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非零位置约束:算法-硬件协同设计的DNN稀疏训练方法
1
作者 王淼 张盛兵 张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设备上的学习使得边缘设备能连续适应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数据。利用稀疏性消除训练过程中的冗余计算和存储占用是提高边缘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学习效率的关键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非零位置的假设,往往需要昂贵的代价用... 设备上的学习使得边缘设备能连续适应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数据。利用稀疏性消除训练过程中的冗余计算和存储占用是提高边缘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学习效率的关键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非零位置的假设,往往需要昂贵的代价用于实时地识别和分配零的位置以及对不规则计算的负载均衡,这使得现有稀疏训练工作难以接近理想加速比。如果能提前预知训练过程中操作数的非零位置约束规则,就可以跳过这些处理开销,从而提升稀疏训练性能和能效比。针对稀疏训练过程,面向边缘场景中典型的3类激活函数探索操作数之间的位置约束规则,提出:①一个硬件友好的稀疏训练算法以减少3个阶段的计算量和存储压力;②一个高能效的稀疏训练加速器,能预估非零位置使得实时处理代价被并行执行掩盖。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比密集加速器和2个其他稀疏训练工作的能效比分别提升了2.2倍,1.38倍和1.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训练 非零位置约束 DNN 稀疏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位置对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响应的影响
2
作者 龚凯 杨泽宇 +2 位作者 卞文君 罗江铃 张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97-2610,共14页
为研究重载铁路货物列车在组合坡段区域起始制动位置对其纵向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UM构建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实现货物列车的制动全过程计算。通过研究货物列车在制动过程中纵向车钩力、... 为研究重载铁路货物列车在组合坡段区域起始制动位置对其纵向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UM构建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实现货物列车的制动全过程计算。通过研究货物列车在制动过程中纵向车钩力、纵向加速度以及制动位移响应的影响,得出重载列车在不同起始制动位置进行制动时的纵向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0000~30000 t载重的重载列车,当列车在经过变坡点后分别行驶至列车全长的1/5、1/4和1/3位置时开始制动,此时列车纵向车钩力将达到峰值,表明这些制动起始位置对列车纵向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大;当10000~30000 t不同载重的重载列车在经过变坡点后行驶距离分别不超过50、150和250 m时开始制动,此时列车纵向车钩力最小,行驶速度最快,在此处进行制动对列车纵向动力响应影响最小,运输效益最佳。同时,随着制动起始位置逐渐靠近列车尾部,列车实现完全制动所需的距离显著缩短;增加列车载重会减小列车制动距离差,从而延长列车完全制动所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货物列车 制动位置 纵向车钩力 纵向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地铁测速定位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万俊豪 左建勇 +1 位作者 丁景贤 潘宇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6,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测速定位存在可用传感器较少,小半径曲线和大坡度变化线路多,运行工况变化频繁,实时性与精度要求更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新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测速定位方法,以无人驾驶地铁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先验牵引制动目标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测速定位存在可用传感器较少,小半径曲线和大坡度变化线路多,运行工况变化频繁,实时性与精度要求更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新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测速定位方法,以无人驾驶地铁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先验牵引制动目标级位约束,将列车视为一维刚性均布质量模型,考虑列车经过等效变坡点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修正机动加速度的列车运动模型。然后基于新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实时估计与修正受到运行工况与线路情况变化影响的统计噪声。最后以3种典型工况的实车数据为例,基于16组动车轴速信息进行测速定位,并对比采用平均轴速法与无自适应估计噪声的常规卡尔曼滤波算法下的6种精度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有效修正轮轨蠕滑引起的渐进型数据漂移,减少高速区高频噪声,速度误差均方根为0.349 0 km·h^(-1),制动停车位置误差为0.491 3 m,具备较高的测速与定位精度;在高速区轴速存在1.5%比例随机缺失工况下,速度误差均方根可稳定在0.371 7 km·h^(-1)左右,制动停车位置误差可稳定在0.042 0 m左右,对高速区测量轴速缺失具备较强鲁棒性;在列车滑行工况下,速度误差均方根为0.360 1 km·h^(-1),制动停车位置误差为0.310 5 m,对列车空转滑行具备较强鲁棒性。