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降水年景指数的改进及其预测因子研究
1
作者 马康杰 龚海楠 +2 位作者 陈鲜艳 李钰岚 王林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0-1182,共13页
气候年景是一年气候的综合表征,可以反映某年内主要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平均值的程度。降水年景作为气候年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体现某年内降水偏离气候平均值的情况。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评估了前人定义的降水年景指数,指... 气候年景是一年气候的综合表征,可以反映某年内主要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平均值的程度。降水年景作为气候年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体现某年内降水偏离气候平均值的情况。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评估了前人定义的降水年景指数,指出前人定义的降水年景指数在计算全国降水年景时,由于所有格点等权重的区域平均,有些年份因西部地区降水年景差导致的全国降水年景差,与公众认知并不相符。因此本文综合降水气候态和人口密度作为权重,改进了降水年景指数,并利用历史气候资料对改进的指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后的降水年景指数挑选的好差年景年份与历史实况基本相符。此外,本文分析了好差年景年的特点和前兆信号,结果表明,好年景年的海温、850 hPa风场与气候态十分相似,差年景年海温、850 hPa风场与气候态的差异较大。根据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区域平均值将差年景年分为旱年和涝年,发现旱年西北太平洋海温显著偏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显著的偏北风异常,从而不利于降水发生;涝年西北太平洋、热带印度洋海温显著偏暖,中国南方地区出现显著的西南风异常,异常西南风带来充沛的水汽条件,从而有利于降水发生。前兆信号的结果表明次年降水年景可以利用前秋热带西印度洋海温距平绝对值进行预测,两者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可能是前秋热带中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事件与春季、夏季印度洋海温一致模态(Indian Ocean basin mode,简称IOBM)的接力作用,导致菲律宾、中国南海上空异常反气旋的维持,从而在对流层低层的东亚沿岸地区出现显著的西南风异常,输送水汽,使得中国降水增加。此外,通过前秋海温验证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旱涝年影响的不对称性,旱年多小旱,涝年多大涝。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降水年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年景 旱涝灾害 气候预测 热带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指标及识别方法综述
2
作者 冯扬 秦鹏程 +2 位作者 胡一阳 牛自耕 夏智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影响放大,并造成极端影响等特征,分类方式多样;根据时空分布组合,长江流域可确定4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其中时空同步复合事件(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同地继发事件(旱涝急转、洪水热浪)研究相对较丰富,而异地同发和异地继发复合事件文献研究相对较少。②目前国内外复合事件识别常基于某种指标运用绝对阈值法或者相对阈值法实现,常用指标共计有26种,识别方法30余种。③长江流域是复合事件的高发区,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频率增加最明显的是洪水热浪复合事件,其次是高温干旱和旱涝急转复合事件,低温雨雪冰冻虽然发生频次变化不明显,但极端性逐渐增强。④未来长江流域复合事件的研究和业务应继续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深入探究复合事件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关系,以及事件背后的天气气候系统、驱动因子和物理机制,增强未来变化预估能力;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及复合事件对敏感行业和领域(如水资源、电力)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高温干旱 低温雨雪冰冻 旱涝急转 洪水热浪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近45年降水气候变化及其对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1 位作者 张礼平 刘安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64,共7页
从气候倾向率、旱涝倾斜度以及强降水过程次数与强度等方面,对湖北省72个气象台站近45年雨量观测资料及来自于中国农业部信息中心网站洪涝干旱受灾面积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湖北东部,尤其是江汉... 从气候倾向率、旱涝倾斜度以及强降水过程次数与强度等方面,对湖北省72个气象台站近45年雨量观测资料及来自于中国农业部信息中心网站洪涝干旱受灾面积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湖北东部,尤其是江汉平原东南部的年雨量呈增加趋势,而年降雨天数有减少的趋势;年雨量的增加主要是大雨或强降水增多造成的;湖北省强降水过程及其中心强度呈增多和加强趋势。雨量增多、雨强加大、围湖造田、江河水位高出江汉平原地表以及江汉平原自然下沉等因素加大加快了旱涝灾害程度与频率,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倾向率 倾斜度 旱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响应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文静 延军平 +1 位作者 刘永林 曹永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9,共9页
根据华南地区8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求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气候和旱涝灾害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华南地区的旱涝灾害的预警提供依据.结果显示... 根据华南地区8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求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气候和旱涝灾害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华南地区的旱涝灾害的预警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近54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95°C,以0.17°C/10a的速率上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2)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8.775 mm/10a.气温突变后,年平均气温和夏季气温上升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下降的速率减少;春季由冷湿化转为暖湿化;秋季由暖干化转为暖湿化;而冬季则由暖湿化转为暖干化.(3)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大致分为两大区域:云南省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大致沿纬度方向由北向南依次增加,呈现纬度地带性;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大致沿经度方向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呈现出经度地带性.(4)气温突变后雨涝增多,干旱减少.因此,近54年华南地区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旱涝灾害 SPI 小波分析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涝北旱的年代气候特点和形成条件 被引量:33
5
作者 孙林海 陈兴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7,共7页
通过研究最近 5 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年代际及年际气候变化特征 ,以及对 2 0世纪90年代至今夏季旱涝趋势的对比分析 ,讨论了夏季主要雨带位置南移的气候趋势 ,以及亚洲大陆高压、ENSO事件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 通过研究最近 5 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年代际及年际气候变化特征 ,以及对 2 0世纪90年代至今夏季旱涝趋势的对比分析 ,讨论了夏季主要雨带位置南移的气候趋势 ,以及亚洲大陆高压、ENSO事件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夏季旱涝分布气候态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可能预示夏季进入南涝北旱的年代气候时期。这些结果对于降水的年代气候预测和短期气候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气候 气候变化 降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吉市夏季气候要素及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叶尔克江 阿帕尔 华宛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697-702,共6页
