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家军 冯筱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高职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外在支持,也离不开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内部的发展动力,即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权力、资本、自我规训。权力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外在的支持力量,资本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资源支撑... 高职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外在支持,也离不开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内部的发展动力,即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权力、资本、自我规训。权力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外在的支持力量,资本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资源支撑,自我规训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内在动力。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高职教师面临着专业成长自主权受限、专业成长的资本不足、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够等现实困境。对此,应赋予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充分自主权,不断增加其专业成长的资本储蓄,提升其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师 专业成长 权力 资本 自我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内在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秀红 唐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4,共8页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从何而来,引领教师成长为何可行、有何之用、如何而进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是亘古至今历代教育家的实践探索与精神凝练,指向...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从何而来,引领教师成长为何可行、有何之用、如何而进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是亘古至今历代教育家的实践探索与精神凝练,指向教师的职业信仰、德行修养、教学艺术、专业素养、情怀追求、教育使命,与教师成长同向而行。教育家精神能够引领教育回归初心使命,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引,为师德失范治理和教师评价提供了价值锚点和价值导向。教师的成长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全周期成长的进阶路径、全方位成长的多样化途径和可持续成长的条件保障,构建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的实践路径,以教师之强夯实教育强国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成长 逻辑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与异化:“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喜锋 何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及这一情境中发生于教育教学、职业发展和行政事务等领域的情感事件,直接影响着“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选择,如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自然表达等,同时也造成了他们高强度的情感劳动,这导致他们在获得专业情感成长的同时,亦出现了情感倦怠、情感耗竭等情感异化问题。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负荷加剧的深层原因,如何使“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情感劳动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促进其专业情感成长、消除情感异化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 情感劳动 教师情感成长 教师情感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职业成长机制研究
4
作者 陈佳佳 朱素芬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4-99,共6页
基于扎根理论,以浙江省高职院校36位“工匠型”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成长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发现工匠志趣的启蒙源于家庭环境与学习经历的陶染,工匠技艺的磨砺源于个体实践与环境氛围的交融,工匠巅峰的传承源于价值认同与教育... 基于扎根理论,以浙江省高职院校36位“工匠型”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成长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发现工匠志趣的启蒙源于家庭环境与学习经历的陶染,工匠技艺的磨砺源于个体实践与环境氛围的交融,工匠巅峰的传承源于价值认同与教育影响的渗透,并基于此逻辑关系构建“工匠型”教师职业成长机制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构建“工匠型”教师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工匠型”教师发展的产教科融合模式,建设“工匠型”教师发展的制度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高职院校 “工匠型”教师的职业成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实践路径与风险审思
5
作者 李玉顺 韩梦莹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共9页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 人工智能正成为加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彰显着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因材施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新潜质。然而,囿于智能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仍面临创新性模式融合构建、变革性实践纵深探索、价值性定位系统厘清以及系统性路径前瞻规划等挑战。研究基于价值理论,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进行了学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强国建设的长期和近中期视角,描绘了“以教育理念为原点,以终身学习为趋向,以育人生态为框架,以关键场景为坐标”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未来图景,进而提出立足教育痛难点突破、关注数据赋能学校变革、重视学生终身学习力培养以及加强教师变革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并强调以持续迭代为原则探索、拥抱、驾驭和适应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后,围绕智能环境、教师素养、技术依赖和伦理安全等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创新 素养成长型课堂 变革性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TVAAS到Individual Growth:美国田纳西州增值性教师评价发展新趋势 被引量:28
6
作者 岳伟 陈俊源 +1 位作者 胡祥恩 莫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77,共9页
TVAAS是美国田纳西州创立的增值性教师评价方式,其核心特征是以学生成绩增幅衡量教师效能.TVAAS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与进步幅度,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但是,TVAAS仍然存在分数价值导向、评价过程缺乏透明度以及无法为非测试型教... TVAAS是美国田纳西州创立的增值性教师评价方式,其核心特征是以学生成绩增幅衡量教师效能.TVAAS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与进步幅度,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但是,TVAAS仍然存在分数价值导向、评价过程缺乏透明度以及无法为非测试型教师创造公正合理的成长分数等问题.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是田纳西州增值性评价的新发展,它以学生作品为依据,以教师自评为基础,以同行评审为矫正,为非测试型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与个性化的评价经历.TVAAS与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模式互为补充,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基于自身教学实际的个人增值(individual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性教师评价 TVAAS 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个人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教师成长:要求、价值与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庆科 黄祎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在当今时代,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职业教育领域,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教师成长具有独特的要求,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增长育人智慧、修炼躬耕态度、勤修仁爱之心、树立弘道追求,并在加快... 