研究结果能够为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精确测速定位提供理论依据与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地铁 测速定位方法 机动加速度 新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SVM步长智能判识的行人室内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 刘杰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针对行人航迹推算中步长误差累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步长智能判识行人室内定位方法,首先,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对象脚背上,采集行走时的加速度信号,再对加速度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将选取的加速度信... 针对行人航迹推算中步长误差累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步长智能判识行人室内定位方法,首先,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对象脚背上,采集行走时的加速度信号,再对加速度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将选取的加速度信号特征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训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步长智能判识模型,测试集用于测试模型精度,识别行人步长,结合方位角和步点解算出行人的轨迹。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步长识别准确率为96.72%,行人正常走720 m平均定位误差为0.36 m,最大定位误差为0.82 m,室内定位精度能达到95.70%。所提方法避免了步长的繁琐解算和误差累计,定位快速且精度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三轴加速度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激光SLAM和纯跟踪方法的单舵轮AGV高精定位和鲁棒控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君怡 潘子豪 余雷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9,共9页
自动引导车(AGV)是实现智慧物流自动化装配的关键设备,其定位与运动控制的精度及鲁棒性直接决定了AGV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如何通过同时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进行AGV精准定位和鲁棒控制,避免传统AGV对二维码等固定标识的依赖提升场景... 自动引导车(AGV)是实现智慧物流自动化装配的关键设备,其定位与运动控制的精度及鲁棒性直接决定了AGV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如何通过同时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进行AGV精准定位和鲁棒控制,避免传统AGV对二维码等固定标识的依赖提升场景应用泛化性,是当前AGV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激光SLAM和纯跟踪方法的单舵轮AGV高精定位和鲁棒控制方法。考虑到单舵轮AGV的硬件结构和运输任务限制,将激光雷达架设在AGV顶部以最大程度获取环境信息。通过构建二维栅格地图作为系统定位基准,在室内结构化的场景中利用二维激光扫描快速定位AGV当前位置。采用基于预瞄距离的纯跟踪算法和柔性加减速方法对AGV进行车体控制与跟踪,实现平滑的路径跟踪曲线并提升长时间取送货任务的鲁棒性。实验验证中,对物流行业的真实室内环境进行了定位精度误差验证,激光算法在2000次的激光定位结果中实现±5 mm的定位精度,直线轨迹跟踪精度在25 mm,AGV在120次的工作任务中的工作点重复定位精度在±6 mm。系统在无标识环境中实现高精度与强鲁棒性,为工业AGV升级提供高精度低成本解决方案,助力现代物流柔性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引导车 物流智慧化 二维激光定位 纯跟踪算法 柔性加减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及丹参对+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NOS mRNA表达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庆 刘红巾 +2 位作者 姜建东 占志 朱美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为了解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正加速度 (+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 +Gz重复暴露大鼠和b... 为了解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正加速度 (+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 +Gz重复暴露大鼠和bFGF、丹参处理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NOSmRNA表达变化。结果+Gz重复暴露组可见明显的iNOSmRNA表达增高 ,而bFGF和丹参能阻断这种iNOS表达变化。表明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iNOSmRNA表达变化 ,它可能在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而bFGF和丹参对 +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表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丹参 MRNA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过载下陀螺加速度计磁悬浮控制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龙 李亮 +2 位作者 盛安冬 朱志刚 任墨璇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9,共9页