利用新疆昌吉市1961~2004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和降水量等气候资料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及旱涝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昌吉市旱涝等级资料。结果表明:夏季3个月中,昌吉市6月份温度最低,风速最大,降水量最多;7月份温... 利用新疆昌吉市1961~2004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和降水量等气候资料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及旱涝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昌吉市旱涝等级资料。结果表明:夏季3个月中,昌吉市6月份温度最低,风速最大,降水量最多;7月份温度最大、风速较大、降水量较多;8月份温度较高,风速最小,降水量最少的气候特征。昌吉市的最高、最低、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风速呈变小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旱涝等级呈逐年下降趋势,暴雨次数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要素 气候变化趋势系数 气候倾向率 旱涝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2年气温突变下的两广地区干湿演变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永林 延军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4-594,共11页
分析了1960~2012年两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旱涝时空演变特征,进而揭示了其干湿演变特征,旨在为研究气候变化、灾害防治、农业生产及作物适应性等提供依据.基于两广地区45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气温及降水观察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 分析了1960~2012年两广地区的气候变化及旱涝时空演变特征,进而揭示了其干湿演变特征,旨在为研究气候变化、灾害防治、农业生产及作物适应性等提供依据.基于两广地区45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气温及降水观察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两广地区的季节性和年尺度旱涝指数,并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计算气温突变年份,进而分析气温突变前后旱涝强度、频率及覆盖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旱涝高发于广东省,广东省极端旱涝事件高发于广西;气温突变后,两广地区由暖湿化逐渐向冷干化转变,旱涝强度和旱涝频率降低,旱涝覆盖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气候变化 气温突变 标准化降水指数 两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旱涝气候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战平 何玉龙 +1 位作者 严小冬 张娇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30-34,共5页
利用贵阳近500年(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对贵阳旱涝展开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年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 利用贵阳近500年(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对贵阳旱涝展开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年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看,210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50年周期是次周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干旱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24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7年周期是次周期。借助IPCC AR4最新的模式预估数据集,预估贵阳2011~2020年夏季降水处于旱涝交替频发期,且从本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将处于少雨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期的干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IPCC A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旱涝气侯准周期振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学湛 张容焱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1-377,共7页
本文提出干旱指数与洪涝指数二分序列,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1470~1993年时间序列上旱、涝气候准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的周期振动与涝的周期振动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都有所反映,作周期分析时有必要分别寻求旱与涝各自... 本文提出干旱指数与洪涝指数二分序列,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1470~1993年时间序列上旱、涝气候准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的周期振动与涝的周期振动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都有所反映,作周期分析时有必要分别寻求旱与涝各自的周期振动分量.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11年周期,22年磁周期和日月地相对运动19年周期,都与该区旱涝长期变化存在着较强的统计对应关系,并且太阳活动强弱世纪周期对其长期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旱涝 气候 准周期振荡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顺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3-1164,共12页
回顾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进展,探讨了开展高原积雪异常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趋势。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呈四周山区多、腹地少,两侧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原东部积... 回顾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进展,探讨了开展高原积雪异常对中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趋势。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呈四周山区多、腹地少,两侧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原东部积雪变化最显著且主导了整个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因此该地区积雪异常更值得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原积雪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21世纪初期春季和冬季积雪略有减少。目前,关于高原积雪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积雪异常对降水和旱涝影响及其预测指示性研究两方面。高原积雪主要通过季风影响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进而影响水资源系统。