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晓鸣 王自力 +3 位作者 陈勇 叶寿德 王绍云 冯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资源昆虫,白蜡虫分泌的白蜡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工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试验种群和自然种群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在15~25℃下能正常分泌白蜡和生长发育,在30℃...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资源昆虫,白蜡虫分泌的白蜡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工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试验种群和自然种群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在15~25℃下能正常分泌白蜡和生长发育,在30℃以上的持续恒温下,白蜡虫能分泌白蜡,但泌蜡量低,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化蛹,2龄末期死亡;在高湿度(年相对湿度〉80%)、低光照(〈1600h/a)条件下,白蜡虫泌蜡量高,但种群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雌虫死亡率高,不能完成生活史。多因素分析表明,白蜡虫泌蜡对温度不敏感,影响白蜡虫泌蜡的关键因子是湿度和光照,适于白蜡虫泌蜡的环境因子为:温度15~25℃、年降雨量1300~2000mm,年相对湿度〉80%,泌蜡期5~8月份的相对湿度〉90%,年光照时数〈1600h/a。根据在峨嵋、昭通、昆明等地对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观察和分析,白蜡虫泌蜡高的环境不是白蜡虫适生区域,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降雨量800~1200mm/年,年相对湿度65%~75%,年光照时数为1900~2500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泌蜡 环境因子 适于泌蜡的环境 种群适生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半人工小群落的生态学研究——不间伐的灌木环境对乔木种群的适宜度及群落改造决策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松发 郑德璋 +3 位作者 廖宝文 李云 郑馨仁 王恭礼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采用种群保存及生长指标综合指数,以间伐灌木后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对照标准,以直接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不作间伐的灌木环境对于乔木种群的适宜度对比分析;再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和方法,以乔木种群优势和良好的林... 采用种群保存及生长指标综合指数,以间伐灌木后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对照标准,以直接引进的乔木种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不作间伐的灌木环境对于乔木种群的适宜度对比分析;再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和方法,以乔木种群优势和良好的林相、尽快发挥防风消浪效果、改造后所形成的半人工小群落合理的乔灌比例和最大的生产力、合理的乔木种群结构、群落的可持续性更新和长期发挥效益等方面进行多目标综合决策,从中选出了改造我国普遍存在的次生桐花树+角果木灌木群落的较好乔木树种和确定较佳的改造方式。结果表明:不作任何间伐的灌木环境对三个乔木种群的适宜度大小依次为:红海榄>木榄>海莲;相对于直接引进方式而言,块状间伐灌木后引进乔木种群的改造方式可明显提高乔木种群的保存和生长发育效果;以直接引进乔木种群的方式改造桐花树+角果木灌木群落,按乔木种群的优劣次序可排列为:红海榄→红树→木榄→海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乔木种群 灌木环境 群落改造 灰色局势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人口增长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牛叔文 李怡涵 +1 位作者 马利邦 张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53-256,共4页
人口问题为解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应用逻辑增长曲线,讨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人口增长问题。结果表明,较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固有增长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对现代化过程的影响重。基于中国人口控制的复杂性,未来仍需采取... 人口问题为解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应用逻辑增长曲线,讨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人口增长问题。结果表明,较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固有增长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对现代化过程的影响重。基于中国人口控制的复杂性,未来仍需采取适度从紧的生育政策,转变人口控制的机制,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逻辑曲线 资源环境约束 人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伯华 曹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借助GIS软件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8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区间为4.75~9.33之间,中值为7... 借助GIS软件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8个主要影响因子,定量评估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1)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区间为4.75~9.33之间,中值为7.04,总体适宜性较好.(2)从空间结构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即湘北洞庭湖带和湘中湘江带是湖南省人居环境高度适宜集聚区,湘西北、湘西南和湘东南边缘区是人居环境不适宜区.(3)根据适宜性聚类分析,湖南省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区的县市(州)有48个,一般适宜区的县市(州)有42个,不适宜区的县市(州)有11个.(4)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与人口分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曲线拟合度高达0.91.不同发展水平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与人口密度相关性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应性分区 人口布局 GIS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市域人口增长调控分区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段学军 田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2,共8页