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作为单轴敏感加速度计,安装于惯性导航系统,一般使用情况下它敏感输入轴方向的视加速度,同时会受到垂直于输入轴方向的横向加速度的作用。针对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受到横向加速度作用时产生浮子绕输入轴进动周期... 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作为单轴敏感加速度计,安装于惯性导航系统,一般使用情况下它敏感输入轴方向的视加速度,同时会受到垂直于输入轴方向的横向加速度的作用。针对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受到横向加速度作用时产生浮子绕输入轴进动周期性摆动幅度大,从而影响仪表精度的问题,进行了浮子受力分析,建立了横向加速度和敏感加速度同时作用下的浮子径向动力学方程。在磁悬浮纯比例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磁悬浮比例积分控制方法,由此提供更大磁悬浮支撑刚度来克服摆力矩和消除静态误差,实现抑制浮子摆动幅度。对两种控制方法下的浮子径向运动进行了Simulink仿真与对比,当横向加速度0.866g和敏感加速度0.5g同时作用时,浮子径向磁悬浮位置进动周期性波动±0.62μm减小到±0.24μm;当横向加速度3g和敏感加速度1g同时作用时,浮子径向磁悬浮位置进动周期性波动±2.2μm减小到±0.74μm。通过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开展离心试验进行对比,当横向加速度3.15g和敏感加速度0.313g时,浮子径向磁悬浮位置进动周期性波动±2μm减小到±0.5μm,当横向加速度和敏感加速度同时变化时,浮子径向磁悬浮位置进动周期性波动减小50%左右。结果表明磁悬浮比例积分控制方法比磁悬浮纯比例控制方法能够大幅抑制浮子径向摆动,摆动幅度缩小50%及以上。该方法具有实用的工程意义,可以提升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受到横向加速度作用时的仪表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 磁悬浮 位置 横向加速度 浮子 径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对高+Gz应激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良恩 吴峰 +3 位作者 辛益妹 赵安东 王永新 詹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5-939,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对高+Gz应激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高+Gz应激组、复方低剂量组、复方中剂量组和复方高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ml/kg,1...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对高+Gz应激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高+Gz应激组、复方低剂量组、复方中剂量组和复方高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ml/kg,1次/d,连续14d。其中,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75、1.5和3.0g/kg给予天芪航力片制剂,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和高+Gz应激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15天后4组大鼠进行离心机暴露(+10Gz,5min)。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抗氧化能力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相比,高+Gz应激组大鼠心肌线粒体Ⅲ态呼吸(ST3)和呼吸控制率(RCR)明显降低(P<0.01),Ⅳ态呼吸(ST4)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a+-K+-ATP酶活性也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复方中药预处理可提高+10Gz暴露后大鼠线粒体ST3和RCR,增强线粒体抗氧化酶和ATP酶的活性,复方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线粒体ST3、RCR和抗氧化酶、ATP酶活性显著高于高+Gz应激组(P<0.05或P<0.01),SOD活性甚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可以改善高+Gz应激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提高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和ATP酶的活性,对心肌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 线粒体 心脏 呼吸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Na+-K+交换ATP酶 天芪航力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参数保护因子的微电网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方案
9
作者 朱家禧 张新慧 +3 位作者 王富仟 孙浩玥 许洪璐 王玮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33-3543,I0136,共12页
微电网内部发生故障时,针对并/离网模式切换导致的传统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延长和各级保护配合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参数保护因子的改进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故障后母线正序电压故障分量与馈线正序电流故障分... 微电网内部发生故障时,针对并/离网模式切换导致的传统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延长和各级保护配合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参数保护因子的改进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故障后母线正序电压故障分量与馈线正序电流故障分量的相位关系及母线电压跌落程度,构建包含相位差加速因子和电压跌落加速因子的复合参数保护因子,以缩短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并利用复合参数保护因子与故障位置成正比例的关系优化各级保护之间的配合。利用PSCAD/EMTDC进行建模仿真,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案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分布式电源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正序故障分量 相位差加速因子 电压跌落加速因子 复合参数保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绝缘支撑系统设计