高原积雪异常对我国降水影响大,且范围广,可作为降水预测的一个重要信号,同时其对我国旱涝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对旱涝预测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积雪 水资源 降水 旱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旱涝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晓敏 延军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从旱涝灾害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对该区的气候变化和旱涝特征进行研究,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灾害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0—2011年东北农牧交错带2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 [目的]从旱涝灾害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影响,对该区的气候变化和旱涝特征进行研究,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灾害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0—2011年东北农牧交错带2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应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法、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样条函数插值法对该带旱涝状况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1)东北农牧交错带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SPI3表明春、夏、秋三季干旱事件增多,21世纪以来,春旱事件较为频繁,冬季降水略微增加;(2)气温突变发生在1988年,突变后,干旱的比例增加了20.7%,涝的比例增加了9.3%,降水处于"正常"的年份则大幅度减少,对该区极为不利;(3)SPI12低值中心由科尔沁沙地向东北延伸到松嫩平原,干旱面积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东北农牧交错带中南部旱化较为严重。[结论]东北农牧交错带暖干化的趋势给该区农牧业带来不利影响,受旱地区应及时启动干旱预警紧急方案,开展抗旱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牧交错带 气候暖干化 旱涝响应 S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降水量的趋势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滨 李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应用福建省近45年(1961—2005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年降水量、干旱灾害、暴雨洪涝灾害的趋势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近45年来福建省的年降水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增加最明显的地区在中南部沿海地区;福建省的干旱灾害有减... 应用福建省近45年(1961—2005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年降水量、干旱灾害、暴雨洪涝灾害的趋势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近45年来福建省的年降水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增加最明显的地区在中南部沿海地区;福建省的干旱灾害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夏旱减少最明显,其次是春旱;福建省的暴雨日数和暴雨过程都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过程性暴雨增加更明显,1990年代以后是暴雨日数及过程性暴雨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洪涝灾害明显增多;虽然旱灾总的趋势是减少,但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旱年。降水变化导致福建的极端旱涝灾害出现的机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旱涝灾害 降水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旱涝时空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超 尹周祥 许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03-111,共9页
旱涝灾害在淮河流域发生频繁,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该文基于淮河流域1961-2014年14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 旱涝灾害在淮河流域发生频繁,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该文基于淮河流域1961-2014年14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定量分析冬小麦各生育期气候特征,结合1961-2012年20个站点冬小麦单产数据计算标准化产量残差(standardized yield residuals,SYR),探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旱涝灾害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小麦各生育期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气温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东部趋势高于西部且返青抽穗期大部分站点趋势值最高,而降水量沿纬度变化与气温一致,其变化趋势在冬小麦各生育期差异明显。2)冬小麦返青抽穗期干旱增加趋势最大(P<0.05),旱涝灾害在全生育期、返青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主要受气温影响,在冬前生长期和越冬期主要受降水量影响,同时冬小麦各生育期SPEI干旱化趋势大于SPI。3)除冬前生长期外,SYR与SPI和SPEI均呈负相关关系,以返青抽穗期相关性最高,在返青抽穗期达到中度干旱或中度湿润时产量减少。该研究尝试明晰淮河流域发生在冬小麦生育期的旱涝灾害对其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生育期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降水 气候变化 冬小麦产量 SPEI 标准化产量残差 旱涝灾害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卫东 杨君健 朱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010-11012,11016,共4页
利用河南省30个站点1957-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近49年来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合近49年的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对水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南省暴雨日、大雨日存在弱... 利用河南省30个站点1957-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近49年来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合近49年的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对水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南省暴雨日、大雨日存在弱的增加趋势,中雨日和小雨日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小雨日减少的线性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暴雨量、大雨量和中雨量都存在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小雨量则表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其线性趋势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干旱和水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干旱面积增加的线性趋势通过了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不同强度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干旱、水灾面积之间都显著相关,其中与旱灾关系最显著的是小雨量和小雨日数,而与水灾关系最显著的是暴雨量和暴雨日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旱灾害 降水强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近54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旱涝灾害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燕玉超 张福平 +1 位作者 刘筱 雷声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5-252,共8页
