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参与机制、困境及对策--来自贵州省剑河县调研的证据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哲晰 高鸣 穆月英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9,共10页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是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能,特别是对脱贫人口较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地区,有效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电商经营过程中联农带农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商...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是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能,特别是对脱贫人口较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地区,有效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电商经营过程中联农带农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商的机制原因、痛点难点及政策需求,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贵州省剑河县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访谈。研究表明,一是在参与电商的影响因素中,企业家精神、互联网经验积累、社会关系网络、特色产业基础、网络和物流设施建设、市场需求变化及政府政策扶持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电商的重要因素;二是在农产品电商的作用机制上,通过拓展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经营收入、提高社会声誉,使农产品电商成为惠及脱贫地区的有效手段;三是农产品电商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难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如专业技术不足、资金积累薄弱、人才资源稀缺等个性问题,以及质量安全认证费用高、产品销售渠道窄、基础设施条件差、带动小农户难等共性问题,做好产品认证、促进产销衔接、优化营商环境是其迫切需求。为促进电商在农村的发展,应强化政策保障,优化服务体系;遵循经济规律,促进科学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生产托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脱贫地区 联农带农 政策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反贫困的困境及政策调适 被引量:70
2
作者 兰剑 慈勤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8,共6页
后脱贫攻坚时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形势进入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的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两无人口"数量巨大,兜底脱贫压力激增,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已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大,农村贫困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当前中... 后脱贫攻坚时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形势进入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的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两无人口"数量巨大,兜底脱贫压力激增,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已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大,农村贫困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反贫困"造血"功能不足,救助标准过低,兜底脱贫作用有限,救助政策简单叠加,能力提升政策缺失,低收入群体争当"贫困户"。面对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反贫困的新形势,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亟需强化兜底脱贫保障和政策衔接,更加关注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规避救助依赖,建立贫困风险预警机制,注重贫困者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攻坚时代 社会救助 贫困治理 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扶贫资金支出结构的动态减贫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孙晔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8期117-120,共4页
文章从理论上总结扶贫资金支出对农村贫困的减贫效果,构建扶贫资金支出与农村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深度、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的研究假设,以宏观调查数据度量我国农村贫困程度,揭示我国... 文章从理论上总结扶贫资金支出对农村贫困的减贫效果,构建扶贫资金支出与农村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深度、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的研究假设,以宏观调查数据度量我国农村贫困程度,揭示我国农村贫困的变化趋势,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对扶贫资金支出结构的动态减贫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扶贫专项贷款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具有正向减贫效果;以工代赈资金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深度以及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扶贫发展资金对农村贫困深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而扶贫专项贷款对农村贫困强度的冲击则显示出负向减贫效果;扶贫发展资金对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显著负效应。据此,文章提出改善扶贫资金支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金 支出结构 农村贫困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汪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9,共13页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扶贫理论及实践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治理机制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了习近平精...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扶贫理论及实践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治理机制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历史条件;通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益贫式"发展与"扶智""扶志"、金融扶贫攻坚、贫困测算与扶贫效果评价视角的文献分析,阐释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深刻内涵,指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关键点是:如何破解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难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陷阱"。这也是贫困缩减研究方向当下及未来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益贫式”发展 扶贫攻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钟文 严芝清 +1 位作者 钟昌标 郑明贵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3,共11页
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背景下,土地整治作为土地利用融入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手段,成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之一,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法宝。基于200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整治对贫困治理的影响,并从整治模式差异化视角探... 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背景下,土地整治作为土地利用融入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手段,成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之一,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法宝。基于200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整治对贫困治理的影响,并从整治模式差异化视角探究土地整治减贫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整体上有利于区域贫困治理。全国层面上,土地整理模式对减贫影响最大,减贫效应为-0.062;区域层面上,土地整理模式对东部地区减贫效应最大,减贫效应为-0.087,土地复垦模式对中部地区减贫效应最大,减贫效应为-0.008,土地开发模式对西部地区减贫效应最大,减贫效应为-0.010。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整治的减贫效应传导路径与其三种模式密切相关,可通过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和发挥土地生态效应实现,表现为多条影响路径,其中通过提升土地资源质量实现减贫的解释力度最大(36%),其次为土地资源数量保障(29%)、土地生态效应(16.667%)。最后依据土地整治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针对性的贫困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土地整治 贫困治理 效应分析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7
