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zimuthal anchoring of a nematic liquid crystal on a grooved interface with anisotropic polar anchoring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璇 张志东 +1 位作者 叶文江 宣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378-384,共7页
Zhang Y J et al.[Zhang Y J,Zhang Z D,Zhu L Z and Xuan L 2011 Liquid Cryst.38 355]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inite polar anchoring on the azimuthal anchoring energy at a grooved interface,in which polar anchoring wa... Zhang Y J et al.[Zhang Y J,Zhang Z D,Zhu L Z and Xuan L 2011 Liquid Cryst.38 355]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inite polar anchoring on the azimuthal anchoring energy at a grooved interface,in which polar anchoring was isotropic in the local tangent plane of the surface.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oth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polar anchoring on the surface anchoring energy in the frame of Fukuda et al.’s theory.The results show that anisotropic polar anchoring strengthens the azimuthal anchoring of grooved surfaces.In the one-elastic-constant approximation(K11 = K22 = K33 = K),the surface-groove-induced azimuthal anchoring energy is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Faetti,and it reduces to the original result of Berreman with an increase in polar anchoring.Moreover,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urface-like elastic term to the Rapini-Papoular anchoring energy is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imuthal anchoring energy surface grooves anchoring isotropy anchoring anisotr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ave fracture prediction algorithm using pre-stack data with limited azimuth distribution:A case study in the TZ45 area,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Sam Zandong Sun Wang Zhaoming +4 位作者 Yang Haijun Xiao Xi Wang Yueying Chen Lei Yang Pe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22-432,共11页
Fractured reservoirs always show anisotropic amplitude features,i.e.the reflection amplitude of seismic waves varies with offset and azimuth (AVOZ).A noise attenuation fracture inversio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f... Fractured reservoirs always show anisotropic amplitude features,i.e.the reflection amplitude of seismic waves varies with offset and azimuth (AVOZ).A noise attenuation fracture inversio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fracture detection based on P-wave AVOZ.The conventional inversion method always fails when applied to limited azimuth data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noise.In our inversion algorithm,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suppressing the noise during inversion,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inversion method on limited azimuth data.Numerical models are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The inversion algorithm is then applied to Tazhong 45 area field data which is acquired under limited azimuth distribution.Compared with cores and fullbore formation microimage (FMI),the inverted results (fracture density and orientation) are reasonable,suggesting that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is feasible for fracture prediction in the Tari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azimuthal anisotropy AVOZ inversion fracture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eismic Azimuth Anisotropic Technique in Fractural Detection of Lower Triassic Jia-2 Reservoir in TNB Area 被引量:2
3
作者 Bi Yan-bin Long Sheng-xiang +1 位作者 Guo Tong-lou Liu Bin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72-78,共7页
关键词 叠前地震数据 方位各向异性 技术检测 下三叠统 裂缝检测 水库 应用 碳酸盐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ng the elliptic anisotropy of identified particles in p-Pb collisions with a multi-phase transport model 被引量:1
4
