMA-BPNN组合预测模型相比,所建立组合模型能有效对隧道压力波进行预测,且能够取得更高精度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压力波预测模型 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工况匹配算法 加权K最近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单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梅元贵 张志超 +1 位作者 杜健 赵汗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9,共12页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研究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形成机理及传播特征;以头车和尾车为例,研究车外最大正负压比值,分析多工况下列车通过隧道时不同车厢的车外压力最值分布位置;探究隧道长度、列车运行...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研究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形成机理及传播特征;以头车和尾车为例,研究车外最大正负压比值,分析多工况下列车通过隧道时不同车厢的车外压力最值分布位置;探究隧道长度、列车运行速度和阻塞比对车外压力最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最大负压在数值上远大于最大正压,可定性推测此时车体在负压作用下的“膨胀变形度”比正压作用下的“受压压缩变形度”严重;车外最大正负压及最大压力峰峰值的分布位置与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长度密切相关,当隧道长度与列车长度之比不小于5.18时,头车车外最大正压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比值不小于2.53时,头车车外最大负压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随阻塞比增加,车外最大正负压及最大压力峰峰值均增加,隧道横截面积为100 m^(2)和140 m^(2)时,头车和尾车车外最大正压相当,而横截面积为80 m^(2)时,头车车外最大正压比横截面积为100 m^(2)时大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隧道 压力波 车外压力最值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 特征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动车组车体压力载荷列车参数影响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银光 王志钧 +2 位作者 魏康 梅元贵 李艳 《高速铁路技术》 2021年第2期62-67,共6页
由于空气可压缩性和隧道壁面的限制,列车高速驶入隧道产生的压力波动以近似当地声速的速度在隧道内传播并发生反射,形成了隧道内复杂的压力环境,给列车带来如气动阻力增大、车内人员的耳感不适性等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侧窗玻璃破裂,车... 由于空气可压缩性和隧道壁面的限制,列车高速驶入隧道产生的压力波动以近似当地声速的速度在隧道内传播并发生反射,形成了隧道内复杂的压力环境,给列车带来如气动阻力增大、车内人员的耳感不适性等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侧窗玻璃破裂,车体结构疲劳破坏等。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列车能耗、人员舒适性等问题要求的提高,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日益显著。本文采用一维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研究动车组通过隧道时,列车编组长度和速度对车外压力载荷的影响特性,进一步验证了车外压力载荷随列车速度的变化规律,论证了车外压力幅值与列车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确定400 km/h动车组车体压力载荷分布范围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动车组 隧道压力波 列车参数 一维流体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水压场的混沌特性分析及预测模型
14
作者 单志超 林春生 向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6期1102-1105,共4页
海浪水压场作为水中兵器水压引信最严重的干扰源,对其混沌特性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依据判断系统是否具有混沌特性的2个重要指标:关联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通过G-P算法和小数据量的Wolf算法进行了计算.对一定数量的海浪... 海浪水压场作为水中兵器水压引信最严重的干扰源,对其混沌特性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依据判断系统是否具有混沌特性的2个重要指标:关联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通过G-P算法和小数据量的Wolf算法进行了计算.对一定数量的海浪水压场数据所进行的计算表明,海浪水压场具有分数的关联维数和正的Lyapunov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混沌特性.在此基础上依据混沌信号的相空间重构理论使用支持向量机对海浪水压场进行了预测建模,结果表明非线性混沌模型较常规的线性AR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水压场 混沌 关联维数 LYAPUNOV指数 预测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通过高海拔大坡度隧道车内外压力波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万有财 周新喜 梅元贵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为研究高速列车通过高海拔、大坡度和特长隧道下压力波的特性,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模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采用时间常数法计算车内压力;分别利用国外数值模拟结果和国内西成高铁实车试验数... 为研究高速列车通过高海拔、大坡度和特长隧道下压力波的特性,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模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采用时间常数法计算车内压力;分别利用国外数值模拟结果和国内西成高铁实车试验数据,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速度200 km·h^(-1)的单列8编组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列车通过4种海拔、5种坡度和4种长度组成的不同隧道时,车内外压力波动和最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内初始压力是影响车内外压力幅值的根本原因;车内外最大正、负压均随隧道海拔的升高而线性减小,随隧道坡度和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与下坡相比,列车上坡运行时车内的压力舒适性更为恶劣、气密性要求更高;列车上、下坡通过坡度30‰、进口端海拔4500 m、长42 km隧道时,车外最大正、负压分别为9.85和-9.63 kPa,列车动态气密时间常数不应小于171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压力波 海拔 坡度 一维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单线隧道车体压力载荷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志超 杜健 +1 位作者 赵汗冰 梅元贵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0,共10页
