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作为精神生产资料的媒介:意识构序与社会意识筑模 |
束秀芳
胡建强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
胡钦太
危妙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从“身临其境”到“设身处境”:论数字交往的身体观 |
吴志远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同轴反应流反应速率的唯象表征与影响规律研究 |
李瑜
樊义辉
卞平艳
张海光
曲海军
王建平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基于现象学理论的城市形象感官体验设计研究 |
郭琳
张发松
|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见证·认同·感召:现象学文学批评“回到作品本身”的三种理路 |
张永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数字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复归: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
苏福根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探究——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批判 |
程瑞
伏其秦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从现象学角度看汉字与中国式思维 |
陈辉
|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从“直觉”到“科学”:学术思想史视角下知识碎片理论对科学概念转变的理解与解释 |
郑旭东
陈月高
杨佳美
|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当代审美共同体问题的现象学思路——以阿诺德·伯林特为例 |
陈军
廉晓晨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2
|
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象学阐释 |
刘誉
戴子涵
尚俊杰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3
|
现象学视阈下师范生数字素养教育:逻辑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
苏林猛
朱珂
荆晓芮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4
|
现象学身体作为情境化理解的具身形式——论海德格尔现象学和当代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具身问题 |
刘环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5
|
凿户牖为室:体育空间身体现象学的文化反思与阐释 |
李胜
朱真滢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6
|
从“身体技术”到“技术身体”:现象学视域下元宇宙学习空间的建构转向 |
孙田琳子
张亮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7
|
现象学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再诠释 |
李林峰
刘启明
饶静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理论”抑或“方法”——现象学在体育学研究中的经验实践与应用反思 |
张越
曹际玮
杨海晨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童心哲学何以是教育学的“第一哲学”?——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
姜勇
段青如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20
|
舍勒现象学伦理学视角下基于情感体验的价值观教育 |
周立波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