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界面特性宏细观研究
1
作者 靳静 温馨 +3 位作者 梁小勇 王迪 杨广庆 周诗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2-1613,共12页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界面特性是影响加筋土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横肋间距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对3种横肋间距(28、35、50 cm)土工格栅进行室内宏观拉拔试验和离散元细观模拟,宏观层面分析不同横肋间距下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 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界面特性是影响加筋土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横肋间距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对3种横肋间距(28、35、50 cm)土工格栅进行室内宏观拉拔试验和离散元细观模拟,宏观层面分析不同横肋间距下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系、界面摩擦特性的变化规律,细观层面上研究颗粒配位数、孔隙率、位移场,以及拉拔过程中土体内部力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拉拔力-拉拔位移关系曲线呈非线性,随着横肋间距的减小,峰值拉拔力不断增大。在法向应力为200 kPa作用下,横肋间距由50 cm减至28 cm时,峰值拉拔力提高70%,28 cm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抗剪强度较强。筋土界面的黏聚力和摩擦角也随横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在细观层面,较小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砂土密实性更好,土体内部颗粒分布更均匀。同时,随着拉拔位移的增加,筋土界面配位数随之减小,使得土体发生一定的剪胀现象。随着横肋间距的减小,土体整体孔隙率下降,密实性明显提高,土工格栅对土体嵌固作用增强。在拉拔过程中土工格栅横肋附近的颗粒旋转,横肋间距较大时,土体内部难以形成贯通的剪切带。较小横肋间距的土工格栅在横肋节点附近力链分布更强。研究结果可为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横肋间距 拉拔试验 离散元法 筋土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筋土界面特性宏细观研究
2
作者 梁小勇 王迪 +3 位作者 靳静 温馨 杨广庆 邵明杰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92,共11页
为探究循环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砂土界面特性,通过土工格栅室内动载拉拔试验和离散元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对土工格栅-砂土界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动荷载频率和幅值水平均与土工格栅峰值拉拔力呈现正向相关性;动荷载频率和幅值较大时... 为探究循环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砂土界面特性,通过土工格栅室内动载拉拔试验和离散元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对土工格栅-砂土界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动荷载频率和幅值水平均与土工格栅峰值拉拔力呈现正向相关性;动荷载频率和幅值较大时筋土界面抗剪性能更强,界面摩擦角随荷载频率和幅值增大而逐渐增大,黏聚力与之相反,荷载频率从2 Hz增至6 Hz时界面摩擦角提升133.22%,黏聚力降低70.87%;循环动荷载幅值增大或频率减小会使砂土颗粒配位数显著增大,此时砂土内部颗粒运动也更剧烈,荷载频率为2 Hz时砂土配位数波峰与波谷的差值比6 Hz时大7倍;增大循环动荷载幅值可使砂土孔隙率明显减小,砂土颗粒的竖向位移也会得到更大限制。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揭示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加筋土结构 循环动荷载 拉拔试验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pullout behaviour of geogrid in sand with emphasis on size effect of protrusive junct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苗晨曦 郑俊杰 +2 位作者 章荣军 谢明星 殷建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21-2133,共13页
Geogri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due to its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y. Deep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ackfill soil and the geogri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rope... Geogri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due to its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y. Deep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ackfill soil and the geogri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prop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eogrid reinforced earth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calibrated model of sand and geogrid, a series of numerical pullout tests are conducted using PFC^(3D) under special considerations of particle angularity and aperture geometry of the geogrid. In this work,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the displacement and contact force developed among particles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orc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geogrid are all visualized with PFC^(3D) simulations so that new understanding on how geogrid-soil interaction develops under pullout loads can be obtained. Meanwhile, a