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酸钾改性艾草根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研究
1
作者 王云绚 魏红 潘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61,共13页
文章以艾草根为炭源,通过K2FeO4改性制备艾草根生物炭(Fe-BCx),考察了热解温度、改性剂添加量和生物质原料对制备改性生物炭的影响。采用SEM、BET、FTIR和XRD对生物碳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并探究Fe-BC_(800)对模拟含Cr(Ⅵ)废水的吸附... 文章以艾草根为炭源,通过K2FeO4改性制备艾草根生物炭(Fe-BCx),考察了热解温度、改性剂添加量和生物质原料对制备改性生物炭的影响。采用SEM、BET、FTIR和XRD对生物碳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并探究Fe-BC_(800)对模拟含Cr(Ⅵ)废水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热解温度_(800)℃、m(K2FeO4)∶m(艾草根)=1∶50时制备的Fe-BC_(800)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佳。Cr(Ⅵ)初始浓度为40 mg/L,Fe-BC_(800)投加量为1.0 g/L,溶液p H=2时,Fe-BC_(800)对Cr(Ⅵ)的去除率在240 min内达到93.32%。与BC_(800)相比,Fe-BC_(800)对Cr(Ⅵ)的去除率提高了49.92%。Fe-BC_(800)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BC_(800)的1.4倍和1.3倍,K2FeO4有效改善了艾草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同时将铁氧化物负载在生物炭表面。Fe-BC_(800)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376.42 mg/g。XPS分析表明,Cr(Ⅵ)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表面并部分还原为Cr(Ⅲ)。静电吸附、氧化还原、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是Fe-BC_(800)吸附Cr(Ⅵ)的主要机理。使用碱性解吸剂0.1 mol/L NaOH进行解吸,超声的应用使Cr(Ⅵ)的解吸效率提高了约10%,提升了生物炭的循环利用效率。Fe-BC_(800)在含铬废水高效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生物炭 高铁酸钾 改性 吸附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aniline solution by potassium ferrate 被引量:7
2
作者 Ye Zhaolian Sun Xiao +1 位作者 Zheng Lu Hou Huiqi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I0004-I0009,共6页
研究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初始pH及苯胺初始浓度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废水的COD去除率照高铁酸钾投加量和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初始pH对COD去除率影响不明显。对高铁酸钾降解苯胺废水后的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 研究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初始pH及苯胺初始浓度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废水的COD去除率照高铁酸钾投加量和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初始pH对COD去除率影响不明显。对高铁酸钾降解苯胺废水后的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高铁酸钾降解苯胺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与防治》 期刊 杂志 英文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同时降解微污染水中苯酚和Cr(Ⅵ)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建国 刘幼琼 李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1-1465,共5页
研究了高铁酸钾同时去除微污染水中苯酚和Cr(Ⅵ).利用静态试验,分析了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氧化-絮凝协同去除Cr(Ⅵ)、苯酚和CODMn在氧化pH值为4.0,氧化时间20min,絮凝pH值为7.0,絮凝时间30min... 研究了高铁酸钾同时去除微污染水中苯酚和Cr(Ⅵ).利用静态试验,分析了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氧化-絮凝协同去除Cr(Ⅵ)、苯酚和CODMn在氧化pH值为4.0,氧化时间20min,絮凝pH值为7.0,絮凝时间30min,高铁酸钾与苯酚的质量比为10:1的最佳条件下,Cr(Ⅵ)、苯酚、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41%、28.33%、23.34%.说明高铁酸钾是一种可高效去除微污染水中Cr(Ⅵ)的水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氧化-絮凝 微污染水 苯酚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离子配位在氧化法制备高铁(Ⅵ)酸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汉东 于伟伟 马恩亮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10,共4页
