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High Efficiency Renewable Power Systems With Modules in Series Connection
1
作者 WU Hongfei SUN Kai XING Y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I0001-I0022,共22页
Renewable power modules such as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the PV panel are featured by low output voltage and low power.Aiming at maximum output power,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MIC),a... Renewable power modules such as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the PV panel are featured by low output voltage and low power.Aiming at maximum output power,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MIC),as shown in Fig.1,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for series connected distributed(SCD)renewable power systems,as shown in Fig.2,are proposed.The topology of the MIC is an improved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H-bridge Buck-Boost conver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 renewable power system Buck-Boost converter high energy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鲁玲 苑涛 +4 位作者 杨波 李欣 鲁洋 蒲秋平 张鑫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为实现能量高质量、高效率的利用,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针对含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引入“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模型,进行㶲分析和... 为实现能量高质量、高效率的利用,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针对含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引入“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模型,进行㶲分析和多重不确定性分析,并且针对风光不确定性、负荷和能源价格波动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多场景随机规划和区间优化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建立了上层以㶲效率和经济性为优化目标,下层以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兼顾系统容量规划和调度运行的双层协同优化模型。最后,选取某园区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不确定因素相比,电负荷的波动对系统的经济和㶲效率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㶲效率 多重不确定性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构网型储能电站的新能源基地无功协调优化控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俐 马笑寒 丁文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共10页
与传统火电主导的系统相比,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呈现低抗扰性和弱支撑性,采用构网型储能电站(GFMS)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对GFMS控制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稳态及动态条件下GFMS的功率调节范围,并建立了GFMS运行模型。... 与传统火电主导的系统相比,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呈现低抗扰性和弱支撑性,采用构网型储能电站(GFMS)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对GFMS控制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稳态及动态条件下GFMS的功率调节范围,并建立了GFMS运行模型。然后,提出了考虑GFMS辅助治理的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以适应无功协调优化及实时电压支撑需求。在无功协调优化阶段,以经济性最优和动态无功预留容量最大为目标,对无功源进行日前-日内集中优化;在实时电压支撑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并网点电压支撑需求的GFMS电压控制策略。选取中国西北地区某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了新能源基地安全稳定水平,充分发挥了GFM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储能电站 新能源基地 电压稳定 无功优化 电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补偿调峰调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艾学山 黄馗 +3 位作者 石轩语 赵龙庆 刘丰硕 于洋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1,共8页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协调高比例新能源与常规电站出力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含风光等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区域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水风光一体化下梯级水电站对风光...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协调高比例新能源与常规电站出力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含风光等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区域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水风光一体化下梯级水电站对风光等新能源与其他水电站等变化出力进行中长期补偿调峰调度研究,分别建立了以年、月、旬为计算期,以月、旬、日为计算时段的序贯补偿调峰调度模型,并应用DDDPSA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新能源占比较高的广西电网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实例研究表明,梯级水电站与风光等新能源进行补偿调峰调度可以充分发挥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优势,提高电网中长期补偿调峰能力。研究方法可为含高比例新能源的区域电网开展梯级水电站的补偿调峰优化运行,提高电网科学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梯级水电站 补偿调峰 DDDPSA算法 广西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氨能多元利用与混合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
5
作者 安源 李洋 +1 位作者 赵亭玉 冯昊彤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8,共10页
