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DP晶体生长习性与快速生长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傅有君 高樟寿 +4 位作者 王圣来 李毅平 曾红 罗建平 段爱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9-415,共7页
发现由五氧化二磷合成的KDP晶体生长原料中含有大量还原性亚磷酸盐杂质.实验表明,亚磷酸盐对晶体锥面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时造成柱面扩展,在高浓度时则使整个晶体的生长速度变慢.这种原料以适当方法提纯后,用“点籽晶”... 发现由五氧化二磷合成的KDP晶体生长原料中含有大量还原性亚磷酸盐杂质.实验表明,亚磷酸盐对晶体锥面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时造成柱面扩展,在高浓度时则使整个晶体的生长速度变慢.这种原料以适当方法提纯后,用“点籽晶”技术进行快速生长实验,平均生长速度达到13.7mm/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 快速生长 生长习性 k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微观力学行为及加工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晓光 刘子源 +1 位作者 郑桂林 郭东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8-405,共8页
为了揭示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微观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加工性能,开展了纳米压痕研究。建立了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各向异性力学模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纳米压痕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完成了纳米压痕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 为了揭示磷酸二氢钾(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微观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加工性能,开展了纳米压痕研究。建立了KDP晶体三倍频晶面各向异性力学模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纳米压痕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完成了纳米压痕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计算的载荷-压入深度关系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6 328,吻合度较高,验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得出KDP晶体三倍频晶面的屈服强度为240MPa。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工件内部应力呈不规则圆弧状分布;载荷大小与等效应力影响深度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材料表面等效塑性应变分布形状与压头投影面几何形状相类似,存在复映效果。当载荷小于2mN时,各压头的残余应力深度差异性较小(小于0.2μm);随着载荷逐渐增大,这种差异不断扩大。得到的结果为实现KDP晶体三倍频晶面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晶体 三倍频晶面 纳米压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磨削表面缺陷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东江 曹先锁 +1 位作者 高航 康仁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9-712,共4页
在对磷酸二氢钾(KDP)晶体进行磨削加工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显微镜、ZYGO三维表面形貌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KDP晶体磨削加工表面层缺陷及损伤进行了研究,发现磨削加工后的KDP晶体表面有较大的划痕和脆性破碎现象,材料以脆性去除为主。
关键词 kdp晶体 磨削 表面损伤 脆性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金刚石飞切KDP晶体表面缺陷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冉钰庭 黄宏彪 +1 位作者 尹进 朱健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6,共7页
基于印压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磷酸二氢钾晶体表面缺陷面积与中位裂纹深度的关系.在刀具参量和主轴转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切削深度和进给速率对磷酸二氢钾晶体进行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实验,并计算晶体表面单位面积缺陷的占比系数.实验... 基于印压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磷酸二氢钾晶体表面缺陷面积与中位裂纹深度的关系.在刀具参量和主轴转数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切削深度和进给速率对磷酸二氢钾晶体进行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实验,并计算晶体表面单位面积缺陷的占比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晶体表面缺陷深度与面积占比系数成正相关,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进而提出了利用计算晶体表面缺陷占比系数估测缺陷深度的方法.最后基于该方法得到高效率切削步骤,并加工获得了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值优于5nm的超光滑晶体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缺陷深度估测 飞切加工 磷酸二氢钾晶体 高效率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晶体中铝取代钾点缺陷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琦 王虎 +1 位作者 齐红基 伍建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7-1162,共6页
