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6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基和Pt基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雪 王力鹏 +7 位作者 李璐伶 王凯 刘文举 胡彪 曹道帆 江锋浩 李俊国 刘科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02,共29页
甲醇水蒸气重整(methanol steam reforming,MSR)反应是实现甲醇在线制氢的重要途径,在清洁能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MS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直接影响氢气产量和副产物组成,其中Cu基和Pt基催化剂被广泛研究。其催化机制主要涉及甲醇和水分子... 甲醇水蒸气重整(methanol steam reforming,MSR)反应是实现甲醇在线制氢的重要途径,在清洁能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MS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直接影响氢气产量和副产物组成,其中Cu基和Pt基催化剂被广泛研究。其催化机制主要涉及甲醇和水分子中C―H和O―H键的断裂。Cu基催化剂的活性依赖于Cu^(0)和Cu^(+)位点的比例及协同作用,Pt基催化剂则通过Pt^(0)、Pt^(δ+)或Pt^(2+)活性位点与氧空位的相互作用发挥作用。然而,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电子转移及相互作用机制仍存争议,影响金属价态、吸附位点及反应路径选择,特别是在甲醇脱氢生成中间产物(如甲醛、甲酸和甲酸甲酯)的反应路径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总结了Cu^(0)与Cu^(+)的单位点与协同位点机制,探讨了Pt基催化剂的直接路径与协同路径,分析In_(2)O_(3)等对Pt位点调控及氧空位生成的促进作用。通过催化性能评估与机理研究,提出了优化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策略。本综述不仅深化了对MSR反应机理的理解,还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Cu基和pt基催化剂 活性位点 协同作用 反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基CO氧化抗硫催化剂中Gd_(2)O_(3)的作用
2
作者 姜利 袁姜勇 +7 位作者 李志强 李跃伦 赵云昆 杨冬霞 王成雄 王华 程显名 李孔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724,共12页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三种催化剂1%Pt/CZLY,1%Pt/CZLGd和1%Pt/CZLYGd。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RR、TEM、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稀土Gd元素可有效地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Ce^(3+...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三种催化剂1%Pt/CZLY,1%Pt/CZLGd和1%Pt/CZLYGd。采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RR、TEM、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稀土Gd元素可有效地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Ce^(3+)物种和Olatt的形成。Gd作用下使得Pt颗粒更小和分散更均匀。1%Pt/CZLYGd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CO催化氧化活性(t90=95℃,GHSV=45000 mL/(g·h)),能够在反应条件下持续作用24 h转化率不下降,表现出良好的抗SO_(2)中毒性。Gd_(2)O_(3)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催化效率,增强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耐硫稳定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这对于开发工业应用高抗硫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基复合储氧材料 CO催化氧化 pt基催化剂 GD 抗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沸石分子筛固定Pt修饰P25的选择性降解环保型纳米光催化剂
3
作者 葛玮 黎成 +2 位作者 杨清文 张新霓 陈友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去除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但其实际应用仍极具挑战性。本文采用水热法,通过Pt量子点改性和沸石晶体固定制备了Y型沸石分子筛包覆Pt修饰P25环境友好型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TEM等手段进... 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去除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但其实际应用仍极具挑战性。本文采用水热法,通过Pt量子点改性和沸石晶体固定制备了Y型沸石分子筛包覆Pt修饰P25环境友好型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t修饰P25@Y-zeolite光催化剂对苯胺叶绿素水溶液体系中的苯胺有害分子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光催化降解性能,在可见光光照420 min后,对苯胺的降解率高达96.5%,与紫外光光照240 min条件下的Pt修饰P25对苯胺的降解率(94.1%)基本相同。同时,Pt修饰P25@Y-zeolite对水体系中环境友好的叶绿素分子的降解率却很小,仅为4.8%,可以忽略不计。本研究为制备具有高效选择催化性能的环境友好型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pt量子点 沸石 形状选择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掺杂改性增强CO催化剂Pt/TiO_(2)抗硫性能机理