为了最大化消纳源侧可再生能源及更好地满足荷侧负荷需求,提出关于电制氨多元利用环节和混合储能装置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在上层根据自适应粒子群(APSO)算法,以储能容量为决策变量,实现对储能装置最小运行成本;然后,在下... 为了最大化消纳源侧可再生能源及更好地满足荷侧负荷需求,提出关于电制氨多元利用环节和混合储能装置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在上层根据自适应粒子群(APSO)算法,以储能容量为决策变量,实现对储能装置最小运行成本;然后,在下层中为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引入考虑灵活热电比的燃气轮机组和氨燃料电池,解决电热出力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为减少系统发电成本,考虑分时电、气价,建立需求响应机制、阶梯型碳交易制度,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确定各机组最优出力,采用CPLEX求解器对其求解。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方案,验证所提方法的碳排放量、运行成本和风光消纳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储能 综合能源系统 调度 电制氨 灵活热电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组网接入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6
作者 林今 程祥 +2 位作者 邱一苇 池映天 宋永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8-2095,共18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接入方式、运营方式与关键技术的详细梳理。为填补上述空缺,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了适用于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方式;其次,梳理了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中接入变换系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面向电制氢机组宽范围快速动态高效运行新需求的电气接入系统发展趋势;然后,针对现阶段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并网政策边界复杂的问题,总结了并/离网系统的典型运营方式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支撑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 绿氢 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组网方式 运营方式 电气接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
7
作者 杨茂 朱一丹 +4 位作者 于欣楠 苏欣 王宇鑫 王金鑫 刘俊良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为了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并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提出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策略。在考虑氢能的储液式碳捕集电厂中加入余热发电装置,建立碳捕集与封存-电制... 为了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并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提出多时间尺度下考虑源-荷协同降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调度策略。在考虑氢能的储液式碳捕集电厂中加入余热发电装置,建立碳捕集与封存-电制氢-有机朗肯循环模型。在荷侧引入综合需求响应,构建源-荷协同降碳机制,结合荷侧的“削峰填谷”进一步降低系统的碳排放。为了减少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提出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滚动优化策略,日前阶段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日内阶段基于日前调度结果,通过短时间尺度滚动优化降低功率波动的影响。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策略可以很好地实现系统低碳性和经济性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源-荷协同降碳 碳捕集电厂 分布鲁棒优化 电制氢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下流域水库的产汇流过程对发电碳排放量的影响
8
作者 章坚民 徐益珑 +3 位作者 薛禹胜 王雨宽 薛峰 常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共13页
对于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电力设备及系统产生物理及功能损坏,也会通过一次能源过程及特征改变引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储能下降,导致其减碳能力下降,碳排放量增加。以水库水电站为例,其一次能源为流域汇... 对于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电力设备及系统产生物理及功能损坏,也会通过一次能源过程及特征改变引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储能下降,导致其减碳能力下降,碳排放量增加。以水库水电站为例,其一次能源为流域汇集的入库水流和具有势能的水库水体,受到流域气象、地质地貌、水文河流、人类活动、人类工程以及诱发的山火、暴雨、洪水、滑坡等多灾种的严重影响。首先,文中提出了基于流域产汇流机理的水库入流及水库防洪调度仿真计算模型,揭示了多灾害以及信息失误对该调度模型的各类影响机理。大量仿真计算揭示了流域气象-自然灾害-信息对水库水电站一次能源过程和发电、泄洪及电力系统发电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山火、暴雨、洪水、滑坡等4类自然灾害以及信息错误导致的水库水电站及电力系统发电碳排放量增加是显著的,验证了自然灾害通过改变一次能源过程对新型电力系统减碳功能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自然灾害 一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 碳排放 产汇流 水电站 防洪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岸电系统部署规划技术与运营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磊 王玉冰 +2 位作者 郭思清 胡昊 方斯顿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9,共18页
岸电系统通过关闭停靠船舶发电设备来降低港口区域的排放,是港口能源-交通融合的中枢装备,其运行和规划对未来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厘清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制约岸电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岸电系统的环境... 岸电系统通过关闭停靠船舶发电设备来降低港口区域的排放,是港口能源-交通融合的中枢装备,其运行和规划对未来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厘清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制约岸电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岸电系统的环境效益评估、岸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及其部署方案、岸电系统政策规划及运营策略3个方面对港口岸电系统进行综述。分析表明,岸电系统在港口绿色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岸电系统的安装率与使用率呈现较大矛盾。针对岸电系统的未来发展,提出岸电全生命周期规划、岸电系统能源-交通融合管理、岸电系统多方主体运行管理3项未来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电系统 港口 碳减排 能源-交通融合 环境效益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梯级水电站对电网新能源极端波动的防御能力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俊涛 程春田 +1 位作者 曹辉 蔡华祥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4,共12页
