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者中心主义及其合法性危机——基于作者权体系的哲学考察 被引量:32
1
作者 林秀芹 刘文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92,共10页
作者中心主义是作者权体系的灵魂核心,其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将作者置于著作权权利结构的中心,并赋予作者神圣的精神权利。作者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浪漫主义、康德与黑格尔的人格权理论、近代主体性哲学和传统解释学,这些哲学为... 作者中心主义是作者权体系的灵魂核心,其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将作者置于著作权权利结构的中心,并赋予作者神圣的精神权利。作者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浪漫主义、康德与黑格尔的人格权理论、近代主体性哲学和传统解释学,这些哲学为作者的文学财产权提供了合法性基础,这也是作者中心主义得以源远流长的内在原因。但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哲学诠释学的兴起与主体范式的破产直接动摇作者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使作者权扩张的合法性遭受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中心主义 浪漫主义 语言哲学 人格权理论 哲学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不同皮肤反应对免疫球蛋白及嗜酸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淑华 李娜 +2 位作者 邢燕军 耿文婧 赵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381-2383,共3页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皮肤反应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Ig A、Ig M、Ig G)和嗜酸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穴位贴敷,每伏贴敷一次,共3次。根据穴位贴敷后皮肤反应评分情况分为A、B...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皮肤反应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Ig A、Ig M、Ig G)和嗜酸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穴位贴敷,每伏贴敷一次,共3次。根据穴位贴敷后皮肤反应评分情况分为A、B、C、D 4组,A组43例,B组42例,C组39例,D组40例。检测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Ig E、Ig A、Ig M、Ig G水平和血EOS计数。结果:除A组外,B、C、D 3组治疗前后各种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EO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各种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EOS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除血EOS有显著差异外(P<0.05),各种免疫球蛋白均无显著差异(P>0.05),D组血清除Ig M及血EOS有显著差异外(P<0.05),Ig E、Ig A、Ig G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有皮肤反应比无皮肤反应更能有效调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出现皮肤反应后,随皮肤反应增强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仅有轻度影响。因此适度皮肤反应即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皮肤反应 免疫球蛋白 嗜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S的数字与物理混合仿真接口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3
作者 蔡海青 郭琦 +5 位作者 张建设 伍文聪 周寅 黄立滨 郭海平 钱坤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2-57,共6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当今电网仿真的一种新技术,接口是混合仿真技术的核心部分。开展了功率型RTDS与物理模型混合实时仿真接口设计,研究了混合仿真接口特性,提出了四象限功率放大器接口技术路线和接口实施方案,解决了混合仿真接口的关键...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当今电网仿真的一种新技术,接口是混合仿真技术的核心部分。开展了功率型RTDS与物理模型混合实时仿真接口设计,研究了混合仿真接口特性,提出了四象限功率放大器接口技术路线和接口实施方案,解决了混合仿真接口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混合仿真接口。通过开展无源物理模型和有源物理模型的混合仿真试验,并与纯数字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接口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仿真 功率硬件在环 ITM算法 RTDS仿真 有源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分布式发电装置接入测试的功率硬件在环接口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瑜 林今 宋永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5-1000,共6页
基于功率硬件在环仿真方法(或称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为分布式发电装置接入配电网及微电网的运行工况,设计了一种硬件在环测试接口装置。根据配电网及微电网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如频率偏差、供电三相不对称及谐波等),提出了一种三相... 基于功率硬件在环仿真方法(或称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为分布式发电装置接入配电网及微电网的运行工况,设计了一种硬件在环测试接口装置。根据配电网及微电网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如频率偏差、供电三相不对称及谐波等),提出了一种三相四线制的接口装置硬件结构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接口策略,以消除接口放大过程中引入的放大幅值误差。以配电网及微电网中可能出现的频率波动、电压三相不对称以及电压含谐波为研究算例,对所提出的接口装置和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该装置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在环(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分布式发电 接口放大装置 幅值误差 准比例谐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HVDC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的SDIM-ITM接口算法与延时补偿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国庆 王一捷 熊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3,共8页