4
作者 王延 何璐瑶 +4 位作者 黄海敏 罗望平 朱刚 梁明华 刘弼华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针对含硫烧结烟气中Pt/TiO_(2)催化氧化CO过程中SO_(2)毒化的问题,采用硒(Se)掺杂改性提高其抗硫性。通过固定床抗硫毒化性能测试、孔隙结构分析、XRD、XPS和SO_(2)-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Se掺杂增强Pt/TiO_(2)催化剂(PSeT)抗硫能力的原... 针对含硫烧结烟气中Pt/TiO_(2)催化氧化CO过程中SO_(2)毒化的问题,采用硒(Se)掺杂改性提高其抗硫性。通过固定床抗硫毒化性能测试、孔隙结构分析、XRD、XPS和SO_(2)-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Se掺杂增强Pt/TiO_(2)催化剂(PSeT)抗硫能力的原因。结果表明;掺杂质量分数为0.1%的Se,Pt/TiO_(2)催化剂(PSe_(0.10)T)具有最优的抗硫性能,200℃通入798 mg/m^(3)SO_(2)时,催化效率从100%略微降低,且在12 h长期测试后脱除率仍大于80%,去掉SO_(2)后,催化效率逐渐恢复至100%;SO_(2)毒化后,PSe_(0.10)T催化剂的N_(2)吸附量、比表面积降低幅度较小,抑制硫酸盐沉积效果明显;SO_(2)毒化后,XRD测试结果均未发现新物相,XPS测试结果表明PSe_(0.10)T催化剂表面S元素含量最低,且硫化产物为TiOSO 4;SO_(2)-TPD分析表明,PSe_(0.10)T催化剂对SO_(2)吸附性较弱,且具有较低的硫酸盐分解温度,表现出良好的抗硫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性能抗硫CO氧化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iO_(2)催化剂 CO催化氧化 改性 抗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淮阳变质带佛子岭群石榴二云母片岩变质PT条件及变质作用
5
作者 李俊杰 王娟 +4 位作者 汤国欣 易子韩 腊晓峰 鲁雨婷 石永红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0-768,共19页
坐落于大别碰撞造山带最北端的佛子岭地区,恰好处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交汇的关键结合区域,其地质构造位置极为重要,是获取两大板块汇聚结构、过程和大别碰撞造山带浅、中层次地质信息的重要单元。前人普遍认为佛子岭地区是一套绿片岩... 坐落于大别碰撞造山带最北端的佛子岭地区,恰好处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交汇的关键结合区域,其地质构造位置极为重要,是获取两大板块汇聚结构、过程和大别碰撞造山带浅、中层次地质信息的重要单元。前人普遍认为佛子岭地区是一套绿片岩相变质复理石建造,但有关其变质岩石学、年代学研究则相对缺乏,不同变质作用下的PT条件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聚焦于石榴二云母片岩,通过对其开展深入的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温压条件测定以及变质期次划分,旨在更全面地理解佛子岭地区的变质演化历程及其达到的变质作用高峰级别。基于矿物组合的差异及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传统温压计、视剖面及石榴石钇(Y)温度计等多种温压计算方法,最终确定两期变质作用:1)M1:T=570℃±5℃,P=1.2 GPa;2)M2:T=675℃±5℃,P=1.1 GPa。自M1→M2揭示佛子岭地区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向角闪岩相的转变是一个在等压条件下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其中的变质阶段M2标志着峰期变质作用中PT条件的最低界限。这一现象表明,大别造山带的演化不仅包含了以深俯冲为标志的快速过程,同时也记录了地壳浅部缓慢俯冲的演变特点。通过对比研究区不同岩性、不同计算手段获得的PT条件,本文认为对于具有上、中地壳物质属性的变泥质石榴二云母片岩,由于其经历了较低级别的变质作用,此时传统温压计的Mg-Fe离子交换受后期变质改造及再平衡作用的影响较小,更可能获得进变质(M1)和退变质(M3)的PT条件,采用相平衡模拟法以及微量元素温度计等手段,或许在复原峰期PT条件(M2)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淮阳变质带 佛子岭地区 石榴二云母片岩 视剖面分析 pt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厄米PT对称多通道光波导体系的调控及动力学
6