构建人口规模收益函数和外部成本函数,对南京市主城、郊区和县城进行最优人口规模分析;进而通过人口随机分配模型和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优化目标函数,以预测的总人口规模和圈层人口最优规模为约束条件,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求解,获... 构建人口规模收益函数和外部成本函数,对南京市主城、郊区和县城进行最优人口规模分析;进而通过人口随机分配模型和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优化目标函数,以预测的总人口规模和圈层人口最优规模为约束条件,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求解,获得人口的优化分布结果,与现状人口分布相比,把南京市域空间划分为四类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认为,商业街区和老街区如湖南路、新街口街道、洪武路街道、朝天宫街道等老街区人口密度过高,需要进行人口规模的控制或调减;处于郊区的东山镇、沿江街道、仙林街道等,人居适宜性相对较高,现状人口密度较低,应快速集聚人口;南北两翼以及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高,需要削减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适宜性 人口增长调控分区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以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原华荣 常跟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5,共6页
从人均占有粮的变化看,甘肃中部在5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形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为缓解人口压力不断扩大的垦殖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贫困既是人口性的,又是资源环... 从人均占有粮的变化看,甘肃中部在5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形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为缓解人口压力不断扩大的垦殖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贫困既是人口性的,又是资源环境性的,归根结蒂是人口—资源(环境)性的:少量的人口可以同差的环境相适应,高的生产力也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控制和减少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环境适宜度 贫困 人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PREE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探讨——以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颜廷武 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6-118,共3页
作为生态脆弱区和全国集中连片分布的贫困地区之一 ,库区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障碍 ,主要表现为人口超载 ,素质低下 ;耕地稀缺 ,人地矛盾尖锐 ;生态恶化 ,环境破坏严重 ;经济发展迟缓 ,贫困问题突出。针对上述问题 ,以三峡库区为例 ,结... 作为生态脆弱区和全国集中连片分布的贫困地区之一 ,库区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障碍 ,主要表现为人口超载 ,素质低下 ;耕地稀缺 ,人地矛盾尖锐 ;生态恶化 ,环境破坏严重 ;经济发展迟缓 ,贫困问题突出。针对上述问题 ,以三峡库区为例 ,结合其实际情况 ,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库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贫困 可持续发展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承载力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市通州区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曾维华 杨月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7-672,共6页
为明确给出环境承载力的实质内涵"人类活动阈值",利用不确定型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环境承载力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北京市通州区进行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水环境容量是制约通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通州... 为明确给出环境承载力的实质内涵"人类活动阈值",利用不确定型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环境承载力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北京市通州区进行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水环境容量是制约通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通州新城规划》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目标与其"滨水宜居新城"目标相违,必须削减其人口与经济目标,2010年和2020年适度人口规模分别为44.88~50.39万人和85.29~96.40万人;适度经济规模分别为132.57~182.02亿元和862.9~1141.22亿元.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通州新城规划》的三次产业结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2010年和2020年三次产业适度的结构分别为(6%~7%):(39%~43%):(51%~54%)与2%:(23%~30%):(68%~75%).为实现这些目标,对于高能耗、高水耗行业(造纸与化工等)应限制其发展,并逐步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方法 适度人口与经济规模 区域战略环境评价 北京市通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困境的症结和走出 被引量:4
9
作者 原华荣 常跟应 徐晓秋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1期26-31,37,共7页
