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DP晶体生长习性与快速生长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傅有君 高樟寿 +4 位作者 王圣来 李毅平 曾红 罗建平 段爱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9-415,共7页
发现由五氧化二磷合成的KDP晶体生长原料中含有大量还原性亚磷酸盐杂质.实验表明,亚磷酸盐对晶体锥面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时造成柱面扩展,在高浓度时则使整个晶体的生长速度变慢.这种原料以适当方法提纯后,用“点籽晶”... 发现由五氧化二磷合成的KDP晶体生长原料中含有大量还原性亚磷酸盐杂质.实验表明,亚磷酸盐对晶体锥面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时造成柱面扩展,在高浓度时则使整个晶体的生长速度变慢.这种原料以适当方法提纯后,用“点籽晶”技术进行快速生长实验,平均生长速度达到13.7mm/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 快速生长 生长习性 k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微观力学行为及加工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晓光 刘子源 +1 位作者 郑桂林 郭东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8-405,共8页
为了揭示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微观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加工性能,开展了纳米压痕研究。建立了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各向异性力学模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纳米压痕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完成了纳米压痕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 为了揭示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微观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加工性能,开展了纳米压痕研究。建立了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各向异性力学模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纳米压痕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完成了纳米压痕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计算的载荷-压入深度关系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6 328,吻合度较高,验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得出KDP晶体三倍频晶面的屈服强度为240MPa。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工件内部应力呈不规则圆弧状分布;载荷大小与等效应力影响深度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材料表面等效塑性应变分布形状与压头投影面几何形状相类似,存在复映效果。当载荷小于2mN时,各压头的残余应力深度差异性较小(小于0.2μm);随着载荷逐渐增大,这种差异不断扩大。得到的结果为实现KDP晶体三倍频晶面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晶体 三倍频晶面 纳米压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磨削表面缺陷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东江 曹先锁 +1 位作者 高航 康仁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9-712,共4页
在对磷酸二氢钾(KDP)晶体进行磨削加工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显微镜、ZYGO三维表面形貌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KDP晶体磨削加工表面层缺陷及损伤进行了研究,发现磨削加工后的KDP晶体表面有较大的划痕和脆性破碎现象,材料以脆性去除为主。
关键词 kdp晶体 磨削 表面损伤 脆性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钾盐溶解度的测定及液体肥配方研究
4
作者 董南 王楠 +1 位作者 纪利俊 盛勇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7,共6页
在较低温度下,高钾液体肥中钾盐的结晶析出与钾盐的溶解度密切相关。基于此,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8.15、288.15K下KH_(2)PO_(4)-KNO_(3)-H_(2)O和278.15K下KH_(2)PO_(4)-KCl-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并基于相平衡数据绘制了相图... 在较低温度下,高钾液体肥中钾盐的结晶析出与钾盐的溶解度密切相关。基于此,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8.15、288.15K下KH_(2)PO_(4)-KNO_(3)-H_(2)O和278.15K下KH_(2)PO_(4)-KCl-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并基于相平衡数据绘制了相图。结果表明,两个液固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或固溶体生成。两个液固体系中钾盐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在278.15K和288.15K下共饱和点处的K_(2)O含量最高。根据NY1106—20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中对液体肥大量元素含量的要求,并结合KH_(2)PO_(4)-KNO_(3)-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对使用KH_(2)PO_(4)和KNO_(3)配制高钾液体肥的配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常温区和所有低温区,只使用KH_(2)PO_(4)和KNO_(3)配制的液体肥的大量元素含量无法满足标准要求。通过加入聚磷酸铵,提高液体肥中大量元素含量,设计了两种低温区高钾液体肥配方,并进行实验验证。该研究可为低温下钾盐体系液体肥的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相平衡 液体肥 配方 磷酸二氢钾 硝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乙烯利和磷酸二氢钾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美乐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