由于汛枯期工况的差异,复杂的水力、电力联系,以及防洪、生态、通航等综合利用需求,如何评估千万千瓦级巨型梯级水电站对新能源持续多日极端波动的防御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提出了新能源极端波动解析表征方法,从电网多年历史数... 由于汛枯期工况的差异,复杂的水力、电力联系,以及防洪、生态、通航等综合利用需求,如何评估千万千瓦级巨型梯级水电站对新能源持续多日极端波动的防御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提出了新能源极端波动解析表征方法,从电网多年历史数据中提取了极端波动样本,揭示了风光极端波动特性。基于此,建立了梯级水电站对新能源极端波动防御能力的扰动优化评估模型,并采用0-1混合整数线性化建模技术实现了模型高效求解。以中国西南某省电网某流域梯级水电站为应用实例,分析了梯级水电站对新能源极端波动的防御能力及其对新能源装机发展水平的敏感性,结果可为极端天气下电网电力电量平衡调度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新能源 极端波动 防御能力 电力电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区域电网光伏调峰的火光储系统优化调度
12
作者 应浩天 何旭 +3 位作者 樊玉新 谢玉荣 祝培旺 肖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7,共9页
针对某油田区域电网中高比例光伏装机下传统机组调峰困难的问题,结合光伏发电特性与电厂不同机型机组的运行特性,提出一种面向区域电网光伏调峰的火光储系统调度策略。首先,基于光伏日前功率概率预测掌握光伏发电的分布情况,基于实际数... 针对某油田区域电网中高比例光伏装机下传统机组调峰困难的问题,结合光伏发电特性与电厂不同机型机组的运行特性,提出一种面向区域电网光伏调峰的火光储系统调度策略。首先,基于光伏日前功率概率预测掌握光伏发电的分布情况,基于实际数据建立启停调峰机组的数学模型。然后,建立上层优化模型,以系统的等效净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求解机组启停调峰阶段的最优调度;下层模型基于火光储多能互补系统各单元的动力学特性,以系统调度周期内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建立求解模型。最后,基于随机优化方法,通过Matlab调用CPLEX求解器对系统调度进行不确定优化。算例结果显示,使用该调度策略后,系统的弃光率和运行成本分别下降32.91%和19.95%,说明所提调度策略能有效提高该区域电网对光伏的消纳能力,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联合循环发电站 储能 多能互补 风光消纳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顿迭代型灵敏度协同的新能源并网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13
作者 郑鑫 齐磊 +2 位作者 孙孝峰 姜颢宇 赵巍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3,共9页
大量分布式发电机组接入导致电网强度弱化,进而造成光伏集群输出电流谐波谐振,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谐波谐振约束,基于系统源网阻抗聚合模型及稳定性指标,构建了新能源并网功率一定情况下系统稳定裕度最优的目标函数,将牛顿... 大量分布式发电机组接入导致电网强度弱化,进而造成光伏集群输出电流谐波谐振,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谐波谐振约束,基于系统源网阻抗聚合模型及稳定性指标,构建了新能源并网功率一定情况下系统稳定裕度最优的目标函数,将牛顿数值迭代融入拉格朗日条件极值求解过程之中,实现阻抗灵敏度趋于一致的快速调节。面向固定功率及并网功率最大分配应用场景,提出了基于牛顿迭代型灵敏度协同的新能源并网功率优化分配方法,并与常规集群功率分配方法及同类优化分配方法进行对比,所提功率优化分配方法求解效率高、算力需求较小。最后,基于硬件在环实时数字仿真平台搭建IEEE 33节点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新能源并网 功率分配 振荡稳定 灵敏度协同 牛顿数值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分集的交流系统多用户能量-信息一体化传输技术
14
作者 彭乐 蒋玮 +2 位作者 张立 郑磊 胡仁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294-4304,I0015,共12页
电力电子变换器可以通过在控制环路中叠加数据载波实现变换器能量信息一体化传输。该文以交流系统为应用背景,采用基于时间分集的传输方法,实现交流系统低数据载波分量可靠传输,降低数据载波带来的母线谐波影响。另外,针对多用户同时随... 电力电子变换器可以通过在控制环路中叠加数据载波实现变换器能量信息一体化传输。该文以交流系统为应用背景,采用基于时间分集的传输方法,实现交流系统低数据载波分量可靠传输,降低数据载波带来的母线谐波影响。另外,针对多用户同时随机接入系统的情况,提出应用于交流系统的频率正交复用传输方式,从而实现系统的多用户随机接入。该文首先介绍正交频分复用以及分集传输原理,然后分析交流系统信道特征并提出分集传输通信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最后搭建硬件平台,验证所提技术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集 能量-信息一体化传输 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上风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优化运行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智泉 陈晓杰 +3 位作者 符杨 彭宪进 李振坤 邓莉荣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I0024-I0030,共18页
海上风电制氢是实现海上风电完全消纳及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针对海上风电出力不确定性高难以完全消纳,以及氢能利用单一造成系统经济性低和碳排放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分布鲁棒和凸松弛技术的含海上风... 海上风电制氢是实现海上风电完全消纳及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针对海上风电出力不确定性高难以完全消纳,以及氢能利用单一造成系统经济性低和碳排放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分布鲁棒和凸松弛技术的含海上风电制氢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运行策略。首先,通过研究海上风电制氢及其输氢系统的运行机理,建立了海上风电制氢系统及氢能多元转换与利用的数学模型;其次,构造了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源荷不确定性模型,并以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此外,该文采用强对偶理论,将原始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现了模型的快速精确求解。最后,对IEEE-33节点电网和23节点热网组成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风电消纳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低碳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制氢 氢能多元利用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 凸松弛技术 分布鲁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条件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思宇 蒋俊霞 李帅兵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90,共10页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与日俱增,准确的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对电力系统优化调度至关重要。但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对光伏发电造成严重影响,增大了光伏系统发电功率预测的难度,从而威胁到电网的稳定运...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与日俱增,准确的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对电力系统优化调度至关重要。但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对光伏发电造成严重影响,增大了光伏系统发电功率预测的难度,从而威胁到电网的稳定运行。针对极端气候条件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从沙尘、暴雨和降雪三个方面阐述了极端气候对光伏发电的影响,包括其作用机理和优化方法;其次分类综合讨论了现有研究中针对沙尘、暴雨和降雪气候条件下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多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我国光伏功率预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未来极端气候条件下光伏功率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功率预测 极端气候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气耦合与电网无功强度的调相机经济优化配置研究