针对功率接口硬件延时影响MMC-HVDC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精确性问题,设计了一个模拟一阶RC高通滤波器的相位超前校正单元进行延时补偿。MMC采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模型,以便于计算SDIM接口中的实时阻尼阻抗和降低数字仿真计算量。MMC-HVDC功率... 针对功率接口硬件延时影响MMC-HVDC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精确性问题,设计了一个模拟一阶RC高通滤波器的相位超前校正单元进行延时补偿。MMC采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模型,以便于计算SDIM接口中的实时阻尼阻抗和降低数字仿真计算量。MMC-HVDC功率硬件在环仿真采用SDIM-ITM接口,其中ITM接口作为驱动环节,SDIM接口作为观测环节,在运行点变化和故障条件下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但接口延时(或功放延时)对物理侧仿真精度影响较大。故通过所设计的相位超前校正单元对激励功放的交流电压信号进行相位补偿,以进一步提高物理侧仿真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延时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HVDC 功率硬件在环 SDIM-ITM接口 仿真精确性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桥型MMC数字-物理混合仿真阻尼阻抗接口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彬彬 王圣博 +2 位作者 韩林洁 徐梓高 徐殿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4-160,共7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数字仿真与物理实验的优势,为复杂电力电子设备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过程提供了便利。然而数字-物理接口的存在可能导致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果精度降低甚至变得不稳定。为解决数字-物理接口引起的失稳问题,文中...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数字仿真与物理实验的优势,为复杂电力电子设备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过程提供了便利。然而数字-物理接口的存在可能导致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果精度降低甚至变得不稳定。为解决数字-物理接口引起的失稳问题,文中在传统阻尼阻抗接口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提出一种接口补偿阻抗设计方法。首先,全面充分地考虑了接口引入的延时、扰动对系统稳定性和精确性的影响,根据MMC的运行特点,设计了结构简单的RLC串联结构补偿阻抗,使之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均可确保系统稳定、高精度运行。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全桥型MMC直流背靠背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实验平台,利用数字侧模拟电压暂降、短路等故障,而物理侧全桥型MMC实现故障穿越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接口补偿阻抗设计方案保证了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阻尼阻抗法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补偿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级无刷直流电动机四象限运行模拟器设计
7
作者 张磊 郭宏 徐金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43-2057,共15页
针对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驱动控制器在研发过程中全工况测试困难、测试成本高和研发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分区间采样和解算方法的、具有四象限运行能力的功率级(PHIL)无刷直流电动机模拟器,替代实物电动机和机械负载装置完成... 针对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驱动控制器在研发过程中全工况测试困难、测试成本高和研发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分区间采样和解算方法的、具有四象限运行能力的功率级(PHIL)无刷直流电动机模拟器,替代实物电动机和机械负载装置完成对两两导通控制方式下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器的各项性能测试与可靠性试验。该模拟器由实时仿真器、电动机模拟变换器和多级式双向变换器3部分组成,实时仿真器负责采集被测电动机驱动控制器输出的PWM电压,实时解算电动机模型得到三相电流指令,控制电动机模拟变换器生成三相电流,多级式双向变换器负责维持模拟器输入、输出间的能量平衡关系,从而实现对四象限运行时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功率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功率级无刷直流电动机模拟器模拟精度高、实时性好、测试灵活,能够有效替代实物电动机和机械负载装置,满足电动机驱动控制器的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级(phil)电动机模拟器 四象限运行 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 实时仿真器 电动机模拟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腓连结固定效果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甘煜东 丁晶 +2 位作者 侯春林 黄志伟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1-463,467,共4页