6
作者 成志刚 公衍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80,共5页
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它对赈灾救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这一制度也暴露出:救助理念落后、救助的法制化水平不高、救助的管理体... 农村贫困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它对赈灾救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这一制度也暴露出:救助理念落后、救助的法制化水平不高、救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据此,有必要更新救助理念,推进法制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并跟进相关配套措施,以是完善我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救助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贫困“行动—结构”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脆弱——基于武陵山区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雪萍 王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生计资本转换是生计可持续的内在动因,生计资本转换行动嵌入区域交换系统中,受结构因素约束。当农户通过生计资本转换不能应对频繁的生计风险并从生计风险打击中恢复,或者生计资本转换效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农户生计便呈现较强... 生计资本转换是生计可持续的内在动因,生计资本转换行动嵌入区域交换系统中,受结构因素约束。当农户通过生计资本转换不能应对频繁的生计风险并从生计风险打击中恢复,或者生计资本转换效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农户生计便呈现较强脆弱性。在微观层面,生计脆弱是武陵山区贫困的内在致因,体现为生计风险频发、农户生计资本匮乏、农户生计资本转换能力薄弱等内在关联。在宏观层面,区域交换系统"交换层面"分离导致了区域脆弱,抑制生计资本转换。公共产品供给是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核心路径,在延续并增强当前基础性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应通过构建资产社会政策、发展避灾农业、重构乡村社区社会公共性,有针对性地缓解农户生计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转换 生计脆弱 区域脆弱 资产建设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杜毅 肖云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30,共10页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最低活保障 扶贫开发 贫困对象识别 福利依赖 贫困陷阱 分类救助 救助退出机制 扶贫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的干旱致贫及救助路径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梁誉 韩振燕 陈绍军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5期113-118,共6页
气候变化下的干旱致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宁夏的干旱程度受气候变化影响愈发严重,气候变化下的干旱致贫问题突出。究其成因是由干旱加剧导致农牧业生产风险增加,水资源短缺,人类健康程度下降,以及人为不利因素而导... 气候变化下的干旱致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宁夏的干旱程度受气候变化影响愈发严重,气候变化下的干旱致贫问题突出。究其成因是由干旱加剧导致农牧业生产风险增加,水资源短缺,人类健康程度下降,以及人为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当前宁夏在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干旱致贫时在扶贫移民、自我发展、资金供给和政策适应等问题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必须构建以居住地生产生活适应性评估为依据,通过原地发展农业生产和异地推进扶贫移民两种治贫途径,并辅助以"五位一体"保障措施的救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致贫 宁夏 救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农村特困人口现状及工程移民扶贫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保红 杨品红 李益敏 《热带地理》 2007年第5期451-454,471,共5页
移民扶贫开发是我国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怒江州特困人口数量多、分布广,生存条件恶劣,属于典型的生态贫困型,大多数特困人口需要实施异地搬迁扶贫。与移民扶贫开发相比工程移民补偿高,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大。结合国家水电建... 移民扶贫开发是我国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怒江州特困人口数量多、分布广,生存条件恶劣,属于典型的生态贫困型,大多数特困人口需要实施异地搬迁扶贫。与移民扶贫开发相比工程移民补偿高,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大。结合国家水电建设,利用国家工程移民的各种政策,把工程移民和移民扶贫开发相结合,做好工程移民的规划、选址和安置,处理好移民区的土地、生产以及发展问题,可以解决怒江州部分生态贫困型特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加快怒江州的脱贫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州 特困人口 工程移民 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扩散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央央 钟仁耀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45-54,共10页
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的实施契合精准扶贫理论,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政策模式"碎片化"现象。运用政策扩散理论对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在扩散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全国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可分为临时救助模式和试... 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的实施契合精准扶贫理论,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政策模式"碎片化"现象。运用政策扩散理论对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在扩散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全国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可分为临时救助模式和试点救助模式;进一步运用博弈论对两种模式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受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成本、财政预算约束、政绩导向等因素影响,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博弈,并导致了政策在扩散过程中的变异。由此提出应出台统一的政策、实行有效的政策考核机制及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补助等措施,以促进我国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救助 政策扩散 政策变异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稻共作模式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策略研究——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迁红 余开 +2 位作者 朱文联 赵永锋 张红燕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为探索渔稻共作模式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策略,本研究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鳅共作为对象,从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养殖技术的可行性及效益情况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在改变红河哈尼梯田传统的单季稻种植、其余时间空闲的情况... 为探索渔稻共作模式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策略,本研究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鳅共作为对象,从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养殖技术的可行性及效益情况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在改变红河哈尼梯田传统的单季稻种植、其余时间空闲的情况下,采用一季稻、两茬鳅的共作模式,充分利用梯田资源,可以将每公顷梯田的产出从原来的10500~12000元提高到45000~90000元。