10
作者 邓文 谢亚红 +4 位作者 顾玉明 江云飞 刘龙斌 王昉 胡纯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2,共9页
针对120 keV正离子源,设计了加速器的绝缘支撑系统,确定了绝缘体与支撑法兰的连接方式及相关参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针对电场集中和连接支撑的问题,开展了绝缘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分别对绝缘体和电极进行静电模拟,确定了绝缘体... 针对120 keV正离子源,设计了加速器的绝缘支撑系统,确定了绝缘体与支撑法兰的连接方式及相关参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针对电场集中和连接支撑的问题,开展了绝缘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分别对绝缘体和电极进行静电模拟,确定了绝缘体的材料及结构参数,研究了加速器的绝缘性能。研究表明各绝缘体周围最大电场值低于4 kV/mm,电极间最大电场值约为14 kV/mm,满足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耐压要求。其次考虑离子源的垂直安装,在离子源重力作用下EG支撑法兰和绝缘体的连接螺栓要承受很大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开展了加速器的机械性能研究。经过力学分析,螺栓最大正应力为26.336 MPa,剪切力为1.292 MPa。经过模拟分析,螺栓最大正应力为25.867 MPa,与理论解相差1.78%,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大剪切力为1.295 MPa,与理论解相差0.23%,小于材料的抗剪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机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离子源 加速器 绝缘支撑系统 有限元分析 绝缘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态三维人体重建的神经辐射场加速方法
11
作者 肖祎龙 邓伊琴 陈志刚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6,共12页
针对动态三维人体重建场景下神经辐射场训练效率低和体渲染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神经辐射场(NeRF)加速方法。引入多分辨率哈希编码作为位置特征编码,提高神经辐射场的局部细节特征表示能力,加快模型收敛;设计体密度估计网络,添... 针对动态三维人体重建场景下神经辐射场训练效率低和体渲染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神经辐射场(NeRF)加速方法。引入多分辨率哈希编码作为位置特征编码,提高神经辐射场的局部细节特征表示能力,加快模型收敛;设计体密度估计网络,添加不透明度损失函数,结合PP-Matting方法输出的人体透明度图优化体密度估计网络,通过估计体渲染过程中相机射线上透射率分布,结合逆变换采样实现体渲染重要性采样,减少无效采样点,提高体渲染计算效率;通过二值化透明度图获得高精度人体前景掩码,提高人体重建数据集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引入多分辨率哈希编码和体渲染重要性采样策略后,该方法在ZJU-MoCap和SHTU-MoCap数据集上重建速度相较Neural Body、HumanNeRF和MonoHuman等人体重建方法提高17.7%、9.5%和37.5%,且重建精度更高,通过PP-Matting方法配合二值化操作将人体掩码提取精度提升至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重建 神经辐射场 体渲染加速 人体掩码提取 位置特征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多蚁群算法的三峡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
12
作者 杨柳 杨侃 杨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0,共8页
在三峡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中,提出一种全面提升算法搜索寻优能力的加速多蚁群算法(AMACA)模型:通过增加蚁群规模,将多蚁群分别安排到各机组,分工协作,形成时空耦合的二维搜索矩阵;采用加速搜索策略,加快逐代蚁群搜索开始时间,实现信息... 在三峡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中,提出一种全面提升算法搜索寻优能力的加速多蚁群算法(AMACA)模型:通过增加蚁群规模,将多蚁群分别安排到各机组,分工协作,形成时空耦合的二维搜索矩阵;采用加速搜索策略,加快逐代蚁群搜索开始时间,实现信息素的分区反馈调节,加强全局寻优能力;采用邻域搜索策略,通过最优解的小范围振荡,进一步提升水电站开停机和调度策略的可靠性;通过提前生成并嵌套稳定最优表,实现总负荷在机组间的优化分配。运行结果表明:相较于遗传算法、基本蚁群算法和扩展蚁群算法,改进的AMACA算法在运行水头为77.00,86.00 m和102.00 m三种条件下三峡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中,均可获得更好的电站调度运行策略,发电耗水量优化效果较为显著。各台机组负荷均在稳定运行区,可有效保障机组避开空蚀振动区运行,提升三峡水电站机组运行稳定性和短期优化调度方案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优化调度 机组组合 加速多蚁群算法 正反馈强度调节 稳定最优表 三峡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连接臂瞬态分析及优化设计
13
作者 张璐凡 孙贺贺 +4 位作者 闫恒 张鹏启 李兴冲 李奥楠 席政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0,共5页
对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柔性定位平台的连接臂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定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在SolidWorks中构建三维模型,将模型进行参数化后导入Workbench中,通过静力分析得到最大总变形云图和等效应力云图,通过nCode模块得到疲劳... 对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柔性定位平台的连接臂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定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寿命。在SolidWorks中构建三维模型,将模型进行参数化后导入Workbench中,通过静力分析得到最大总变形云图和等效应力云图,通过nCode模块得到疲劳寿命云图,从而得到连接臂的危险部位;对危险部位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响应面优化法选择优化参数和优化目标;最后,从优化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大总变形降低1.1%,优化后的连接臂等效应力降低16.3%,疲劳寿命提高30.4%。通过响应面优化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超精密定位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 瞬态动力学 超精密定位 响应面优化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响应分析的柔性定位平台多目标优化研究