目的探讨胫腓连结的活动度及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腓连结效果的影响。方法新鲜冷藏的成人小腿标本8侧,常温下解冻,自踝关节离断,剔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胫腓关节、胫腓连结和骨间膜的完整,置于SWD10万能材料实验机上,测量胫腓连结的... 目的探讨胫腓连结的活动度及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腓连结效果的影响。方法新鲜冷藏的成人小腿标本8侧,常温下解冻,自踝关节离断,剔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胫腓关节、胫腓连结和骨间膜的完整,置于SWD10万能材料实验机上,测量胫腓连结的正常活动度,完全切断胫腓连结,分别用普通螺丝钉、拉力螺丝钉和"U"形钉固定,测量固定后的活动度。结果胫腓连结正常的生理活动度为前→后(1.83±0.38)mm、后→前(1.89±0.38)mm、外→内(1.42±0.34)mm、内→外(1.36±0.65)mm。胫腓连结用普通螺丝钉和拉力螺钉固定后,外踝的活动明显受限,虽然拉力螺钉固定更牢,但二者相差不显著,与正常比较相差非常显著;用"U"形钉固定后,活动度与正常比较相差不显著。结论胫腓连结是一个具有一定活动度的弹性结构,用螺丝钉固定后活动度明显变小,使用胫腓连结钩或"U"形钉进行弹性固定可保留胫腓连结的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连结 活动度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稳定性分析及功率接口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中 尹晨旭 +5 位作者 刘邦 崔晓飞 皮一晨 刘欣 孙建军 查晓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170,共6页
功率接口装置作为连接数字仿真与被测实物的重要环节,对于功率硬件在环(PHIL)仿真技术的稳定性与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PHIL接口等效建模理论,建立PHIL的电路模型,分析其稳定性;基于重复控制理论,设计功率接口控制策略,保证仿真稳定... 功率接口装置作为连接数字仿真与被测实物的重要环节,对于功率硬件在环(PHIL)仿真技术的稳定性与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PHIL接口等效建模理论,建立PHIL的电路模型,分析其稳定性;基于重复控制理论,设计功率接口控制策略,保证仿真稳定性与精度;加入电压外环P控制,提高动态性能。搭建PHIL仿真试验平台,以380 V、50 k W功率接口装置实现了复杂系统的混合实时仿真,且稳态特性好、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硬件在环仿真 建模 稳定性 功率接口 重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硬件在环仿真稳定性与精度的接口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智远 刘欣 +2 位作者 尹晨旭 崔晓飞 许中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8-33,共6页
混合实时仿真技术又称为硬件在环(Hardware In the Loop,HIL)仿真技术作为新兴的仿真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其突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已被证明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装置测试及新能源并网测试等方面的有效手段,然而稳定性与精度问题是HIL... 混合实时仿真技术又称为硬件在环(Hardware In the Loop,HIL)仿真技术作为新兴的仿真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其突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已被证明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装置测试及新能源并网测试等方面的有效手段,然而稳定性与精度问题是HIL仿真技术的关键指标,为了改变HIL仿真的稳定性与精度,提出了几种不同的HIL仿真接口算法,并建立HIL仿真系统模型,分析其稳定性与精度。并分析比较几种不同接口算法对原系统的稳定性与精度的改进,得出最佳的功率接口算法,最终通过仿真来验证所提出的功率接口算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具有极强的工程使用价值,为硬件在环仿真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和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硬件在环 接口算法 稳定性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分析和系统辨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建模 被引量:5
11
作者 翁公羽 茆美琴 +1 位作者 张榴晨 Nikos Hatziargyriou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61-2071,共11页
建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模型是研究其与电网交互过程的基础。光伏系统的暂态特性不仅受天气情况、电网工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取决于商用逆变器的内部结构以及控制策略,然而它们并不对外公开,这给系统的分析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 建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模型是研究其与电网交互过程的基础。光伏系统的暂态特性不仅受天气情况、电网工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取决于商用逆变器的内部结构以及控制策略,然而它们并不对外公开,这给系统的分析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暂态分析和系统辨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通用建模方法。将光伏逆变器视作内部结构以及控制算法未知的黑箱,通过先后施加扰动和测取响应并结合系统辨识的方法来建立其模型。以一个3kW的商用光伏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搭建硬件在环实验系统来研究并验证这一建模方法。结果显示,在多种扰动对应的暂态过程中,模型的输出均准确地拟合了逆变器的实际输出,证明了这一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建模 系统辨识 传递函数 功率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电力系统大功率数模混合实时仿真实现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曾杰 冷凤 +3 位作者 陈晓科 陈迅 李俊林 毛承雄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6-171,178,共7页
