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网型技术:演进历程、功能定位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伟 周少泽 +4 位作者 黄萌 艾诚 李奕曈 韦徵 郑玉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分析了构网型技术发展的内在驱动需求,明晰了不同形态电网场景下构网型技术的功能定位;最后,从静、动、暂态的稳定性分析等维度,剖析了构网型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大规模应用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构网型装备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杰 贾宏杰 +3 位作者 靳小龙 穆云飞 李敬如 胡诗尧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51,共12页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氢能利用模式,提出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多微网IES电-氢-热P2P交易框架及定价模型。其次,考虑单一微网的电-氢-热多元耦合约束及不同微网间电-氢-热多能互济,兼顾经济性及环保性,提出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混氢天然气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次梯度法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该P2P问题,从而保护各微网的隐私。所提方法设计了动态电、氢、热P2P价格,将传统的电力共享模式拓展为DSG电-氢-热多元协同共享模式。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促进电能、氢能及热能协同共享,并降低多微网IES总运行成本及总碳排放量,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分布式智能电网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氢能 分布式智能电网 微网 综合能源系统 混氢天然气 低碳优化 端对端交易 电-氢-热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抽水蓄能自适应调频控制及低频切泵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萍 胡龙 +2 位作者 邸宏亮 刘德旭 刘海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抽水蓄能具有突出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势。借助其快速响应和灵活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针对抽水蓄能如何融入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转速保护的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控制策... 抽水蓄能具有突出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势。借助其快速响应和灵活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针对抽水蓄能如何融入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转速保护的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控制策略,并采用优化思想对控制参数进行求解。在考虑短期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frequency,RoCoF)预测及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控制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电力系统低频切泵策略进行改进,提出定速抽蓄自适应低频切泵控制策略。通过不同场景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将变速抽蓄自适应综合惯量调频控制策略与改进低频切泵策略相结合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提升系统的频率调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电力系统 频率稳定控制 高比例新能源 频率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白 赵雪纯 +3 位作者 高宁远 杨士伟 吕会森 董光德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40,共8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和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FGCI)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采用Louvain社团发现算法对目标电网进行分区,并按照无功灵敏度最大原则确定各区域...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和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FGCI)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采用Louvain社团发现算法对目标电网进行分区,并按照无功灵敏度最大原则确定各区域主导治理节点。建立基于G1-改进拉开档次法(ISD)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构建考虑MFGCI不同剩余容量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新能源并网有功功率削减量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治理后的电能质量最优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发电并网 电能质量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 综合治理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技术及其构网应用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唐西胜 娄彦涛 +3 位作者 戴兴建 汪泰安 孙大南 丘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3,共13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比例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惯量响应、故障暂态支撑、快速调频调压等构网需求凸显,飞轮储能作为一种短时高功率的物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快速高频次调节的构网运行中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主要介绍了... 随着新能源发电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比例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惯量响应、故障暂态支撑、快速调频调压等构网需求凸显,飞轮储能作为一种短时高功率的物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快速高频次调节的构网运行中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主要介绍了当前高速飞轮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基于功率、储能量和转速3个核心参量提出了“技术强度”这一飞轮储能的综合性指标,并以此为参考,分析了国内外飞轮储能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飞轮储能单机在磁悬浮轴承、高强度转子、真空散热和轴系振动抑制等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指出飞轮阵列构网运行需要实现集结架构、协同控制与能量管理的优化,并需要提升阵列整体响应能力和暂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飞轮储能 飞轮阵列 构网型储能 虚拟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准模态的日功率波形不确定性量化评估分析方法