为了明确Al3+在KDP晶体生长过程中对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具体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VASP软件计算并分析了Al取代K对KDP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能态密度和光学性质,并同理想KDP晶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KDP晶体中Al取代K的缺... 为了明确Al3+在KDP晶体生长过程中对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具体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包VASP软件计算并分析了Al取代K对KDP晶体的晶体结构、电子能态密度和光学性质,并同理想KDP晶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KDP晶体中Al取代K的缺陷形成能为0.974 e V,并且Al替位K点缺陷引起的晶格畸变非常微弱,缺陷比较容易形成。Al取代K后晶体能带中价带顶附近的态密度发生了变化,并且带隙中存在缺陷能级,取代后KDP晶体的带隙宽度减小为4.37 e V,缺陷增加了KDP晶体对可见到紫外波段的光子吸收,影响KDP晶体光学质量及其激光损伤性能。计算力学性质发现,Al替位掺杂KDP晶体比理想KDP晶体的杨氏模量增加了,这会减弱晶体抗激光损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缺陷 磷酸二氢钾 第一性原理 光吸收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P无磨粒抛光微机械作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亮龙 董会 +1 位作者 黄姝珂 潘金龙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0,共7页
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是一种柔和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磷酸二氢钾(KDP)晶体表面的小尺度飞切刀纹。在抛光过程中不使用磨粒,KDP晶体与抛光垫粗糙峰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相对运动,在表面接触应力的作用下,抛光垫对KDP晶体表面产生微机... 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是一种柔和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磷酸二氢钾(KDP)晶体表面的小尺度飞切刀纹。在抛光过程中不使用磨粒,KDP晶体与抛光垫粗糙峰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相对运动,在表面接触应力的作用下,抛光垫对KDP晶体表面产生微机械作用,在实现材料去除和改善表面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中微机械去除作用,文章通过研究表面接触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对抛光过程中的微机械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KDP晶体与抛光垫粗糙峰接触力学的数学模型并开展系统研究。根据Hertz理论对抛光过程中KDP晶体表面接触应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了抛光压力、摩擦系数、抛光垫杨氏模量和抛光垫粗糙峰半径等抛光参数对微机械作用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不同抛光条件下最大许用抛光压力。结合实验结果,对KDP晶体与抛光垫之间的微机械作用进行了实验验证,进一步揭示了KDP晶体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去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晶体 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 表面接触应力 微机械作用 力学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聚焦线扫描法测量KDP晶体坯片的体缺陷 被引量:3
7
作者 倪开灶 刘世杰 +1 位作者 吴周令 陈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20-3026,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测量磷酸二氢钾(KDP)晶体坯片的体缺陷,提出了高速激光聚焦线扫描散射成像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测量原理和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体缺陷信息提取方法。基于激光散射技术,结合高速运动装置对晶体坯片... 为了快速准确测量磷酸二氢钾(KDP)晶体坯片的体缺陷,提出了高速激光聚焦线扫描散射成像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测量原理和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体缺陷信息提取方法。基于激光散射技术,结合高速运动装置对晶体坯片内部进行三维扫描,用线阵CCD探测器接收气泡、包裹物等体缺陷产生的散射光。然后利用折射率匹配液消除粗糙表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去除背景后与设定阈值比较得到具有体缺陷特征的图像,再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得到体缺陷的位置和尺寸信息。利用该检测装置对KDP晶体坯片体缺陷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其检测分辨率优于40μm,能够为晶体坯片的精确切割和最大程度的利用提供依据,从而节省了大量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 晶体坯片 体缺陷 激光聚焦线扫描 散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元安 胡国行 +4 位作者 刘晓凤 李大伟 朱美萍 易葵 邵建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8-2947,共10页
回顾了国内在激光预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综述了基于激光预处理技术提升基频介质膜、磷酸二氢钾/高掺氘磷酸二氢钾(KDP/DKDP)晶体等光学元件抗激光损伤性能的机理、效果和关键技术。针对高功率激光驱动器中关键光学元件激光负... 回顾了国内在激光预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综述了基于激光预处理技术提升基频介质膜、磷酸二氢钾/高掺氘磷酸二氢钾(KDP/DKDP)晶体等光学元件抗激光损伤性能的机理、效果和关键技术。针对高功率激光驱动器中关键光学元件激光负载能力的提高,建立了大口径光学元件激光预处理平台,实现了基频介质膜元件的激光预处理工程化作业。比较了纳秒和亚纳秒脉冲宽度激光对DKDP晶体损伤性能的影响。基于亚纳秒激光预处理后,纳秒激光辐照至14.4J/cm2(5ns)尚未出现"本征"损伤的实验结果,提出了用于DKDP晶体的亚纳秒激光预处理方案,并指出亚纳秒激光预处理技术将成为高功率激光三倍频晶体抗激光损伤性能达标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预处理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高功率激光 激光损伤阈值 介质膜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 高掺氘磷酸二氢钾(Dkdp)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对于磷酸二氢钾结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党亚固 费德君 +1 位作者 胡秀英 唐建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1-914,共4页