5
作者 万卓吾 付东艳 +3 位作者 张理健 曾茂宇 曾桂花 张振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2-57,共6页
为了解决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VitisviniferaL.)果实着色不佳的问题,以喷施含0.01%(V/V)吐温20去离子水作为对照,于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后2周、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后2周、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 为了解决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VitisviniferaL.)果实着色不佳的问题,以喷施含0.01%(V/V)吐温20去离子水作为对照,于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后2周、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后2周、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后2周在叶背及果穗上分别喷施300mg/L的乙烯利和0.3%的磷酸二氢钾,分别考察喷施乙烯利和磷酸二氢钾对果实酚类物质及单体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和磷酸二氢钾的所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葡萄果皮总花色苷含量(P<0.05)。浆果转色初期喷施300mg/L乙烯利对果皮总花色苷含量(12.31mg/g)和总单宁含量(25.59mg/g)的提升效果最佳。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转色完成后2周分别喷施0.3%磷酸二氢钾的葡萄果皮总花色苷(9.90mg/g)、总酚(60.33mg/g)及总单宁(26.16mg/g)含量最高。综上,在浆果转色初期喷施300mg/L乙烯利或在浆果成熟过程中分3次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可以改善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果实着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美乐 乙烯利 磷酸二氢钾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改性污泥生物炭去除酸性含Cd(Ⅱ)废水中Cd(Ⅱ)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巧会 谢芳 +3 位作者 卢许佳 杨江峰 许良全 谭维佳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酸性含镉[Cd(Ⅱ)]废水通常采用吸附法进行除Cd(Ⅱ);生物炭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但原始生物炭的比表面积较小及活性位点有限,活化能够增大生物炭的孔隙结构。本文以城市污泥为合成生物炭的前驱体,采用低成本且无二次污染的磷酸二氢... 酸性含镉[Cd(Ⅱ)]废水通常采用吸附法进行除Cd(Ⅱ);生物炭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但原始生物炭的比表面积较小及活性位点有限,活化能够增大生物炭的孔隙结构。本文以城市污泥为合成生物炭的前驱体,采用低成本且无二次污染的磷酸二氢钾与其共热解制备改性污泥生物炭(PBC),考察了混合比对PBC吸附性能的影响,还对PBC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动力学试验、等温吸附试验、FTIR表征分析等,得出以下主要结论。PBC孔隙结构发达且石墨化程度高,在磷酸二氢钾与城市污泥混合比例为1∶1时,PBC具有最佳的Cd(Ⅱ)去除率,在溶液pH值4~7范围内,Cd(Ⅱ)去除率均保持在98%以上;在温度25℃、投加量1 g·L^(-1)以及溶液Cd(Ⅱ)浓度为10~200 mg·L^(-1)时,PBC对Cd(Ⅱ)的最大吸附能力为132.77 mg·g^(-1);共存离子Na^(+)、Ca^(2+)和Mg^(2+)对PBC去除Cd(Ⅱ)的影响忽略不计,而Pb^(2+)、Zn^(2+)及Cu^(2+)对PBC去除Cd(Ⅱ)存在抑制作用;PBC对Cd(Ⅱ)的去除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这说明PBC对Cd(Ⅱ)的去除是一种单一且均匀的化学吸附;PBC对Cd(Ⅱ)的去除机理包括络合、Cd(Ⅱ)-π相互作用及共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含Cd(Ⅱ)废水 除镉 城市污泥 磷酸二氢钾 热解 磷酸盐改性污泥生物炭(PBC)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GA_(3)和KH_(2)PO_(4)浸种对花椒种子发芽的影响
7
作者 骆桃进 他富文 +5 位作者 李君 马骏 付磊 沙敏 孔得又 尹江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6-13,共8页
采用L 16(45)正交设计开展试验,研究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_(3))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不同水平及其处理组合对花椒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显示,16个处理组合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 采用L 16(45)正交设计开展试验,研究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_(3))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不同水平及其处理组合对花椒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显示,16个处理组合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分别为13.67%~53.67%、6.00%~37.33%、0.79~3.84粒/d和81.58~92.63 d(对照的分别为21.33%、26.66%、1.73粒/d和87.12 d),处理组合间发芽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KH_(2)PO_(4)是影响种子发芽指标的主导因子,其中,处理组合3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表现最优,0.25 g/L的COS、0.3 g/L的GA_(3)和3.5 g/L的KH_(2)PO_(4)混合溶液浸种可作为花椒苗木培育壮苗的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种子发芽 壳寡糖 赤霉素 磷酸二氢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金刚石飞切KDP晶体表面缺陷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冉钰庭 黄宏彪 +1 位作者 尹进 朱健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6,共7页