作者 孙武 叶伏秋 张光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宇称-时间(PARITY-TIME PT)对称光学波导系统中有关PT对称性的调控主要通过周期性变化的复折射率材料来实现.本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对于已耦合的双通道波导体系中额外引入周期调制的中性波导操纵PT对称性的构型,通过高频近似将系统转换... 宇称-时间(PARITY-TIME PT)对称光学波导系统中有关PT对称性的调控主要通过周期性变化的复折射率材料来实现.本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对于已耦合的双通道波导体系中额外引入周期调制的中性波导操纵PT对称性的构型,通过高频近似将系统转换为重整化参数后的等效未调制系统后,发现可以通过额外引入单频周期调制的光波导去调控体系的PT对称性,并且讨论了周期调制的非厄米三通道波导体系的能谱特性.最后通过解析和数值的方法给出了光在非厄米三通道光学波导中的动力学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对称 非厄米 三通道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可见光通信系统PTS峰均比抑制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智敬 陈媛 王俊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9-2514,共6页
针对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clipp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系统中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问题,采用部分传输... 针对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clipp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系统中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问题,采用部分传输序列(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方法,并结合二进制离散粒子群优化(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PSO)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PTS峰均比抑制方法——DPSO-PTS方法。利用DPSO算法对加权的相位因子进行优化处理,选择最佳的相位因子组合来有效控制PAPR的范围,并对乘加权信息的子块进行求和,从而选择出最小PAPR对应的一组信号进行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互补累计分布函数(complementar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CDF)为10-4时,DPSO-PTS方法的系统PAPR降低了约4 dB,且相较于传统PTS方法,系统的复杂度和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也得到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 峰均功率比 离散粒子群优化-部分传输序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WS_(2)/Pt肖特基结光响应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殷泽宇 牟海川 +1 位作者 王瑞斌 刘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8-436,共9页
对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Pt纳米颗粒(Pt Nanoparticles,Pt NPs)修饰的多层WS_(2)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0~4 min不同时长的紫外臭氧处理。当处理时长为2 min时,WS_(2)的表面粗糙度(Sa)达到最大值,约为14 nm,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紫外臭氧对... 对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Pt纳米颗粒(Pt Nanoparticles,Pt NPs)修饰的多层WS_(2)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0~4 min不同时长的紫外臭氧处理。当处理时长为2 min时,WS_(2)的表面粗糙度(Sa)达到最大值,约为14 nm,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紫外臭氧对WS_(2)表面的氧化形成了非晶态的WO_(x)。随着处理时长延长,多层WS_(2)下层的新鲜WS_(2)暴露,氧化效应得到缓解。实验表明,经2 min紫外臭氧处理后的WS_(2)/Pt肖特基结在400~900 nm范围内展现出优异的光响应性能,特别是在近红外波段750nm处,其响应度高达18A/W,相比未处理的WS_(2)/Pt肖特基结的响应度提高了约60%,这主要归因于紫外臭氧处理使得WS_(2)/Pt肖特基结中WS_(2)表面粗糙化,粗糙度的增加增强了光激发而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同时还增加了从Pt到WS_(2)的热电子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_(2) pt纳米粒子 热电子 紫外臭氧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修饰AlN单层对C_(2)H_(6)和C_(6)H_(6)吸附和气敏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9
