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A-VMD的空天地算力网络中数字孪生逻辑靶场负载预测
1
作者 陈浩 党政 +2 位作者 黑新宏 赵彤 张杰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2,共13页
在空天地多层次算力网络背景下,针对数字孪生逻辑靶场中因负载数据复杂性和非平稳特征带来的精准预测挑战,提出融合格拉姆转场(GAF)、卷积神经网络(CNN)、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压缩与激励网络(SENet)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GCSG模型。GCSG模... 在空天地多层次算力网络背景下,针对数字孪生逻辑靶场中因负载数据复杂性和非平稳特征带来的精准预测挑战,提出融合格拉姆转场(GAF)、卷积神经网络(CNN)、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压缩与激励网络(SENet)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GCSG模型。GCSG模型通过GAF将一维负载数据转换为二维图像,利用CNN提取局部特征,使用SENet优化特征重要性,采用GRU捕捉时序特征,实现了高效的特征融合和精准预测。此外,GCSG模型采用融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对负载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CSG模型在不同数据长度下均表现出优异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且在多步预测任务中同样表现突出。因此,GCSG模型显著提升了负载数据的预测精度,为空天地算力网络中的数字孪生系统负载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地多层次算力网络 数字孪生 逻辑靶场 负载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零序功率特性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段实验设计
2
作者 高伟 郑子杰 +2 位作者 李育凤 林建新 郭谋发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2,共9页
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段实验。首先研制了接地故障实验平台,包括10kV真型实验系统和接地电流识别装置。接着,提出了配电网接地故障选段的设计方案,并针对故障电流识别准确率低的工程普遍性问题,在深... 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段实验。首先研制了接地故障实验平台,包括10kV真型实验系统和接地电流识别装置。接着,提出了配电网接地故障选段的设计方案,并针对故障电流识别准确率低的工程普遍性问题,在深入分析健全区段与故障区段暂态零序功率累加和极性差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与小波包能量熵的特征频带优选的接地故障电流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自适应、免阈值的优点,相对于其他文献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最后,针对不同的课程需求,设计了层次性实验,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选段 暂态零序功率特性 特征频带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暂态过程分析及保护新方案
3
作者 张艳霞 宋金孺 张子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和交流重新馈入充电阶段。基于叠加原理分析了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直流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的电流成分和变化规律,得到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非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振荡衰减分量特征的结论;利用牛顿迭代法推导了交流重新馈入充电的时刻,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计算了过渡过程持续的最短时间。基于子模块电容放电开始时刻至交流重新馈入充电时刻这一段的暂态特征提出单极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直流母线出现的零模电压启动保护,利用零模电压极性实现故障选极,利用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绝对值的第一个积分时段值大于非故障馈线的值、且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选出故障馈线。搭建仿真模型,对故障分析结果和保护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直配电网 直流中性点不接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单极接地故障 暂态特性 零模分量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构单元的多功能有源消弧装置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文 钱信君 +3 位作者 郭祺 陈饶 施从新 黄继盛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 单相接地故障的高质量调控是支撑新型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有源消弧装置AASD(active-type arc suppression device)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异构单元的有源消弧装置HU-AASD(AASD based on heterogeneous unit)拓扑结构及调控策略。首先,HU-AASD利用第四桥臂为虚拟中性点提供电压支撑,使得三相桥臂的耐压需求被降低至相电压,从而降低了AASD的器件成本与体积;其次,所提方案兼具容性和感性无功补偿能力,且接地故障发生后HU-AASD可不间断地向电网提供无功补偿,从而为配电网提供不间断的电压支撑;最后,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拓扑及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有源消弧装置 无功补偿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序突变量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
5
作者 李林 高厚磊 +1 位作者 袁通 彭放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7-167,共11页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微弱且受中性点接地方式影响,现有故障检测和定位方法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足。首先,文中对中性点不接地、谐振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配电网的接地故障零序网络进行了简化,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微弱且受中性点接地方式影响,现有故障检测和定位方法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足。首先,文中对中性点不接地、谐振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配电网的接地故障零序网络进行了简化,分析了不同接地方式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零序故障特征,推导出了故障点上游与健全线路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之间的关系及特征差异;其次,定义了能反映故障前后特征差异的零序突变量,提出了基于离散数值积分的零序突变量计算方法以及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优化修正方法,可以减小故障前不平衡状态的影响,并自适应整定高灵敏阈值。通过比较零序突变量的幅值,分布于配电网的检测点均可实现故障检测;主站集中分析各检测点零序突变量的符号,则可进一步实现故障区段定位。最后,利用PSCAD仿真数据和真型电弧故障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接地方式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特征 故障检测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一致性的新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研究