数模混合实时仿真技术兼具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的优势,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有效手段。为了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通用型大功率数模混合实时仿真系统架构,采用基于理想变压器模型改进接口算法、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 数模混合实时仿真技术兼具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的优势,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有效手段。为了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通用型大功率数模混合实时仿真系统架构,采用基于理想变压器模型改进接口算法、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大功率物理侧接口和抗干扰信号交互系统,实现了400V/50kVA大功率数模混合实时仿真系统。同时,在所提出的数模混合实时仿真平台上开展了数模混合实时仿真实验,并与全数字仿真实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模混合实时仿真 功率硬件在环 理想变压器模型接口算法 大功率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昊 马凤霞 +8 位作者 李建平 杨少光 贾海蓉 卢世红 任倩 赵钦军 刑文 张磊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77-88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以及对HL-60增殖的影响。HL-60细胞分为4组:未经ATRA处理的对照组、与hucMSC细胞共培养的hucMSC组,经ATRA处理的ATRA组以及经ATRA处理并与hucMSC细胞共培养... 本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以及对HL-60增殖的影响。HL-60细胞分为4组:未经ATRA处理的对照组、与hucMSC细胞共培养的hucMSC组,经ATRA处理的ATRA组以及经ATRA处理并与hucMSC细胞共培养的ATRA+hucMSC组。在规定时间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对照组和hucMSC组HL-60细胞增殖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NBT阳性细胞;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表面标志以比较各组中HL-60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hucMSC细胞能抑制HL-60的增殖,hucMSC∶HL-60为1∶1时,48小时时p<0.05,72小时时p<0.01;hucMSC∶HL-60为1∶5时,72小时时p<0.05。在2μmol/LATRA的刺激下,ATRA+huc-MSC组与ATRA组相比,出现更多具有中性粒细胞形态的HL-60细胞和更高的NBT阳性率(p<0.05);ATRA+hucMSC组中HL-60细胞c-myc基因表达更低(p<0.05);ATRA+hucMSC组中HL-60细胞CD11b的表达更高(48小时p<0.05,72小时p<0.01)。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HL-60增殖并且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L-60 全反式维甲酸 诱导分化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式切换的MMC-HVDC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新型接口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守其 李国庆 +2 位作者 辛业春 王丽馨 刘博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共9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已成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的重要研究手段,而接口算法是保证其系统稳定性和仿真精确性的关键技术。基于理想变压器模型法...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已成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的重要研究手段,而接口算法是保证其系统稳定性和仿真精确性的关键技术。基于理想变压器模型法与阻尼阻抗法接口特性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式切换的新型接口算法,可在保证MMC-HVDC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仿真精度。针对阻尼阻抗法,提出了物理动模交流场等效阻抗的精确计算方法,并简化了MMC交流侧等效阻抗的计算过程,实现了阻抗的实时匹配;根据2种接口算法的结构原理,在阻尼阻抗法的附加阻抗支路增加了一个可控开关,并以理想变压器模型法接口稳定性为依据设计了开关的动作条件及其误动的解决方案,进而设计新型接口算法的实现流程,保证接口特性的有效切换。通过数字仿真对比分析了新型接口算法与常用接口算法的接口特性,验证了其优越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最后,设计了适用于MMC-HVDC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的启动方案,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实时阻抗匹配 自适应模式切换 切换判据 启动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融合的联合仿真技术研究
15
作者 艾凤明 冯首鸿 +2 位作者 梁兴壮 李伟林 林秦州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
近年来,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的电气系统功率硬件在环(Power hardware-in-the-loop,PHIL)仿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结合了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仿真准确性,并缩短仿真系统的开发周期。然而,由于功率接口的不理想性,构建的... 近年来,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器的电气系统功率硬件在环(Power hardware-in-the-loop,PHIL)仿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结合了数字仿真和物理模拟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仿真准确性,并缩短仿真系统的开发周期。然而,由于功率接口的不理想性,构建的PHIL仿真系统会存在稳定性问题。基于理想变压器(Ideal transformer,ITM)接口算法的PHIL仿真系统的理论,一种通过在受控电流源的控制信号中引入补偿信号的方法被提出,该方法在抵消并联阻抗带来的分流影响的同时保证了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的稳定性,其对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研究可以为满足多尺度系统的联合仿真需求,为实现不同系统的联合仿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硬件在环仿真 接口算法 并联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