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High Efficiency Renewable Power Systems With Modules in Series Connection
1
作者 WU Hongfei SUN Kai XING Y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I0001-I0022,共22页
Renewable power modules such as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the PV panel are featured by low output voltage and low power.Aiming at maximum output power,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MIC),a... Renewable power modules such as th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and the PV panel are featured by low output voltage and low power.Aiming at maximum output power,a high energy efficiency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MIC),as shown in Fig.1,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for series connected distributed(SCD)renewable power systems,as shown in Fig.2,are proposed.The topology of the MIC is an improved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H-bridge Buck-Boost conver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module integrated converter renewable power system Buck-Boost converter high energy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werMILL的整体叶轮高效数控加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曹著明 郭家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130,共5页
整体叶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水利水电、汽车等行业的关键零部件中,它的加工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所以对整体叶轮的加工制造研究意义重大。在基于Power EMILL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某型号整体叶轮的高效精密制造技术,包... 整体叶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水利水电、汽车等行业的关键零部件中,它的加工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所以对整体叶轮的加工制造研究意义重大。在基于Power EMILL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某型号整体叶轮的高效精密制造技术,包括工艺工装、刀轨规划、操作方案等。采用的工装方案能有效避免干涉,使刀具有充足的加工空间;采用"五轴定位"模式加工流道,大大提高叶轮工件的开粗加工效率;使用"SWARF精加工"策略实现刀具的侧刃加工等,经验证采用该工艺工装及刀轨策略能有效提高叶轮的加工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MILL 整体叶轮 高效 加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二):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彪 白睿航 +7 位作者 张雪垠 崔彬 屈鲁 吴锦鹏 宋强 余占清 魏晓光 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5-678,I0022,共15页
针对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对高倍载、高经济性直流换流器的需求,提出一种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high-overload modular commutated converter,MCC)。首先,对MCC的拓扑构造和运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器件软开关特性、桥臂能量脉动... 针对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对高倍载、高经济性直流换流器的需求,提出一种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high-overload modular commutated converter,MCC)。首先,对MCC的拓扑构造和运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器件软开关特性、桥臂能量脉动优化和高倍载潜力;针对MCC的宽范围电压变比调节、串联模块电压均衡控制、架空线应用中的直流故障自清除等关键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以±500 kV/2000 MW直流输电系统为例,分析MCC的元件用量、体积、效率、成本等技术特性,并与常规模块化多电平IGBT换流器进行综合对比;最后,研制基于IGCT-Plus器件的±15 kV/60 MVA MCC产品,开展综合性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MCC有望将现有换流器技术方案的体积、成本、损耗率分别减小达50%,在电能变换与传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直流换流器 交直流功率变换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抽水蓄能自适应调频控制及低频切泵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萍 胡龙 +2 位作者 邸宏亮 刘德旭 刘海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抽水蓄能具有突出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势。借助其快速响应和灵活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针对抽水蓄能如何融入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转速保护的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控制策... 抽水蓄能具有突出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势。借助其快速响应和灵活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针对抽水蓄能如何融入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转速保护的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控制策略,并采用优化思想对控制参数进行求解。