6
作者 胡蓉 殷雪莉 +2 位作者 徐梦 张劲松 乐健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61,共13页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distributed PV inverter,DPVI)在完成既定的有功输出任务的同时,具备解决配电网中多种电能质量问题的能力,但往往由于可用补偿容量较小而影响了电能质量治理效果。文中研究了利用多个小容量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协同进行...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distributed PV inverter,DPVI)在完成既定的有功输出任务的同时,具备解决配电网中多种电能质量问题的能力,但往往由于可用补偿容量较小而影响了电能质量治理效果。文中研究了利用多个小容量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协同进行谐波和电压波动治理的方法。首先给出了基于DPVI的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方案的系统架构,给出了谐波本地治理和节点电压分布式控制相结合的光伏逆变器指令电流生成方法。基于分布式一致性协议设计了领导-跟随模式的节点电压协同控制策略,并证明了所提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收敛性。其次,建立了新型配电系统分布式控制数学模型,考虑通信时延与不确定参数,分析系统稳定性与鲁棒稳定性,推导了考虑时延的系统稳定性判据与鲁棒稳定性判据。以最小化单步收敛因子为目标设计了领导者选择优化模型。多种场景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有效实现多种电能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并证明了考虑时延的稳定性判据与鲁棒稳定性判据的准确性,为提高新型配电系统供电质量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 领导-跟随模式 单步收敛因子 新型配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相恢复电压暂态时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喻锟 倪聪 +3 位作者 曾祥君 梁洪湘 王沾 卓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6,I0012,共16页
配电网接地故障过零熄弧后的电压暂态恢复特性决定了系统过电压水平及电弧重燃特性,目前,中性点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熄弧后暂态恢复电压变化机理尚不明确,为此建立柔性接地配电网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理论解析故障过零熄弧后故障恢复电... 配电网接地故障过零熄弧后的电压暂态恢复特性决定了系统过电压水平及电弧重燃特性,目前,中性点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熄弧后暂态恢复电压变化机理尚不明确,为此建立柔性接地配电网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理论解析故障过零熄弧后故障恢复电压的时域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配电网谐振接地与柔性接地方式下,系统参数变化对故障相恢复电压暂态峰值与恢复速度的影响,揭示暂态时间尺度下故障相恢复电压特征随注入零序电流值与电流注入时机的变化规律,阐明通过中性点注入可控零序电流抑制故障暂态过电压的机理。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与10 kV真型配电网实验场中模拟各种运行和故障工况,仿真与真型实验结果均验证柔性接地配电网故障相恢复电压时域解析特征与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柔性接地方式 故障恢复电压 暂态时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分布式电源的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君杨 李海勇 +3 位作者 蒋连钿 沈梓正 任浩林 郭丽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3-110,共8页
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特征会受到类型不一的并网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所采用的接地方式影响。针对此问题,结合对称分量法,首先建立了含有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接地方式并网DG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 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特征会受到类型不一的并网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所采用的接地方式影响。针对此问题,结合对称分量法,首先建立了含有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接地方式并网DG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模型。然后对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点电流和线路的三序电流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单相接地故障仿真模型,验证了对故障电流特征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并网DG为不接地方式时对系统故障特征影响最小。这为并网DG的种类和并网变压器接地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单相接地故障 经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 故障电流 变压器接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并联小电阻的含多分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陶政臣 高湛军 见文号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8-48,共11页
含多分支配电网拓扑结构复杂,传统算法常忽略分支,测距精度受到影响。为此,提出基于投入并联小电阻的含多分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方法。首先,检测故障零模、线模波到达首端的时间差,投入消弧线圈处并联小电阻,利用并联小电阻产... 含多分支配电网拓扑结构复杂,传统算法常忽略分支,测距精度受到影响。为此,提出基于投入并联小电阻的含多分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方法。首先,检测故障零模、线模波到达首端的时间差,投入消弧线圈处并联小电阻,利用并联小电阻产生的零模波到达首端的时刻,以及零模波到达故障点后折、反射产生的线模波到达首、末端的时刻,消除零模波波速影响。其次,定义故障判别系数,判断故障发生在主干线路或分支上,根据故障所在区段精确计算故障距离,并根据混合线路的特点对故障判别系数进行修正以适应混合线路。最后,在PSCAD仿真平台上对所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判断故障区段,精确定位故障点且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和抗同步误差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支 单相接地故障 线模波 故障判别系数 混合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地电流谐波分析识别配电电缆缺陷 被引量:1
10
作者 门业堃 潘泽华 +2 位作者 刘博 陈平 赵建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1,共6页