氧化法通常是将Fe(Ⅲ)化合物直接投入高碱度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备高铁(Ⅵ)酸盐。本文则把三氯化铁制成六氟合铁酸钾投料制备高铁(Ⅵ)酸盐,使得产品产率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经优化确定的工艺条件是:三氯化铁和氟化钾按摩尔比1∶9投料... 氧化法通常是将Fe(Ⅲ)化合物直接投入高碱度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备高铁(Ⅵ)酸盐。本文则把三氯化铁制成六氟合铁酸钾投料制备高铁(Ⅵ)酸盐,使得产品产率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经优化确定的工艺条件是:三氯化铁和氟化钾按摩尔比1∶9投料制得固态六氟合铁(Ⅲ)酸钾,把该配合物加于次氯酸钠高碱度溶液中,恒温45℃、反应90min,生成高铁(Ⅵ)酸盐溶液浓度可达0.2mol/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六氟合铁(Ⅲ)酸钾 次氯酸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Fe(Ⅵ)化合物杀菌剂性能评价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阚连宝 王宝辉 +3 位作者 陈颖 刘树芝 于忠臣 林红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3-516,共4页
以油田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为背景,以制备环境友好杀菌剂并研究其应用为目的,开发了新型油田杀菌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Fe(Ⅵ)化合物杀菌剂是以高铁酸盐(K2FeO4)为主剂的一种氧化型杀菌剂,对各种细菌具有广泛的杀灭作用,可以杀灭油田... 以油田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为背景,以制备环境友好杀菌剂并研究其应用为目的,开发了新型油田杀菌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Fe(Ⅵ)化合物杀菌剂是以高铁酸盐(K2FeO4)为主剂的一种氧化型杀菌剂,对各种细菌具有广泛的杀灭作用,可以杀灭油田水中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铁细菌等。在室内合成该杀菌剂,然后取K2FeO4固体粉末加2~6 mol/L KOH水溶液,配制成0.1%~1%碱性溶液,即为杀菌剂工作液;最后采用绝迹稀释法,测定加杀菌剂前后水样中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的含量,计算杀菌率,评价杀菌效果,确定了杀菌剂在油田水杀菌过程中的使用条件,并从杀菌的角度初步验证了该杀菌剂对油田水中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腐生菌的杀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杀菌剂 硫酸盐还原菌 铁细菌 腐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协同高铁酸钾降解苯酚废水研究
6
作者 刘菲 黄蓓 +2 位作者 刘启龙 李望良 赵胜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1-1733,共3页
使用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苯酚废水,与单独高铁酸钾氧化降解苯酚废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联合法处理效果远高于相同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单独氧化法。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浓度的苯酚废水... 使用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苯酚废水,与单独高铁酸钾氧化降解苯酚废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联合法处理效果远高于相同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单独氧化法。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铁酸钾氧化联合降解100.0 mg/L浓度的苯酚废水,最优的反应条件:高铁酸钾投加量0.5 g/L、活性炭投加量3.0 g/L、苯酚废水pH值9、高锰酸钾氧化反应时间40 min、活性炭吸附时间50 min,苯酚去除率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废水 高铁酸钾 活性炭 联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Fe(Ⅵ)向Fe(Ⅳ)转化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跟踪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汉东 鲍改玲 于伟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errate! with ClO- and without ClO- in alkaline solution were traced by visible spectrometry, and the conversion reaction of Fe! to Fe" was found to exist, in condition that cOH-was ≥...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errate! with ClO- and without ClO- in alkaline solution were traced by visible spectrometry, and the conversion reaction of Fe! to Fe" was found to exist, in condition that cOH-was ≥ 6 mol·L-1. ClO- would slow down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rate of Ferrate!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 concentration of Fe" in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高铁(Ⅳ)酸盐 转化反应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溶液中Fe(Ⅵ)向Fe(Ⅳ)转化反应的分光光度法跟踪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汉东 李钢建 鲍改玲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50-153,162,共5页
分别将系列Fe(Ⅵ)碱性溶液加热到65℃、75℃、85℃、95℃,用分光光度法跟踪热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在热溶液中Fe(Ⅵ)分解生成Fe(OH)3,同时存在着Fe(Ⅵ)向Fe(Ⅳ)的转化反应.新生成的Fe(Ⅳ)溶液2 h即达最高浓度,并且在85℃以下能稳定存在.
