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石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碳化及抗渗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罗国仪 徐桂弘 +3 位作者 任旭 邓文波 陈孜伟 刘次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将磷石膏作为水泥基充填材料替代胶凝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对磷石膏掺入混凝土后的内部孔隙分布特征和碳化、抗渗等易导致结构失效的性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制备了6组不同磷石膏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 将磷石膏作为水泥基充填材料替代胶凝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对磷石膏掺入混凝土后的内部孔隙分布特征和碳化、抗渗等易导致结构失效的性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制备了6组不同磷石膏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碳化和抗渗试验,结合XRD、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研究了不同磷石膏掺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碳化及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掺量和碳化龄期的增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加,并且磷石膏掺量、碳化龄期和碳化深度三者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渗水高度随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比表面积及不同孔径的孔体积增长,钙钒石(AFt)生成量上升。总孔体积的增长导致早期碳化速率提高、渗水高度增长。AFt具有微膨胀性,与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共同作用填充了部分孔隙通道,这不仅使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后期碳化速率下降,在磷石膏掺量超过6%(质量分数)后渗水高度也出现下降,还使磷石膏掺量为15%(质量分数)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比表面积和不同孔径的孔体积下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磷石膏资源利用技术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碳化 抗渗性能 微观机理 比表面积分析 孔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体渗透系数与孔径关系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用之 刘金阳 +2 位作者 许成波 罗金 任兴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土体渗透系数是研究土体固结沉降、渗透变形、溶质运移等众多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参数。经典的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通常是利用土体渗透系数与孔隙比或粒径间的关系来预测,这些模型往往可以较好地预测单一土体的土体渗透系数,... 土体渗透系数是研究土体固结沉降、渗透变形、溶质运移等众多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参数。经典的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通常是利用土体渗透系数与孔隙比或粒径间的关系来预测,这些模型往往可以较好地预测单一土体的土体渗透系数,但一般不具备普适性。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指出传统的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不具备普适性的原因,明晰孔径特征而非孔隙比或者粒径是决定土体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并基于Kozeny-Carman方程,建立土体渗透系数与孔径的关系模型。该模型对于粗颗粒土和细颗粒土都具适用性,且预测精度在1个数量级内。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多孔介质渗透特性的认识,并为土体渗透系数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 渗透系数 孔径 孔隙比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河 佟天白 +1 位作者 刘梅 范召东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8-472,共5页
为优化氧化铝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以异丙醇铝(AIP)为前驱体,乙醇(EtOH)为溶剂,乙酸(HAc)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经超临界干燥方式制备了Al_(2)O_(3)气凝胶。研究乙醇用量[n(AIP)∶n(EtOH)∶n(H_(2)O)∶n(HAc)分别为1∶8∶0.8∶2、1∶12... 为优化氧化铝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以异丙醇铝(AIP)为前驱体,乙醇(EtOH)为溶剂,乙酸(HAc)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经超临界干燥方式制备了Al_(2)O_(3)气凝胶。研究乙醇用量[n(AIP)∶n(EtOH)∶n(H_(2)O)∶n(HAc)分别为1∶8∶0.8∶2、1∶12∶0.8∶2、1∶16∶0.8∶2、1∶20∶0.8∶2]及乙酸用量[n(AIP)∶n(EtOH)∶n(H_(2)O)∶n(HAc)分别为1∶16∶0.8∶1、1∶16∶0.8∶2、1∶16∶0.8∶3、1∶16∶0.8∶4]对Al_(2)O_(3)气凝胶孔结构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通过影响Al—OH基团的缩聚概率来影响Al_(2)O_(3)气凝胶的孔结构,乙酸通过影响反应速率来影响Al_(2)O_(3)气凝胶的孔结构。当n(AIP)∶n(EtOH)∶n(H_(2)O)∶n(HAc)=1∶16∶0.8∶2时,制备的Al_(2)O_(3)气凝胶具有多孔的显微结构,且内部孔径普遍小于空气分子平均自由程,具有优良的隔热特性,密度低至0.20 g·cm^(-3),在25、1 000和1 200℃下比表面积分别为458、102、51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气凝胶 隔热材料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径分布及其对吸附常数的影响 被引量:86
4