初步净化后湿法磷酸生产的磷酸二氢钾常含有多种杂质。采用间歇结晶法研究了Fe3+、Al3+、Mg2+、Ca2+、F-、SO42-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介稳区宽度、结晶晶形、诱导时间、结晶生长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种杂质离子均导致结晶介稳... 初步净化后湿法磷酸生产的磷酸二氢钾常含有多种杂质。采用间歇结晶法研究了Fe3+、Al3+、Mg2+、Ca2+、F-、SO42-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介稳区宽度、结晶晶形、诱导时间、结晶生长速度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种杂质离子均导致结晶介稳区增大,其中高价金属离子Fe3+、Al3+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Fe3+、Al3+浓度的增加,晶体的长径比显著增大,晶体由棱柱状变为针状,诱导时间延长,晶体生长速度变小,Al3+的影响比Fe3+略大。F-浓度增大,晶体的长径比反而变小。SO42-浓度增大,平均粒径先减小后由于生成聚晶而增大,晶形仍为棱柱状,单晶长径比先缓慢增大而后略有减小。掺杂Ca2+、Mg2+对晶形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于磷酸二氢钾的结晶生长条件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 磷酸二氢钾 结晶晶形 介稳区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晶体飞切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及其对切屑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圣飞 安晨辉 +2 位作者 张飞虎 游雾 雷向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48-1955,共8页
研究了磷酸二氢钾(KDP)晶体飞切加工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探索了切削温度对KDP晶体切削过程的影响。首先,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对KDP晶体切削过程进行了仿真,获得了不同切削深度下材料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分别使用飞切机床和纳米压痕仪... 研究了磷酸二氢钾(KDP)晶体飞切加工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探索了切削温度对KDP晶体切削过程的影响。首先,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对KDP晶体切削过程进行了仿真,获得了不同切削深度下材料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分别使用飞切机床和纳米压痕仪在不同速度下切削KDP晶体,发现不同切削速度下形成的切屑的微观形貌存在显著差异,分析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在不同切削速度下切削区域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后,对低速加工过程中获得的切屑进行加热试验,并观测了不同温升条件下切屑微观形貌的变化。飞切加工仿真实验显示:当切深为200nm时,切削区域的温度达到110℃;而实际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100℃时,切屑的微观形貌会发生明显变化。综合仿真及实验结果可知:在KDP晶体飞切加工过程中切削区域的温度将超过100℃,因此在对KDP晶体切削机理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去除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 晶体飞切 温度场 切屑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结晶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党亚固 胡秀英 +1 位作者 费德君 唐建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
采用间歇实验法研究了pH、降温速率等条件和铁(Ⅲ)、氟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结晶析出温度和结晶析出量均最大,随着pH增加,颗粒聚集明显,表观粒径增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速度逐渐增大,晶体平均... 采用间歇实验法研究了pH、降温速率等条件和铁(Ⅲ)、氟杂质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结晶析出温度和结晶析出量均最大,随着pH增加,颗粒聚集明显,表观粒径增大;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速度逐渐增大,晶体平均粒径减小,介稳区宽度逐渐增大,结晶的成核级数为4;杂质铁(Ⅲ)对结晶影响显著,随着铁(Ⅲ)质量分数的增加,晶体的长径比明显增大,晶形由棱柱状变为针状,介稳区明显变宽,结晶诱导期明显延长;杂质氟对结晶影响较小,随着氟质量分数的增加,介稳区宽度变宽,单晶长径比减小,晶形由长柱状变为方柱状,最后变为短粗状;在有氟存在时,比溶液中只掺杂铁(Ⅲ)时所得晶体的长径比减小,但结晶改善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验结果对磷酸二氢钾的生产过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结晶 降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结晶介稳区宽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秀华 李军 +2 位作者 周堃 刘逸飞 钟本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29,共3页