14
作者 张璐凡 胡梦远 +1 位作者 闫恒 孙贺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为提升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关键机构柔性定位平台的精度与稳定性,研究平台在特定激励下的动态响应。使用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对柔性定位平台进行谐响应分析,采用模态叠加法,得到柔性定位平台的固有特性,工况中压电致动器提... 为提升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关键机构柔性定位平台的精度与稳定性,研究平台在特定激励下的动态响应。使用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对柔性定位平台进行谐响应分析,采用模态叠加法,得到柔性定位平台的固有特性,工况中压电致动器提供微动平台位移定位,获得位移频率响应曲线。通过峰值响应云图,确定柔性定位平台铰链处为实际载荷作用下的危险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柔性定位平台危险区域进行优化设计,并验证优化后的模型。研究数据表明,柔性定位平台一阶固有频率增加3.7%,X轴、Y轴和Z轴最大振幅响应分别降低,整体结构更加平稳,为含柔性铰链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以及激励下的响应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加速度宏微运动平台 柔性定位平台 危险区域 谐响应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技术
15
作者 李勤 张肇驿 +3 位作者 蒋薇 刘云龙 王永伟 龙全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性能提升对束流探测器提出了高精度测量要求,由此不仅要求高精度的探测器设计装配技术,而且也要求探测器的准确标定。从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测量原理出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开展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技术... 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性能提升对束流探测器提出了高精度测量要求,由此不仅要求高精度的探测器设计装配技术,而且也要求探测器的准确标定。从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测量原理出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开展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技术研究。在理论上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的计算处理方法和标定方法的标定效果,提出了特征平面标定,在建立的位置标定系统上,对用于多脉冲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的No.23电阻环进行了标定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根据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强流脉冲束流位置探测器标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脉冲电子束 位置探测器 标定技术 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加速度暴露对人体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翟佳 刘秋红 姚永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正加速度暴露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臂试验。于2023年7月23-25日,招募同一训练批次、飞行时长>300 h的12名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峰值为+3.5、+4.25 Gz,持续时间各10 s的过载暴... 目的探讨正加速度暴露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臂试验。于2023年7月23-25日,招募同一训练批次、飞行时长>300 h的12名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峰值为+3.5、+4.25 Gz,持续时间各10 s的过载暴露,监测并分析受试者在正加速度过载暴露中的心率、呼吸频率、短时程HRV时域及频域指标。结果12名受试者在负荷+3.5和+4.25 Gz正加速度暴露条件下:(1)心率分别为(135.42±14.78)/min和(143.92±14.47)/min,呼吸频率为(23.57±4.09)/min和(26.80±4.71)/min;较暴露前的(97.08±14.61)/min、(14.86±2.06)/min均显著增加(P<0.01)。(2)HRV时域指标“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ive normal RR intervals,RMSSD)”在+3.5、+4.25 Gz过载条件下分别为(7.69±4.32)、(6.84±3.41)ms,与暴露前[(13.14±6.37)ms]比较显著降低(P<0.05)。