new variable named fabric anisotropy coefficient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scopic strength and microscopic fabric anisotropy. A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adopted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between the newly-proposed coefficient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one. Furthermore, additional pullout tests on geogrid with four different joint protrusion heigh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what extent and how vertical reinforcement elements may result in reinforcement effects from perspectives of bearing resistance contribution, energy dissipation, as well as volumetric respons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magnitude and the directional variation of normal contact forces govern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scopic strength and the reinforcing effects of joint protrusion heigh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accelerated energy dissipation across the particle assembly and the intensive mobilization of the geog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ID pullout behaviou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joint protrusion fabric anisotropy energy dissip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供电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算法
4
作者 程朝阳 王昊 +4 位作者 杜馨瑜 韩志 王强 马鹏 魏世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6,共4页
城市轨道供电轨检测一般以基本轨或轨道中心线为基准,受传感器误差和基本轨几何参数变化的影响,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本文基于惯性基准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供电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算法。首先,基于惯性组件建立供电轨检测基准... 城市轨道供电轨检测一般以基本轨或轨道中心线为基准,受传感器误差和基本轨几何参数变化的影响,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本文基于惯性基准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供电轨几何参数动态检测算法。首先,基于惯性组件建立供电轨检测基准;其次,采用激光摄像组件获取供电轨和惯性基准之间的横向、垂向两个自由度的高频距离变化量;最后,融合惯性基准和高频距离变化量数据,输出供电轨导高和供电轨拉出值。利用该算法进行现场实测,试验结果表明:供电轨几何参数的动态检测重复性的第95百分位数小于0.8 mm,检测精度满足检测要求。该算法数据处理量小,不需要外界辅助信息,且检测结果稳定可靠,无基线差异,重复性、再现性好,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 供电轨检测 惯性基准法 供电轨导高 供电轨拉出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加筋土工作机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包承纲 汪明远 丁金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1,共8页
加筋土的设计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需弄清加筋机理。采用大型叠环式剪力仪进行了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分析了格栅与填土之间界面的特性,它是了解加筋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界面产生了2方面的影响:界面本身的摩阻力对... 加筋土的设计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需弄清加筋机理。采用大型叠环式剪力仪进行了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分析了格栅与填土之间界面的特性,它是了解加筋作用的关键。研究表明,界面产生了2方面的影响:界面本身的摩阻力对土体侧向变形的约束作用增强了土体抗变形的能力;界面对筋材两侧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改变。前者可称为直接加筋作用,后者可视为对土体的间接加固作用。这种间接加固是由于界面受剪时扰动了界面两侧一定范围土体内的颗粒,促使加筋土体强度的增大。试验测得了这种影响范围的大小,它有助于确定筋材布置的合理间距。同时进行了仿真的数值分析,加强了对上述加筋机理的认识。通过三轴试验,对由筋材、填土和界面组成的加筋土体的整体性状也进行了研究。上述成果将为建立合理的设计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加筋土 加筋机理 拉拔试验 间接加固作用 合理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条带式带齿加筋土的极限拉拔力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孟喜 黄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6-1344,共9页
"立体加筋"体系的核心就是在传统水平筋条的基础上布置不同形状的竖向筋条或三维形式的空间加筋。作为一种典型的立体加筋方式,刚性筋材的条带式带齿加筋土经三轴压缩试验、拉拔试验以及挡墙和地基模型试验证明,可以显著地提... "立体加筋"体系的核心就是在传统水平筋条的基础上布置不同形状的竖向筋条或三维形式的空间加筋。作为一种典型的立体加筋方式,刚性筋材的条带式带齿加筋土经三轴压缩试验、拉拔试验以及挡墙和地基模型试验证明,可以显著地提高加筋土体的强度和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强土筋的综合摩擦特性,限制土体变形。采用染色砂法,对带齿筋材的平面应变拉拔试验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齿筋前方染色砂土标记线的运动情况和水平标记线的变化情况,发现在拉拔过程中,齿筋前方土体会首先被挤密加强,成一个刚性的楔体,然后周围其他土体会产生绕刚性楔体与齿筋的流动。根据齿筋的宽高比,假定了刚性楔体的形状,从而确定了绕流阻力的分布情况。借鉴沈珠江院士对于抗滑桩阻力的分析方法,推导了刚性条带式带齿加筋土的拉拔阻力模型。在应变控制式拉拔试验机上,进行了法向应力分别为25,50和75kPa的条带式带齿加筋土的拉拔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二者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式带齿加筋 染色砂法 平面应变拉拔试验 土体绕流理论 极限拉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层锚杆拉拔界面松动破坏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段建 言志信 +2 位作者 郭锐剑 刘子振 任志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6-941,共6页