作者 Si-Yu Tang Liang Zheng +1 位作者 Xiao-Ming Zhang Ren-Zhuo W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The elliptic azimuthal anisotropy coefficient(v_(2))of the identified particles at midrapidity(|η|<0.8)was investigated in p-Pb collisions at√s_(NN)=5.02 TeV using a multi-phase transport model(AMPT).The calculat... The elliptic azimuthal anisotropy coefficient(v_(2))of the identified particles at midrapidity(|η|<0.8)was investigated in p-Pb collisions at√s_(NN)=5.02 TeV using a multi-phase transport model(AMPT).The calculations of differential v_(2)based on the advanced flow extraction method of light flavor hadrons(pions,kaons,protons,andΛ)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s were extended to a wider transverse momentum(p_(T))range of up to 8 GeV/c for the first time.The string-melting version of the AMPT model provides a good description of the measured p_(T)-differential v_(2)of the mesons but exhibits a slight deviation from the baryon v_(2).In addition,we observed the features of mass ordering at low p_(T)and the approximate number-of-constituentquark(NCQ)scaling at intermediate p_(T).Moreover,we demonstrate that hadronic rescattering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_(2)in p-Pb collisions for different centrality selections,whereas partonic scattering dominates in generating the elliptic anisotropy of the final particles.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of collective-like behavior 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s and has referential value for future measurements of azimuthal anisotr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imuthal anisotropy Small collision systems Transport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在顺北8号带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永升 刘军 +4 位作者 黄超 陈群 朱定 张春福 杨建礼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8-1246,共9页
目前,基于AVAZ反演方法的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大都采用Rüger两项式,基于椭圆拟合方法的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大多使用分扇区叠加振幅等属性亦或各向同性叠前弹性反演成果数据,这两类方法都存在局限性。而Rüger三项式方程中B项(B^(iso... 目前,基于AVAZ反演方法的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大都采用Rüger两项式,基于椭圆拟合方法的方位各向异性反演大多使用分扇区叠加振幅等属性亦或各向同性叠前弹性反演成果数据,这两类方法都存在局限性。而Rüger三项式方程中B项(B^(iso)+B^(ani)cos^(2)φ)包含方位各向异性强度项B^(ani),因此,将其用于方位各向异性椭圆拟合更合理。基于全方位角度域(FAA)叠前偏移道集数据,首先,将FAA域道集划分为5个方位扇区,对每一个方位扇区求解Rüger三项式方程B项属性(B_(1)~B_(5)),利用5个扇区求解的B项属性成果数据开展椭圆拟合处理以确定椭圆长轴方向、长轴与短轴比值,进而得到裂缝方向和裂缝密度。与直接求取方位各向异性强度B^(ani)的AVAZ反演方法相比,该方法显著减少了计算量。研究区目的层鹰山组上段裂缝预测成果被4口后钻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偏移 全方位角度(FAA)域 道集 Rüger三项式方程 方位各向异性 反演 裂缝密度 裂缝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融合预测的页岩地质甜点识别技术——以胜利油区渤南洼陷为例
6
作者 王长江 颜世翠 +3 位作者 张娟 刘庆敏 徐仁 仲保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3,共11页
针对常规地震在页岩地质甜点预测中多解性较强的问题,充分挖掘一维的全岩分析数据和测井数据、二维的地质数据、三维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五维的OVT资料方位信息,开展基于模糊融合预测的页岩地质甜点识别技术研究,提高页岩地质甜点预测准... 针对常规地震在页岩地质甜点预测中多解性较强的问题,充分挖掘一维的全岩分析数据和测井数据、二维的地质数据、三维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五维的OVT资料方位信息,开展基于模糊融合预测的页岩地质甜点识别技术研究,提高页岩地质甜点预测准确率。首先,分别统计研究区断裂大致展布方向和有利岩相分布区,优选敏感方位角度段对OVT资料进行分方位叠加;其次,开展基于叠前优势方位的裂缝平面分析和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页岩有利岩相三维预测;最后,研发基于改进Sigmoid和Takagi-Sugeno(TS)函数的模糊融合技术,根据页岩地质甜点控制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确定主控因素的发挥作用,将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平面预测结果和神经网络页岩岩相预测结果有效融合,实现页岩地质甜点决策融合。应用该技术在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开展页岩地质甜点分类分级评价,在裂缝和岩相预测基础上,剔除裂缝不发育区和不利岩相对页岩地质甜点分析的干扰,将研究区页岩地质甜点划分为3类,裂缝发育+有利岩相叠合区为一类甜点,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程度较高,取得较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融合预测的页岩地质甜点识别技术,实现了页岩地质甜点分类分级评价,提高了预测可信度,为页岩油勘探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各向异性 页岩地质甜点 裂缝识别 岩相预测 SIGMOID函数 Takagi-Sugeno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的火山岩裂缝预测——以松辽盆地南部LFS地区为例
7
作者 李宁 苗贺 曹开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215,共11页