6
作者 严干贵 邢奥岚 +3 位作者 穆钢 陈璐 赵聚乐 詹朔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9-36,共8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导致功率平衡难,认识系统注入功率的不确定性是合理配置调节资源、保障系统供需平衡的关键。文中从系统运行角度出发,以日功率波形为研究要素,提出一种基于基准模态的日功率波形不确定性量...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注入功率不确定性导致功率平衡难,认识系统注入功率的不确定性是合理配置调节资源、保障系统供需平衡的关键。文中从系统运行角度出发,以日功率波形为研究要素,提出一种基于基准模态的日功率波形不确定性量化评估方法,依据日功率波形与基准模态功率波形之间的偏差来度量日功率波动的不稳定程度,据此分析负荷、风电、光伏等多类型日功率波形的不确定性特征。根据多类型日功率波形汇聚后总被动日功率波形与其基准模态功率波形之间的偏差,定量评估了风电、光伏联网带来的系统调节功率和调节电量的需求,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资源需求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日功率波形 时序分布 不确定性 基准模态 量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补偿调峰调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艾学山 黄馗 +3 位作者 石轩语 赵龙庆 刘丰硕 于洋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1,共8页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协调高比例新能源与常规电站出力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含风光等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区域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水风光一体化下梯级水电站对风光...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协调高比例新能源与常规电站出力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含风光等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区域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水风光一体化下梯级水电站对风光等新能源与其他水电站等变化出力进行中长期补偿调峰调度研究,分别建立了以年、月、旬为计算期,以月、旬、日为计算时段的序贯补偿调峰调度模型,并应用DDDPSA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新能源占比较高的广西电网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实例研究表明,梯级水电站与风光等新能源进行补偿调峰调度可以充分发挥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优势,提高电网中长期补偿调峰能力。研究方法可为含高比例新能源的区域电网开展梯级水电站的补偿调峰优化运行,提高电网科学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梯级水电站 补偿调峰 DDDPSA算法 广西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多元功率波形集成波动特性的幅-序解耦分析方法
8
作者 穆钢 赵聚乐 严干贵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共11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由于风力、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幅度大且难以调节,在风电、光伏高占比的未来电力系统中“源随荷动”的功率平衡机制将难以为继,必将转向“主动功率追踪被动功率”的功率平衡机制。...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由于风力、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幅度大且难以调节,在风电、光伏高占比的未来电力系统中“源随荷动”的功率平衡机制将难以为继,必将转向“主动功率追踪被动功率”的功率平衡机制。作为被动功率的主体,风电、光伏和负荷的功率波形特质各异,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分析总被动功率波形的波动特性是实现精准调节能力评估的关键。传统的波形分析方法聚焦于波形中功率值分布特性的研究,难以直接研究波形的时序特征。文中创建了一种新的幅-序解耦波形分析方法,分别用“幅”和“序”两个属性来刻画波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功率波形集成的概念,建立了多元集成功率波形幅-序特性与各元波形幅-序特性间关系的幅-序解耦模型,揭示了元功率波形的幅-序特性对集成功率波形波动特性演变的影响。以多组实际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功率平衡 功率波形 幅-序解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周峻 冀承泽 +3 位作者 李儒欢 宋旭晖 吴锴 成永红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6-2113,共18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可能因储能、消纳措施不足等原因导致大量弃电,另外波动性、间歇性的风光能源也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因素。以电解水制氢为核心的电氢协同技术既可以助力过剩风光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升能源利用率;...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可能因储能、消纳措施不足等原因导致大量弃电,另外波动性、间歇性的风光能源也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因素。以电解水制氢为核心的电氢协同技术既可以助力过剩风光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升能源利用率;还具备参与电网调峰、调压及调频以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首先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原理特性、性能指标与产业化进程;进而结合电制氢-储氢行业现状,总结了电氢协同技术参与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深入剖析了电解水制氢技术在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中的应用可行性。同时,针对未来电氢协同技术提升电网支撑能力的潜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新型电力系统 氢储能 综合能源系统 多联产 电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络分区与临界惯量计算的新能源新增容量决策方法
10
作者 李世春 杨跳 +3 位作者 石明达 刘蒙恩 刘佳昌 李振兴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引发的系统频率失稳问题,提出基于联络分区与临界惯量计算的新能源新增容量决策方法。首先,将大型电力系统区域划分,对与研究系统直接连接区域的电网等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研究系统的等效惯量;接着,从频率安... 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引发的系统频率失稳问题,提出基于联络分区与临界惯量计算的新能源新增容量决策方法。首先,将大型电力系统区域划分,对与研究系统直接连接区域的电网等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研究系统的等效惯量;接着,从频率安全约束的角度出发,根据同步机组一次调频的线性化模型求解出临界惯量,结合电网等效惯量大于临界惯量约束条件计算新能源最大新增并网容量;然后,考虑电网未来同步机组退役和更高质量频率运行要求下的不同情况;最后,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仿真,验证所提对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计算方法的合理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 区域电网等值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 临界惯量 频率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配电网控保协同技术综述