作者 陈向军 刘军 +1 位作者 王林 戚灵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为研究煤的纳米级(<100 nm)孔径对吸附常数的影响,对9种不同煤样的孔径分布和吸附常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常数a值越大,吸附常数a值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煤的变质程度对大孔(>1 00... 为研究煤的纳米级(<100 nm)孔径对吸附常数的影响,对9种不同煤样的孔径分布和吸附常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常数a值越大,吸附常数a值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煤的变质程度对大孔(>1 000 nm)孔容的影响较大,对微孔(<10 nm)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采用曲线相似度法分析吸附常数a和b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纳米级孔比表面积决定煤的吸附能力,吸附常数a随着纳米级孔比表面积增加呈线性增加;纳米级孔的容积决定煤的吸附速率,吸附常数b随着纳米级孔容积的增加亦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分布 吸附常数 孔容 比表面积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气相氧化偶联制草酸二乙酯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保伟 许根慧 +2 位作者 马新宾 何菲 韩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2-267,共6页
利用化学吸附仪、XRD、XPS、EPMA、SEM等技术 ,对CO气相偶联制草酸二乙酯催化剂的比表面、孔分布、晶相、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表面和中心的价态对比及活性组分与助剂的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和反应机理探讨。研究表明小比表面大孔径... 利用化学吸附仪、XRD、XPS、EPMA、SEM等技术 ,对CO气相偶联制草酸二乙酯催化剂的比表面、孔分布、晶相、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表面和中心的价态对比及活性组分与助剂的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和反应机理探讨。研究表明小比表面大孔径的催化剂反应效果好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组分Pd元素Pd0 Pd+ 2 ,通过与亚硝酸乙酯及CO的反应来改变Pd的价态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成分变化和迁移与氧化还原“共催化循环”机理进行 ,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孔结构 乙酸二乙酯 一氧化碳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活性炭纤维的氮吸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振宇 郑经堂 +1 位作者 王茂章 张碧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94-599,共6页
用相同原料不同活化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并对其进行了氮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活化方法所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并对随着活化程度的改变其孔结构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改变活化方法即... 用相同原料不同活化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并对其进行了氮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活化方法所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并对随着活化程度的改变其孔结构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改变活化方法即可以制得不同孔隙占主导地位的炭质吸附剂;也揭示出,不同的活化方法其活化机理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 吸附等温线 微孔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尖性炭纤维 吸附 孔隙 活化方法 吸附剂 PNA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条件下黏土孔隙分布特征及甲烷吸附能力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东 李相方 +5 位作者 王香增 李靖 石军太 张涛 李沛桓 陈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02-2413,共12页
选用常见的页岩黏土矿物伊利石和高岭石,开展了不同湿度平衡样品的N2吸附/脱附实验和高压CH4吸附实验,研究黏土矿物孔隙分布特征的变化,并从微观上量化评价含水饱和度,分析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的存在主要影响黏土矿... 选用常见的页岩黏土矿物伊利石和高岭石,开展了不同湿度平衡样品的N2吸附/脱附实验和高压CH4吸附实验,研究黏土矿物孔隙分布特征的变化,并从微观上量化评价含水饱和度,分析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的存在主要影响黏土矿物微小孔隙的分布,高湿度条件下(RH=98%)的毛细凝聚作用导致微小孔隙(<5.15 nm)在孔径分布曲线上消失及比表面积的大幅下降。同时研究表明:黏土吸水能力与微小孔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当RH=98%时,微孔更为发育的高岭石含水饱和度(S_w=71.43%)高于伊利石(S_w=46.15%),且在此条件下,由于小孔凝聚以及吸附特征的改变(气-固吸附转变为气-液界面吸附),样品甲烷吸附能力下降近85%。因此,干燥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不能代表实际页岩储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分布 比表面积 含水饱和度 甲烷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尺度各向异性与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对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滔 李闽 +2 位作者 荆雪琪 肖文联 崔庆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借助微CT扫描实验,建立致密砂岩的三维数字岩心,定量评价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分布非均质性;采用四参数随机生成算法,构建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多孔介质模型,同时运用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分析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尺度各向... 