基于印压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磷酸二氢钾晶体表面缺陷面积与中位裂纹深度的关系.在刀具参量和主轴转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切削深度和进给速率对磷酸二氢钾晶体进行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实验,并计算晶体表面单位面积缺陷的占比系数.实验... 基于印压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磷酸二氢钾晶体表面缺陷面积与中位裂纹深度的关系.在刀具参量和主轴转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切削深度和进给速率对磷酸二氢钾晶体进行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实验,并计算晶体表面单位面积缺陷的占比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晶体表面缺陷深度与面积占比系数成正相关,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进而提出了利用计算晶体表面缺陷占比系数估测缺陷深度的方法.最后基于该方法得到高效率切削步骤,并加工获得了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值优于5nm的超光滑晶体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缺陷深度估测 飞切加工 磷酸二氢钾晶体 高效率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中铝取代钾点缺陷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琦 王虎 +1 位作者 齐红基 伍建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7-1162,共6页
为了明确Al3+在KDP晶体生长过程中对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具体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VASP软件计算并分析了Al取代K对KDP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能态密度和光学性质,并同理想KDP晶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KDP晶体中Al取代K的缺... 为了明确Al3+在KDP晶体生长过程中对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具体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VASP软件计算并分析了Al取代K对KDP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能态密度和光学性质,并同理想KDP晶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KDP晶体中Al取代K的缺陷形成能为0.974 e V,并且Al替位K点缺陷引起的晶格畸变非常微弱,缺陷比较容易形成。Al取代K后晶体能带中价带顶附近的态密度发生了变化,并且带隙中存在缺陷能级,取代后KDP晶体的带隙宽度减小为4.37 e V,缺陷增加了KDP晶体对可见到紫外波段的光子吸收,影响KDP晶体光学质量及其激光损伤性能。计算力学性质发现,Al替位掺杂KDP晶体比理想KDP晶体的杨氏模量增加了,这会减弱晶体抗激光损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缺陷 磷酸二氢钾 第一性原理 光吸收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无磨粒抛光微机械作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亮龙 董会 +1 位作者 黄姝珂 潘金龙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0,共7页
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是一种柔和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磷酸二氢钾(KDP)晶体表面的小尺度飞切刀纹。在抛光过程中不使用磨粒,KDP晶体与抛光垫粗糙峰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相对运动,在表面接触应力的作用下,抛光垫对KDP晶体表面产生微机... 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是一种柔和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磷酸二氢钾(KDP)晶体表面的小尺度飞切刀纹。在抛光过程中不使用磨粒,KDP晶体与抛光垫粗糙峰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相对运动,在表面接触应力的作用下,抛光垫对KDP晶体表面产生微机械作用,在实现材料去除和改善表面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中微机械去除作用,文章通过研究表面接触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对抛光过程中的微机械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KDP晶体与抛光垫粗糙峰接触力学的数学模型并开展系统研究。根据Hertz理论对抛光过程中KDP晶体表面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了抛光压力、摩擦系数、抛光垫杨氏模量和抛光垫粗糙峰半径等抛光参数对微机械作用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不同抛光条件下最大许用抛光压力。