(3)HRV频域指标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分别为(20.53±8.80)和(16.04±7.19)ms^(2),与暴露前[(44.07±24.67)ms^(2)]比较显著降低(P<0.05);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在+3.5和+4.25 Gz过载条件下分别为(38.07±19.72)ms^(2)和(42.46±17.08)ms^(2),与暴露前的(26.33±19.10)ms^(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5和+4.25 Gz暴露时的LF/HF值分别为(4.02±1.52)、(5.32±1.86),与暴露前的(0.67±0.32)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正加速度暴露显著影响心率、呼吸频率、RMSSD、LF/HF和HF等生理指标,提示正加速度暴露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张力增大,心率变异性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 心率变异性 载人离心机 航空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头部姿态和肌电信号的意识丧失监测与唤醒系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持 姚永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5-1433,共9页
目的开发一套完整系统以监测飞行员持续性正加速度引发的意识丧失(G-LOC)并及时唤醒,从而缩短飞行员空中失能时间。方法本系统采用MPU6050惯性传感器和无锡市思知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肌肉传感器实时获取飞行员所处环境的头部姿态和肌... 目的开发一套完整系统以监测飞行员持续性正加速度引发的意识丧失(G-LOC)并及时唤醒,从而缩短飞行员空中失能时间。方法本系统采用MPU6050惯性传感器和无锡市思知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肌肉传感器实时获取飞行员所处环境的头部姿态和肌电特征,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主程序设计、头部姿态监测模块设计、肌电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上位机界面显示设计,并进行系统测试和离心机测试。系统测试通过预先采集被试2 min静息状态和肌肉收缩状态下的肌电信号、人体平视前方和极力低头的头部姿态角,个性化设定肌电信号和头部姿态角度的阈值,加速度阈值为测试环境下的重力加速度。离心机测试是通过在动物离心机上摆放姿态角的位置模拟人体抬头与低头的过程,加速度阈值设为3 G,此测试环境的正加速度为4、6、8 G。结果该系统能实时捕捉被测人员的头部姿态和肌电信号的生理特征,并及时发出语音提醒,在规定时间内未得到反馈(抬头、肌电恢复)能立即进入警报唤醒模式,且能在离心机上使用。结论该系统的功能完备、逻辑完整、实用性强,进一步实验完善后有实际应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 意识丧失 头部姿态 肌电信号 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中子输运方程的保正及S_(2)综合加速方法
18
作者 薛雅惠 袁达明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90,共11页
中子输运方程的数值方法中,保正性和迭代收敛速度都是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一维板几何中子输运方程,采用S_(2)综合加速度法和保正方法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求解。对于中子输运方程和S_(2)方程,采用线性间断Galerkin方法对其离散,并... 中子输运方程的数值方法中,保正性和迭代收敛速度都是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一维板几何中子输运方程,采用S_(2)综合加速度法和保正方法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求解。对于中子输运方程和S_(2)方程,采用线性间断Galerkin方法对其离散,并使用两种限制器得到非负解,这些限制器是易于实现的。将算法用于求解Reed问题,得到的数值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输运方程 保正算法 S_(2)综合加速度 线性间断Galerki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加速度重复暴露大鼠脑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凯 蔡庆 +2 位作者 卞修武 刘红巾 朱美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56-960,共5页
目的 筛选大鼠经正加速度 (Gositiveacceleration ,+Gz)重复暴露后脑的差异表达基因 ,探讨 +Gz重复暴露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构建高消减效率的 +Gz重复暴露大鼠脑cDNA消减文库 ;用差异筛选技术筛选阳性... 目的 筛选大鼠经正加速度 (Gositiveacceleration ,+Gz)重复暴露后脑的差异表达基因 ,探讨 +Gz重复暴露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构建高消减效率的 +Gz重复暴露大鼠脑cDNA消减文库 ;用差异筛选技术筛选阳性克隆 ;用序列分析确定阳性克隆的性质 ;用RT -PCR证实阳性克隆的可靠性。结果 从消减库中获得70个阳性克隆 ;经差异筛选后 ,选取其中 10个阳性克隆 ,序列分析表明 ,7个克隆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 ,3个为新的候选基因。RT -PCR证实了差异表达基因在 +Gz重复暴露大鼠脑中高表达。结论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发现的 3个新的cDNA可能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加速度(+gz) 脑损伤 差异表达基因 抑制性消减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数控机床运动精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樊留群 朱志浩 陈炳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8-451,共4页
分析了数控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和减小加工误差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提高运动控制算法,从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提出了插补前进行加减速,在对传统控制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给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加工误差 位置控制 加减速 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