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历程与问题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庄平 赵峰 +4 位作者 罗刚 张涛 石小涛 冯广朋 王思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水生生物资源不仅维护了地球生态平衡,更是人类重要的水产品食物来源,为人类粮食和营养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全球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诸如,资源过度利用、栖息生境丧失、水域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 水生生物资源不仅维护了地球生态平衡,更是人类重要的水产品食物来源,为人类粮食和营养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全球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诸如,资源过度利用、栖息生境丧失、水域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使水生生物资源不同程度地处于快速衰退之中,不仅制约水产品安全供给,还威胁水域生态平衡。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遏制资源衰退、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水产品供给的有效技术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论述了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可持续未来的现实需求,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历程与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现状与成效,提出了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认为要科学高质量地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必须要全面思考和准确回答放什么、放多少、放多大、哪里放、何时放、怎么放等六大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衰退 增殖放流 种群结构调整 生态容纳量 生活史 水产品供给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MODFLOW耦合模型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古藞山 敖畅 +4 位作者 曾文治 鹿海员 郑和祥 陈皓锐 田小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现存的最具代表性的沙地治理典型示范区,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和维护生态治理成果的要求,对于全面迈进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W...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现存的最具代表性的沙地治理典型示范区,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和维护生态治理成果的要求,对于全面迈进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WEAP-MODFLOW耦合模型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配置后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政策供水能力下,规划期内研究区无法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等要求,且综合预案较预测承载力提升作用较小,而充分挖潜供水能力后的预案则有较大提升;最优配置预案为T14,其承载力达到3.80,接近“优质承载”等级,该预案配置为:至203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先进值0.8,实现工业需水量不超过12065万m³,每年适度增加3%的生态需水量,同时充分挖潜研究区地下水与疏干水的利用潜力,使地下水、疏干水可供水量达到43279、24744万m³且地表水可供水量保持3138万m³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WEAP MODFLOW 毛乌素沙地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西岸陕西段2010—2019年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3
作者 张园圆 卫新东 +6 位作者 王筛妮 员学锋 林良国 张舒媛 孙硕 汪浩敏 李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401,共9页
[目的]评价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并分析其内在规律,为制定林地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目的]评价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并分析其内在规律,为制定林地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林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2010—2019年,林地资源支持力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与各县(市)林地资源结构及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高低相关;高达62%的县(市)林地资源支持力低于平均标准,林地资源发展不均衡。(2)2010—2019年,黄河西岸陕西段13个县(市)中,宜川县的社会经济压力明显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合阳县、清涧县和府谷县的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加,林地资源利用压力亟待缓解。(3)2010年、2014年和2019年的林地资源承载力均值为0.73,0.78,0.71,宜川县显著高于其他县(市)的2倍。整体而言,各县(市)的承载力状态较差,仅宜川县和潼关县较好,为富足和平衡有余状态。[结论]黄河西岸陕西段各县(市)的林地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低,应提高林地覆盖率与林地蓄积量,优化林地资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 承载力 社会经济压力 黄河西岸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分布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4
作者 常镇 赵兴玲 +7 位作者 吴凯 张箭 梁承月 王昌梅 杨斌 尹芳 张云杰 张无敌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8-63,76,共7页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物土地播种面积消纳畜禽粪便的情境下,云南省土地播种面积氮磷承载量除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分别在2017和2018年出现磷污染,其余州(市)氮磷承载量有较大上升空间;云南省畜禽粪污年养分总量在84.81万~104.98万t,养分总量可替代化肥用量的37.77%~53.40%;畜禽粪便可产沼气年均量46.67亿m^(3),年均天然气折算量28.00亿m^(3),年均标准煤折算量33.32万t,折年均碳减排潜力22.66万t。由此可得,云南省要进行进一步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土地承载力 时空分布 资源化利用 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食物观下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马晓倩 孙雷刚 +2 位作者 左璐 鲁军景 郝庆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2-48,共7页
食物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当下河北省基于大食物观下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从居民膳食营养需求出发,测算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通过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异状况,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空间分异... 食物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当下河北省基于大食物观下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从居民膳食营养需求出发,测算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通过泰尔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异状况,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22年全省土地承载指数在空间上呈“两高一低”的分布特征,即东部和北部高、南部低;土地承载指数整体空间分异较大,其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区域内差异主要体现在城市化地区;从承载类型上看,超载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坝上及城市中心区,基本平衡区分布较为零散,盈余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区及东部滨海平原区;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是全省土地承载力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分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大食物观 膳食营养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城镇化发展评价研究