根据界面黏滑本构模型假定和剪切位移法基本原理,推导了土层锚杆拉拔临界松动荷载理论公式和锚杆拉拔荷载与松动长度内在关系表达式。界面黏滑特性致使锚杆剪应力重新分配,引起荷载进一步往里端传递,加剧里端锚固体损伤劣化。依据界面... 根据界面黏滑本构模型假定和剪切位移法基本原理,推导了土层锚杆拉拔临界松动荷载理论公式和锚杆拉拔荷载与松动长度内在关系表达式。界面黏滑特性致使锚杆剪应力重新分配,引起荷载进一步往里端传递,加剧里端锚固体损伤劣化。依据界面抗剪强度与残余强度之间大小关系将土层锚杆拉拔松动破坏类型划分为渐进式和突发式两种形式,并给出了破坏类型定量判别标准及其所对应的锚杆拉拔极限荷载理论解。最后,结合已有的锚杆拉拔试验资料,通过计算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 界面黏滑本构模型 剪切位移法 锚杆拉拔 临界松动荷载 极限荷载 破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排水黏土中深埋锚板的抗拔承载力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立忠 舒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9-836,共8页
针对不排水均质黏土中深埋条形锚板和圆形锚板,分别构造两种简单的机动容许速度场,利用塑性力学极限分析的上限法求解锚板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构造的速度场和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与现有的相关解答对比可知... 针对不排水均质黏土中深埋条形锚板和圆形锚板,分别构造两种简单的机动容许速度场,利用塑性力学极限分析的上限法求解锚板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构造的速度场和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与现有的相关解答对比可知:本文上限解与已有的上限解或滑移线场解答较吻合。提出的速度场合理、简单,并严格符合机动容许场的要求,便于实际应用,能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板 黏土 抗拔承载力 极限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长黏结GFRP抗浮锚杆荷载分布函数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白晓宇 张明义 +2 位作者 匡政 王永洪 闫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77-1988,共12页
基于荷载传递法理论与Kelvin问题的位移解,进一步推导全长黏结GFRP(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抗浮锚杆在轴向拉拔荷载作用下轴力沿锚固深度的分布函数。为验证该理论应用于GFRP抗浮锚杆的合理性,借助植入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对... 基于荷载传递法理论与Kelvin问题的位移解,进一步推导全长黏结GFRP(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抗浮锚杆在轴向拉拔荷载作用下轴力沿锚固深度的分布函数。为验证该理论应用于GFRP抗浮锚杆的合理性,借助植入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对2根同型号GFRP抗浮锚杆进行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荷载传递法与Kelvin位移解得到锚杆轴力与剪应力分布函数曲线形式与试验结果相近,说明该理论合理;孔口锚固体的开裂导致锚杆轴力及剪应力分布曲线试验值主要分布范围比理论值的更大;由于试验过程中岩土体位移较小,锚杆的剪应力分布曲线形式较理论值呈现"矮胖"的特点。此外,对锚杆轴力、剪应力理论分布函数曲线进行修正后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抗浮锚杆 轴力 剪应力 荷载传递法 Kelvin位移解 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徐林荣 凌建明 刘宝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为满足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要求,开展了合理选取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以正交设计原理为指导,选取筋土界面参数的4个影响因素(上覆压力、膨胀土体含水量、土工格栅尺寸和拉拔速度),进行了筋土界面摩... 为满足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要求,开展了合理选取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的研究.以正交设计原理为指导,选取筋土界面参数的4个影响因素(上覆压力、膨胀土体含水量、土工格栅尺寸和拉拔速度),进行了筋土界面摩擦阻力系数测试的拉拔试验.通过分析筋土界面各参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当量拉拔位移的概念和筋土界面参数拉拔试验测试结果的过程分析方法,获取了各影响因素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程度及其在拉拔试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拉拔试验的测试要求、步骤和结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试验 筋土界面参数 影响因素 当量拉拔位移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作用下剪力钉抗拔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鞠晓臣 赵欣欣 +1 位作者 刘晓光 左照坤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研究钢-混组合梁中剪力钉在不同温度场下的抗拔破坏模态和承载力,以某铁路桥钢-混组合梁为基础设计剪力钉试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剪力钉试件在双面受火、混凝土单面受火和钢板单面受火3种形式下的抗拔破坏模态、... 为研究钢-混组合梁中剪力钉在不同温度场下的抗拔破坏模态和承载力,以某铁路桥钢-混组合梁为基础设计剪力钉试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剪力钉试件在双面受火、混凝土单面受火和钢板单面受火3种形式下的抗拔破坏模态、荷载~位移曲线和承载力,并根据承载力结果拟合不同温度下剪力钉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混组合梁在常温下和混凝土单面受火时,其受拉破坏模态为混凝土脆性破坏、剪力钉被整体拉出;在双面受火约10min后,其受拉破坏模态变为剪力钉的延性断裂;钢-混组合梁双面受火时,剪力钉的抗拔承载力在短时间内就会受温度影响急剧下降,30min后下降速度变慢,受火15,30,180min时,其抗拔承载力比常温时分别下降33.2%、59.1%、79.1%;混凝土单面受火时,剪力钉的抗拔承载力随受火时间下降较慢,受火180min时,其抗拔承载力比常温时下降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剪力钉 火灾 抗拔承载力 破坏模态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加强肋土工格栅的极限拉拔阻力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春 张孟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40-345,共6页