在当今时代,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职业教育领域,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教师成长具有独特的要求,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增长育人智慧、修炼躬耕态度、勤修仁爱之心、树立弘道追求,并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具体策略包括:教师个人要实现“知情意行”四度成长;学校要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政府要优化顶层设计形成统筹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职业教育教师 自我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意涵、进展与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萑 徐淼 吴雨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53,共24页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 强教必先强师,构筑基于自主知识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中国当前的关键任务。在强调教师教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的基础之上,知识的涵义及其内在分析、外在整合的两条判定条件被界定,自主知识的意蕴从原创性、调适性和批判性三个方面得到阐明。自主知识的生产指向单个/份研究,涉及学术研究论文内部获得结论、生产知识的过程;自主知识的增长指代知识生成的纵切面,涉及不同学术研究之间如何互动、交流、迭代或递归。为了更清晰、具体、深入地呈现中国教师教育的研究进展、自主知识及其生产与增长情况,研究将教师教育划分为六个研究议题:目的与价值;招考、选拔与入口;师范生、教师教育者的素养;学习与发展;环境及其作用;系统。全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内容分析与案例分析展开,所分析的文献主要是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与实证研究论文。在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的生产与增长部分,政策、实践与理论三个驱动源对于该过程的影响被单独剖析,并以经典案例综合展现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生成的驱动源、内在过程与动态机制。从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自主知识构建的现状来看,已然有许多成果,整体上存在内在分析性强、外在整合性弱、演绎为主、归纳为辅、批判与否证不足的特征,未来还需在进一步解决教师教育领域长期面对的诸多核心问题的背景下持续走出独属于中国的教师教育科学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自主知识 职前培养 知识生产 知识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现状、运行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小文 冯旭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名班主任工作室人数规模适宜、成员年龄结构均衡,成员期待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研讨...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名班主任工作室人数规模适宜、成员年龄结构均衡,成员期待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研讨与业务培训,工作室运行模式多样化、专业活动频次适中,工作室对班主任队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均有显著促进成效。但工作室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师资来源单一,职称结构不均衡;配套政策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建设经验欠佳;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偏少、教科研协同有待加强;工作室建设成效参差不齐、班级管理成效亟待提升等。可从优化工作室师资结构、健全工作室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等方面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期助推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名班主任工作室 师资队伍 成长共同体 班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学科专业属性——九要素四层级理论模型建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旭东 欧阳修俊 张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5,共8页
教师学科专业属性是教师全专业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含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方法、学科技巧、学科文化、学科思想、学科伦理、学科思政、跨学科素养九个要素。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是第一层级,掌握学科专业方法与技巧是第... 教师学科专业属性是教师全专业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含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方法、学科技巧、学科文化、学科思想、学科伦理、学科思政、跨学科素养九个要素。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是第一层级,掌握学科专业方法与技巧是第二层级,掌握学科文化与思想是第三层级,掌握学科专业伦理与学科思政是第四层级。从当前教育变革的要求出发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的学科专业属性不仅是教师获得专业资格和实现专业发展的基础,也会影响到教师履行专业职责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针对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现状,培养教师的学科专业属性应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建构指向教师学科专业属性的学科教师教育体系;二是建构面向职前教师的跨学科教师教育体系;三是促进学科专业、伦理专业、学习专业和教导专业的有效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 学科专业属性 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的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军 孙有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以推动先进评估理念落地为“抓手”,旨在促进体育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利用扎根理论对因果元素的识别、聚合与类属优势,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42位亲历者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以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 以推动先进评估理念落地为“抓手”,旨在促进体育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利用扎根理论对因果元素的识别、聚合与类属优势,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42位亲历者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以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为体育师范生提供进入教师岗位的学习机会,准确测评体育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际效果,提供反映实习培养质量的证据材料,是师范专业认证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的内在要求;(2)评价目的失重、评价内容失准、评价方法失衡和评价标准失真是现实困境的4个直接影响因素,各因素上贡献率最高的观测变量分别为促进性忽视、针对性不足、过程性欠缺和客观性较差。由此,针对性地提出转变评价目的、更新评价内容、变革评价方法、优化评价标准等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体育教师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 教育实习评价 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1
12
作者 焦李媛 张雪翠 王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5,共10页
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创新团队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类型地位、有效增进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手段。以组织发展为基础的组织行为学为理解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组织行为学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兼具共生性、开放性... 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创新团队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类型地位、有效增进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手段。以组织发展为基础的组织行为学为理解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组织行为学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兼具共生性、开放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实践型研究型团队,其组织环境主要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动力所提供。面对团队建设过程中组织化程度偏低、“双师”流通机制壁垒、领军人才匮乏、共生文化缺位等现实困厄,应注重组织结构,系统规划团队生命周期;依托产教共同体,畅通“双师”教师循环路径;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优化领军人才培养;立足组织特性,塑造团队文化,实现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高质量发展和实践水平的高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组织行为学 “双师型”教师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的内在依据、具体方式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珍珍 龙宝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教育家精神能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高质量发展赋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表明,人的卓越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是其高阶的精神需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提升,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获得高阶精神需求的满... 