借助微CT扫描实验,建立致密砂岩的三维数字岩心,定量评价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分布非均质性;采用四参数随机生成算法,构建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多孔介质模型,同时运用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分析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孔隙分布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对岩心渗透率的微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孔隙形态复杂,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孔隙分布非均质性显著,各向异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影响多孔介质中孔隙长轴的取向性及流体流动路径,沿各向异性因子大的方向迂曲度小、流体流动消耗能量小,迂曲度与各向异性的强相关是各向异性影响渗透率的根本原因;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表现为迂曲度与比表面积的共同作用,比表面积与迂曲度的乘积与非均质性呈明显负相关,孔隙分布非均质性越强,乘积值越小,渗透率越大;复杂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与迂曲度满足乘幂关系式,拟合精度较高,可用于岩心渗透率的近似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尺度各向异性 孔隙分布 比表面积 迂曲度 渗透率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吸附水蒸气特征及对孔隙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冯东 李相方 +5 位作者 李靖 王永辉 杨立峰 张涛 李沛桓 孙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页岩原始储层普遍具有一定的含水饱和度,水分的赋存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吸附能力和产气机制。选用页岩常见黏土矿物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开展不同湿度环境下的水蒸气吸附试验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试验,研究水分在黏... 页岩原始储层普遍具有一定的含水饱和度,水分的赋存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吸附能力和产气机制。选用页岩常见黏土矿物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开展不同湿度环境下的水蒸气吸附试验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试验,研究水分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揭示纳米孔隙中水的赋存方式和分布特征,分析含水饱和度对孔隙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A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黏土矿物水蒸气吸附曲线,随着湿度的增加,水蒸气的吸附机制存在单层-多层-凝聚的转变;黏土矿物中水分的赋存特征随孔隙尺度而变化,并进一步对孔隙分布产生影响,以蒙脱石为例,当含水饱和度接近50%时,水分以吸附水(束缚水膜)形式存在于大孔隙中,以凝聚水的形式存在于小于5 nm的孔隙中并导致该尺度孔隙从孔径分布曲线上消失,同时造成微小孔隙(孔径小于10 nm)贡献的比表面积下降幅度超过80%,而干燥情况下明显夸大了微小孔隙对页岩气的吸附及流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水蒸气吸附 含水饱和度 孔隙分布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在大豆油脱色过程中吸附行为的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悦 刘元法 王兴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本论文在475nm下测定了不同吸附剂对油中色素类物质的吸附情况。通过分析所得的热力学参数,比较了活性碳C1和三种具有不同孔径分布的活性凹凸棒石(C2、C3、C4)四种吸附剂对油脂脱色过程中色素类物质的脱除效果。从理论上探索了凹凸棒石... 本论文在475nm下测定了不同吸附剂对油中色素类物质的吸附情况。通过分析所得的热力学参数,比较了活性碳C1和三种具有不同孔径分布的活性凹凸棒石(C2、C3、C4)四种吸附剂对油脂脱色过程中色素类物质的脱除效果。从理论上探索了凹凸棒石这种新型吸附剂在油脂脱色过程中对油中色素类物质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活化的凹凸棒石比活性碳具有更强的去除油中色素类物质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四种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数据的分析比较,说明了吸附剂的的比表面积不能决定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极性越相近,吸附剂的孔径分布和吸附质的截面大小越相似,越有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 凹凸棒石 色素类物质 比表面 孔径分布 F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的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任庚坡 张超群 +1 位作者 姜秀民 于立军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研究了大同煤的表面微观结构及颗粒粒度对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SAP2020型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颗粒粒度大同煤的低温氮吸附试验.分析表明,大同煤具有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且部分孔为狭缝毛细... 研究了大同煤的表面微观结构及颗粒粒度对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SAP2020型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颗粒粒度大同煤的低温氮吸附试验.分析表明,大同煤具有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且部分孔为狭缝毛细孔;孔体积主要由大孔和中孔构成,比表面积主要由小孔和中孔构成;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煤粉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致使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增大,平均孔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粒度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法研究ACFs的微结构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陆安慧 郑经堂 +1 位作者 王茂章 樊彦贞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7,共5页
