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框架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1
作者 刘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9,共4页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持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而数字胜任力成为教师的关键胜任力之一。欧盟对此提出六个核心能力,形成了教育工作者数字教育胜任力框架,强调教师数字胜任力...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持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而数字胜任力成为教师的关键胜任力之一。欧盟对此提出六个核心能力,形成了教育工作者数字教育胜任力框架,强调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的等级化标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维立体性,以及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胜任力提升的动态发展。我国借鉴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教育胜任力框架,要以专业化参与提升教师的“数字化”专业胜任力,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胜任力,持续推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教育工作者 教师数字胜任力 数字化转型 专业化参与 以学习者为中心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观 被引量:7
2
作者 安涛 朱守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观,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观。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观,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观。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育活动的程序化,导致教育技术应用的低效。哲学研究范式的实践转向产生了新的技术观,实践理论阐述了人的实践具有日常性、关系性、过程性和微观性的特征,并能揭示教育技术“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教育技术实践观有助于我们展示“人—技术—教育”的教育技术关系,以及情境化、动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从而能打开教育技术实践的黑箱。教育技术实践观能助力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逻辑转变,关注微观层面的教育技术活动,打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从而赋能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探索中国式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观 工具论 实践理论 教育技术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实成智: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高等教育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献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共6页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中不仅要有理论指导,而且要有实践智慧。在实践和研究中,需转实成智,形成实践智慧,并运用实践智慧展开研究。譬如,从关系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综合中创造,在转化中深化,等等。教育研究还需回归实践,改进实践,要运用从实践研究中得出的新认识、新理论来指导未来实践。这种指导,要针对未来实践的状态和要求,如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师生的诉求、社会的要求,以及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转实成智 院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P理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4
作者 李媛媛 袁玉林 随力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网络安全教育显著影响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其中,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起到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法律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均能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其中,法律道德教育对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强,知识教育次之,实践活动和榜样引领最弱。在具体作用路径方面,法律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直接效应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主要通过安全认知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态度-行为(KAP) 网络安全教育 法律道德教育 实践活动 榜样引领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淑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0期124-127,共4页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实践育人内在要求,建立“四新四化”实践育人体系,通过打造校地融合“新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添乡村振兴“新血液”,搭建三全育人“新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常态...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实践育人内在要求,建立“四新四化”实践育人体系,通过打造校地融合“新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添乡村振兴“新血液”,搭建三全育人“新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常态化、人才培养专业化、服务乡村振兴多元化、推动协同育人机制化,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广阔的农村基层沃土中受教育、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实践育人 立德树人 四新四化 青年学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教育——数学观的现代演变及其教育含义 被引量:8
6
作者 郑毓信 肖红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4,共6页
结果与过程、知识与观念、理论与实践这三组范畴集中反映了数学哲学的现代研究对于数学教育乃至一般教育的促进作用与启示意义;就当前而言,我们应切实加强思维的辩证性与反思性,从而有效避免与纠正各种片面性的认识与做法上的简单化。
关键词 数学活动论 数学的文化观念 实践转向 数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冯文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9,共6页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学 研究对象 德育理论 德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金昭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德育环境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理论的中国探索与转型之路(1949—2019) 被引量:6
9
作者 叶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9,共1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型和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化"改造再到中苏关系解体之后的"中国化"探索,从"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德育理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转型和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化"改造再到中苏关系解体之后的"中国化"探索,从"文革"十年的全面停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德育理论研究在波折中不断前进,在波折中不断探索,实现着自身的现代转型及改革创新.新世纪以来,中国德育学者继续开展德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更加注重在本土教育语境及现实问题背景下展开中国德育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的创新,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原创性与实践引领性的德育模式,展现了多元开放姿态下的学术争鸣与学术创造.展望未来,中国德育理论研究必将在中西方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走向深化和拓展,并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话语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德育理论 德育话语体系 德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摆振动与介入转化——教师发展中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关系审思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良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 116,共6页
教育理论优先抑或教师实践优先的钟摆振动长期困扰着教师发展,致使教育理论者产生盲目自持的理论优越感或唯实践是从的理论自卑,使教师对教育理论无所适从或质疑抗拒而凭借经验行事。教育理论者要使其教育理论有效作用于教师实践,须向... 教育理论优先抑或教师实践优先的钟摆振动长期困扰着教师发展,致使教育理论者产生盲目自持的理论优越感或唯实践是从的理论自卑,使教师对教育理论无所适从或质疑抗拒而凭借经验行事。教育理论者要使其教育理论有效作用于教师实践,须向教师实践生活不断介入转化,在尊重和理解教师实践基础上生成教育理论。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向理论者的理论生活介入转化,通过理论学习、理论批判和实践理论构建提升实践的理论品质和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育理论 教师实践 钟摆振动 介入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叶湘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89-194,共6页