利用叠前方位道集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是目前裂缝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RÜGER近似方程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2种算法应用较为广泛,RÜGER近似方程中的各向异性梯度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二阶项均可以表征裂缝强度。应用... 利用叠前方位道集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是目前裂缝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RÜGER近似方程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2种算法应用较为广泛,RÜGER近似方程中的各向异性梯度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二阶项均可以表征裂缝强度。应用2种方程在单层界面、实钻井裂缝层分别对比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在实际火山岩发育区对比了裂缝空间预测结果。单界面模型2种方程预测裂缝强度存在量纲差异,RÜGER近似方程裂缝强度值域大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计算结果,RÜGER近似方程计算裂缝方位存在多解性,可能为垂直裂缝方向;井上裂缝层应用2种方法计算裂缝方位和强度结果基本一致;在松辽盆地南部LFS地区火山岩地层应用2种方法分别预测裂缝发育情况,傅里叶级数二阶项相比方位各向异性梯度,与电成像测井解释裂缝强度吻合稍好,且预测裂缝方位与成像测井解释方位相同。研究认为,在火山岩领域傅里叶级数方程预测裂缝方法更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 裂缝预测 方位各向异性 RÜGER近似方程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砂砾岩体OVT域宽方位地震正演模拟
8
作者 娄凤芹 于景强 +3 位作者 张云银 刘海宁 吴明荣 郭志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28,共7页
针对东营凹陷近物源砂砾岩体相带及岩性变化快的特点,建立砂砾岩体三维地质模型,开展宽方位地震正演模拟。利用模拟数据体,通过OVT域道集分方位叠加,分析方位角变化对地震波走时、振幅等参数的影响,建立方位角及振幅与有利储集层的匹配... 针对东营凹陷近物源砂砾岩体相带及岩性变化快的特点,建立砂砾岩体三维地质模型,开展宽方位地震正演模拟。利用模拟数据体,通过OVT域道集分方位叠加,分析方位角变化对地震波走时、振幅等参数的影响,建立方位角及振幅与有利储集层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砂砾岩体沉积方向的变化导致地震波传播产生方位差异,地震波反射存在方位各向异性,选择垂直于沉积边界的方位角进行分方位叠加,得到的叠加数据体对砂砾岩体顶界面及内部界面响应较为敏感,振幅较强,可更有效地揭示不同期次砂砾岩体的接触关系,准确识别砂砾岩体,精细预测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宽方位OVT域地震数据能有效进行砂砾岩体预测,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储集层预测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储集层预测结果与实钻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陡坡带 砂砾岩体 OVT域 宽方位 地震正演 地震属性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砾石区表层HTI介质速度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9
作者 孔凡勇 谢安 +5 位作者 夏建军 张录录 王利业 王伟 于金林 韦建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0,共7页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对称轴和分方位层析拟合建立各向异性模型的方法。首先通过各向异性调查微测井的表层结构正演初至时间和实际资料的初至时间对比确定各向异性对称轴特征,再对分方位初至层析反演模型进行椭圆拟合,求取初始快速度、慢速度和对称轴方位,使用二维VTI各向异性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求取对称轴方向速度的校正系数校正对称轴方位速度,进而建立山前砾石覆盖区的各向异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近地表 各向异性 分方位层析 正演模拟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双方位地震资料OVT域联合成像技术在断层阴影区的应用
10
作者 李黎 刘道理 +3 位作者 郭飞 张振波 徐超 吴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断控油藏是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断层导致的地震阴影区普遍存在构造成像畸变,常规海上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难以满足该背景下构造研究需要。针对南海典型断控构造油藏不同年份拖缆采集的双方位地震资料,通过速度调查分析了不同方位三... 断控油藏是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断层导致的地震阴影区普遍存在构造成像畸变,常规海上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难以满足该背景下构造研究需要。针对南海典型断控构造油藏不同年份拖缆采集的双方位地震资料,通过速度调查分析了不同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对于叠前一致性以及五维规则化处理后的融合道集数据,采用双方位OVT(Offset Vector Tile)域断控约束网格层析速度建模以及TTI(Til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介质深度偏移,获得了高精度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双方位融合的深度域数据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断面成像精度高,断层阴影区地震反射能量聚焦、同相轴连续,构造畸变基本消除,深度误差大幅降低,为构造研究以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该地区同类型断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阴影 双方位 OVT域 断控层析 各向异性 联合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VT域的五维高密度地震数据陷落柱识别应用
11
作者 单蕊 张广忠 聂爱兰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陷落柱水害对煤矿安全生产存在威胁,针对陷落柱的特殊性问题,采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其主要运用基于OVT域的五维地震解释技术。通过OVT域地震数据差异分析,按不同方位角、偏移距进行叠加,并深入分析叠加剖面地震反射特征,以... 陷落柱水害对煤矿安全生产存在威胁,针对陷落柱的特殊性问题,采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其主要运用基于OVT域的五维地震解释技术。通过OVT域地震数据差异分析,按不同方位角、偏移距进行叠加,并深入分析叠加剖面地震反射特征,以探寻陷落柱响应特征更敏感的优势方位。研究证明,相较于常规叠加剖面,优势方位角剖面更能有效反映陷落柱地质目标的各向异性特性,近偏移距剖面表现出更高、更宽的频带范围,进一步准确地识别陷落柱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陷落柱钻探成功率。为从不同角度、不同偏移距研究陷落柱的地震反射特征提供了指导,突破了原有单一剖面分析的限制,增强了陷落柱地震反射特征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陷落柱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疑似陷落柱区域展示了该技术在地质异常探测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T数据 方位各向异性 分方位角 陷落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震勘探OVT数据处理技术应用
12