6
作者 张立新 颜世强 邵志国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1,99,共9页
为计算青岛市城区水资源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制定城镇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利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2年青岛市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并从水资源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为计算青岛市城区水资源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制定城镇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利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2年青岛市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并从水资源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2023—2030年自然发展、高速发展、节水优先和综合发展4种模式的水资源供需情况。结果表明:2015—2022年青岛市城区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综合发展是青岛市城镇化发展最优模式,能确保水资源在满足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需求后仍有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城镇化 系统动力学 可承载人口规模 可承载经济规模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C模型的邯郸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7
作者 罗健盈 郭爱请 +2 位作者 李烨 王友雷 孙伟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157-165,173,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凸显,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LCC)对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邯郸市1995-2023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人口总数及粮食总产量数据,结合土地人口承载力指数(LCCI)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耕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日益凸显,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LCC)对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邯郸市1995-2023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人口总数及粮食总产量数据,结合土地人口承载力指数(LCCI)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耕地承载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2024-2050年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量、人口总数及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进一步评估了未来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及其指数。结果表明:①1995-2023年,邯郸市整体上处于粮食供需平衡盈余状态,但粮食播种面积波动剧烈且呈下降趋势,给未来LCC构成潜在压力;②1995-2023年,各县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步改善的态势,主要受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③2024-2050年(预测期内),在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下,邯郸市的LCC未出现超载现象,整体状况良好,但人口数量的下降可能引发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邯郸市未来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及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人口承载力 土地人口承载力指数 灰色预测模型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PCA的天水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8
作者 范鑫隆 张金霞 +4 位作者 郭辉 独亮亮 钟涛 尹萌 杨润恒 《农业工程》 2025年第8期136-143,共8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对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土地资源承载力反映了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采用时间序列分析2002—2022年甘肃省天水市土地资源数据,利用熵权TOPSIS-PCA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对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土地资源承载力反映了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采用时间序列分析2002—2022年甘肃省天水市土地资源数据,利用熵权TOPSIS-PCA综合评价天水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并探寻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2002—2022年天水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第二,经济发展、人口与生态、资源分配为影响天水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后续优化当地产业结构过程中,应同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第三,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的预测发现,2023—2030年天水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态势良好。研究结果对天水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其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承载力 障碍因素 熵权TOPSIS-PCA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国土空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燕 罗雅文 +3 位作者 禹佳宁 刘梦瑶 祁梦园 罗巧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量化测度水资源承载力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对于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运用DPSIR框架,评价了梁子湖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落位。基于评价结果,使用FLUS模型模拟未来发展趋势,划定了区域国土空间功... 量化测度水资源承载力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对于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运用DPSIR框架,评价了梁子湖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落位。基于评价结果,使用FLUS模型模拟未来发展趋势,划定了区域国土空间功能优势区,并综合评价模拟结果,确定了梁子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格局。