在立体加筋体系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带加强肋土工格栅加筋,即通过对普通土工格栅的肋进行加强处理,使其肋具有一定的竖向厚度,构成具有立体加筋效果的带加强肋土工格栅。采用染色砂法,通过带加强肋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进行了拉拔力机理分... 在立体加筋体系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带加强肋土工格栅加筋,即通过对普通土工格栅的肋进行加强处理,使其肋具有一定的竖向厚度,构成具有立体加筋效果的带加强肋土工格栅。采用染色砂法,通过带加强肋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进行了拉拔力机理分析。在拉拔过程中,加强肋前方土体会首先被挤密加强,成为一个刚性的楔体,然后刚性楔与筋材一起运动成为一个土筋共同体。推导了带加强肋土工格栅加筋土的拉拔阻力模型,分析中将加强肋的侧阻力作用简化为侧向土压力的作用,采用极限平衡理论,通过两侧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根据所建立的拉拔阻力模型计算出带加强肋土工格栅加筋的极限拉拔阻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加强肋土工格栅 立体加筋 染色砂法 拉拔试验 极限拉拔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室与砂土拉拔试验离散元细观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家全 徐良杰 +1 位作者 张亮亮 朱存金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界面作用特性,采用离散元程序(PFC3D)建立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拉拔过程中的筋土界面位移、格室节点受力及界面接触力和孔隙率等宏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在拉拔过程... 为研究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界面作用特性,采用离散元程序(PFC3D)建立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拉拔过程中的筋土界面位移、格室节点受力及界面接触力和孔隙率等宏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在拉拔过程中筋土界面作用的宏细观机理。结果表明:格室拉拔阻力主要由格室纵肋界面摩擦阻力及格室横肋的被动承载力组成,界面摩擦阻力在前期发挥主要作用,而横肋的被动承载力在后期发挥主要作用;筋土界面区域的土体接触力和局部孔隙率随拉拔位移发生疏密相间的变化,界面区域砂土发生脱空,同时局部土体产生剪胀作用,对应界面孔隙率增大;宏观上随着拉拔位移增加,颗粒挤密咬合能力增强,对应的细观参数(界面接触力和界面局部孔隙率)发生起伏变化,界面区域接触力增大从而使得拉拔阻力随格室拉拔位移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室 拉拔试验 离散元方法 细观参数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装拔出法检测水泥砂浆薄层强度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卜良桃 侯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7,共5页
通过对加固工程施工现场的烧结普通粘土砖墙体进行钢筋网水泥砂浆薄层加固,分别进行先装拔出法检测和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现场试验采用M10,M15,M20,M25,M30,M35,M40,M45,M50九个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共设置54个试验组.根据试验结果,... 通过对加固工程施工现场的烧结普通粘土砖墙体进行钢筋网水泥砂浆薄层加固,分别进行先装拔出法检测和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现场试验采用M10,M15,M20,M25,M30,M35,M40,M45,M50九个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共设置54个试验组.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了先装拔出法检测水泥砂浆薄层抗压强度的公式,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模型检验,提出了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个别值的区间预测.本文为水泥砂浆先装拔出法现场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装拔出法 现场检测 水泥砂浆薄层 回归方程 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抗拔试验的锚索动态反馈设计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安田 朱合华 李碧雄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为建立一种比常用均匀设计法和基于积分原理的非均匀设计法更易获得可靠设计参数的新锚索设计方法,基于锚索的荷载传递原理和锚固段注浆体与围岩接触面的本构模型,推导了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的锚索P-S理论曲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锚索... 为建立一种比常用均匀设计法和基于积分原理的非均匀设计法更易获得可靠设计参数的新锚索设计方法,基于锚索的荷载传递原理和锚固段注浆体与围岩接触面的本构模型,推导了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的锚索P-S理论曲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锚索的动态反馈设计法,给出了详实的实施路径和算法示例。该法的设计参数,如锚固段接触刚度、接触面弹性剪切位移等,通过在施工中不断进行、且能综合反映复杂工程条件的现场抗拔试验所获P-S曲线求得,并能进行基于允许塑性变形的定量设计。算例结果表明,传统均匀设计法获得的设计结果往往比较保守,而该法所获设计参数和设计结果更为合理,值得在更多工程实践中检验甚至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 动态反馈设计法 荷载传递原理 现场抗拔试验 P-S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固深度对拔出法检测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卜良桃 苏丽静 张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4-289,共6页
