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夏东亚季风强度指数与陕西降水异常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建刚 肖科丽 +1 位作者 王娜 程肖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应用1979-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陕西地面月降水资料,分析计算东亚初夏季风强度指数和陕西降水距平一致率,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初夏东亚季风强度指数与陕西降水异常的统计关系,并采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了初夏强(弱)东亚季风... 应用1979-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陕西地面月降水资料,分析计算东亚初夏季风强度指数和陕西降水距平一致率,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初夏东亚季风强度指数与陕西降水异常的统计关系,并采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了初夏强(弱)东亚季风年陕西多雨(少雨)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初夏东亚季风偏强,陕西易多雨,且陕北、关中比较显著,而初夏东亚夏季风偏弱,陕西易少雨,偏少的程度陕北北部最明显;初夏东亚季风偏强时,欧亚中高纬度距平场自西向东呈"+-+"的波列分布,环流场中乌拉尔山长波脊偏强,贝加尔湖到巴尔喀什湖低槽偏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相应的对流层低层青藏高原东侧为偏南距平风,而华北为弱偏东距平风,在西北地区东部形成了距平风的气旋性切变,有利于该区域初夏多雨;初夏东亚夏季风偏弱时,欧亚中高纬度距平场距平自西向东呈"-+-"的分布,中亚长波脊强盛,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且位置偏东。陕西主要受中亚高脊前西北气流控制,陕西初夏多晴热天气,易少雨;但初夏东亚季风偏弱时,东亚中纬度盛行平直西风气流,西风锋区位于40°N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南,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偏低,并多短波槽或低值系统活动,陕西初夏受西风带系统和高原东移的低气压系统影响,陕西大部易多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降水距平一致率 陕西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四川省夏季农业干旱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杰 倪长健 +1 位作者 姚鹏 袁淑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7-253,共7页
利用四川省149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6-8月)夏季连续降水距平资料,基于信息扩散理论,通过构造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之间的梯形模糊隶属函数,引入区间平均隶属度,探讨了四川省夏季不同等级... 利用四川省149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6-8月)夏季连续降水距平资料,基于信息扩散理论,通过构造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之间的梯形模糊隶属函数,引入区间平均隶属度,探讨了四川省夏季不同等级农业干旱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总体上,四川省夏季农业干旱危险性水平是比较高的,发生几率约在25%~49%之间,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和南部以及川西南山地的南部地区,而川西高原基本上为低发区,并且从川西高原北部穿越川西高原中部到川西南山地北部形成了一条低值带;(2) 中度及以上农业干旱危险性主要分布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并且在盆地西北部和东北部易形成集中连片的高值区;(3) 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出现轻度农业干旱危险性的概率要大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4)与传统频次统计结果相比,所提结果在整体趋势上与之一致,只是在数值上有所差异;(5) 首次在四川地区采用不确定分析方法,定量地揭示了该地区不同等级农业干旱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农业干旱危险性 降水距平 信息扩散 平均隶属度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变化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睿昊 刘海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6,146,共5页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站河北省10个站点2001年-2010年的农业气象、夏玉米产量和农田土壤湿度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及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站点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土壤...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站河北省10个站点2001年-2010年的农业气象、夏玉米产量和农田土壤湿度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及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站点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土壤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夏玉米生长季节内当降水总量为250~450mm、积温大于2 200℃、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河北省玉米产量可达其最高产量的70%以上。若降水量低于250mm,需通过灌溉补充土壤水分,以保障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夏玉米产量 降水量 积温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广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异常的联系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利微 张福颖 王易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广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利用站点观测降水资料、海洋及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40 a两广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异常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机理。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两广夏... 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广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利用站点观测降水资料、海洋及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40 a两广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异常与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机理。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两广夏季降水异常与澳大利亚东侧的海温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澳大利亚东侧海温异常偏高时,一方面,部分水汽由热带中太平洋向澳大利亚东侧海区辐合,部分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向东亚地区输送,两广地区为水汽辐散区域,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东侧海区的对流活动增强,该地区上空的上升运动异常增强,通过"大气桥"遥相关使得海洋性大陆地区的异常上升运动增强,从而加强了东亚地区的局地Hadley环流,使得两广地区下沉运动增强,二者共同作用致使两广地区夏季干旱少雨;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地区 夏季降水 澳大利亚东侧 海温异常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及其与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宏 余锦华 +2 位作者 陆倩 李宗涛 王万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54-463,共10页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10年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应用SVD等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河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及其与环流和同期及前期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可能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夏...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10年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应用SVD等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河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及其与环流和同期及前期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可能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夏季降水异常存在全省一致和东北—西南相反两种模态;夏季欧亚地区500hPa高度场表现为从西到东的负、正、负、正的遥相关型时,河北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河北省的东部;夏季东北部多雨、其他地区(保定、邢台和衡水)干旱与北太平洋SSTA的PDO正位相、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的El Nio位相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最大协方差分析(MCA)的诊断显示,前期冬季北太平洋SSTA类似PDO正位相且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出现El Nio型态,对河北省夏季多雨(尤其是东北部地区)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夏季850hPa上在我国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偏北(南)风距平,不(有)利于南方暖湿水汽向北的输送,是造成河北夏季降水异常少(多)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夏季降水异常 时空型态 500hPa高度场 太平洋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1年河北省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戴玮 樊清华 曹建新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91-95,共5页
利用河北省21个气象台站52 a(1960~2011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空间插值技术、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 (EOF)和小波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夏季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地形差异呈现出沿海多、平... 利用河北省21个气象台站52 a(1960~2011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空间插值技术、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 (EOF)和小波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夏季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地形差异呈现出沿海多、平原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征;利用EOF分析降水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前2个特征向量(模态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6.85%和73.36%)基本揭示了河北省降水空间分布的2种典型模式——全局型和东西型,其中东西反向降水分布模式的零线与燕山—太行山的地形轮廓较吻合,表明东西差异可能受地形影响;通过小波分析可以看出,1960~2011年河北省夏季降水序列小波方差的主要峰值分别出现在尺度a为1,5,9,14处,准14 a年代周期振荡信号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夏季降水 时空分布 插值技术 Eof分析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