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辽阳市的Parsivel(Particle Size and Velocity)激光雨滴谱仪观测到的雨滴谱资料按照积雨云降水系统、积层混合云降水系统和层状云降水系统分析雨滴谱特征量和谱参数的平均特征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Gamm...利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辽阳市的Parsivel(Particle Size and Velocity)激光雨滴谱仪观测到的雨滴谱资料按照积雨云降水系统、积层混合云降水系统和层状云降水系统分析雨滴谱特征量和谱参数的平均特征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Gamma分布拟合谱参数N0和λ按照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和积雨云的顺序减小,谱参数μ按照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和积雨云的顺序增大;直径小于1 mm的降水粒子对数浓度的贡献最大,直径大于1 mm的降水粒子对雷达反射率的贡献最大;M-P分布的谱参数N0与雨强I具有幂函数关系,并且随着雨强I的增大而增大,谱参数λ与雨强I具有指数函数关系,随着雨强I的增大而减小。展开更多
基于中国气象局龙门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DVD(Two-Dimensional Video Disdrometer)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广东地区2017年5月4日(槽前型飑线)和2017年8月22日(东风型飑线)两次不同飑线系统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根据雨强和雷达反...基于中国气象局龙门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DVD(Two-Dimensional Video Disdrometer)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广东地区2017年5月4日(槽前型飑线)和2017年8月22日(东风型飑线)两次不同飑线系统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根据雨强和雷达反射率随时间变化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同时以20 mm/h为阈值将对流降水划分为对流前沿、对流中心和对流后沿。结果表明,两次飑线系统在不同降水时期的微物理特征参数变化有所差异。槽前型飑线过程中,对流降水的粒子分布较为分散,中等粒径的粒子比重较高,且对流区前半部分粒子尺寸大于“大陆性”对流特征,后半部分粒子尺寸小于“海洋性”对流特征;层云降水的粒子分布较为集中,小粒径粒子居多。而东风型飑线整个降水时期基本上是由高浓度中小粒径粒子组成,降水粒子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对流降水粒子介于“海洋性”和“大陆性”对流区之间。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中国气象局龙门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DVD(Two-Dimensional Video Disdrometer)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广东地区2017年5月4日(槽前型飑线)和2017年8月22日(东风型飑线)两次不同飑线系统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根据雨强和雷达反射率随时间变化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同时以20 mm/h为阈值将对流降水划分为对流前沿、对流中心和对流后沿。结果表明,两次飑线系统在不同降水时期的微物理特征参数变化有所差异。槽前型飑线过程中,对流降水的粒子分布较为分散,中等粒径的粒子比重较高,且对流区前半部分粒子尺寸大于“大陆性”对流特征,后半部分粒子尺寸小于“海洋性”对流特征;层云降水的粒子分布较为集中,小粒径粒子居多。而东风型飑线整个降水时期基本上是由高浓度中小粒径粒子组成,降水粒子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对流降水粒子介于“海洋性”和“大陆性”对流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