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中绕组模块组合式定子结构对低速大功率永磁电机性能影响
1
作者 孙少男 李岩 +1 位作者 张炳义 冯桂宏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4,共14页
针对集中绕组模块组合式定子结构对低速大功率直驱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模块化定子的分块规则和分块数。基于绕组函数法推导了单个定子单元模块在不同拆分方式下的绕组函数和电感表达式。基于有限元仿真先分析了... 针对集中绕组模块组合式定子结构对低速大功率直驱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模块化定子的分块规则和分块数。基于绕组函数法推导了单个定子单元模块在不同拆分方式下的绕组函数和电感表达式。基于有限元仿真先分析了仅绕组分块对电机性能影响;然后分析了冲片和绕组都分块对电机性能影响。通过对比空载和负载性能,总结出各种定子模块化拆分方案的优缺点,为大功率低速直驱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绕组 模块组合式定子 低速大功率 绕组函数 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限制下可移动电力检测设备模块化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国强 唐子琛 +2 位作者 申正义 兰笑然 戴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为提高可移动检测设备在空间限制下布局设计的可控性,提升产品模块间的关联度,明确各部件的布局和功能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模块功能分解的设备布局设计模式。以电力安全工器具移动检测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进行分解... 为提高可移动检测设备在空间限制下布局设计的可控性,提升产品模块间的关联度,明确各部件的布局和功能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模块功能分解的设备布局设计模式。以电力安全工器具移动检测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进行分解,计算各子模块的关联度,得到模块初步的聚类结果,结合功能元分解,梳理了模块化功能分解流程,采用平面排列方式进行图形化示意,并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矩阵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也能为同类型的可移动检测设备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电力检测设备 模块化设计 层次分析法 模块功能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下中国火电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承亮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6期60-70,共11页
将SO2排放量作为一项非期望产出纳入火电行业生产率测算框架,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0个省份火电行业生产率进行测度分解。结果发现"波特假说"在中国火电行业是存在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火电行业全要素生产... 将SO2排放量作为一项非期望产出纳入火电行业生产率测算框架,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0个省份火电行业生产率进行测度分解。结果发现"波特假说"在中国火电行业是存在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火电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国有资产比重、标准煤耗、煤炭价格与生产率显著负相关,电力价格与生产率显著正相关,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呈现显著"U"型关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文章给出了提升中国火电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火电行业 全要素生产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模m次数为d的整数个数的计算
4
作者 刘澄清 倪谷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1期40-42,共3页
该文给出了关于模m次数为d的互不同余的整数个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整数个数 积性函数 直积 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异质性下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在电力行业的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鲜玉娇 赵孟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91,共10页
为评估我国“十四五”时期全国和省级层面碳强度目标在电力行业的可达性,在共同生产前沿建模技术的框架下,基于非参数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对2016—2019年各省电力行业的碳强度最大下降潜力进行测度,并从技术效率变化、发电与控碳技术... 为评估我国“十四五”时期全国和省级层面碳强度目标在电力行业的可达性,在共同生产前沿建模技术的框架下,基于非参数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对2016—2019年各省电力行业的碳强度最大下降潜力进行测度,并从技术效率变化、发电与控碳技术升级、组间最优技术引进3个方面分析其碳生产率的变化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只有有效调整发电燃料结构以及完成区域间的最优技术引进,全国碳强度可下降44.75%,超额完成国家目标(18%);仅在中短期内提升技术效率并升级发电与控碳技术,全国只有6个地区可实现其省目标;研究期内各地区的年平均碳生产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化石能源发电高占比区年均碳生产率增长最快(0.2489),其次为化石能源发电主导区(0.1570)、化石能源发电低占比区(0.1538)和化石能源发电中占比区(0.1401),且促进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组间最优技术的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生产前沿 内生方向距离函数 Luenberger碳生产率指数 碳强度下降潜力 电力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