在考虑短期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frequency,RoCoF)预测及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控制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电力系统低频切泵策略进行改进,提出定速抽蓄自适应低频切泵控制策略。通过不同场景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将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调频控制策略与改进低频切泵策略相结合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提升系统的频率调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电力系统 频率稳定控制 高比例新能源 频率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准模态的日功率波形不确定性量化评估分析方法
5
作者 严干贵 邢奥岚 +3 位作者 穆钢 陈璐 赵聚乐 詹朔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9-36,共8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导致功率平衡难,认识系统注入功率的不确定性是合理配置调节资源、保障系统供需平衡的关键。文中从系统运行角度出发,以日功率波形为研究要素,提出一种基于基准模态的日功率波形不确定性量...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导致功率平衡难,认识系统注入功率的不确定性是合理配置调节资源、保障系统供需平衡的关键。文中从系统运行角度出发,以日功率波形为研究要素,提出一种基于基准模态的日功率波形不确定性量化评估方法,依据日功率波形与基准模态功率波形之间的偏差来度量日功率波动的不稳定程度,据此分析负荷、风电、光伏等多类型日功率波形的不确定性特征。根据多类型日功率波形汇聚后总被动日功率波形与其基准模态功率波形之间的偏差,定量评估了风电、光伏联网带来的系统调节功率和调节电量的需求,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资源需求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日功率波形 时序分布 不确定性 基准模态 量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多元功率波形集成波动特性的幅-序解耦分析方法
6
作者 穆钢 赵聚乐 严干贵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共11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由于风力、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幅度大且难以调节,在风电、光伏高占比的未来电力系统中“源随荷动”的功率平衡机制将难以为继,必将转向“主动功率追踪被动功率”的功率平衡机制。...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由于风力、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幅度大且难以调节,在风电、光伏高占比的未来电力系统中“源随荷动”的功率平衡机制将难以为继,必将转向“主动功率追踪被动功率”的功率平衡机制。作为被动功率的主体,风电、光伏和负荷的功率波形特质各异,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分析总被动功率波形的波动特性是实现精准调节能力评估的关键。传统的波形分析方法聚焦于波形中功率值分布特性的研究,难以直接研究波形的时序特征。文中创建了一种新的幅-序解耦波形分析方法,分别用“幅”和“序”两个属性来刻画波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功率波形集成的概念,建立了多元集成功率波形幅-序特性与各元波形幅-序特性间关系的幅-序解耦模型,揭示了元功率波形的幅-序特性对集成功率波形波动特性演变的影响。以多组实际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功率平衡 功率波形 幅-序解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布式光伏制氢的高效紧凑多端口电力电子变换器
7
作者 李驰 叶之菁 +4 位作者 舒文彬 翁幸 王继慷 郑泽东 刘敏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78-3287,I0077,共11页
分布式光伏制氢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新能源消纳手段,还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用能需求。多端口电力电子变换器支持多种能源形式端口互联,有助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制氢系统紧凑化。但是,由于光伏发电和电解制氢两个系统的端口电特性迥异,要求多... 分布式光伏制氢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新能源消纳手段,还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用能需求。多端口电力电子变换器支持多种能源形式端口互联,有助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制氢系统紧凑化。但是,由于光伏发电和电解制氢两个系统的端口电特性迥异,要求多端口电力电子变换器能够适应各端口工作点的宽变化范围和快速波动,并在紧凑空间内安全稳定运行。当前有关多端口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少量的工程样机不仅在效率和功率密度上表现欠佳,并且未就其在分布式光伏制氢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三端口CLLC谐振变换器拓扑以及纯内移相调制和功率解耦控制策略。该三端口变换器不仅实现了高效、高功率密度电能变换,而且可宽范围、快速地跟随光伏出力、调节制氢负载。最后,采用SiC MOSFET功率模块搭建了100kW变换器样机单元验证了以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制氢 高效 高功率密度 多端口电力电子变换器 隔离DC/DC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韧一体Cu/Sn/Ag致密三维网络状接头结构设计与制备
8