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磷酸二氢钾纯溶液和含有杂质或添加剂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在不同饱和温度下的结晶介稳区宽度,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出磷酸二氢钾介稳区宽度与饱和温度及添加剂用量的回归方程,同时还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结晶形状的影响... 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磷酸二氢钾纯溶液和含有杂质或添加剂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在不同饱和温度下的结晶介稳区宽度,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出磷酸二氢钾介稳区宽度与饱和温度及添加剂用量的回归方程,同时还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结晶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溶液的介稳区宽度随溶液饱和温度的升高而线性下降;添加剂硫酸钾和草酸钠用量的增加能使磷酸二氢钾溶液的介稳区宽度变窄;柠檬酸钠则能使磷酸二氢钾溶液的介稳区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介稳区 添加剂 回归方程 晶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制备磷酸二氢钾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逸飞 李军 +1 位作者 李燕凤 段潇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研究了以热法磷酸和氯化钾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方法。研究了萃取时间、原料溶液磷酸质量分数、萃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纯度及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液磷酸质量分数22.69%,... 研究了以热法磷酸和氯化钾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方法。研究了萃取时间、原料溶液磷酸质量分数、萃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纯度及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液磷酸质量分数22.69%,三正丁胺30 mL,20℃下萃取60 min,得到磷酸二氢钾产品的收率可达到95.883%,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52.000%,纯度99.714%,氯离子质量分数0.133%。该方法具有产品纯度高,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法 磷酸二氢钾 三正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流化床结晶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俊宏 叶世超 +4 位作者 程郡 黄川 陈佳燕 沈月音 梁高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以磷酸二氢钾为结晶体系,研究了旋流流化床的添加晶种结晶特性,考察了结晶料液的温度、过饱和度、流量及晶种特性对结晶速率及产品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与搅拌结晶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晶种的粒度分布对产品粒度分布有较大影响。... 以磷酸二氢钾为结晶体系,研究了旋流流化床的添加晶种结晶特性,考察了结晶料液的温度、过饱和度、流量及晶种特性对结晶速率及产品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与搅拌结晶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晶种的粒度分布对产品粒度分布有较大影响。相比搅拌结晶,旋流流化床结晶时间短,结晶产品粒径大、粒度均匀一致、晶形规则整齐。采用晶种1结晶,在料液温度为40℃,过饱和度为20 g/L,流量为84.26 L/h时,单位质量晶种的结晶速率可达2.15 mg/(g·s),在此条件下结晶0.5 h,产品的平均粒径可达1.2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旋流流化床 结晶 结晶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制取磷酸二氢钾的优化中和法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权宝 李步通 +3 位作者 吴颖乔 韦绪琴 匡林英 赵曼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36,77,共5页
以工业磷酸和碳酸钾为原料,在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中通过反应、蒸发、25℃结晶循环制取磷酸二氢钾产品,饱和磷酸二氢钾母液采用二氧化硅吸附剂吸附净化后重复使用。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及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磷酸二氢钾产品中的磷及... 以工业磷酸和碳酸钾为原料,在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中通过反应、蒸发、25℃结晶循环制取磷酸二氢钾产品,饱和磷酸二氢钾母液采用二氧化硅吸附剂吸附净化后重复使用。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及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磷酸二氢钾产品中的磷及铁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磷酸二氢钾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以及较低的铁杂质含量;二氧化硅吸附剂的使用能够在较低的产率损耗下有效地降低产品中的杂质含量。对比传统的中和法,该方法具有流程短、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杂质含量低、耗水少、耗能低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饱和溶液 吸附 循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秀英 马迪 +1 位作者 汪斌 高经天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4,共4页
