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1
作者 刘国平 杜靖远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Mechanical traction and percutaneous reduction by leverage and fixation by a bilateral groove externalfixator were performed on 23 patients with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volving a depressed and splitfragment... Mechanical traction and percutaneous reduction by leverage and fixation by a bilateral groove externalfixator were performed on 23 patients with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volving a depressed and splitfragments. The fixator is composed of two long groove frames, three to five nuts, hooked bolts and Stein-manns pins.All fractures united in good position in three months with no incision (only pinpricks), llttle operativetrauma and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but pintract infection, and the flexion-extension range of kneemovement was excllent in all patients, so that this technique is particularly advisable for complex tibialplateau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external fixation
全文增补中
关节内矢状面复位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
2
作者 张家凡 龙安华 +2 位作者 韩大成 贾梓超 张亚奎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胫骨平台骨折是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其损伤机制复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于解决胫骨平台后侧柱的复位与固定,因为临床上发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残留矢状面的复位不足... 胫骨平台骨折是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其损伤机制复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于解决胫骨平台后侧柱的复位与固定,因为临床上发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残留矢状面的复位不足或复位丢失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胫骨平台后倾角是描述胫骨矢状面力线的重要参数。在自然状态下,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发生改变累及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等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选择合适的PTS能有效增加假体存留率,提高屈伸膝效能,有利于膝关节稳定。在创伤骨科领域,纠正矢状面畸形同样重要,需遵循“逆损伤机制”原则。定量评价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矢状面复位情况,探讨矢状面复位对术后远期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目前认识尚浅,有待进一步的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矢状面畸形 胫骨平台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周浩霖 刘青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80例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功能稳定情况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1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80例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膝关节功能稳定情况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1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危险因素。结果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0例患者中,HSS评分≤69分19例,占23.75%。膝关节功能稳定性试验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试验评估中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19例,占23.75%。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部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hatzker骨折分型、是否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是否进行康复训练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hatzker骨折分型Ⅳ~Ⅵ型(OR=1.863)、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OR=1.699)、术后并发症(OR=2.204)、未进行康复训练(OR=1.745)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Ⅳ~Ⅵ型骨折、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存在术后并发症、未进行康复训练等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术 膝关节功能不稳定 现状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锁定空心螺钉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李众 李强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锁定空心螺钉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3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关节镜组(57例)和传统组(56例)。关节镜组采用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锁定空心螺钉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3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关节镜组(57例)和传统组(56例)。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锁定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传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24h疼痛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以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关节镜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直度和屈曲度明显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切口感染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锁定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抑制疼痛因子释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锁定空心螺钉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疼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创新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董丹 艾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创新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 目的: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创新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的创新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肿胀、疼痛、行走能力、屈曲能力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两组疼痛评分逐渐降低,且术后12 h、24 h、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0)。结论:基于ERAS的创新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创新护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移植与骨替代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华 黄凌岸 +3 位作者 李皓乾 郭丽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对入选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干预性Meta分析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方法的关节凹陷、关节面二次塌陷率、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感染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研究,424例患者,其中骨替代物组296例,自体骨移植组128例。两组手术时间[MD=-16.79,95%CI(-25.72,-7.85),P=0.0002],出血量[MD=-70.49,95%CI(-79.34,-61.65),P<0.0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关节凹陷[MD=-0.17,95%CI(-0.91,0.58),P=0.66],关节面二次塌陷率[RR=-0.74,95%CI(0.35,1.57),P=0.43],感染率[RR=1.21,95%CI(0.31,4.70),P=0.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替代物与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凹陷、关节面二次塌陷率和感染率方面疗效相近。但骨替代物较自体骨移植,能减少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自体骨移植 骨替代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口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吕飞飞 龚立 成金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切口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内侧倒“L”切口辅助外侧切口复位固定治... 目的探究不同切口复位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内侧倒“L”切口辅助外侧切口复位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Rasmussen胫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评分(VAS)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3个月后总有效率(70.00%,35/50)显著高于对照组(38.00%,19/50)(P<0.05);2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后Rasmussen胫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倒“L”切口辅助外侧切口复位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更充分、牢固,能够早期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切口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变化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发生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8
作者 李永 刘士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66-2969,共4页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变化,并分析其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膝...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变化,并分析其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后即刻检测血栓弹力图参数[血液凝固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角(Angle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术后3个月复诊时观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情况,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个月,1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发生骨性关节炎28例(18.67%),未发生骨性关节炎122例(81.33%);发生组血栓弹力图参数K值、R值均低于未发生组,且Angle角、MA值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弹力图参数K值、R值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性关节炎呈负相关(r<0,P<0.05),血栓弹力图参数Angle角、MA值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性关节炎呈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栓弹力图参数预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性关节炎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血栓弹力图参数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通过观察血栓弹力图参数K值、R值、Angle角、MA值变化对预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 血栓弹力图参数 骨性关节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冯缘 程邦君 +1 位作者 黄燕峰 罗轶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采用3.5掌骨T形钢板固定;B组采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测量两组在轴向负荷加载起始为10 N,最大为2000 N的压力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结果钢板组和螺钉组在25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21±0.15)mm和(0.35±0.11)mm,在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32±0.12)mm和(0.91±0.27)mm,在10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76±0.16)mm和(1.75±0.21)mm,在1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93±0.14)mm和(2.37±0.26)mm,在同一载荷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最大失效载荷分别为(1865±183)N和(1242±146)N,二者最大失效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T形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可以对塌陷的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块起到有效、稳定、坚强的固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外后侧平台骨折 外后侧骨折 支撑钢板 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卫国 陈亮 +2 位作者 陈小光 张世民 张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探讨术前用三维CT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后,应用MRI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4例,术前应用三维CT检查扫描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同时应用MRI评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的程度。