作者 张宏辉 徐红艳 +1 位作者 张炜 刘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5-632,共8页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 为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耐高温、高可靠性芯片焊接需求,解决Cu/Sn/Ag体系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接头脆性大、韧性不足、孔隙率高等问题,通过电镀高纯度Cu@Sn核壳结构复合粉末和物理气相沉积镀覆Ag层,研究了Sn镀层厚度对接头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以及镀覆Ag层厚度对TLPS接头抗氧化性能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镀层厚度为2~3μm时接头本体相孔隙率最低,抗拉强度达到86 MPa;Cu/Sn/Ag体系中Sn镀层厚度为2μm且镀覆Ag层厚度为1μm时,Cu_(3)Sn/Ag3Sn包覆Cu颗粒的三维网络状结构致密接头的弹性模量由Cu@Sn体系中的83 GPa降至Cu@Sn@Ag体系中的75 GPa;通过在Cu基板表面镀Sn和镀Ag等改性处理,提高了Cu/Sn/Ag预成型焊片与直接键合铜(DBC)基板的共面性,实现了焊接界面致密互连。以上结果为Cu/Sn/Ag系统TLPS制备耐高温接头技术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器件 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 Cu@Sn@Ag复合粉末 三维网络状结构 耐高温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虚拟同步构网控制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提升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帅 姚良忠 +4 位作者 徐箭 程帆 喻恒凝 邓靖雷 潘尚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1-2924,I0005,共15页
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其电源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其高比例接入将使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特征发生重大改变,给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控制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虚拟同步... 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其电源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其高比例接入将使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特征发生重大改变,给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控制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虚拟同步构网特性及灵活切换控制功能,提出一种提升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构网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虚拟同步构网控制的典型控制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并给出变换器与同步机并联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模型。然后,基于虚拟同步构网控制变换器有功输出占比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给出通过灵活控制变换器有功输出提升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以电压跌落深度为判据,设计基于虚拟同步构网控制反馈模式自适应切换的变换器有功灵活控制方法,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提升。最后,通过对电力电子变换器并网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暂态稳定极限提升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换器 构网控制 虚拟同步控制 高渗透率 暂态稳定极限提升 相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爬坡限幅及频率安全约束的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佳旭 苗世洪 +3 位作者 王廷涛 姚福星 谭昊宇 陈池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近年来,具有强不确定性、弱支撑能力的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及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保障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爬坡限幅与频率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策... 近年来,具有强不确定性、弱支撑能力的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及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保障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爬坡限幅与频率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策略。首先,考虑风电预测误差与风电场并网要求,对相邻调度时段风电爬坡进行几何描述与特征分析。其次,提出日前-日内-实时多阶段风电场站-电力系统级联合调度架构,进一步建立考虑风电爬坡限幅约束的场站级优化调度模型与计及频率安全约束的系统级优化调度模型。最后,基于改进IEEE 39节点系统开展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爬坡限幅约束 频率安全约束 优化调度 储能电站 高比例风电 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设计
12
作者 张炀 李相强 +2 位作者 张健穹 王庆峰 唐先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6,共9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系统宽频带和波束扫描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天线采用线极化喇叭馈源和三明治介质埋藏式贴片单元,其中贴片部分为嵌套式双谐振结构集成可变电容,同步拓宽相位调节... 针对高功率微波系统宽频带和波束扫描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变电容的X波段高功率宽频带波束扫描反射阵列天线。天线采用线极化喇叭馈源和三明治介质埋藏式贴片单元,其中贴片部分为嵌套式双谐振结构集成可变电容,同步拓宽相位调节范围(360°)与工作带宽。通过消除单元突变结构并采用三明治介质层,有效抑制了三相点产生,使功率容量提升至5 MW(0.1 MPa气压SF6环境)。调节可变电容容值可实现8.55~9.65 GHz频段内12%相对调谐带宽。基于11×11矩形栅格的反射阵仿真表明:242 mm口径阵列天线最大增益25.12 dBi,口径效率54.39%,全频带支持0°~20°波束扫描。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设计在调谐带宽(12%)和功率容量(5 MW)方面具有优势,为高功率微波系统的宽频带波束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宽频带 电控波束扫描 反射阵列天线 可变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孔法拉第杯的高功率密度电子束流密度分布测量方法
13
作者 李晨 秦臻 +3 位作者 向军 李天涛 何小中 夏连胜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3,共7页