作者 莫秋燕 吴家隐 荆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0-1060,共11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C_(2)H_(6)和C_(6)H_(6)两种有机气体在氮化铝(AlN)单层及Pt修饰AlN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_(2)H_(6),当其吸附在本征AlN单层上时,表现出较小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量,导致AlN单层对C_(2)H_(6...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C_(2)H_(6)和C_(6)H_(6)两种有机气体在氮化铝(AlN)单层及Pt修饰AlN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_(2)H_(6),当其吸附在本征AlN单层上时,表现出较小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量,导致AlN单层对C_(2)H_(6)的敏感性较差;在Pt修饰后,AlN单层对C_(2)H_(6)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提高。相比之下,Pt修饰提高了AlN单层对C_(6)H_(6)的吸附能力,Pt修饰AlN对C_(6)H_(6)的吸附能为-0.564 eV,通过带隙和功函数的变化,Pt修饰AlN单层对C_(6)H_(6)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此外,适中的吸附能量和在室温下较短的恢复时间(3.45×10^(-4)s)表明,Pt修饰的AlN单层在检测C_(6)H_(6)分子时还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研究为C_(2)H_(6)和C_(6)H_(6)在Pt修饰AlN单层上的吸附行为提供了详细的微观解析,可促进AlN基材料在气敏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单层 吸附 pt修饰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改性Pt@AM催化剂在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韩祝玲 纪任山 +4 位作者 周忠波 商铁成 申文忠 谭明慧 杨国辉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59,共8页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是制氢工业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催化剂低温活性差和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用量高的问题,采用简单混合法将Pt盐与Cu盐混合后加入钼酸铵中超声、焙烧,制备了Cu改性Pt@AM催化剂用于低温催化WGSR。结果表明,在Pt@AM...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是制氢工业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催化剂低温活性差和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用量高的问题,采用简单混合法将Pt盐与Cu盐混合后加入钼酸铵中超声、焙烧,制备了Cu改性Pt@AM催化剂用于低温催化WGSR。结果表明,在Pt@AM中加入少量Cu不仅有利于α-MoC结构的形成,还能增强金属间相互作用,调节活性位点分布,从而提升催化剂催化活性。其中,0.05%Pt-0.5Cu%@AM在温度200℃、原料气V(CO):V(H_(2)O):V(N_(2))=2:5:18和质量空速40000 mL/(g·h)的反应条件下,反应1 h后表现出高达73.5%的CO转化率和38.6%的H_(2)产率,说明Cu改性显著提高了贵金属Pt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揭示了Cu改性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构效关系,为设计低温高活性WGSR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 pt基催化剂 Cu改性 α-M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载体催化剂上十氢萘产氢性能
11
作者 李文达 王凤丽 +3 位作者 赵俊哲 陈杰玉 刘清龙 罗明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Al-LDH),经焙烧得到NiAl-LDH载体(NiAl-LDO),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NiAl-LDO催化剂,利用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十氢萘的产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更有利于形成NiAl-LDH的层状结构,有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反应物与催化剂活性位的接触;载体中适量Ni的存在有利于Pt颗粒的稳定;过高的Pt负载量易导致Pt颗粒粒径明显增大;当Ni/Al摩尔比为4∶1,Pt负载量为1%(w)时,催化剂的催化脱氢活性最高,在260℃、常压下反应20 min,每克Pt原子的产氢量达到4.47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有机氢载体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十氢萘脱氢 pt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原子系统中非耗散反PT对称奇异点的观测
12
作者 黄铖楠 钮月萍 +1 位作者 龚尚庆 张示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0,共6页
非厄米系统在奇异点(Exceptional points, EPs)附近对非厄米参量有着极高的灵敏度,这使得基于EP的精密传感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然而,传统的宇称时间反演(Parity-time,PT)对称系统需要引入增益和损耗,这会引起量子噪声问题。反PT对称系... 非厄米系统在奇异点(Exceptional points, EPs)附近对非厄米参量有着极高的灵敏度,这使得基于EP的精密传感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然而,传统的宇称时间反演(Parity-time,PT)对称系统需要引入增益和损耗,这会引起量子噪声问题。反PT对称系统可以在不引入线性增益和损耗的同时保持高灵敏度,但是热原子非耗散反PT对称系统中EP的实验观测仍是一个难点。本文通过热原子系统的远失谐四波混频效应证明了非耗散反PT对称性,并通过实验观察到EP,有望为室温条件下的量子传感和量子信息处理等应用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对称 EP 热原子 四波混频 非厄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对β-(Ni, Pt)Al涂层热腐蚀抗性的影响