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含有不同铁离子含量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介稳区宽度,在介稳区宽度内测得不同铁离子含量对磷酸二氢钾结晶生长速率的影响。并采用间歇冷却结晶法在未加晶种条件下测定了铁离子对磷酸二氢钾结晶形态、晶体堆积密度及... 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了含有不同铁离子含量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介稳区宽度,在介稳区宽度内测得不同铁离子含量对磷酸二氢钾结晶生长速率的影响。并采用间歇冷却结晶法在未加晶种条件下测定了铁离子对磷酸二氢钾结晶形态、晶体堆积密度及晶体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入铁离子含量的增大,结晶介稳区宽度变宽,生长速率下降;晶体由规则棱柱状变为针状,晶体出现开裂,光泽不均匀;晶体堆积密度逐渐减小,包裹铁含量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磷酸二氢钾 结晶 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结晶制备工业级磷酸二氢钾过程的粒度控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丁一刚 韩永红 +3 位作者 骆万智 龙秉文 余莹 居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90-3595,共6页
以工业级磷酸一铵为原料与氢氧化钾复分解反应结晶制备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成本低廉、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实验确定了采用该法制备的磷酸二氢钾产品粒度主要受反应阶段控制,继而研究分析了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原料浓度和加入速率对磷酸二... 以工业级磷酸一铵为原料与氢氧化钾复分解反应结晶制备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成本低廉、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实验确定了采用该法制备的磷酸二氢钾产品粒度主要受反应阶段控制,继而研究分析了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原料浓度和加入速率对磷酸二氢钾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磷酸二氢钾反应结晶机理,筛选出较优的反应结晶工艺。在控制磷酸一铵和氢氧化钾质量分数为50%,氢氧化钾溶液在30min内加入完毕,反应结晶时间为3h,搅拌速率为300r/min的条件下,获得的磷酸二氢钾产品中位粒径为1070μm,分布均匀,晶体形貌为规则的四方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反应结晶 粒度分布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磷酸萃取制备磷酸二氢钾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毅 李军 +1 位作者 周堃 张雅晴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7,共4页
开发了以湿法磷酸和氯化钾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高品质磷酸二氢钾的新工艺。研究了溶配过程氯化钾的加入量对脱氟的影响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等对磷酸、盐酸的萃取率与硫酸根、铁离子、氟离子... 开发了以湿法磷酸和氯化钾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高品质磷酸二氢钾的新工艺。研究了溶配过程氯化钾的加入量对脱氟的影响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等对磷酸、盐酸的萃取率与硫酸根、铁离子、氟离子等杂质的脱除率的影响;以及洗涤相比对五氧化二磷洗涤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在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30 min、相比为3.0、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为1.0、洗涤相比为12的条件下,五氧化二磷收率可达95.98%以上,产品磷酸二氢钾纯度可达96.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溶剂萃取 磷酸二氢钾 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中磷酸二氢钾结晶成核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怡 李军 王盼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运用连续流化床结晶装置,参照工业装置结晶条件,研究了磷酸二氢钾在25℃条件下的结晶成核动力学规律。采用流化床结晶过程的成核动力学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成核动力学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动力学参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磷酸二氢... 运用连续流化床结晶装置,参照工业装置结晶条件,研究了磷酸二氢钾在25℃条件下的结晶成核动力学规律。采用流化床结晶过程的成核动力学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成核动力学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动力学参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结晶二次成核中流体剪切成核占主导地位,即B0=1.02×10-4M0.T563R1e.654,实验测试过程中晶体聚结和宏观破碎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流化床 结晶动力学 剪切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保英莲 张志强 +1 位作者 李小松 旷天亮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34,共6页
采用梅特勒-托利多在线结晶工作站系统地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超溶解度、红外特性以及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的介稳区在低温区较宽,高温区较窄,且在40.1℃下具有最宽的介稳区;磷酸二氢钾在红外光谱上具有... 采用梅特勒-托利多在线结晶工作站系统地研究了磷酸二氢钾的溶解度、超溶解度、红外特性以及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的介稳区在低温区较宽,高温区较窄,且在40.1℃下具有最宽的介稳区;磷酸二氢钾在红外光谱上具有较好的朗伯-比尔特性,其特征峰波数分布在2 152 cm^(-1)和1 082 cm^(-1)处;降温速率越大,其介稳区宽度也随之增大;搅拌速率越高,其介稳区宽度反而降低;p H=4.0时,结晶效果最好,粒度分布也最为均匀,晶体颗粒粒径大;Fe^(3+)的含量增大,将会导致磷酸二氢钾的介稳区变宽,并且其含量越大,颗粒越不均匀,粒度分布较宽,因此应严格控制生产工艺中Fe^(3+)的质量分数≤0.001%;SO_4^(2-)含量的增大,会使介稳区变窄,将会导致工业上结晶不易控制,因此也需严格控制生产工艺中SO_4^(2-)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冷却结晶 梅特勒-托利多在线结晶工作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