11
作者 秦文萍 魏琦 +3 位作者 蔡逸天 韩肖清 燕铮 赵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80,共16页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网换流器的发展及应用;其次,介绍了控保协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最后,综述了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后配电网中的控保协同方案,并对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控保协同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为相关科研人员及相关企业提供详尽的学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 控保协同 构网型控制 稳定运行 新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下电网暂态频率轨迹在线预测
12
作者 姜涛 吕亚洲 +3 位作者 刘福锁 李威 赖业宁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国外大停电事故表明,海量不同新能源在受扰后可能存在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的场景,对系统整体功率冲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变化,暂态频率轨迹预测愈加困难。现有频率轨迹预测分析方法通常仅考虑低电压穿越或脱网的单一扰动形式,且缺... 国外大停电事故表明,海量不同新能源在受扰后可能存在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的场景,对系统整体功率冲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变化,暂态频率轨迹预测愈加困难。现有频率轨迹预测分析方法通常仅考虑低电压穿越或脱网的单一扰动形式,且缺乏实用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案,难以对频率不安全的场景进行预警或预控。为此,文中首先分析了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风电出力分布特性引起有功功率恢复差异的机理及对系统功率冲击的影响;其次,考虑阶跃、非阶跃等多种功率扰动形式,提出了计及风电低电压穿越复杂恢复和脱网并存下的电网频率响应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离线分档建模、在线快速预测、临界追加校验”的工程应用方案;最后,通过美国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测试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低电压穿越 脱网 暂态频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13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优化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吉星 侯依昕 +3 位作者 白坚实 张玫珊 蒋海玮 叶鹏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针对新能源电网中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导致系统灵活性需求较大、灵活性供需失衡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鲁棒优化规划方法。首先,分析新能源电网内电-氢转换设施和电-氢储能设施运行特性,建立电-氢能量耦合模... 针对新能源电网中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导致系统灵活性需求较大、灵活性供需失衡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鲁棒优化规划方法。首先,分析新能源电网内电-氢转换设施和电-氢储能设施运行特性,建立电-氢能量耦合模型;其次,分析电网引入电-氢储能后的灵活性需求与灵活性供给能力特性,建立考虑电-氢储能的新能源电网灵活性裕度指标;再次,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分布鲁棒优化规划模型;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验证了文章所提方法能够确定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的配置容量,提高新能源电网系统灵活性的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 新能源电网 电储能 氢储能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爬坡限幅及频率安全约束的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佳旭 苗世洪 +3 位作者 王廷涛 姚福星 谭昊宇 陈池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近年来,具有强不确定性、弱支撑能力的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及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保障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爬坡限幅与频率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策... 近年来,具有强不确定性、弱支撑能力的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及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保障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爬坡限幅与频率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策略。首先,考虑风电预测误差与风电场并网要求,对相邻调度时段风电爬坡进行几何描述与特征分析。其次,提出日前-日内-实时多阶段风电场站-电力系统级联合调度架构,进一步建立考虑风电爬坡限幅约束的场站级优化调度模型与计及频率安全约束的系统级优化调度模型。最后,基于改进IEEE 39节点系统开展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爬坡限幅约束 频率安全约束 优化调度 储能电站 高比例风电 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季节性氢储能的电力系统跨尺度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方法
16
作者 金昱烨 方家琨 +5 位作者 艾小猛 钟治垚 魏利屾 朱梦姝 崔世常 文劲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0-129,共10页
氢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应对净负荷季节性不均衡问题的关键手段。为充分评估新型电力系统中氢储能对新能源的消纳作用,建立了含季节性氢储能的电力系统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针对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时间跨度长、电... 氢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应对净负荷季节性不均衡问题的关键手段。为充分评估新型电力系统中氢储能对新能源的消纳作用,建立了含季节性氢储能的电力系统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针对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时间跨度长、电力设备数量多、氢储能长时耦合特性所导致的优化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的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季节性策略迭代方法。该方法通过评估储氢量对未来时段总运行成本的影响来调整全年时序运行模拟决策,基于储氢量的值函数近似前瞻策略及其并行更新方法实现近似最优解的快速求解。以两个改进系统算例为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氢耦合 氢储能 时序生产模拟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低碳电源规划方法