13
作者 叶利亚 陈宏飞 +1 位作者 杨光 高彦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75,共4页
β-(Ni, Pt)Al相的Pt-Al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常被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热防护。燃料燃烧产生的腐蚀产物复杂,会在部件表面形成复杂物相的熔盐沉积,因此明晰其腐蚀机制对提高β-(Ni, Pt)Al涂层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除了... β-(Ni, Pt)Al相的Pt-Al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常被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热防护。燃料燃烧产生的腐蚀产物复杂,会在部件表面形成复杂物相的熔盐沉积,因此明晰其腐蚀机制对提高β-(Ni, Pt)Al涂层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除了针对单一组分Na_(2)SO_(4)熔盐热腐蚀行为的研究外,β-(Ni, Pt)Al涂层在Na_(2)SO_(4)+V_(2)O_(5)混合盐沉积下的腐蚀机制尚不明确。本工作通过在单相β-(Ni, Pt)Al涂层样品上分别涂覆Na_(2)SO_(4)和Na_(2)SO_(4)+V_(2)O_(5)的方式,对比研究了两种熔盐从950℃到室温循环条件下对涂层的腐蚀行为。通过对涂层腐蚀动力学、腐蚀产物物相演变和涂层形貌演变的分析发现:Na_(2)SO_(4)+V_(2)O_(5)混合盐的腐蚀表现出更大的氧化增重和更深的腐蚀深度。相比于单一Na_(2)SO_(4)腐蚀,V_(2)O_(5)的加入导致起始氧化膜发生酸性熔融,使其失去保护作用,并加快Pt从β-(Ni, Pt)Al相中析出,使涂层氧化抗性恶化。V_(2)O_(5)通过促使Na_(2)SO_(4)释放更多的SO_(3)来提高腐蚀界面处的硫化反应速率。本工作揭示了V_(2)O_(5)在熔盐热腐蚀中的作用机制,对如何提高β-(Ni, Pt)Al涂层的热腐蚀抗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l涂层 硫酸钠 五氧化二钒 热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xZn/MSN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丙烷脱氢性能
14
作者 王文欣 单译欧 +6 位作者 宋佳欣 范晓强 于学华 孔莲 肖霞 解则安 赵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30,共9页
随着社会对丙烯需求的增长,发展高效丙烯生产技术无论对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铂基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丙烷C—H键活化能力和丙烯选择性,在丙烷脱氢(PDH)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丙烷脱氢反应过程中,由于Pt的烧结及积... 随着社会对丙烯需求的增长,发展高效丙烯生产技术无论对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铂基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丙烷C—H键活化能力和丙烯选择性,在丙烷脱氢(PDH)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丙烷脱氢反应过程中,由于Pt的烧结及积碳导致催化剂快速失活.高稳定性小尺寸Pt基催化剂的开发至关重要.本文以具有限域作用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为载体,利用过渡金属锌为助剂调控活性组分Pt的电子性质及几何结构,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锌含量的PtxZn/MS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气吸附-脱附实验、拉曼光谱、CO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PDH性能.结果表明,锌的加入使Pt颗粒分割为更小的Pt物种,提高了Pt的分散度,从而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当锌负载量为0.5%(质量分数)时,Pt0.5Zn/MSN催化剂展示了最高的PDH性能,其中,丙烷初始转化率为47.9%,丙烯选择性为97.0%,反应6 h后,丙烷转化率仍保持在45.8%,选择性在97.0%,丙烯生成速率为0.82 mmol/min·g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基催化剂 过渡金属锌助剂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丙烷脱氢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对称LC传感的轴承温度-振动测量
15