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将引起剧烈的压力波动,造成司乘人员耳感舒适性、车体及其零部件、隧道衬砌及辅助设施的气动疲劳寿命问题,有必要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压力波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 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将引起剧烈的压力波动,造成司乘人员耳感舒适性、车体及其零部件、隧道衬砌及辅助设施的气动疲劳寿命问题,有必要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压力波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对单列车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载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初步揭示隧道长度、列车速度、阻塞比对车外压力波的影响规律;得出时速500~600 km/h速度下基于最大正负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论证了列车通过隧道产生的压力波幅值与列车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适用范围,总结了压力最值与速度的拟合关系式。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车体设计选用气动载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隧道 压力波 车体气动载荷 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速列车车体动态当量泄漏面积阈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万有财 张雷 +2 位作者 李明 刘斌 梅元贵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5-703,共9页
针对静态气密参数无法真实反映列车过隧道时的气密性能问题和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列车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波动.对泄漏的空气质量流量进行修正,采用当量泄漏面积法模... 针对静态气密参数无法真实反映列车过隧道时的气密性能问题和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列车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波动.对泄漏的空气质量流量进行修正,采用当量泄漏面积法模拟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内压力.以山区高速铁路为背景,研究中国某型号动车组车体动态当量泄漏面积阈值,提出列车符合不同舒适性标准时的动态当量泄漏面积阈值建议.结果表明:车内压力符合1000 Pa/10 s标准下的当量泄漏面积更小,列车当量泄漏面积阈值的最小值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减小,头、尾车和中间车当量泄漏面积阈值的建议值分别为23.2和45.6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压力波 当量泄漏面积 一维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内压力波动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祥 周涛 +3 位作者 李子超 姜华伟 石顺 闫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25期39-41,共3页
流化床内颗粒运动是以波动为特征的,研究压力波动对了解流化床中气固两相流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流化床颗粒波动数学建模,然后进行编程计算,并与收集的实验数据相比较。可以发现:预测频率仅依赖于床高和床径,与流体的密度无关;对于同... 流化床内颗粒运动是以波动为特征的,研究压力波动对了解流化床中气固两相流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流化床颗粒波动数学建模,然后进行编程计算,并与收集的实验数据相比较。可以发现:预测频率仅依赖于床高和床径,与流体的密度无关;对于同样几何尺寸的床层,节涌频率一般低于飞溅频率;尽管床波动的激发起源于气泡,但波动频率受到表面波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压力波动 驻波模型 频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型缓冲结构减缓高速磁浮列车隧道初始压缩波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登朝 李奎 +1 位作者 胡啸 梅元贵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91-98,共8页
以国内时速600 km磁浮列车进入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叠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研究开孔型缓冲结构对初始压缩波的缓减作用。研究发现:在列车驶入隧道的过程中,刚进入隧道时压缩波呈现... 以国内时速600 km磁浮列车进入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叠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研究开孔型缓冲结构对初始压缩波的缓减作用。研究发现:在列车驶入隧道的过程中,刚进入隧道时压缩波呈现三维特征,在距离隧道洞口约33 m处压缩波由三维波变为一维平面波。通过对比分析距离隧道入口132 m处的压力与压力梯度,得到设置缓冲结构后初始压缩波最大峰值增加5%,压力梯度降低59%。随着列车速度提高,初始压缩波的压力峰值增大,其最大压力近似与列车速度的2次方成正比,最大压力梯度近似与列车速度的3.9次方成正比。本文结果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时速600 km等级的高速磁浮隧道缓冲结构效应和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 隧道 微气压波 缓冲结构 初始压缩波 三维可压缩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客压力舒适性的中低速磁浮交通单线隧道净空面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超 蒋尧 +1 位作者 李奎 梅元贵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4,共5页
列车快速通过隧道会引起剧烈的压力波现象,带来乘客耳感不适问题。为减缓剧烈的压力波和保证乘客舒适性,需要合理确定隧道净空面积。文章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模拟隧道压力波,研究中低速磁浮列车在... 列车快速通过隧道会引起剧烈的压力波现象,带来乘客耳感不适问题。为减缓剧烈的压力波和保证乘客舒适性,需要合理确定隧道净空面积。文章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模拟隧道压力波,研究中低速磁浮列车在通过单线隧道过程中车内每3 s压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列车速度、阻塞比、隧道长度和车体气密性对车内每3 s压力变化影响的基本特性。根据国内铁路压力舒适性标准,提出了不同车体气密性下的单线磁浮交通隧道净空面积建议值,可为拟建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隧道净空面积比选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列车 单线隧道 压力波 一维流动模型 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