通过稻鳅共作,有效提高了梯田效益,从而使红河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并对哈尼梯田的可持续保护工作提出了有益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渔稻共作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与扶贫开发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海鹰 马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5,123,共7页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至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贫困问题。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些弱小民族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21世纪反贫困行动的重要议题。作者描述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状况,分析了其...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至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贫困问题。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些弱小民族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21世纪反贫困行动的重要议题。作者描述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状况,分析了其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扶贫开发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衔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毅 肖云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5期29-33,共5页
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是国家对农村贫困群体扶助政策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两项制度的衔接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两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在贫困对象识别... 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是国家对农村贫困群体扶助政策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两项制度的衔接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两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在贫困对象识别、扶持措施以及管理环节等方面的衔接都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促进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提高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运行 衔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性贫困催生的包容性增长:找寻一种减贫新思路 被引量:21
15
作者 文雁兵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60,共9页
在回顾相关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性贫困概念,构建了包容性增长减贫模式。应对依靠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从上而下"的传统减贫思路进行拓展,充分重视依靠自生能力和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减贫新思路,两种减贫思... 在回顾相关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性贫困概念,构建了包容性增长减贫模式。应对依靠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从上而下"的传统减贫思路进行拓展,充分重视依靠自生能力和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减贫新思路,两种减贫思路相结合的包容性增长减贫新模式是缓解制度性贫困的有效途径。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构建具有泛利性和包容性的包容型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贫困 包容性增长 扶贫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扶贫开发中尚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金叶 吕雁琴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1,共7页
调研报告从资料与理性分析相结合角度,对南疆扶贫开发资金投向与管理、扶贫项目的科学论证、移民开 发政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尚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 策建议。
关键词 新疆 南疆 扶贫开发 资金投向 资金管理 扶贫项目 移民开发政策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济贫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绝对贫困救济立法的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金圣 陈世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英国等西欧国家有着悠久的济贫传统,其济贫法制体系与实践亦相当成熟。其济贫法制体系中的国家承担济贫基本责任的原则,区别对待与分类管理的做法,对济贫内容的综合性安排,以政府出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及操作程序的科学设计对我国当今的绝... 英国等西欧国家有着悠久的济贫传统,其济贫法制体系与实践亦相当成熟。其济贫法制体系中的国家承担济贫基本责任的原则,区别对待与分类管理的做法,对济贫内容的综合性安排,以政府出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及操作程序的科学设计对我国当今的绝对贫困救济立法具有借鉴价值。参考英国的济贫制度体系,我国的绝对贫困救济立法亦须依据实际国情妥善处理好绝对贫困救济的对象范围、救济标准的确定、主体制度的选择和救济资金的筹措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贫制度 绝对贫困 救济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丁建军 周书应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8,共6页
基于要素类型和县际差异的视角,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检验了武陵山片区2011、2014和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3A及以上景区、乡村旅游对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旅游要素减贫效应异质性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 基于要素类型和县际差异的视角,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检验了武陵山片区2011、2014和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3A及以上景区、乡村旅游对各县市区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旅游要素减贫效应异质性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旅游综合收入对农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影响递减;3A级景区的收入带动效应总体上具有城镇偏向性,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负向影响逐渐增强;4A级景区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但带动效应的城镇偏向性逐渐增强;5A级景区对农民收入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最大,城镇偏向性先减弱后反弹;乡村旅游扶贫成效逐渐显现;各旅游要素减贫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减贫效应 异质性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和经验启示 被引量:21
19
作者 徐大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9期6-9,共4页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qu...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在低保救助基础上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的"四环联动",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支出型贫困"丰富和发展了贫困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贫困标准从收入转向支出;救助对象从个人转向家庭;救助目标从现实状况转向风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 社会救助 救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贫困新类型及贫困程度评估与救助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曹艳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36,共6页
本文试图改变贫困界定的视角,提出从支出和收入两方面来衡量贫困,以支出大于收入作为界定贫困的标准。运用AHP方法构建模型,以尽量提高救助审批程序的科学性,减少实际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出建立救助套餐,实施分类救助和分级救助... 本文试图改变贫困界定的视角,提出从支出和收入两方面来衡量贫困,以支出大于收入作为界定贫困的标准。运用AHP方法构建模型,以尽量提高救助审批程序的科学性,减少实际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出建立救助套餐,实施分类救助和分级救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的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程度评估 救助套餐 AH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