作者 周彬彬 胡博琦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为了监测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实现故障自诊断,以预防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PT(Parity-Time)对称LC(Inductor-Capacitor)传感的双参数测量方法,能够同时在线测量轴承的温度与振动位移。将量子力学中的PT对称概念应用到LC传感... 为了监测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实现故障自诊断,以预防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PT(Parity-Time)对称LC(Inductor-Capacitor)传感的双参数测量方法,能够同时在线测量轴承的温度与振动位移。将量子力学中的PT对称概念应用到LC传感器,利用系统在PT对称精确区具有双谐振频率特性,实现双频率随温度和振动位移变化。设计上,LC传感器是一个由平面电感连接一个温度敏感电容组成的单谐振回路,读出线圈与传感器线圈通过电感耦合进行信号和能量的无线传输,同时,耦合距离随轴承振动位移实时变化。通过仿真得到,系统高频f2在0~50℃温度范围和0~0.1 mm振动位移范围内有较高灵敏度,分别是-0.195 MHz/℃以及-20.896 MHz/m。结果表明,按照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设计的传感器可以实现轴承的温度和振动位移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对称 LC传感器 轴承 温度 振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Pt/CeO_(2)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樊洁 李炳炫 +1 位作者 毛璐涛 叶代启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手段,其中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是实现VOCs高效转化的关键。分别采用焙烧法与沉淀法制备了CeO_(2)活性载体,随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将Pt负载于CeO_(2)表面制备了Pt/CeO_(2)催化剂,进而考... 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手段,其中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是实现VOCs高效转化的关键。分别采用焙烧法与沉淀法制备了CeO_(2)活性载体,随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将Pt负载于CeO_(2)表面制备了Pt/CeO_(2)催化剂,进而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_(2)吸/脱附、紫外拉曼光谱、XPS及O_(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in situ DRIFTS研究了甲苯在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均调控了Pt/CeO_(2)催化剂中活性氧物种的浓度。其中,沉淀-还原法制备的Pt/CeO_(2)-P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氧物种和氧空位浓度,促进了甲苯的活化与转化,使其生成易于降解的甲酸盐物种,并最终氧化为CO_(2)和H_(2)O。在甲苯浓度(体积分数)为0.1%、空速为48000 m L/(g·h)条件下,Pt/CeO_(2)-P催化剂的T50和T90(甲苯转化率达到50%和90%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低至157℃和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eO_(2) 催化氧化 氧空位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保健指南改编报告规范:RIGHT-Ad@pt清单解读
17
作者 龚莉雲 王小梅 +2 位作者 彭国庆 余欢 陶晓曼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5,共12页
临床实践指南改编(下文简称“指南改编”)是对现有高质量指南的整合与修订,使推荐意见更适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指导最佳临床实践。目前,国际上改编指南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其报告质量仍有待提升。2022年,指南改编报告规范清单RIGHT-Ad... 临床实践指南改编(下文简称“指南改编”)是对现有高质量指南的整合与修订,使推荐意见更适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指导最佳临床实践。目前,国际上改编指南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其报告质量仍有待提升。2022年,指南改编报告规范清单RIGHT-Ad@pt发布,该清单对指南改编过程及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提高指南改编的严谨性、透明度、规范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该清单的34个条目进行解读分析,以期为指南改编人员规范报告指南改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改编 报告规范 解读 RIGHT-Ad@pt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n-K/Al_(2)O_(3)催化剂催化C_(5)~C_(7)烷烃转化为烯烃和芳烃的反应规律
18