结合实验结果,对KDP晶体与抛光垫之间的微机械作用进行了实验验证,进一步揭示了KDP晶体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去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晶体 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 表面接触应力 微机械作用 力学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聚焦线扫描法测量KDP晶体坯片的体缺陷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开灶 刘世杰 +1 位作者 吴周令 陈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20-3026,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测量磷酸二氢钾(KDP)晶体坯片的体缺陷,提出了高速激光聚焦线扫描散射成像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测量原理和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体缺陷信息提取方法。基于激光散射技术,结合高速运动装置对晶体坯片... 为了快速准确测量磷酸二氢钾(KDP)晶体坯片的体缺陷,提出了高速激光聚焦线扫描散射成像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测量原理和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体缺陷信息提取方法。基于激光散射技术,结合高速运动装置对晶体坯片内部进行三维扫描,用线阵CCD探测器接收气泡、包裹物等体缺陷产生的散射光。然后利用折射率匹配液消除粗糙表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去除背景后与设定阈值比较得到具有体缺陷特征的图像,再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得到体缺陷的位置和尺寸信息。利用该检测装置对KDP晶体坯片体缺陷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其检测分辨率优于40μm,能够为晶体坯片的精确切割和最大程度的利用提供依据,从而节省了大量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 晶体坯片 体缺陷 激光聚焦线扫描 散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KH_(2)PO_(4)提高倒春寒胁迫小麦功能叶片和根系的生理活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伟祥 代雯慈 +8 位作者 陈甜甜 蔡洪梅 翁颖 唐志伟 尹春 王捧娜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1233,共12页
【目的】倒春寒是影响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灾害,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被广泛应用于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的伤害。研究喷施磷酸二氢钾对低温胁迫下小麦花后功能叶与根系生理活性的调控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 【目的】倒春寒是影响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灾害,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被广泛应用于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的伤害。研究喷施磷酸二氢钾对低温胁迫下小麦花后功能叶与根系生理活性的调控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盆栽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进行,选用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喷施清水(CK)、倒春寒处理+喷施清水(T1)、倒春寒处理+喷施KH_(2)PO_(4)(T2)3个处理。在小麦幼穗分化到四分体期,将T1和T2处理的盆栽移入人工气候室内(−4℃)处理4 h,然后移出,24 h后进行喷施处理。于小麦花后7、14、21、28天测定旗叶SPAD值、根系活力、旗叶与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倒春寒对小麦花后28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两小麦品种T1处理的旗叶SPAD值和抗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13.94%~35.03%、16.09%~32.84%(SOD)、18.16%~50.10%(POD)和19.21%~75.40%(CAT),MDA含量显著增加了29.55%~124.56%;T1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了44.00%~75.63%,SOD和POD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42.42%~86.11%和31.00%~66.67%,MDA含量增加了61.54%~330.11%。与T1相比,两品种T2处理的旗叶SPAD值显著增加了7.90%~23.38%,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0.63%~32.28%、14.20%~57.20%和10.75%~115.56%,MDA含量显著降低了6.66%~36.08%;根系活力上升了44.71%~139.75%,根系SOD、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2.13%~102.01%和21.05%~146.61%,根系MDA含量显著降低了12.01%~51.23%。选定的花后28天地上部与地下部9个生理活性指标之间关系密切,一个主成分其可解释9个变量82.82%的变化,其综合生理活性指数的排序为:YNCK>XMCK>YNT2>XMT2>YNT1>XMT1。【结论】受倒春寒影响后,施用KH_(2)PO_(4)可提高小麦花后旗叶SPAD值、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旗叶和根系的MDA含量,从而延缓旗叶和根系的衰老,减轻倒春寒对小麦花后旗叶和根系生理活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小麦 倒春寒 根系活力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渣固定磷石膏中可溶磷的基础研究
13
作者 孙岚 谌世英 +2 位作者 杨柳絮 牛依明 赵澳楠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8,共7页