教育家精神能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高质量发展赋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表明,人的卓越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是其高阶的精神需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提升,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获得高阶精神需求的满足。教育家精神与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契合、价值取向一致,与其职业实践路径同向。教育家精神通过对教师的信念引领、道德磨砺、学识涵养以及仁爱唤醒,为教师成长与发展走向最佳境界领航。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的实现路径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思政课程建设,拓宽教师信念格局;以教育家精神标定教师道德准线,提升师德“公信度”;以教育家精神升华教师教学诗意生命感,丰富教师育人智识;以教育家精神重构教师成长“微环境”,“爱”润教师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成长 自我实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内涵意蕴、文化根基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师道精神的当代传承,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遵循。通过践行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成长有着深厚的文...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师道精神的当代传承,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遵循。通过践行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成长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成长浇筑精神特质、捍卫师道尊严、奠定教师操守。教育家精神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实现对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引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思政课教师 引领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新加坡“卓越教师总统奖”获得者赋能成长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文伟 马东影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47,共18页
新加坡基础教育水平全球瞩目,离不开教师群体的专业支撑。基于赋能理论,对近十年“卓越教师总统奖”获得者事迹展开编码分析发现,新加坡卓越教师成长形成了以自我赋能、他者赋能、赋能他者为核心的赋能路径,在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生产、... 新加坡基础教育水平全球瞩目,离不开教师群体的专业支撑。基于赋能理论,对近十年“卓越教师总统奖”获得者事迹展开编码分析发现,新加坡卓越教师成长形成了以自我赋能、他者赋能、赋能他者为核心的赋能路径,在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生产、从个体到组织的外部赋能、多元主体视角下的赋能旨趣下塑造了卓越教师群体。这背后蕴含的逻辑是:个体与集体的张力是教师循环赋能的组织基础、新加坡教师成长赋能愈加呈现出社会化的取向、一些重要“他者”对教师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或可为我国教师荣誉制度及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卓越教师 教师成长 赋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引导下的中职教师“四链衔接”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宏如 阚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1-56,共6页
推动教师培训中的标准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标准为引导,可以实现职教师资培训的“定向性”“有效性”“可推广性”。以H省为例,从教师培训需求、教师培训内容、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反馈与跟踪... 推动教师培训中的标准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标准为引导,可以实现职教师资培训的“定向性”“有效性”“可推广性”。以H省为例,从教师培训需求、教师培训内容、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反馈与跟踪四个视角对中职教师“四链衔接”培训模式进行剖析,发现该模式在提升参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四项能力上具有一定作用。为构建一种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未来还需要从体系建设、框架构建、机制改善、精准对接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师 标准引导 培训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域下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逻辑 被引量:3
17
作者 耿飞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4,共6页
兴教必先强师,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行动者在社会网络的节点位置、与他者的联结样态及联结程度作为分析框架,审视现行教育结构,发现乡村教师因缺失主体自觉,结构位势较低;与乡村链接断裂,存有结构洞;与教育学者网络... 兴教必先强师,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行动者在社会网络的节点位置、与他者的联结样态及联结程度作为分析框架,审视现行教育结构,发现乡村教师因缺失主体自觉,结构位势较低;与乡村链接断裂,存有结构洞;与教育学者网络联动性不强,关系较为疏离。破解这些困境,既需要乡村教师加强自主发展,在文化共生中自觉进行教学的自我构建,提升内在优势;也需要主动拓展与乡土的互动,填洞筑牢根基;还需要外界力量提供深度支持,推进嵌入合作,筑强乡村教师与教育学者的联动,丰富专业成长的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乡村教师 专业成长 自主发展 拓展互动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社科教师成长机制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妙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19-221,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现代化,教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引导和教育高校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方面,社会科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社科教师人才队伍的成长... 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现代化,教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引导和教育高校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方面,社会科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社科教师人才队伍的成长,与其所应承担的时代责任还不完全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规律,立足社会科学的专业特点,改革培养机制,不断提升社科教师队伍师资水平,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职院校 社科教师 成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李定仁 赵昌木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8,共5页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及其成长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角色、教师素质、教师教育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缺乏从纵向的角度对教师成长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未来的研究走向将对教师的信念、知识和行为...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及其成长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角色、教师素质、教师教育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缺乏从纵向的角度对教师成长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未来的研究走向将对教师的信念、知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成长 职业发展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学教师成长阶段的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申继亮 费广洪 李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采用访谈法对 2 0名中学高级教师进行调查 ,探讨中学教师职业专长的发展阶段。结果显示 ,教师职业专长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可以分为学徒期、成长期、反思期和学者期 ;职业能力是职业专长的核心要素 ;教师职业专长发展并非呈直线态势上升 ... 采用访谈法对 2 0名中学高级教师进行调查 ,探讨中学教师职业专长的发展阶段。结果显示 ,教师职业专长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可以分为学徒期、成长期、反思期和学者期 ;职业能力是职业专长的核心要素 ;教师职业专长发展并非呈直线态势上升 ,其间可能会出现停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职业专长 教师发展 职业能力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