配电电缆的运行状态与配电网安全息息相关,本文以热老化、外护套损伤、金属屏蔽层损伤和过度弯折4种典型缺陷类型下电缆的接地电流信号为基础,采用加布莱克曼窗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分析谐波特征规律,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实现了配电... 配电电缆的运行状态与配电网安全息息相关,本文以热老化、外护套损伤、金属屏蔽层损伤和过度弯折4种典型缺陷类型下电缆的接地电流信号为基础,采用加布莱克曼窗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分析谐波特征规律,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实现了配电电缆缺陷的有效识别。研究发现,缺陷电缆接地电流以9次谐波为显著特点,随缺陷加深部分谐波含量呈单一变化趋势。准确检测配电电缆缺陷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及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电缆 缺陷识别 接地电流 谐波特征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降维的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估计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冠华 徐凯 +2 位作者 刘志宇 马一菱 王雅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49,共10页
为准确估计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两步降维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构建滤波器,根据馈线零序电流建立高维特征数据集,经过主成分分析法及希尔伯特变换映射算法将高维数据两次降... 为准确估计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两步降维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构建滤波器,根据馈线零序电流建立高维特征数据集,经过主成分分析法及希尔伯特变换映射算法将高维数据两次降维后得到二维特征数据集。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自适应地将数据分为故障数据和非故障数据两类,从而估计故障发生时刻。文中设计了包含7种常见高阻接地介质的11组实验,对该算法的故障时刻辨识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精度在7.3 ms以内,对瞬时性故障能够有效识别故障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 经验模态分解 故障时刻检测 降维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短配网线路故障点排查平均时间
12
作者 刘扬 陈鹏 +1 位作者 吴晗 张远航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7期66-69,共4页
针对在电网运行期间,线路故障较多且造成配电网接地的原因复杂、排查难度大,从而导致配网线路故障点排查平均时间过长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体双核”系统的缩短配网线路故障点排查平均时间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导致接地故障点排... 针对在电网运行期间,线路故障较多且造成配电网接地的原因复杂、排查难度大,从而导致配网线路故障点排查平均时间过长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体双核”系统的缩短配网线路故障点排查平均时间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导致接地故障点排查时长居高不下的各种原因,找到了增加故障点排查时间的主要问题;其次,制定了通过快速判断接地故障范围从而使寻找接地故障点时间缩短的策略,建立了基于“一体双核”系统的缩短配网线路故障点排查平均时间的方法;最后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排查体系合理可行,有效地缩减了配网线路故障点排查平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线路 故障处理 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纳互差之绝对值和的极大值法小电流接地选线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唐轶 陈奎 +1 位作者 陈庆 董海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4,共6页
在详细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电网零序测量导纳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导纳互差之绝对值和的极大值法。该方法有效地拉大了故障馈线与非故障馈线故障判断量的差距,极大地提高了保护裕度。由于该方法所用的故障判... 在详细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电网零序测量导纳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导纳互差之绝对值和的极大值法。该方法有效地拉大了故障馈线与非故障馈线故障判断量的差距,极大地提高了保护裕度。由于该方法所用的故障判断信息大,使其抗干扰能力大为增加。运行情况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选线 极大值法 绝对值 导纳 故障判断 小电流接地 抗干扰能力 接地电网 选线方法 准确性 馈线 零序 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优化规划研究综述 被引量:47
14
作者 章文俊 程浩忠 +2 位作者 程正敏 姚茵 谷庆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3,55,共9页
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配电网优化规划的研究现状。对配电网规划模型从时间、物理结构、经济性、可靠性4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并归结为从输入或输出角度进行考虑的两大类模型;将优化方法分为经典数学方法和启发式方法等类别。其中现代... 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配电网优化规划的研究现状。对配电网规划模型从时间、物理结构、经济性、可靠性4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并归结为从输入或输出角度进行考虑的两大类模型;将优化方法分为经典数学方法和启发式方法等类别。其中现代启发式算法若对线路进行编码计算,通常需要对网络的辐射性、连通性进行检验及修复,从而影响算法效率,指出可考虑采用树型结构编码进行计算。最后介绍了配电网规划研究中已出现及可能会出现的如:基于接线模式的配电网规划,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过渡等5方面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规划 模型 算法 接线模式 电力市场 分布式电源 地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问题 被引量:44
15
作者 薛永端 郭丽伟 +2 位作者 张林利 徐丙垠 李天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9-136,共8页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是配电系统的基础问题,对于分布式电源(DG)大量接入的有源配电网,其接地方式将由主网和DG共同决定,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和过电压等问题也将更为复杂,需要重新审视。文中给出了有源配电网中主网和DG接地方式可能的组合;针...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是配电系统的基础问题,对于分布式电源(DG)大量接入的有源配电网,其接地方式将由主网和DG共同决定,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和过电压等问题也将更为复杂,需要重新审视。文中给出了有源配电网中主网和DG接地方式可能的组合;针对DG并网、脱网不同运行状态以及接地故障后主网线路保护、孤岛保护等不同故障处理阶段,分析了可能面临的接地方式与故障电流、过电压等转变问题;提出了接地方式已确定的现有配电网中DG接地方式选择以及脱离现有配电网条件约束的有源配电网接地方式选择的基本思路,为有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接地方式 分布式电源 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4
16
作者 郭丽伟 薛永端 +2 位作者 徐丙垠 蔡燕春 张少凡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40-2345,共6页