从量化测度和情景模拟两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流域国土空间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路径,可为区域水资源保护目标导向下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国土空间规划 水资源保护 情景模拟 梁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回彦霖 崔力航 姜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科学评价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13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 科学评价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13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分析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各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和等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子系统中,除压力子系统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外,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水平均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依次为5.78%、2.71%、3.79%和5.25%。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平均水平呈增长态势,以2.76%的年均速度由2000年的0.2247增长至2020年的0.3873,增长72.36%。江西、黑龙江、湖北、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和山东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年均增速超过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2000‒2020年,黑龙江、辽宁、江西和湖北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持续提高,而安徽持续降低;吉林、内蒙古、山东和湖南则波动较大;河北、河南、江苏和四川基本长期不变。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布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辽宁和河南土地资源处于弱承载力状态;山东和安徽土地资源处于低承载力状态;黑龙江、吉林和江西土地资源处于中承载力状态;内蒙古、河北、湖北和湖南土地资源处于高承载力状态;江苏和四川土地资源处于强承载力状态。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土地资源承载力 粮食主产区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古藞山 陈皓锐 +4 位作者 鹿海员 郑和祥 田小强 敖畅 曾文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所需解决的首要难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引入障碍度模型遴选地区承载力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毛乌素沙地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时间上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南北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期间地下水供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三产用水定额等是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主要“优势指标”,而人口、灌溉面积以及城镇化率则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劣势指标”,地区内各旗县耦合协调度从“十五”规划至今一直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投影寻踪法 生态安全 障碍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猪粪尿养分资源测算及土地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雨清 王文赞 朱志平 《中国猪业》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基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全国生猪(本文指肉猪和繁育母猪)所排泄的粪尿资源总量,并基于其养分含量计算土地承载力。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生猪粪尿产生总量达到了51695.88万吨,其中粪便、尿液... 基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全国生猪(本文指肉猪和繁育母猪)所排泄的粪尿资源总量,并基于其养分含量计算土地承载力。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生猪粪尿产生总量达到了51695.88万吨,其中粪便、尿液占比分别为28.14%、71.86%,经收集、贮存和处理过程后可供给230.39万吨氮、57.61万吨磷。同时按粪肥替代40%化肥施用作物上计算,全国生猪粪污土地承载以N、P计分别为19.5亿头和21.9亿猪当量,其中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份的养殖承载空间巨大,北京、海南和云南等地区的养殖承载力较低。综上所述,全国生猪养殖与粪污资源分布不均衡,但粪尿资源总量巨大,且粪污土地承载力较大,应加快优化养殖布局,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提高粪肥利用率,种养结合,最终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 粪尿资源 排泄系数法 养分含量 土地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13
作者 郜兴亮 刘福元 +5 位作者 孙新文 杨勇 沙磊 刘根俊 叶冬冬 杨井泉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2期25-33,共9页
[目的]为科学制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提供基本生产参数。[方法]以兵团及13个师2025年畜禽计划存出栏数为依据,从畜禽养殖饲草料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粪污土地承载力3个环境制约因素来分析兵... [目的]为科学制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提供基本生产参数。[方法]以兵团及13个师2025年畜禽计划存出栏数为依据,从畜禽养殖饲草料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粪污土地承载力3个环境制约因素来分析兵团及各师未来畜牧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结果]到2025年,兵团苜蓿缺口19.29万t,需种植21.43万hm^(2);玉米青贮缺口687.07万t,需种植11.452万hm^(2);秸秆等主要粗饲料原料盈余169.63万t;玉米籽实缺口为337.04万t,需种植42.80万hm^(2);棉粕盈余60.99万t。兵团2025年畜禽饮用水需要量增长39.63%,达563.41万t,其中第十二师增长率最大(294.94%),第八师增长量最大(88.52万t)。兵团整体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不超载,达到2025年计划养殖量后仍可增加3053万个猪当量,土地消纳粪污的潜力仍很大,但第十二师以氮测算承载力指数为4.90>1,以磷测算承载力指数为3.26>1,属于严重超载,需要进行调整。[结论]“十四五”兵团及13个师的畜禽养殖数量设定与环境资源禀赋比较符合,但个别师仍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料供给 畜禽饮水供给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 畜牧业环境资源 畜牧业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被引量:102