电子束焊机中的电子束具有功率密度高(10^(6)~10^(8)W/cm^(2))、焦斑尺寸小(几百微米)的特点。其束流密度分布是一项重要的束流品质参数,对焊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电子束密度测量方法(比如荧光成像法)在如此高的功率密... 电子束焊机中的电子束具有功率密度高(10^(6)~10^(8)W/cm^(2))、焦斑尺寸小(几百微米)的特点。其束流密度分布是一项重要的束流品质参数,对焊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电子束密度测量方法(比如荧光成像法)在如此高的功率密度下无法使用。研究了一种基于水冷微孔法拉第杯与高频束流扫描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在电子束焊机偏转线圈上加高频(1~10 kHz)信号,使电子束在较大尺寸范围内扫描,从而降低电子束沉积在法拉第杯表面的功率密度,避免法拉第杯表面被烧毁。可用于真空腔体中的水冷微孔法拉第杯是经过特别设计的,通过水冷带走电子束损失在法拉第杯的表面上的热量。法拉第杯表面有一个数十微米尺寸的微孔。当电子束周期性地经过微孔时,少量电子束通过微孔会进入法拉第杯,形成电信号并经过集成在法拉第杯中的放大器放大后被采集。电子束功率密度分布可由采集到的时域内的电流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量电子束焊机中高功率密度电子束的密度分布,同时具有约23μm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机 高功率密度电子束 束流密度测量 微孔法拉第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低碳电源规划方法
14
作者 李令宇 程浩忠 +3 位作者 张衡 苑子俊 王峥 陆建忠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7,共8页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需求与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存在的必要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考虑多种降碳减排措施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电源规划方法。文中基于储液式碳捕集技术特点,建立含碳捕集技术的电厂出力及固碳模型,综合考...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需求与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存在的必要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考虑多种降碳减排措施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电源规划方法。文中基于储液式碳捕集技术特点,建立含碳捕集技术的电厂出力及固碳模型,综合考虑碳捕集、风电、碳交易等低碳化措施,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了碳捕集电厂运行特性、碳排放量等约束,建立融合电力及碳排放模拟的电源规划模型,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风电不确定因素,采用抽样平均近似方法将机会约束进行处理,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结构,以修改后的IEEE-24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量化评估了碳捕集系统、碳交易价格及不同碳排放水平对电源规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碳捕集 抽样平均近似法 机会约束 低碳电源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超大功率的光储充换电站选址定容方法
15
作者 刘晓楠 张剑 +5 位作者 张智达 多葭宁 程杉 郝爽 赵越 王豪杰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现有研究在超大功率充换电站的规划中对用户行为差异性和随机性刻画不全面,且缺乏对站内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灵活资源协同规划的考虑。为此,提出一种计及多耦合因素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电站双层选址定容方法。首先,构建了考虑用户出行特性... 现有研究在超大功率充换电站的规划中对用户行为差异性和随机性刻画不全面,且缺乏对站内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灵活资源协同规划的考虑。为此,提出一种计及多耦合因素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电站双层选址定容方法。首先,构建了考虑用户出行特性、温度与实时路况等因素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负荷预测模型;其次,为兼顾用户充、换电需求与配电网安全经济发展,将光伏、储能设施作为能量缓冲装置,对其进行精细化出力建模;再次,构建光储充-换电站双层规划模型,其上层模型以充换电站年化收益最优为目标,进行选址,下层模型以用户到站的距离最短为目标,确定各充-换电站的服务范围,并将结果反馈给上层,结合预测结果进行定容优化;最后,以路网与IEEE 33节点配电网耦合拓扑结构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使超大功率充电设施合理接入充换电站,为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功率 负荷预测 光储充换一体化 选址定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凯柏 高博 +4 位作者 高敏 余道杰 周晓东 宋燕燕 王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9-2443,共15页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效应研究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当前,针对复杂电子系统开展HPM效应研究仍面临算法和模型优化、数据精确测量等现实问题。传统理论分析方法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在大模型技术的驱动下,HPM效应评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有效提升电子系统HPM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系统 高功率微波 效应研究 人工智能 效应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论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在内涵特征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自主性、融通性、高质性...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在内涵特征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自主性、融通性、高质性、完备性、实践性、现代性、国际性和可持续性等鲜明特征,遵循政策驱动、教育底层、技能积累、空间生产和实践创造五大逻辑;在属性要求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秉持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和公共属性,具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教育性、坚持职业性和坚定技术性等本质要求。