作者 宫文德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宽方位代表了石油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的一个增长趋势。它不仅可以优化复杂地下结构的照明,还可以提取与方位各向异性相关速度信息。共偏移距矢量片(OVT)处理是一种方便进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的技术,是宽方位地震处理的一种有利于提高成像... 宽方位代表了石油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的一个增长趋势。它不仅可以优化复杂地下结构的照明,还可以提取与方位各向异性相关速度信息。共偏移距矢量片(OVT)处理是一种方便进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的技术,是宽方位地震处理的一种有利于提高成像精度的方法。经验证明,OVT在提高中深层成像质量具有巨大潜力。通常存在方位各项异性严重的工区更适合采用OVT处理技术。本文将3D地震数据划分为OVT域,并进行了噪声消除、数据规则化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传统处理相比,结果表明OVT在提高成像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 共偏移距矢量片 方位各向异性 地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五维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杨靖 《河南科技》 2024年第9期105-108,共4页
【目的】LN洼陷近期钻探了多口页岩油探井,开启了页岩油勘探新局面。在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中,准确地预测裂缝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裂缝预测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重点应用五维地震资料,利用OVT域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方位角-偏移距优选和道... 【目的】LN洼陷近期钻探了多口页岩油探井,开启了页岩油勘探新局面。在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中,准确地预测裂缝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裂缝预测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重点应用五维地震资料,利用OVT域叠前道集数据进行方位角-偏移距优选和道集分区部分叠加,针对页岩油分析不同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形成一套针对LN地区的页岩油五维裂缝预测技术。【结果】基于振幅方位差异的裂缝预测结果,能够明确研究区LN洼陷页岩油的裂缝发育强度和方位,指导页岩油的勘探部署工作。【结论】页岩油五维裂缝各向异性分析方法较多,针对不同工区不同地质情况,应逐步分析对比,优选适合该工区的方法,以取得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五维地震 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A潜山储层特征与裂缝预测
14
作者 李磊 李宁 +2 位作者 尹文笋 张武 何新建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西湖凹陷作为东海富生烃凹陷之一,其潜山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A潜山位于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其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复杂,非均质性强,弹性参数叠置,常规方法无法精细刻画潜山储层,制约了潜山勘探进程。该文利用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及地... 西湖凹陷作为东海富生烃凹陷之一,其潜山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A潜山位于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其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复杂,非均质性强,弹性参数叠置,常规方法无法精细刻画潜山储层,制约了潜山勘探进程。该文利用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开展潜山内幕结构及储层类型分析,同时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采用叠前方位各向异性及正演模拟方法对优质潜山储层开展预测。研究结果认为A潜山储层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内幕裂缝带又可划分为强内幕裂缝带和弱内幕裂缝带。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表明风化裂缝带储层优于内幕裂缝带,潜山翼部储层优于潜山顶部储层,A潜山翼部风化裂缝带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储层 构造裂缝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12
15
作者 刘依谋 印兴耀 +2 位作者 张三元 吴国忱 陶夏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610,420,共15页
本文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方面总结了宽方位地震勘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作了预测,得出以下认识:①宽方位地震采集的核心理念是如何经济可行地获取宽方位数据体,陆上多采用可控震源高效激发实现,... 本文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方面总结了宽方位地震勘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作了预测,得出以下认识:①宽方位地震采集的核心理念是如何经济可行地获取宽方位数据体,陆上多采用可控震源高效激发实现,螺旋采集技术结合震源同步激发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海上采集效率,降低勘探成本;②炮检距向量片(OVT)技术是面向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新技术,考虑了宽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同时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保留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有望在复杂构造地震成像和储层描述中发挥更大作用;③在HTI介质中地震波能量衰减方位各向异性程度较其他属性要明显,且对裂缝尺度和流体类型敏感,今后业界将应更加关注综合利用地震波能量衰减、频率、相位方位各向异性提高裂缝预测精度;④宽方位地震观测在高陡构造和复杂断块成像、岩性和裂缝型储层预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已得到实践检验,但对于诸如复杂山地等地表起伏剧烈、速度纵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严重的地区,在相关处理技术未完善的情况下,应慎用宽方位地震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 观测系统 OVT 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宽方位地震处理的炮检距向量片技术 被引量:80
16
作者 段文胜 李飞 +2 位作者 王彦春 王春和 党青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6-213,332+157,共8页
哈7三维是塔里木油田采集的第一块全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岩缝洞体成像和裂缝预测精度。然而,应用现行的窄方位处理技术对全方位地震资料的优势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作为面向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炮... 哈7三维是塔里木油田采集的第一块全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岩缝洞体成像和裂缝预测精度。然而,应用现行的窄方位处理技术对全方位地震资料的优势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作为面向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炮检距向量片(OVT)技术可提供一个现今最精确、最有效的数据域来做常规处理。本文分四个步骤阐述OVT技术的实施过程:数据准备、OVT域处理、OVT域叠前时间偏移、OVG(炮检距向量道集)处理。应用结果表明,OVT技术具有稀疏不连续性(减弱采集脚印)、全局去噪和分方位插值、保留方位角和裂缝检测、更适合宽方位处理等特点和优势,可望在复杂地震成像和储层描述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检距向量片 全方位 十字排列 方位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技术评述 被引量:65