根据山东省33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趋势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Z指数法、马尔可夫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的气候时空变化及旱涝灾害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省的气温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春、夏、秋、冬... 根据山东省33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趋势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Z指数法、马尔可夫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的气候时空变化及旱涝灾害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省的气温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季都有增温趋势,冬季最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显著,气温突变点是1991年,1991年前为冷期,后为暖期。在空间上,年均温呈现出从东向西递增的变化规律,气温倾向率空间变化相反。(2)山东省的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夏季降雨量减少幅度最大,春冬季有增湿现象。在空间上,年降水量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降水倾向率空间变化相反。(3)气温突变后,极端旱涝事件减少,正常和偏旱事件增加,山东省的状况由以涝灾为主转变为以正常和旱灾为主。旱灾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加重,涝灾相反。运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近时期2014—2022年,山东省的旱涝状况以正常状态概率最大,在较远的未来年份预测中,正常状态概率也大于旱灾和涝灾状态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年均温 年降水量 旱涝灾害 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地区气象旱涝的气候响应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芦佳玉 延军平 +2 位作者 王文静 唐宝琪 刘永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5,共9页
根据1960~2014年云贵地区4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尺度和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旱涝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1960~2014年云贵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 根据1960~2014年云贵地区4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尺度和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旱涝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1960~2014年云贵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冬季>秋季>春季>夏季,1997年出现了气温突变现象.(2)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下降最快,冬季最慢,且降水呈现14a和28a的周期变化.(3)1960~2014年云贵地区呈现偏旱的趋势,且夏秋两季干旱趋势较为明显.(4)从空间尺度分析,云贵地区整体上趋于干旱(SPI倾向率小于0),在云南与贵州交界处,偏旱现象较为严重,仅在云南省北部出现偏湿现象.因此近55a云贵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旱涝 标准化降水指数 云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指数的内蒙古地区干湿气候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水霞 周泉成 +1 位作者 王文君 吴英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探究气候的干湿格局及其演化趋势对旱涝灾害监测防御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北方内蒙古生态功能区重要定位,依据1970—2020年45个气象监测站点月尺度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线性趋势、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内... 探究气候的干湿格局及其演化趋势对旱涝灾害监测防御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北方内蒙古生态功能区重要定位,依据1970—2020年45个气象监测站点月尺度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线性趋势、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内蒙古地区多时间尺度下气候的干湿特征及周期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70—2020年,内蒙古地区干旱强度以轻中旱为主,局域性和全域性干旱频发,夏季干旱趋势显著,且明显高于年际干旱化水平;不同生态功能区干湿空间格局呈现东北部林区和西部荒漠区旱情缓减、中部草原区旱情加重、且典型草原区干旱风险较高的特点;小波分析显示,内蒙古地区共经历了准两次干湿交替过程,其中,11a的短周期演替与太阳黑子活动小周期有关,49a长周期尺度则揭示了内蒙古仍将处于一段暖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湿气候特征 内蒙古 小波分析 旱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阜新地区降水特征变化及农业旱涝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宝利 关莉 +1 位作者 李凝 潘洪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324-16326,共3页
[目的]研究降水特征和干旱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服务。[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结果]近48年,阜新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在减少,导致干旱频率增加,尤其经过2次连年干旱之后更加明显;年降水量趋势... [目的]研究降水特征和干旱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服务。[方法]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结果]近48年,阜新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在减少,导致干旱频率增加,尤其经过2次连年干旱之后更加明显;年降水量趋势减少68mm;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趋势减少77mm;≥0.1、≥5.0、≥10.0mm降水日数趋势减少分别为11.8、3.3和0.8d。干湿指数K值趋势下降0.197,农作物生长季干旱频率增加23.4%,播种出苗阶段中旱频率增加20.0%,作物旺盛生长阶段轻旱频率增加20.5%,成熟收获期中旱频率增加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旱涝趋势 气候倾向率 干旱指数 阜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克石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点及旱涝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艳娟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99-100,112,共3页
利用牙克石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牙克石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发生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牙克石市年平均气温为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了0.32℃。年平均气温波峰及波谷均... 利用牙克石市196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牙克石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发生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牙克石市年平均气温为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了0.32℃。年平均气温波峰及波谷均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波峰有12~20年周期,波谷有10~16年周期;年降水量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旱涝出现的概率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无霜期基本无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大风 无霜期 旱涝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