关键词 高铁()酸盐 高铁(Ⅳ)酸盐 热溶液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溴酸钾-乙基紫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刚 徐刚 邱会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0,共3页
在磷酸介质中,利用铬(Ⅵ)催化溴酸钾氧化乙基紫褪色这一指示反应,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04—0.094μg/mL铬(Ⅵ),检出限为1×10^-9g/mL,可用于水样中痕量铬(Ⅵ)的测定。
关键词 铬() 溴酸钾 乙基紫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Fe(Ⅵ)杀菌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阚连宝 吴国忠 +1 位作者 齐晗兵 崔红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547-2550,共4页
Fe(VI)杀菌剂是一种氧化型杀菌剂,对各种细菌具有广泛的杀灭作用。首先该杀菌剂由室内合成;然后取K2FeO4固体粉末加(2~6)mol/L KOH水溶液,配制成0.1%—1%碱性溶液,即为杀菌剂工作液。最后采用绝迹稀释法,测定加杀菌剂前后水样中硫... Fe(VI)杀菌剂是一种氧化型杀菌剂,对各种细菌具有广泛的杀灭作用。首先该杀菌剂由室内合成;然后取K2FeO4固体粉末加(2~6)mol/L KOH水溶液,配制成0.1%—1%碱性溶液,即为杀菌剂工作液。最后采用绝迹稀释法,测定加杀菌剂前后水样中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的含量,计算杀菌率,评价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杀菌剂 高铁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痕量铬(Ⅵ)的催化动力学测定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倩倩 姬泓巍 +1 位作者 徐真真 韩婷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6-63,共8页
本文对水体中痕量铬(Ⅵ)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方法做了研究。研究体系为:铬(Ⅵ)-弱酸性艳蓝(RAWL)-溴酸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硫酸。所得最佳分析条件为:pH=1.50,c(RAWL)=1.000×10-4 mol/L,ρ(CTMAB)=2.500g/... 本文对水体中痕量铬(Ⅵ)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方法做了研究。研究体系为:铬(Ⅵ)-弱酸性艳蓝(RAWL)-溴酸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硫酸。所得最佳分析条件为:pH=1.50,c(RAWL)=1.000×10-4 mol/L,ρ(CTMAB)=2.500g/L,c(KBrO3)=7.200×10-3 mol/L,t=2.0min,θ=45.0℃。所得的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6.00ng/mL,检出限为0.45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97%~1.92%,加标回收率为98.8%~101.5%。干扰离子实验表明:海水中的大多数阴、阳离子在此条件下对铬(Ⅵ)的测定无明显干扰。本方法可成功应用于淡水与海水体系中,并得到青岛近海及胶州湾铬(Ⅵ)的含量分布。相对于其他催化动力学分析方法,本方法具有分析温度低、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易操作、耗时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弱酸性艳蓝 溴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盐活化过硫酸盐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反应机制研究
12
作者 赵文博 苏冰琴 李瑞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采用高铁酸盐活化过硫酸盐[Fe(Ⅵ)/PS]预处理焦化废水。研究PS浓度、Fe(Ⅵ)投加质量浓度、初始pH对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浓度为10 mmol/L、Fe(Ⅵ)投加质量浓度为5 g/L、初始pH为7、温度25℃的条件下反应60 min,焦化废水... 采用高铁酸盐活化过硫酸盐[Fe(Ⅵ)/PS]预处理焦化废水。研究PS浓度、Fe(Ⅵ)投加质量浓度、初始pH对预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浓度为10 mmol/L、Fe(Ⅵ)投加质量浓度为5 g/L、初始pH为7、温度25℃的条件下反应60 min,焦化废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2%和93.8%,BOD_(5)/COD值由0.16提高到0.53。活性物种鉴定实验和中间价态铁测定证实,Fe(Ⅵ)/PS体系中只产生了少量的Fe^(5+)和Fe^(4+),体系中发生作用的主要活性物种为^(1)O_(2)、SO^(-)_(4)·和·OH。三维荧光光谱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Fe(Ⅵ)活化PS生成的活性物质将焦化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和易降解有机物,有效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过硫酸盐 焦化废水预处理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改性酒糟生物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志超 周雪松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253,共8页
