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 1
-
-
作者
王忠福
刘汉东
贾金禄
黄志全
姜彤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63-2670,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109082)
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No.2010005)
-
文摘
在唐山LNG罐区对9根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了竖向荷载现场试验,其中桩端后注浆工艺试桩3根,三岔双向挤扩工艺试桩3根,挤扩支盘工艺试桩3根。基于现场静荷载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了3种不同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竖向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工工艺的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试桩荷载-沉降曲线没有明显拐点,后注浆工艺试桩荷载传递过程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桩侧阻力几乎承担全部荷载,而三岔双向挤扩支盘工艺和挤扩支盘工艺试桩荷载传递过程表现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端阻力占总荷载的20%~30%;3种不同施工工艺试桩的轴力及桩-土相对位移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桩侧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且相互影响,桩侧摩阻力均表现出强化现象。对整个罐区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8 100 kN。3种施工工艺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均能满足要求。
-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竖向承载力
载荷试验
侧摩阻力
桩端后注浆工艺
挤扩支盘工艺
-
Keywords
cast-in-situ bored pil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load test
lateral friction
post-grouting technology of pile tip
squeezed branch process
-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深埋串珠状溶洞的超高层基础设计案例分析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肖鸿斌
金耀岷
-
机构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2-390,共9页
-
文摘
超高层建筑对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非常高。2007年某市拟建超高层建筑,详勘揭露地表80 m以下地层中分布深埋串珠状溶洞,溶洞顶板厚度薄,串珠状溶洞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情况及连通性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较多,若建筑基础浅埋,则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若建筑基础深埋,则因套管回收及溶洞处理等问题施工的可行性差。设计原则最终确定为基础浅埋方案,首先初步确定满足地基稳定性的前提条件,随后工程设计及施工各专业围绕单桩承载力问题进行讨论并修改专业方案,最终决定应用当时的创新工艺-灌注桩后注浆工艺解决单桩承载力问题。该工程终于在2010年得以推进。工程一期建成后平均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均很好地满足了规范要求。此次多专业技术联动是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一体化的一次成功尝试,相比目前质量进度管理一体化更具前瞻性,也是今后技术优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深埋串珠状溶洞
地基稳定性
覆盖层厚度
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多专业技术联动
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一体化
-
Keywords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deep-buried beaded karst cave
foundation stability
overburden thickness
post grouting process of cast-in-place pile
multi-disciplinary technical linkage
integration of surve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