单相接地占配网故障的80%,而中性点接地方式决定了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流程,对供电可靠性有决定性影响。文章针对中性点采用小电流接地、小电阻接地方式的架空线路网络与电缆网络,分析了接地方式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 单相接地占配网故障的80%,而中性点接地方式决定了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流程,对供电可靠性有决定性影响。文章针对中性点采用小电流接地、小电阻接地方式的架空线路网络与电缆网络,分析了接地方式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短时停电次数等供电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对比,旨在从供电可靠性方面为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接地方式 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 单相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远景目标网架的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型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韩 陈彬 +5 位作者 吴涵 张功林 葛少云 刘洪 何文涛 杨海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对网架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接线模式,未能体现区域电网中不同地形和不同负荷密度条件下变电站的供电结构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水平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型设计理念,构建了适用于我国中压配电网的典型供电模型。首先分析了国外城... 针对目前国内对网架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接线模式,未能体现区域电网中不同地形和不同负荷密度条件下变电站的供电结构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水平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型设计理念,构建了适用于我国中压配电网的典型供电模型。首先分析了国外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型的特点,然后对供电模型进行了定义,总结了其优势及特点,并提出供电模型构建的思路与原则,进而分析了供电模型选择需考虑的因素,最后对供电模型的扩展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中压配电网远景目标网架规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网架结构 供电模型 接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电源的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郭丽伟 薛永端 +2 位作者 张林利 徐丙垠 张仲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16-123,共8页
不同接地方式分布式电源(DG)并网将影响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特征,对于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DG接地方式选择较为灵活,对接地故障电流的影响尤为复杂。针对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建立了旋转型DG并网后的接地故障分析模型,分析了并网DG... 不同接地方式分布式电源(DG)并网将影响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特征,对于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DG接地方式选择较为灵活,对接地故障电流的影响尤为复杂。针对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建立了旋转型DG并网后的接地故障分析模型,分析了并网DG采用不同接地方式时接地故障点电流、线路三相故障电流与线路正序、负序、零序电流的特征。结果表明,不接地方式DG对接地故障电流基本无影响;但DG采用直接接地、小电阻接地方式时,各故障电流将明显增大或减小,甚至从无到数百安培,将会影响系统原有接地保护与三相保护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含DG小电阻接地方式配电网的保护配置与DG接地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小电阻接地方式 分布式电源 接地故障 故障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接地阻抗及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中低压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一):模型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元海 王淳 +2 位作者 辛建波 刘爱国 陈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19-2627,共9页
现有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模型和算法大部分是在基于中性点理想接地假设的Kron简化基础上,由单相潮流计算方法直接扩展得到,分析的精度和适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摒弃以往基于Kron简化的三相潮流计算框架,提出精细化的三相潮流... 现有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模型和算法大部分是在基于中性点理想接地假设的Kron简化基础上,由单相潮流计算方法直接扩展得到,分析的精度和适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摒弃以往基于Kron简化的三相潮流计算框架,提出精细化的三相潮流计算模型和算法。建立一个能够囊括中低压配电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计及各元件接地阻抗的统一模型。模型中将支路元件和端点元件统一采用端口的I-F(U)方程进行描述。给出了构成支路元件的线路、变压器更为精确的模型,并通过在相线变换矩阵中引入附加矩阵项的方法解决了D型变压器的Y参数矩阵奇异问题。将端点元件分成负荷和分布式电源二类,负荷采用IEEE推荐的ZIP模型,分布式电源按各相是否独立控制分为三相控制和单相控制。单相控制方式分为PQ、PI两种。三相控制方式采用三相功率总和为恒定量的模型,并进一步细分为PQ、PI、PV共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三相潮流 接地阻抗 统一网络模型 ZIP负荷模型 分布式电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群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7
20
作者 支娜 肖曦 +1 位作者 田培根 张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微网群作为多个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及负载的互联系统,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是微网群稳定运行的基础。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微网群研究中的组网形式及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阐述,列... 微网群作为多个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及负载的互联系统,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是微网群稳定运行的基础。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微网群研究中的组网形式及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阐述,列举了交流总线架构、交直流总线架构及虚拟微网群总线架构的组网形式,比较了微网群分级控制、主从控制、多代理控制及对等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对微网群未来的发展及研究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建议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群 协调控制 分布式电源 组网方式 多代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