对三个强度等级和五种锚固深度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进行先装拔出和后装拔出试验。将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不同锚固深度的先装与后装拔出法测强曲线并进行对比,研究锚固深度对拔出法检测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 对三个强度等级和五种锚固深度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进行先装拔出和后装拔出试验。将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不同锚固深度的先装与后装拔出法测强曲线并进行对比,研究锚固深度对拔出法检测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拔出力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同等强度等级下,拔出力随锚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除此之外,测强曲线的精度也随锚固深度的改变而变化,先装拔出法检测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锚固深度20~30 mm时精度较好,后装拔出法检测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锚固深度25~40 m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装拔出法 后装拔出法 活性粉末混凝土 锚固深度 测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水泥砂浆加固的后装拔出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卜良桃 张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为利用后装拔出法检测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模拟工程加固情况:分别采用合成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砂浆、钢纤维水泥砂浆对素混凝土试块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后,对加固薄层进行后装拔出试验,获得拔出力。依据拔出力代表... 为利用后装拔出法检测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模拟工程加固情况:分别采用合成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砂浆、钢纤维水泥砂浆对素混凝土试块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后,对加固薄层进行后装拔出试验,获得拔出力。依据拔出力代表值和纤维水泥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之间的关系,采用离散最小二乘逼近方法拟合测强公式。结果表明:测强公式精确度比较高,测强公式检验效果良好、符合实际意义,其中钢纤维的掺入对增加拔出力的作用要高于合成纤维。依据测强公式,后装拔出法可以现场检测推定20~90 MPa的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纤维水泥砂浆 钢纤维水泥砂浆 后装拔出试验 离散最小二乘逼近 测强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锚固段轴向拔力与锚端斜拉力的换算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代兴 苏春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97-102,共6页
针对岩体锚固中,当母岩锚拔力与锚端斜拉力不一致,存在一定夹角时,当前尚无母岩锚拔力与锚端斜拉力的换算方法。为解决母岩锚拔力与锚端斜拉力之间的换算关系,根据力平衡原理和采用三角函数等数学推导,结合试验检测的方法,推导出不同角... 针对岩体锚固中,当母岩锚拔力与锚端斜拉力不一致,存在一定夹角时,当前尚无母岩锚拔力与锚端斜拉力的换算方法。为解决母岩锚拔力与锚端斜拉力之间的换算关系,根据力平衡原理和采用三角函数等数学推导,结合试验检测的方法,推导出不同角度时的母岩锚拔力与锚端斜拉力的换算式。说明可换算母岩锚拔力与不同角度时的锚端斜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拔力 斜拉力 锚牵固定 抗拔试验 换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C_w陶瓷材料晶须拔出的有限元分析
19
作者 邓建新 艾兴.赵军 《陶瓷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8-13,共6页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Al_2O_3/SiC_w陶瓷材料晶须拔出时材料中的应力状态及应力分布,研究了晶须拔出时材料界面的断裂模式。结果表明:当裂纹扩展到晶须时.在裂纹尖端附近晶须与基体界面处存在较大的剪应力,从而使界面...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Al_2O_3/SiC_w陶瓷材料晶须拔出时材料中的应力状态及应力分布,研究了晶须拔出时材料界面的断裂模式。结果表明:当裂纹扩展到晶须时.在裂纹尖端附近晶须与基体界面处存在较大的剪应力,从而使界面首先发生剪切破坏。当晶须在裂纹面之间桥联时,由于晶须与基体界面存在较大的径向拉应力而使界面首先发生径向拉伸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材料 有限元法 碳化硅晶须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与柔性顶部边界下筋土界面特性的细观数值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志杰 杨广庆 +1 位作者 王贺 刘伟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7-973,共7页
土工格栅拉拔试验被认为是研究土工格栅与土相互作用行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土工格栅拉拔试验中,常采用刚性或柔性顶部边界条件施加竖向荷载。为了研究刚性与柔性顶部边界条件对拉拔试验结果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从细观层面深... 土工格栅拉拔试验被认为是研究土工格栅与土相互作用行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土工格栅拉拔试验中,常采用刚性或柔性顶部边界条件施加竖向荷载。为了研究刚性与柔性顶部边界条件对拉拔试验结果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从细观层面深入分析了刚性与柔性顶部边界条件下土工格栅与土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拉拔位移较小的情况下,刚性与柔性顶部边界条件对拉拔试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拉拔位移的增大,顶部边界条件对拉拔试验结果的影响逐渐明显,刚性顶部边界条件下的最大拉拔阻力略大于柔性顶部边界条件下的最大拉拔阻力;土工格栅张力与试样内部土颗粒间接触力分布情况、试样内部土颗粒旋转情况以及顶部加载板颗粒的竖向位移分布规律直观地展现了顶部边界条件对拉拔试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望为规范土工格栅拉拔试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边界条件 筋土界面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