新时代我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坚守职业教育特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技能积累规律;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多元协同、更具韧性的发展机制;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正向互促;在夯基固本上应坚持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校企同行;强化职业教育有组织科(教)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高技能人才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风电低出力事件多维度评估与分布特性分析
18
作者 畅广辉 单瑞卿 +5 位作者 李翔硕 薛盖超 马瑞杰 苏盛 吴坡 阮冲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9-1378,共10页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中,大面积静风和低风速导致风电出力显著低于预期造成的风电低出力事件,对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重大挑战。由于高比例风电接入时间较短,历史数据尚未覆盖各种复杂气象场景,难以形成对风电低出力的深入认...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中,大面积静风和低风速导致风电出力显著低于预期造成的风电低出力事件,对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重大挑战。由于高比例风电接入时间较短,历史数据尚未覆盖各种复杂气象场景,难以形成对风电低出力的深入认知。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气象数据反演的低风力事件评估方法,从低出力强度、持续时间等多个维度分析其年内、年际、极值等分布特征。方法首先结合1979—2023年再分析气象数据反演历史小时尺度区域风电出力序列,接着采用滑动平均检测法识别低出力事件,分析其年内、年际统计分布特性和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最后提出了低出力事件“多年一遇”重现期水平指标。研究结果可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灵活性规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电低出力事件 欧洲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气象数据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电力电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场景下高水电占比西南电网电力交易保供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旭 周全 +3 位作者 孙田 杨洋 毛锐 文思傲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I0051,共12页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水电为主大规模“靠天吃饭”清洁能源的接入,以及极端气候的频发,给西南电网电力可靠供应带来严峻挑战。首先,介绍了西南电网概况和电力市场运营格局。然后,从2022年夏季极端干旱高温少雨气候下,西南电网川渝...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水电为主大规模“靠天吃饭”清洁能源的接入,以及极端气候的频发,给西南电网电力可靠供应带来严峻挑战。首先,介绍了西南电网概况和电力市场运营格局。然后,从2022年夏季极端干旱高温少雨气候下,西南电网川渝地区电力保供事件出发,基于区域电网和市场化的双重视角,归纳总结了西南电网电力保供存在四方面问题:预警层级有限、保供周期较短、保供空间局限、保供资源单一,由此,提出了基于双层级、全周期、全空间、全资源(简称“一双三全”)理念的西南电网电力保供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其次,系统构建了极端气候场景下西南电网电力交易保供体系,主要包括:1)提出了区域电网电力保供预警响应的概念及其等级确定方法,构建了“省级电网+区域电网”的双层级电力交易保供预警响应机制;2)提出了中长期省间可中断电力保供交易品种,构建了“中长期+现货+应急”全周期电力交易保供体系;3)提出了跨区、区内省间市场电力保供的理念,设计了大水电时空置换交易,构建了“跨区+区内省间+省内”的全空间电力交易保供体系;4)提出了负荷侧削峰省间中长期电力保供交易品种,构建了“发电侧+负荷侧”的全资源电力交易保供体系。最后,给出了上述研究成果在西南电网的工程案例,验证了所做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后其他区域电网电力保供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西南电网 电力市场 高水电占比 电力保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 HEMTs的射频功放芯片电热耦合仿真方法研究
20
作者 娄旭烽 王健 夏银水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中采用的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具有高功耗特性,该特性将导致芯片出现严重的自热效应,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为更加精确地分析器件自热效应产生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器件芯片电热耦合协同仿真方法。该方法... 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中采用的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具有高功耗特性,该特性将导致芯片出现严重的自热效应,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为更加精确地分析器件自热效应产生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器件芯片电热耦合协同仿真方法。该方法将器件电分析模型与温度分析模型进行物理耦合,建立相应的电、热耦合方程,通过观察器件的温度变化及相应的电流性能变化,进一步根据器件电流、电压特性计算热源,将功率器件作为热源并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热传导方程以获取芯片整体温度分布。文中通过实验仿真分析观察到自热效应导致氮化镓器件沟道电流下降并进行了详细讨论,得出温度的升高导致迁移率下降是电流减小的主要原因。最后,文中方法与商业软件做了仿真结果对比实验,对比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芯片电热协同模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功率放大器 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自热效应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