17
作者 张军华 朱焕 +3 位作者 郑旭刚 王伟 周振晓 钟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3-609,共7页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了国内外宽方位角勘探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宽方位角的定义、并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文中列举了宽方位采集中对覆盖次数、面元、最大炮检距、最小炮检距等采集参数的设计要求,并列出了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宽方位角观测...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了国内外宽方位角勘探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宽方位角的定义、并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文中列举了宽方位采集中对覆盖次数、面元、最大炮检距、最小炮检距等采集参数的设计要求,并列出了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宽方位角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视各向异性动校正、基尔霍夫求和法三维DMO、方位角速度谱分析等宽方位角处理方法,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处理流程。关于宽方位角采集资料的解释,文中建议用好相干、振幅、相位等常见地震属性外,应尝试使用复合地震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角 各向异性 观测系统 裂缝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属性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及裂缝预测 被引量:42
18
作者 王洪求 杨午阳 +4 位作者 谢春辉 郑多明 王海龙 张喜梅 蒋春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5-931,820-821,共7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热瓦普区块宽方位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在方位角划分时应尽可能多地利用远炮检距信息,有利于提高裂缝预测精度。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地震属性的各向异性表明:旅行时差相对于旅行时,其各向异性受上覆地层的影响更小,较真实...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热瓦普区块宽方位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在方位角划分时应尽可能多地利用远炮检距信息,有利于提高裂缝预测精度。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地震属性的各向异性表明:旅行时差相对于旅行时,其各向异性受上覆地层的影响更小,较真实地反映目的层裂缝发育情况;振幅的各向异性预测裂缝的规律性较好,且与区域断裂分布特征吻合程度高;AVO梯度的各向异性预测裂缝精度高于常规属性,且在串珠位置(即缝洞发育处)裂缝发育,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对旅行时差、振幅、AVO梯度等有利属性的各向异性结果进行融合,可提高裂缝预测精度,有利于指导高产井的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角 裂缝预测 旅行时 AVO梯度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61
19
作者 张保庆 周辉 +4 位作者 左黄金 王者武 贺兆全 曾天玖 秦伯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6-400,406,共6页
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宽方位地震资料的速度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倾角和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与方位相关的各向异性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当所采集的宽方位资料不是全方位时,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分方位道集尤为重... 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宽方位地震资料的速度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倾角和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与方位相关的各向异性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当所采集的宽方位资料不是全方位时,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分方位道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运用分方位道集技术形成合理的方位道集;运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技术精确求取叠加速度;运用与倾角方位角相关的旅行时校正技术进行倾角、方位角的旅行时校正;运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偏移技术消除不同方位的各向异性影响等。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 方位道集 方位速度分析 倾角方位角旅行时校正 方位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气藏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天吉 闫丽丽 +3 位作者 程冰洁 唐建明 李曙光 杨振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9,共11页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析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早期研究发现,受四川盆地须五时期的沉积环境控制,川西坳陷须五段形成了以厚泥页岩和薄致密砂岩为主体的岩性组合,页岩层横向变化大,加之页岩矿物成分、碎屑颗粒定向排列、周期性薄层沉积及其他非均质特性,导致了地层展现出各向异性特征。目前,分析预测地层空间各向异性的有效方法并不多,且大多数方法仍然以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及分方位地震属性对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及构造形态等特征的直观响应,实现岩层各向异性指示信息的准确提取。相比较而言,如果不采用分方位地震数据,而仅基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的各向同性分析方法,则忽视了页岩的各向异性本质,不利于地质问题的准确认识。文中采用上述方法思路,基于分方位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对比分析了这两类数据的地震反射响应特征、曲率体属性、相干体属性和储层阻抗等参数,并在地震各向异性信息的指示下捕捉岩层空间变化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川西须五段气藏沉积相、岩性、裂缝的精细解释和"甜点"储层的高精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全方位 分方位 页岩气 须家河组五段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