作者 刘昌呈 陶劲文 +2 位作者 向彦娟 王杰广 马爱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3-1033,共11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Pt-Sn-K/Al_(2)O_(3)催化剂,用盐酸作竞争吸附剂控制Pt在载体径向上的分布,采用N_(2)吸附-脱附、XRD、STEM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线分析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Pt分布对Pt-Sn-K/Al_(2)O_(3)催化剂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 采用浸渍法制备Pt-Sn-K/Al_(2)O_(3)催化剂,用盐酸作竞争吸附剂控制Pt在载体径向上的分布,采用N_(2)吸附-脱附、XRD、STEM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线分析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Pt分布对Pt-Sn-K/Al_(2)O_(3)催化剂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竞争吸附剂盐酸对催化剂载体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Pt沿径向分布有重要影响;加入质量分数1%盐酸制备的Pt(1)-Sn-K/Al_(2)O_(3)催化剂中Pt均匀分布,脱氢能垒最低,反应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530℃、反应压力为0.07 MPa、氢气/正己烷摩尔比为1、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进行Pt(1)-Sn-K/Al_(2)O_(3)催化正己烷脱氢反应,正己烷转化率达到50.0%,C_(6)烯烃和苯的总选择性达到82.0%。反应温度对C5~C7烷烃在Pt(1)-Sn-K/Al_(2)O_(3)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有重要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原料烷烃转化率逐渐增大,以C_(6)、C7直链烷烃为原料时芳烃产率显著增加,以异构烷烃为原料时反应产物以同碳数烯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K/Al_(2)O_(3)催化剂 pt分布 烷烃 烯烃 芳烃 脱氢反应 竞争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催化剂的不同碳载体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珺 杜真真 +2 位作者 于帆 王旭东 李炯利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9,共12页
不同碳载体载Pt催化剂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性能的影响不同。本文分别制备石墨烯和Vulcan XC-72担载的Pt催化剂(Pt/G和Pt/C),对它们的形貌和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并作为膜电极阴极催化剂,通过极化曲线性能测试和阻抗测试探究Pt/G和P... 不同碳载体载Pt催化剂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性能的影响不同。本文分别制备石墨烯和Vulcan XC-72担载的Pt催化剂(Pt/G和Pt/C),对它们的形貌和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并作为膜电极阴极催化剂,通过极化曲线性能测试和阻抗测试探究Pt/G和Pt/C在不同I/C比下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Pt载量下Pt/G和Pt/C的性能变化趋势,并进行循环伏安曲线测试和加速耐久性测试,通过电化学活性面积和极化曲线性能的变化进一步评估不同碳载体载Pt催化剂在燃料电池操作环境下对膜电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G和Pt/C最佳I/C比分别为0.5和0.6;随着Pt载量的升高,极化性能曲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0.8 mgPt/cm^(2)时,达到最大值;Pt/G经历30000次三角波循环后,ECSA损失率为63%,峰值功率保有率高达60%,与Pt/C相比,石墨烯是稳定性优于无定形碳Vulcan XC-72的燃料电池膜电极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电极 pt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石墨烯 碳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N-PT单晶的三向正应力压电传感器制备与性能测试
20
作者 孔虎 王旭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桥梁工程及各类基础设施中常见的结构,但由于材料老化、不良荷载和复杂的服役环境,会导致结构产生内部损伤与抗力衰减。因此,开展结构内部应力实时监测,对评估结构状况、及时预警破坏和保证可靠运营非常关键。基于PMN-P...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桥梁工程及各类基础设施中常见的结构,但由于材料老化、不良荷载和复杂的服役环境,会导致结构产生内部损伤与抗力衰减。因此,开展结构内部应力实时监测,对评估结构状况、及时预警破坏和保证可靠运营非常关键。基于PMN-PT压电单晶,设计并制备了一款嵌入式三向正应力传感器,可同时监测结构内部3个垂直方向的正应力。该传感器由立方体高强混凝土底座、盖板、铜片、PMN-PT片、环氧树脂封装层以及屏蔽导线组成。为了检验传感器的性能与可靠性,在制备与使用过程中进行了防水性与电学性能测试,并通过MTS万能试验机施加正弦往复、方波、随机及扫频荷载,开展了传感器输出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形状规则、制作简单、灵敏度一致为1.53 V/MPa,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水效果和突出的电学性能,且输出信号稳定性和频响特性优越,在结构健康监测和未来工程实践中拥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N-pt 三向正应力 结构健康监测 性能试验 动态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