ACFs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吸附行为对应不同的孔隙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微孔是决定吸附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以 N2 吸附等温线为依据 ,采用 H- K法考察了不同比表面积 ACFs在微观结构以及吸附性能... ACFs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吸附行为对应不同的孔隙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微孔是决定吸附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以 N2 吸附等温线为依据 ,采用 H- K法考察了不同比表面积 ACFs在微观结构以及吸附性能上的差异。采用 BET法计算比表面积 ,Hovath- Kawazoe方程表征微结构。研究表明 ACFs含有大量的小于 0 .7nm的极微孔 ,这些极微孔对吸附等温线的贡献较大 ,并且在吸附过程中赋予ACFs分子筛特性。同时发现随着 ACFs比表面积的增加极微孔的分布相应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极微孔 H-K法 吸附纤维 活性炭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粉的水分等温解吸及孔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华 赵学伟 +1 位作者 白艳红 段瑞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95,共8页
糯米粉的等温解吸特性一方面对分析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水分传递十分必要,另一方面,还可用于计算糯米粉内孔的特性,借此加深对水分吸附机理的了解。本实验采用静态称质量法在10、20、30℃条件下测定糯米粉在10个水分活度解吸后的平衡水... 糯米粉的等温解吸特性一方面对分析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水分传递十分必要,另一方面,还可用于计算糯米粉内孔的特性,借此加深对水分吸附机理的了解。本实验采用静态称质量法在10、20、30℃条件下测定糯米粉在10个水分活度解吸后的平衡水分含量,然后采用4个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并分析糯米粉的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糯米粉中水分的解吸属于典型的Ⅱ型吸附;Lewicki模型最能描述同一温度条件下的等温解吸过程,而GDW模型能够同时描述温度和水分活度对平衡水分含量的影响。糯米粉中同时存在微孔和介孔;孔径分布为单态分布,仅在微孔区域出现一单峰,温度变化仅对该峰的峰值产生影响;微孔体积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糯米粉的吸附面具有分形特性,随温度降低吸附表面的多孔性增强,单位吸附面积增大,最终导致吸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粉 解吸 孔径 孔径分布 单位表面积 微孔体积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_2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超 吴凤芹 +1 位作者 林西平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1-1316,共6页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修饰,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仪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硅沉积在纳米TiO2的表面和颗粒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网络体系,有效...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修饰,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仪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硅沉积在纳米TiO2的表面和颗粒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网络体系,有效地抑制了TiO2晶粒尺寸和原始粒径的长大。当热处理温度低于700℃时,经氧化硅处理的纳米TiO2的晶粒尺寸、原始粒径和比表面积几乎不变;当热处理温度高于700℃时,经氧化硅处理的纳米TiO2的晶粒尺寸和原始粒径开始缓慢变大,比表面积快速下降,在900℃下煅烧2h,经氧化硅处理的纳米TiO2原始粒径仍为20~40nm。氧化硅的存在使纳米TiO2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并使其平均孔径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金红石 纳米TIO2 微结构 晶粒尺寸 氧化钛 原始粒径 比表面积 孔径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结构无机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对调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冀志江 侯国艳 +1 位作者 王静 张连松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3-660,共8页
测试海泡石、沸石、硅藻土和坡缕石粘土的孔径和比表面积,研究其孔径和比表面积与吸放湿能力的对应关系。利用氮气等温吸附对孔隙结构进行测试、分析,通过BET法计算得出其比表面积分别为81.56、2.46、1.68和187.70m2/g,平均孔径分别为8... 测试海泡石、沸石、硅藻土和坡缕石粘土的孔径和比表面积,研究其孔径和比表面积与吸放湿能力的对应关系。利用氮气等温吸附对孔隙结构进行测试、分析,通过BET法计算得出其比表面积分别为81.56、2.46、1.68和187.70m2/g,平均孔径分别为8.53、18.20、31.57和11.79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分别为75%和35%的条件下进行吸放湿试验,4种样品的最大吸湿量分别为5.6%、2.2%、1.8%和6.0%,放湿量分别为4.4%、1.8%、1.6%、5.0%。数据对比发现,比表面积大且孔径分布符合在相应温湿度下以Kelvin公式计算出的孔径分布特点的矿物材料,如海泡石,吸放湿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结构矿物材料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调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成熟页岩孔隙结构变化的石英管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金朝 夏嘉 +1 位作者 王思波 宋之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7-418,共12页