每个个体发展成社会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从具有结构主义色彩的强制灌输转变到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意义建构是完全可能也是可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知识相对论的... 每个个体发展成社会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内在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从具有结构主义色彩的强制灌输转变到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意义建构是完全可能也是可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知识相对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有准备的头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观和意义的生成与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观为主要内涵。它有利于学习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有利于学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观 自主学习 内化 道德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列之旅”——基于关键教育体验理论的以色列道德教育实践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菲 迦德·伊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以色列高度重视本国公民的德性养成,教育部在全国高中大力推广普及“以色列之旅”这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培育与重构。该活动通过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及自我与组织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及重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 以色列高度重视本国公民的德性养成,教育部在全国高中大力推广普及“以色列之旅”这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培育与重构。该活动通过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及自我与组织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及重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进而实现道德认知发展。“以色列之旅”以关键教育体验理论为理论根基,该理论是当前以色列指导本国道德教育实践的最为主流的教育理论,在建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经验学说、高峰体验理论、明朗化体验和关键事件法等相关理论学说的精髓,并有着自身突出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之旅 关键教育体验理论 道德教育实践 价值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机制研究——基于教育主体“情感体验”生成的维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栋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4,共8页
“情感体验”的生成作为理性认知与感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教育理论实践转化主体的动机、信念、态度与行动倾向,需要主体通过身份认同、理论认同与关系认同,构建自我生成场、价值共识场与平等对话场,明晰外在角色规定与内在身份认... “情感体验”的生成作为理性认知与感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教育理论实践转化主体的动机、信念、态度与行动倾向,需要主体通过身份认同、理论认同与关系认同,构建自我生成场、价值共识场与平等对话场,明晰外在角色规定与内在身份认同、专家倡导理论与自我运用理论、理论逻辑确定性与教学行动不确定性之间的边界张力。激活教育实践主体的利益需求、验证教育理论转化的实践效果、联结教育主体间的人际信任、达成教育主体间的价值共识等基本环节,共同构建了“情感体验”生成机制的运作模型。探索“情感体验”生成的可能路径,需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赋权增能,整合教育理论“可信、可用与可爱”的三重诉求,构建教研协同的学习共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情感体验 教育主体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议题式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雨晨 刘芷楠 曹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均倡导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设置并围绕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均倡导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设置并围绕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情境、议题和活动,基于沃尔顿对话理论中对对话类型的划分,可以提炼出六种议题类型。生活性、对话性和实践性是议题式教学和德育课程的共同基础,它们凸显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德育课堂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研究者应当与中小学教师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以议题式教学为载体的德育课堂教学改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题式教学 中小学德育 对话理论 学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程逊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5-47,共3页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教学原则。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片面强求联系实际、教条式讲解理论和随意联系实际三种错误倾向,理论联系实际要有依据性、计划性、针对性、真实性、多样性、新...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教学原则。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片面强求联系实际、教条式讲解理论和随意联系实际三种错误倾向,理论联系实际要有依据性、计划性、针对性、真实性、多样性、新颖性和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变竹 张有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36-40,共5页
廉政文化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为指导、吸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廉政思想和制度,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廉政文化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为指导、吸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廉政思想和制度,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从理论维度看,二者性质上一致,内容上契合,功能上吻合;从价值维度看,将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实现廉政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筑牢大学生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打造廉洁校园;从实践维度上看,要从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素养、抓好课堂主阵地三个方面做深做实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维度 价值维度 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的弥合:德育理论实践化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8-51,共4页
德育理论实践化体现了德育的本质要求,德育理论在实践化过程中存在实践方案缺失、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相关政策制定缺位、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断裂。弥合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我们应增... 德育理论实践化体现了德育的本质要求,德育理论在实践化过程中存在实践方案缺失、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相关政策制定缺位、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断裂。弥合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我们应增强实践取向、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协作互补、加强转化管理,由此推进德育理论实践化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论实践化 实践取向 培训 协作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德伦理视域下高校道德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贝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5,共4页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道德教育 美德伦理 规范伦理 道德理论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实践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德戏剧在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及启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慧欣 游小留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11期1459-1463,共5页
从医德戏剧的内涵、符号意义和医德戏剧在"基础"课中的运用策略出发,通过创设医疗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模拟的医疗情境中,体验和感知医疗情境中的道德本质,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互动与协作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医德戏剧对... 从医德戏剧的内涵、符号意义和医德戏剧在"基础"课中的运用策略出发,通过创设医疗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模拟的医疗情境中,体验和感知医疗情境中的道德本质,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互动与协作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医德戏剧对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医德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启发意义,要积极转变医德教育理念,改革医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统筹各方面资源,构建医德教育协同机制,提高医德教育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戏剧 道德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医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道·探术·领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理念蕴涵与实践探索
20
作者 周自明 陈国宁 蔡东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128,共9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是“道”“术”“学”三者的辩证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是思政课课程的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是“道”“术”“学”三者的辩证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是思政课课程的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它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术”,是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之术、教学之术和课堂艺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是指引导青年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领,是让青年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术”“学”具有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