17
作者 陈尚鹏 包广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新能源发电设备无功弱支撑性往往难以满足电网近区短路故障稳定运行需求,常配置同步调相机等补偿装置以提高电网电压强度.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故障时调相机的配置优化问题,将电气距离纳入常规电压评价指标,提出考虑节点耦合的选址指标,... 新能源发电设备无功弱支撑性往往难以满足电网近区短路故障稳定运行需求,常配置同步调相机等补偿装置以提高电网电压强度.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故障时调相机的配置优化问题,将电气距离纳入常规电压评价指标,提出考虑节点耦合的选址指标,对该指标排序以筛选出调相机的拟接入位置;其次以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和等年值作为定容指标,选取满足电网无功强度时配置成本最小方案作为调相机较优配置方案;最后建立仿真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同步调相机配置点在三相短路故障时,在保证电网电压强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配置方案的经济性,方法有效性得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 调相机配置 电气距离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 选址定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的临界指标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刘洪波 李倩倩 +4 位作者 石鹏 王铎皓 王曦 孙黎 刘庸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1,106,共9页
对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multiplerenewableenergy stations short circuit ratio,MRSCR)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实时临界短路比(critical short circuit ratio,CSCR)指标的求取方法,实现静态电压稳定性判别标准与临界短路比算法的统一。首先,... 对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multiplerenewableenergy stations short circuit ratio,MRSCR)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实时临界短路比(critical short circuit ratio,CSCR)指标的求取方法,实现静态电压稳定性判别标准与临界短路比算法的统一。首先,基于MRSCR的定义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提出的计及新能源出力特性的扩展雅可比矩阵,得到了新能源多场站临界短路比的求取方法;其次,理论分析了MRSCR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最后,依托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vanced digital power system simulator,ADPSS)对新能源多场站临界短路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MRSCR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临界短路比能够准确判定系统的临界稳定状态,评估失稳风险,且减小动态感应电动机比重、增加并联电容器容量、新能源并网点位置靠近系统侧均对MRSCR的提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短路比 电压支撑强度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 扩展雅可比矩阵 负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上风电制氢和多重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19
作者 燕兵 杨志林 +2 位作者 张岩 杨晓辉 李庆熙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8,共14页
海上具有极为丰富的风资源,研究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和荷侧需求响应对风电消纳及平抑海上风电波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含海上风电制氢(offshore wind power hydrogen production,OWHP)和多重需求响应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integr... 海上具有极为丰富的风资源,研究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和荷侧需求响应对风电消纳及平抑海上风电波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含海上风电制氢(offshore wind power hydrogen production,OWHP)和多重需求响应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源-荷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探究了海上风电制氢系统运行机理,构建了含风电制氢、氢气压缩、海水淡化、输氢管道以及气体储氢的海上风电制氢模型,并构建了含燃气掺氢、氢气甲烷化和氢燃料电池的氢能多重利用模型。其次,分析了荷侧资源在各时间尺度的调节特性,提出了多重需求响应模型。最后,为降低海上风电的预测误差对IES运行影响,提出了日前-日内-实时三阶段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模型,平抑系统功率波动。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有效消纳海上风电资源,提升IES经济、低碳性,并缓解源、荷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间尺度 多重需求响应 氢能多能利用 综合能源系统 海上风电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博弈的新能源场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优化配置策略
20
作者 李正曦 周万鹏 +2 位作者 陈来军 杨立滨 李春来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49,共7页
针对新能源场站单独配置储能时储能利用率和经济性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新能源场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优化配置策略。首先,设计了分散式新能源场站群共享储能架构并阐明了其运行机理;其次,以新能源场站群总收益为目标建立共享储... 针对新能源场站单独配置储能时储能利用率和经济性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新能源场站群分散式共享储能优化配置策略。首先,设计了分散式新能源场站群共享储能架构并阐明了其运行机理;其次,以新能源场站群总收益为目标建立共享储能合作博弈模型,将新能源分散式共享储能的额定功率及额定容量作为决策变量,求解处于同一汇集站下的多个风/光新能源场站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结果;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合作形式与弃电惩罚下的共享储能收益及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挖掘参与共享的场站的互补性,在降低参与共享的场站的储能建设需求的同时提升其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 优化配置 共享储能 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