对上扬子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两套过成熟页岩开展了系列温度点石英管热模拟实验,在应用氦孔隙度测试法、高压压汞实验和氮气吸附法等测试技术分析模拟样品孔隙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 对上扬子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两套过成熟页岩开展了系列温度点石英管热模拟实验,在应用氦孔隙度测试法、高压压汞实验和氮气吸附法等测试技术分析模拟样品孔隙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两组页岩孔隙度、成熟度随热模拟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热模拟后牛蹄塘组页岩孔隙度变化范围介于4.2%?12.2%之间,成熟度介于3.04%?3.46%之间,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介于5.8%?11.1%之间,成熟度介于2.87%?3.38%之间。页岩孔容的增加主要源于介孔、矿物微裂缝以及基质微裂缝的显著增多;(2)牛蹄塘组页岩热模拟后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变化范围分别为0.0031?0.031 cm^3/g和0.47?2.93 m^2/g,而龙马溪组页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5?0.054 cm^3/g和3.62?13.93 m^2/g;两组页岩原样的比表面积均来自孔径小于10 nm的纳米孔的贡献,而热模拟后的页岩比表面积则主要来自大于10 nm的孔隙贡献。(3)热模拟后的牛蹄塘组页岩和龙马溪组页岩比表面积与有机碳(TOC)含量减少量成一定的正相关性,与脆性矿物变化量和黏土矿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显示比表面积的变化主要与有机质热演化导致的有机纳米孔的增加有关,而黏土矿物在过成熟阶段趋于稳定,对比表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成熟页岩 孔隙度 孔径分布 比表面积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孔结构的控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国印 支建平 张玉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3-568,共6页
研究了pH值交替变动、水热处理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活性氧化铝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交替变动可以制备出结晶度高,晶粒大且均匀的拟薄水铝石;水热处理有利于氧化铝结构内铝原子迁移,促进晶粒进一步增长;而表面活性剂能够插入拟... 研究了pH值交替变动、水热处理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活性氧化铝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交替变动可以制备出结晶度高,晶粒大且均匀的拟薄水铝石;水热处理有利于氧化铝结构内铝原子迁移,促进晶粒进一步增长;而表面活性剂能够插入拟薄水铝石层间,减少焙烧过程中层间坍塌和毛细孔收缩,从而有效调控氧化铝孔结构。其中pH值交替变动和水热处理使氧化铝微孔分布向大孔方向迁移,比表面降低;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氧化铝微孔分布向小孔方向迁移,比表面增加,制备出了低比表面(≤150m2·g-1)和高比表面(≥250m2·g-1)的大孔容氧化铝载体。同时对铝原子的配位情况进行考察,发现铝原子主要以四配位和六配位状态存在,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水热处理能显著改变四配位铝和六配位铝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孔分布 比表面 pH交替变动 水热处理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提质技术褐煤成浆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楠 任阳光 +3 位作者 王亚茹 徐志强 肖光远 卢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3-187,共5页
为了提高褐煤成浆浓度,考虑微波输出功率和微波辐照时间2个因素对褐煤成浆性的影响,选取3个不同输出功率以及3个不同微波辐照时间处理蒙东褐煤,微波辐照后的煤样及原煤分别制备水煤浆。通过静态氮吸附仪对不同功率微波辐照及原煤煤样孔... 为了提高褐煤成浆浓度,考虑微波输出功率和微波辐照时间2个因素对褐煤成浆性的影响,选取3个不同输出功率以及3个不同微波辐照时间处理蒙东褐煤,微波辐照后的煤样及原煤分别制备水煤浆。通过静态氮吸附仪对不同功率微波辐照及原煤煤样孔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含氧官能团的数量,探究微波辐照提高褐煤成浆性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微波辐照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褐煤水分迅速下降,含氧官能团数量减少,褐煤孔隙结构也得到改善。褐煤最大成浆浓度由50.16%提高到53.44%,水煤浆的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褐煤 水煤浆 比表面积 含氧官能团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铝粉煤灰制备拟薄水铝石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伟光 张廷安 +2 位作者 冯伟 吕国志 刘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6,共4页
高铝粉煤灰熟料经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溶出、二次脱硅后的溶液经碳分及种分后得到拟薄水铝石产品,并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分析其比表面积以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碳分法和种分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的等温吸附线均属Ⅳ类,晶粒之间的孔隙以中孔为... 高铝粉煤灰熟料经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溶出、二次脱硅后的溶液经碳分及种分后得到拟薄水铝石产品,并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分析其比表面积以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碳分法和种分法制备拟薄水铝石的等温吸附线均属Ⅳ类,晶粒之间的孔隙以中孔为主,等温吸附曲线滞后环类似于H4型,是狭缝孔。碳分产品的BET比表面积略大于种分产品,然而其BJH吸附累积总孔孔容与BJH吸附平均孔径略低于种分产品,两种产品的物化指标均优于普通拟薄水铝石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粉煤灰 拟薄水铝石 比表面积 孔容积 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压汞法和氮吸附法测定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 被引量:49
20
作者 田英姿 陈克复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3,共3页
压汞法和BET氮吸附法是目前测定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利用Poremas-ter33型压汞仪与Autosorb-3B型氮气吸附仪测定木材、原纸、活性炭纤维纸、纳米级SiO2粉末以及硅藻土,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其孔径分布状况及比表面积大小。
关键词 压汞法 氮吸附法 测定 孔径分布 比表面积 木材 原纸 原纸 活性炭纤维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