结果... 探讨术前用三维CT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后,应用MRI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4例,术前应用三维CT检查扫描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同时应用MRI评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的程度。结果 MRI诊断膝半月板损伤98例,MRI检查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6.29%、71.43%、89.32%。MRI显示半月板损伤程度,Ⅰ度15例,Ⅱ度45例、Ⅲ度38例。根据CT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Ⅱ型半月板损伤Ⅱ度百分比为69.57%和58.62%,Ⅴ型和Ⅵ型半月板损伤Ⅲ度百分比为61.54%和64.29%。结论 术前CT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应用MRI可了解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分型 膝半月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Schatzker 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苹 王逸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55-158,180,共5页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手术治疗的52例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分组法...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手术治疗的52例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试验组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24 h及1、2、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术后1、2、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3、6个月膝关节ROM、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膝关节ROM、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缓解、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疼痛护理 功能锻炼 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12
作者 李海建 刘丁硕 赵云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15-1419,共5页
目的对比前、后侧手术入路治疗陈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并整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翻修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共47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经前外侧截骨入路(24例... 目的对比前、后侧手术入路治疗陈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并整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翻修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共47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经前外侧截骨入路(24例);B组,经后方入路(23例)。初次手术至翻修手术间隔6~12个月(平均9.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经前外、后方入路行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HSS评分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侧入路相比,经前外侧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患者骨折复位、功能恢复均良好,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截骨术 关节畸形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贾璐 孙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滨州市博兴县人民医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内固...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滨州市博兴县人民医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膝关节镜引导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传统组(P<0.001)。术后2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4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2个月,且观察组高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采用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小切口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骨折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少伟 郑玉堂 徐新如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骨折块采用支撑钢板或由后向前螺钉固定,前外侧采用常规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固定。X线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d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即刻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76°~86°、6°~10°,术后12个月分别为79°~88°、6°~10°。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伸0°~5°,屈曲106°~137°。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为74~94分,优8例,良3例。结论:经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单一切口完成2个部位骨折显露固定,避免采用联合切口,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术中应熟悉掌握腘窝结构,注意保护腓总神经,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 改良Frosch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
15
作者 徐晨阳 徐静磊 +1 位作者 马献忠 赵志强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采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结合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三柱分型为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患者36例。术后...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采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结合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三柱分型为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患者36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1天及1.5个月、3个月、半年、1年随访X线片,了解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的恢复状况。术后1年复查通过X线片测量术侧及对侧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同时采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的评分系统(HSS评分系统)对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96min,中位数79min;术中出血量50m L-400m L,中位数200m L。术后行X线及CT检查,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7.0±2.0)分,优28例,良8例,优良率100%。36例患者均获得了完整随访,患者随访时间13-32月,中位数17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周-28周,中位数20周。末次随访时,患者术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50°,中位数120°;术后12个月,术侧膝关节的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第一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HS评分为85-98分,中位数93分,均为优。术后并发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换药VSD覆盖后2周切口正常愈合。结论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骨折复位固定优,临床愈合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同时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 胫骨平台 外侧双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曾卫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5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5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MIPO。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周卫卫 程建和 丁明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97-1299,1335,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iate osteosyndesis,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s,TP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iate osteosyndesis,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s,TP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Ⅰ-Ⅲ型TPF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0),接受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血液流变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1 m及术后2 m,观察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TPF患者的切口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与血液流变学,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微创内固定 膝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叶方 兰树华 吴泉州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72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72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等一般特征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学评分实验组优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较统切开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位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可作为后外侧胫骨平台治疗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内固定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大启 陈华斌 +5 位作者 戴祝 瞿瑾 李雄 孙德毅 邱续强 吕红斌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4年7月该科诊治的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共16例,均无其他部位骨折。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摄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及骨折分型。术中首先进行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4年7月该科诊治的B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共16例,均无其他部位骨折。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摄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及骨折分型。术中首先进行关节镜下探查,明确关节内骨折情况,处理合并损伤的半月板等关节内结构。然后经小切口在平台骨折侧建立复位隧道,并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再以钢板螺钉固定。复位骨隧道内植骨预防塌陷。术毕患膝加压包扎,留置伤口引流1~2 d,并持续冰敷。术后第3天开始CPM机辅助行关节活动锻炼。第7~10天出院,佩戴可调节膝关节活动支具积极无负重康复锻炼。术后6~8周支具保护下开始负重行走。术后6、12和24周定期随访。术后1年左右,待骨折愈合再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初次术后定期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9~12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患膝疼痛等症状。再次取内固定手术顺利。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取除内固定术后(92.5±5.7)和骨折术后(90.5±7.0)均较骨折术前(50.6±6.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长期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平台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5
20
作者 陈磊 李江华 +2 位作者 方钦正 孙惠珍 王美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其中合并半月板游离缘破裂1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侧止点撕脱骨折1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9例。在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膝关节功能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6±21.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9.7±31.6)min;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具有创伤小、复位直观和固定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