为了降低磷石膏中可溶性磷对其工程应用的影响,分别以镁渣、镁渣-磷酸二氢钾为固化剂对磷石膏中的可溶磷进行固化,探究镁渣、镁渣-磷酸二氢钾用量对磷石膏中可溶磷固定效果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培养微生物法评价可溶磷... 为了降低磷石膏中可溶性磷对其工程应用的影响,分别以镁渣、镁渣-磷酸二氢钾为固化剂对磷石膏中的可溶磷进行固化,探究镁渣、镁渣-磷酸二氢钾用量对磷石膏中可溶磷固定效果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培养微生物法评价可溶磷的固定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体系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镁渣的加入能够有效固定磷石膏中的可溶磷;当镁渣质量分数为15%、磷酸二氢钾质量分数为5%时固磷效果较优,固定率为30.00%,该浓度下培养的大肠杆菌个数比原状磷石膏培养的大肠杆菌个数少54.49%,磷石膏中可溶磷转化为圆柱状的磷酸镁和板块状的磷酸钾镁。该研究方法固定了磷石膏中的可溶磷并将其转化为具有胶凝性的磷酸镁和磷酸钾镁,为磷石膏的直接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镁渣 磷酸二氢钾 可溶磷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粒度对磷酸钾镁水泥性能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段新勇 吕淑珍 +2 位作者 赖振宇 卢忠远 廖其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62-7066,7071,共6页
KH2PO4作为磷酸钾镁水泥主要原材料,与其性能直接相关。研究了KH2PO4粒度对磷酸钾镁水泥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粘接强度、水化浆体温度和孔隙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H2PO4粒径的减小,磷酸钾镁水泥的凝结时间缩短,流动... KH2PO4作为磷酸钾镁水泥主要原材料,与其性能直接相关。研究了KH2PO4粒度对磷酸钾镁水泥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粘接强度、水化浆体温度和孔隙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H2PO4粒径的减小,磷酸钾镁水泥的凝结时间缩短,流动度先增加后减小;材料抗压强度和粘接强度逐渐增大,中位粒径为45μm时,3h抗压强度达32 MPa,1d粘接强度达4.3MPa;KH2PO4的粒度对磷酸钾镁水泥的水化热有较大影响,对于100mm×100 mm×100mm的试块,成型后中心最高温度逐渐升高,最高可达79.5℃;随着KH2PO4粒径降低,磷酸钾镁水泥的平均孔径降低,孔隙率降低,材料致密程度相应提高。同时,粒径的减小也明显减轻了磷酸钾镁水泥所存在的"泛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粒度 磷酸钾镁水泥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元安 胡国行 +4 位作者 刘晓凤 李大伟 朱美萍 易葵 邵建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8-2947,共10页
回顾了国内在激光预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综述了基于激光预处理技术提升基频介质膜、磷酸二氢钾/高掺氘磷酸二氢钾(KDP/DKDP)晶体等光学元件抗激光损伤性能的机理、效果和关键技术。针对高功率激光驱动器中关键光学元件激光负... 回顾了国内在激光预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综述了基于激光预处理技术提升基频介质膜、磷酸二氢钾/高掺氘磷酸二氢钾(KDP/DKDP)晶体等光学元件抗激光损伤性能的机理、效果和关键技术。针对高功率激光驱动器中关键光学元件激光负载能力的提高,建立了大口径光学元件激光预处理平台,实现了基频介质膜元件的激光预处理工程化作业。比较了纳秒和亚纳秒脉冲宽度激光对DKDP晶体损伤性能的影响。基于亚纳秒激光预处理后,纳秒激光辐照至14.4J/cm2(5ns)尚未出现"本征"损伤的实验结果,提出了用于DKDP晶体的亚纳秒激光预处理方案,并指出亚纳秒激光预处理技术将成为高功率激光三倍频晶体抗激光损伤性能达标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预处理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高功率激光 激光损伤阈值 介质膜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 高掺氘磷酸二氢钾(Dkdp)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对于磷酸二氢钾结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党亚固 费德君 +1 位作者 胡秀英 唐建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1-914,共4页
初步净化后湿法磷酸生产的磷酸二氢钾常含有多种杂质。采用间歇结晶法研究了Fe3+、Al3+、Mg2+、Ca2+、F-、SO42-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介稳区宽度、结晶晶形、诱导时间、结晶生长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种杂质离子均导致结晶介稳... 初步净化后湿法磷酸生产的磷酸二氢钾常含有多种杂质。采用间歇结晶法研究了Fe3+、Al3+、Mg2+、Ca2+、F-、SO42-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介稳区宽度、结晶晶形、诱导时间、结晶生长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种杂质离子均导致结晶介稳区增大,其中高价金属离子Fe3+、Al3+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Fe3+、Al3+浓度的增加,晶体的长径比显著增大,晶体由棱柱状变为针状,诱导时间延长,晶体生长速度变小,Al3+的影响比Fe3+略大。F-浓度增大,晶体的长径比反而变小。SO42-浓度增大,平均粒径先减小后由于生成聚晶而增大,晶形仍为棱柱状,单晶长径比先缓慢增大而后略有减小。掺杂Ca2+、Mg2+对晶形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于磷酸二氢钾的结晶生长条件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 磷酸二氢钾 结晶晶形 介稳区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晶体飞切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及其对切屑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圣飞 安晨辉 +2 位作者 张飞虎 游雾 雷向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48-1955,共8页