14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1 位作者 杨艳昭 游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F0004,共7页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台阶式上升特征,且伴随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口增幅小于粮食产量增幅,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9kg,增长至21世纪初期的400kg,呈稳步提升态势;2007年我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主要粮食生产区表现为粮食盈余,而人口压力较大的东南沿海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表现为人口超载。国家尺度上,中国粮食尚处于盈余状态,因此粮食短缺地区需通过贸易、调配来满足超载人口的粮食需求。东、中部城市密集地区人粮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地区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贸易和调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中国 土地资源承载力 人口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朱小娟 刘普幸 +1 位作者 赵敏丽 卓玛兰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6-354,共9页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定量评价了1985—2010年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并以1985、1990、2000、2010年为代表年份,讨论了全省14地州(市)、86县(区)近2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定量评价了1985—2010年甘肃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并以1985、1990、2000、2010年为代表年份,讨论了全省14地州(市)、86县(区)近2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1985—2010年全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略有增强,但全省人粮关系总体形势依然严峻。②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是全省主要粮食盈余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稳居全省之首;陇东高原区以低水平的人粮平衡为主,土地资源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人口压力较大的陇中高原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区主要表现为粮食短缺,人口超载,土地承载力状况不容乐观。③河西走廊和陇东高原区所辖县域中,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局部区域人粮矛盾得到缓解;陇中高原和陇南山地所辖各县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在逐年降低,土地资源承载力在逐步增强,但绝大部分县域仍然处于不同程度的人口超载状态。④1985—2010年全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基于自然、经济层面的区域人粮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扭转和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短缺地区的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调配和贸易趋势也就会越发明显,此时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对本区域和全省的人粮平衡作用也就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人口 土地资源承载力 甘肃省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长建 杜宏茹 +3 位作者 张小雷 汪菲 张利 李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0-2893,共14页
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塔河流域42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 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塔河流域42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拓宽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具有实践意义。(2)以新疆为参照区,塔河流域2000—2011年处于人口严重超载、经济非常富余或富余阶段。(3)与全疆相比,土地资源是塔河流域的相对优势资源,水资源是制约塔河流域人口、经济发展的相对劣势资源。(4)以塔河流域为参照区,流域内42个县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4)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的超载、富余状态将塔河流域42县市归为A、B、C、D 4种资源承载力匹配区,并总结其时序演变特点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 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塔里木河流域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以河西走廊绿洲为例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敏丽 刘普幸 +1 位作者 朱小娟 侯成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河西走廊绿洲区的粮食生产在干旱区的粮食生产、供求和粮食安全中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本文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从分市和分县两个空间尺度上对河西走廊绿洲1985—2009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 河西走廊绿洲区的粮食生产在干旱区的粮食生产、供求和粮食安全中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本文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从分市和分县两个空间尺度上对河西走廊绿洲1985—2009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介于0.690~0.894之间,其中,只有2000年和2001年处在0.875~1,其他年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总体上处在富裕和盈余状态;从分市格局来看,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与总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粮食盈余和人粮平衡的市多于严重超载的市;从分县尺度上来看,河西走廊绿洲土地资源承载力以粮食盈余为主,55%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盈余状态,这些县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和东部;人粮关系处于平衡的县域占全区的5%;40%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粮食亏缺状态,需要大量区外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粮食 土地资源承载力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泽红 郭文杰 董锁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下降趋势。总体上,湖北省处于人口超载、经济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乌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史娜娜 全占军 +3 位作者 韩煜 王琦 肖能文 高晓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9-243,共5页
土地资源承载力反映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距离条件、生态敏感区5类因子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土地资源承... 土地资源承载力反映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距离条件、生态敏感区5类因子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所占比例分别为11.61%,25.70%,37.80%和24.80%,乌海市以不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2.6%。(2)土地利用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最为敏感,区域内土地资源承载了86.03%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18%的交通运输用地。研究结果将对乌海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土地资源承载力 空间分析 GIS 乌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钦普 林振山 冯年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治系统中,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1)稳定平衡态时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成正比;(2)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与人类消费水平成反比;(3)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耕地面积和土地单产潜力成正比.文章对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非线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