针对水体中威胁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的残留诺氟沙星(NOR)的去除问题,以酒糟为原料,通过高铁酸钾浸渍活化和高温炭化制备磁性多孔生物炭吸附材料(FIC-700)。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 针对水体中威胁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的残留诺氟沙星(NOR)的去除问题,以酒糟为原料,通过高铁酸钾浸渍活化和高温炭化制备磁性多孔生物炭吸附材料(FIC-700)。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研究了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活化改性可有效改善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提高其表面极性,对NOR的最大理论吸附量高达418.0 mg/g;高铁酸钾活化改性还可赋予其强磁性,使其易于回收,重复利用三次后仍能保持原吸附量的75%以上,有着优异的可重复利用性。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主要的吸附机理为孔隙填充、氢键、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表面络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酒糟经高铁酸钾活化改性以及适度炭化后所得磁性多孔生物碳材料有望作为一种高效去除废水中残存NOR的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生物炭 酒糟 诺氟沙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Ⅵ)-碘化钾-罗丹明B-PVA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铬(Ⅵ)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娜 王开峰 +1 位作者 涂常青 黎忠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年第6期47-49,共3页
建立了铬(Ⅵ)-碘化钾-罗丹明B高灵敏显色体系,在酸性介质中,铬(Ⅵ)将I-定量氧化成I3-,I3-与罗丹明B在聚乙烯醇体系中形成缔合物,通过光度法测定缔合物的吸光值,间接测定水中痕量铬(Ⅵ)。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在避光条件下可稳... 建立了铬(Ⅵ)-碘化钾-罗丹明B高灵敏显色体系,在酸性介质中,铬(Ⅵ)将I-定量氧化成I3-,I3-与罗丹明B在聚乙烯醇体系中形成缔合物,通过光度法测定缔合物的吸光值,间接测定水中痕量铬(Ⅵ)。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在避光条件下可稳定约1 h。讨论了酸度、试剂用量及共存离子对测试的影响,方法在0 mg/L^0.800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11 mg/L,标准溶液测定的RSD为2.0%,模拟污水加标回收率为97.5%~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 碘化钾 罗丹明B 聚乙烯醇 分光光度法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活化法制备甘蔗渣活性炭及从废水中吸附Cr(Ⅵ)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雪梅 马闯 +1 位作者 吴凡 赵蓓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3,144,共6页
研究了用高锰酸钾活化法制备的甘蔗渣活性炭从废水中吸附Cr(Ⅵ),采用SEM、FTIR及BET法对炭化前后的甘蔗渣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普通甘蔗渣孔结构较少,表面平整,比表面积为0.874 8 m^2/g;甘蔗渣活性炭表面为多层片状结构,每片上有大量排... 研究了用高锰酸钾活化法制备的甘蔗渣活性炭从废水中吸附Cr(Ⅵ),采用SEM、FTIR及BET法对炭化前后的甘蔗渣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普通甘蔗渣孔结构较少,表面平整,比表面积为0.874 8 m^2/g;甘蔗渣活性炭表面为多层片状结构,每片上有大量排列整齐的孔隙,比表面积为353.524 8 m^2/g,且官能团数量和种类均有所增加;用甘蔗渣活性炭从废水中吸附Cr(Ⅵ),适宜条件下,废水中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r(Ⅵ)去除率达94.1%,最大吸附量为9.407 mg/g;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反应吸附过程,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甘蔗渣 活性炭 Cr()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亚甲基蓝-KBrO_3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赤泥样品中痕量Cr(Ⅵ)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道成 罗铸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48,共4页
在H_2SO_4-硼砂介质中,痕量Cr(Ⅵ)对KBrO_3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Cr(Ⅵ)的催化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65nm,Cr(Ⅵ)含量在10~5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 在H_2SO_4-硼砂介质中,痕量Cr(Ⅵ)对KBrO_3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Cr(Ⅵ)的催化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65nm,Cr(Ⅵ)含量在10~5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5μg/L。样品中Cr(Ⅵ)经磷酸三丁酯(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后,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测定赤泥中痕量Cr(Ⅵ),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相符,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加标回收率在97.8%~103.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亚甲基蓝 KBRO3 磷酸三丁酯萃淋树脂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Ⅵ)-碘化钾-甲基紫-聚乙烯醇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铬