研究了磷酸二氢钾(KDP)晶体飞切加工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探索了切削温度对KDP晶体切削过程的影响。首先,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对KDP晶体切削过程进行了仿真,获得了不同切削深度下材料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分别使用飞切机床和纳米压痕仪... 研究了磷酸二氢钾(KDP)晶体飞切加工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探索了切削温度对KDP晶体切削过程的影响。首先,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对KDP晶体切削过程进行了仿真,获得了不同切削深度下材料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分别使用飞切机床和纳米压痕仪在不同速度下切削KDP晶体,发现不同切削速度下形成的切屑的微观形貌存在显著差异,分析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在不同切削速度下切削区域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后,对低速加工过程中获得的切屑进行加热试验,并观测了不同温升条件下切屑微观形貌的变化。飞切加工仿真实验显示:当切深为200nm时,切削区域的温度达到110℃;而实际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100℃时,切屑的微观形貌会发生明显变化。综合仿真及实验结果可知:在KDP晶体飞切加工过程中切削区域的温度将超过100℃,因此在对KDP晶体切削机理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去除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 晶体飞切 温度场 切屑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结晶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党亚固 胡秀英 +1 位作者 费德君 唐建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
采用间歇实验法研究了pH、降温速率等条件和铁(Ⅲ)、氟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结晶析出温度和结晶析出量均最大,随着pH增加,颗粒聚集明显,表观粒径增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速度逐渐增大,晶体平均... 采用间歇实验法研究了pH、降温速率等条件和铁(Ⅲ)、氟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结晶析出温度和结晶析出量均最大,随着pH增加,颗粒聚集明显,表观粒径增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速度逐渐增大,晶体平均粒径减小,介稳区宽度逐渐增大,结晶的成核级数为4;杂质铁(Ⅲ)对结晶影响显著,随着铁(Ⅲ)质量分数的增加,晶体的长径比明显增大,晶形由棱柱状变为针状,介稳区明显变宽,结晶诱导期明显延长;杂质氟对结晶影响较小,随着氟质量分数的增加,介稳区宽度变宽,单晶长径比减小,晶形由长柱状变为方柱状,最后变为短粗状;在有氟存在时,比溶液中只掺杂铁(Ⅲ)时所得晶体的长径比减小,但结晶改善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验结果对磷酸二氢钾的生产过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结晶 降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制备磷酸二氢钾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逸飞 李军 +1 位作者 李燕凤 段潇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研究了以热法磷酸和氯化钾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方法。研究了萃取时间、原料溶液磷酸质量分数、萃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纯度及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液磷酸质量分数22.69%,... 研究了以热法磷酸和氯化钾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方法。研究了萃取时间、原料溶液磷酸质量分数、萃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纯度及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液磷酸质量分数22.69%,三正丁胺30 mL,20℃下萃取60 min,得到磷酸二氢钾产品的收率可达到95.883%,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52.000%,纯度99.714%,氯离子质量分数0.133%。该方法具有产品纯度高,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法 磷酸二氢钾 三正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氢钙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研究Ⅰ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春丽 张志强 +4 位作者 关云山 邢英 王娟 张英智 何全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0,共3页
以明胶生产中副产的磷酸氢钙和工业级硫酸钾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法制取了磷酸二氢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及钾磷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制备磷酸二氢钾过程中的磷收率和钾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 以明胶生产中副产的磷酸氢钙和工业级硫酸钾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法制取了磷酸二氢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及钾磷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制备磷酸二氢钾过程中的磷收率和钾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温度为60℃,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 mL/g,钾磷物质的量比为1.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条件:反应时间为130 m in,反应温度为50℃,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5 mL/g,钾磷物质的量比为1.3,在此条件下磷的收率可达到81.15%,钾的收率可达到9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氢钙 硫酸钾 磷酸二氢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