17
作者 李令宇 程浩忠 +3 位作者 张衡 苑子俊 王峥 陆建忠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7,共8页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需求与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存在的必要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考虑多种降碳减排措施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电源规划方法。文中基于储液式碳捕集技术特点,建立含碳捕集技术的电厂出力及固碳模型,综合考...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需求与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存在的必要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考虑多种降碳减排措施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电源规划方法。文中基于储液式碳捕集技术特点,建立含碳捕集技术的电厂出力及固碳模型,综合考虑碳捕集、风电、碳交易等低碳化措施,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了碳捕集电厂运行特性、碳排放量等约束,建立融合电力及碳排放模拟的电源规划模型,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风电不确定因素,采用抽样平均近似方法将机会约束进行处理,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结构,以修改后的IEEE-24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量化评估了碳捕集系统、碳交易价格及不同碳排放水平对电源规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碳捕集 抽样平均近似法 机会约束 低碳电源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 亚夏尔·吐尔洪 +1 位作者 郑云平 兰承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8,共10页
构网(grid-forming,GFM)型储能技术可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的一个有效手段。基于此,分析了GFM型储能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机理,根据GFM型储能技术原理和特性,对比分析了5种常用的... 构网(grid-forming,GFM)型储能技术可构建起支撑大电网稳定运行的电压源,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的一个有效手段。基于此,分析了GFM型储能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机理,根据GFM型储能技术原理和特性,对比分析了5种常用的提升电网稳定性技术。给出一种考虑多时变参数的GFM型储能系统模型搭建思路,并提出GFM型储能技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方案以及海量GFM型储能设备并网振荡产生机制分析方法。同时,研究了基于信号注入的系统阻抗动态辨识技术,进而提出海量GFM型储能设备并网系统阻抗重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储能 高比例新能源 并网稳定 并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嵌入的非固定长度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快速评估
19
作者 李湘 陈思远 +3 位作者 张俊 柯德平 高杰迈 杨欢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2-970,I0002,共10页
在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关键途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快速准确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物理信息嵌入序列到序列(PI-seq2seq)神经网络与级联卷积神经网... 在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关键途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快速准确的暂态功角稳定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物理信息嵌入序列到序列(PI-seq2seq)神经网络与级联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含构网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评估方法.首先,采用PI-seq2seq网络结构预测未来功角轨迹,通过构造含物理损失项的损失函数引导模型训练过程,避免时域仿真耗时过长影响快速暂态评估.其次,级联卷积神经网络以预测的功角轨迹作为输入评估暂态稳定情况及其置信度,并配置评估置信度阈值判断机制以实现非固定评估长度的暂态稳定判断,克服了固定功角曲线长度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最后,在Kundur系统中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功角曲线预测与稳定评估方法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新能源 物理信息嵌入序列到序列神经网络 功角轨迹预测 级联卷积神经网络 暂态功角稳定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场景下高水电占比西南电网电力交易保供体系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旭 周全 +3 位作者 孙田 杨洋 毛锐 文思傲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I0051,共12页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水电为主大规模“靠天吃饭”清洁能源的接入,以及极端气候的频发,给西南电网电力可靠供应带来严峻挑战。首先,介绍了西南电网概况和电力市场运营格局。然后,从2022年夏季极端干旱高温少雨气候下,西南电网川渝...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水电为主大规模“靠天吃饭”清洁能源的接入,以及极端气候的频发,给西南电网电力可靠供应带来严峻挑战。首先,介绍了西南电网概况和电力市场运营格局。然后,从2022年夏季极端干旱高温少雨气候下,西南电网川渝地区电力保供事件出发,基于区域电网和市场化的双重视角,归纳总结了西南电网电力保供存在四方面问题:预警层级有限、保供周期较短、保供空间局限、保供资源单一,由此,提出了基于双层级、全周期、全空间、全资源(简称“一双三全”)理念的西南电网电力保供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其次,系统构建了极端气候场景下西南电网电力交易保供体系,主要包括:1)提出了区域电网电力保供预警响应的概念及其等级确定方法,构建了“省级电网+区域电网”的双层级电力交易保供预警响应机制;2)提出了中长期省间可中断电力保供交易品种,构建了“中长期+现货+应急”全周期电力交易保供体系;3)提出了跨区、区内省间市场电力保供的理念,设计了大水电时空置换交易,构建了“跨区+区内省间+省内”的全空间电力交易保供体系;4)提出了负荷侧削峰省间中长期电力保供交易品种,构建了“发电侧+负荷侧”的全资源电力交易保供体系。最后,给出了上述研究成果在西南电网的工程案例,验证了所做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后其他区域电网电力保供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西南电网 电力市场 高水电占比 电力保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