17
作者 彭娜 王开峰 +1 位作者 涂常青 黎忠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研究了铬(Ⅵ)-碘化钾-甲基紫-聚乙烯醇高灵敏显色体系测定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40nm处,铬(Ⅵ)质量浓度在0~0.8m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59×10^4L/(mol·cm)... 研究了铬(Ⅵ)-碘化钾-甲基紫-聚乙烯醇高灵敏显色体系测定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40nm处,铬(Ⅵ)质量浓度在0~0.8m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59×10^4L/(mol·cm);采用该法测定铬(Ⅵ)标准试样与镀铬废水,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结果相吻合,加标回收率为94.0%~103.0%;测定11次0.4mg/L铬(Ⅵ),相对标准偏差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 分光光度法 缔合物 碘化钾 甲基紫 聚乙烯醇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强化铁锰氧化膜过滤去除水中双酚A及机理
18
作者 曹曼曼 郭英明 +2 位作者 曹袁圆 张宇宏 张哲凯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74-4281,共8页
目前双酚A(BPA)已被发现存在于多种水环境中,严重影响饮水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铁酸钾(K_(2)FeO_(4))强化铁锰氧化膜(MeO_(x))去除水中BPA的新技术。研究了K_(2)FeO_(4)强化过滤对BPA的去除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探究了... 目前双酚A(BPA)已被发现存在于多种水环境中,严重影响饮水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铁酸钾(K_(2)FeO_(4))强化铁锰氧化膜(MeO_(x))去除水中BPA的新技术。研究了K_(2)FeO_(4)强化过滤对BPA的去除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探究了长期运行实验中BPA去除效果的持续稳定性,并深入分析了K_(2)FeO_(4)强化铁锰氧化膜过滤去除BPA的微观作用机理。在中试系统进水中投加0.02mg/L的K_(2)FeO_(4),可将BPA的去除效率由原来的20%提高至约70%。在BPA的长期去除实验中,氧化膜活性降低后可向进水中投加1.0mg/L的Mn^(2+)恢复其活性,从而维持中试系统对于BPA的有效去除。pH在6.54~8.52范围内,对于BPA的去除影响较小,NH_(4)^(+)浓度的增加会导致BPA的去除效率明显下降。在去除BPA的过程中,BPA中的苯环分解生成[CH_(2)CH(OH)]_n和CH3CH_(2)CHO,且K_(2)FeO_(4)将铁锰氧化物膜中的Mn和MnO氧化为高价MnO_(2)和Mn_(2)O_(3),有助于提高氧化膜活性。本文将为有效去除水中BPA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强化过滤 铁锰氧化膜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惠勇 冯尚彩 +1 位作者 王彬 平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13,共3页
基于在稀磷酸介质中,铬(Ⅵ)对溴酸钾氧化结晶紫有催化作用,提出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催化光度法,检出限为25×10-9g/L,线性范围为02~40μg/27ml。应用于测定地面水及地下水的铬(Ⅵ),结果满意。
关键词 溴酸钾 水质监测 催化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改性对活性炭吸附Cr(Ⅵ)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位晓茹 赵梅青 +1 位作者 马子川 邢胜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30-233,268,共5页
采用KMnO4溶液在回流状态下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得到新的改性炭。考察了高锰酸钾浓度、pH值、投加量、吸附时间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并测得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炭对Cr(Ⅵ)的吸附在低pH值时效果更好,且当KMnO4浓度为0.03~0.04m... 采用KMnO4溶液在回流状态下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得到新的改性炭。考察了高锰酸钾浓度、pH值、投加量、吸附时间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并测得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炭对Cr(Ⅵ)的吸附在低pH值时效果更好,且当KMnO4浓度为0.03~0.04mol/L时,得到的改性炭吸附性能非常好;在pH值为4.0及25℃条件下,AC-3(吸附剂编号)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比AC-0提高了11.6%;当温度由25℃升高到40℃时,AC-3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提高了28.0%;改性炭对Cr(Ⅵ)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高锰酸钾 吸附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