中国生态/环境陷于"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困境。人口—经济规模与环境冲击量和环境退化的时—空关联表明,规模扩张是"总体恶化"的症结,"总体恶化"是规模"强制"下从理论到实证的必然,和无技术... 中国生态/环境陷于"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困境。人口—经济规模与环境冲击量和环境退化的时—空关联表明,规模扩张是"总体恶化"的症结,"总体恶化"是规模"强制"下从理论到实证的必然,和无技术解的规模问题。"局部改善,总体恶化"困境的走出,控制人口—经济规模,降低增长速度,消除过剩产能是必由之路和首要对策;坚持"保护第一"、"宜荒则荒",让土地"休养生息",强化"荒野保护",组建"流域共同体"等,则是"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创新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环境 “局部改善 总体恶化”困境 规模问题 技术的“软肋” 人口一经济规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与政策取向的深层次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建林 《西北人口》 2001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环境退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是环境恶化和资源过快耗竭的关键原因。而恶化的环境和资源的稀缺又导致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取向——除了关键依靠科技进步和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应... 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环境退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是环境恶化和资源过快耗竭的关键原因。而恶化的环境和资源的稀缺又导致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取向——除了关键依靠科技进步和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应加强城镇化建设和停止误导性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环境退化 贫困 政策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北京建成“人水共存共荣”的城市——关于人与水资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秦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6年第3期52-56,70,共6页
协调首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是“绿色奥运”紧迫而重要的命题。针对当前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口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现实,除综合点评“开源节流”多项对策外,提出了“人水共存共荣”的新思路。重整水环境,古为今用,延伸古水系价值... 协调首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是“绿色奥运”紧迫而重要的命题。针对当前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口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现实,除综合点评“开源节流”多项对策外,提出了“人水共存共荣”的新思路。重整水环境,古为今用,延伸古水系价值与风貌,用以构建现代化生态型绿色都城。量水而行,严控人口规模,适度吸纳流动人口。树立科学观,力争人与水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坚持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舍弃首都经济“中心论”。利用经济杠杆,市场机制,以供定需,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依《水法》用水治水、管水,以使北京成为人水共存共荣的大都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水资源 水环境 人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祥 《规划师》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城市规划与社会学具有内在一致性。城市建设中诸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既是城市规划问题,也是社会学问题。因此,从规划的角度而言,编制规划要融合渗透社会学,实施规划要注重社会性。
关键词 实施规划 问题 社会发展 编制规划 城市规划 人口膨胀 城市建设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登封白坪地区山西组沉积相序及煤厚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书龙 刘植恒 +1 位作者 邓寅生 姚庚云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0-18,共9页
作者采用环境参数、相组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山西组分为4段19层42个微相,并归属为泻湘——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广布的二_1煤沉积环境就是在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泻湖海湾、潮坪及泻湖海湾... 作者采用环境参数、相组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山西组分为4段19层42个微相,并归属为泻湘——潮坪及滨海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广布的二_1煤沉积环境就是在总体海退与短暂海侵、泻湖海湾、潮坪及泻湖海湾、沼泽进一步泥炭沼泽化而成;二_1煤层厚度主要是受聚煤场陷基底差异沉降及沉积环境所控制(约占90%),并可用两个对数正态子总体分别描述之;其次为河流冲蚀作用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约占10%),且具有在隆起区煤厚变薄尖灭、在场陷区煤层增厚连续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聚煤坳陷 控制因素 煤厚 煤系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发展与环境——对四川省宣汉县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14
作者 屈锡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A00期60-63,共4页
人多地少,加之环境恶化、生态失调,使大巴山贫困农村求得温饱不易,稳固温饱更难。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宣汉县人口与生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提出问题、思考对策。
关键词 人口 生态环境 贫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毕节试验区互动开发扶贫模式
15
作者 余发良 陈礼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962-17964,共3页
为推进科学扶贫,毕节试验区将生态建设作为保障,将人口控制看作关键,探索出了统筹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种养结合、多种富源协同开发、"打工扶贫"、各方结对帮扶等开发扶贫模式;"五子登科&qu... 为推进科学扶贫,毕节试验区将生态建设作为保障,将人口控制看作关键,探索出了统筹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种养结合、多种富源协同开发、"打工扶贫"、各方结对帮扶等开发扶贫模式;"五子登科"、石漠化治理、农业循环经济、项目推进等生态建设模式;"人地挂钩"、利益倾斜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扶志与扶智结合等人口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毕节试验区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容量较小的污染环境中种群的最优捕获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琳 雒志学 王利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讨论了在容量较小的污染环境中种群的最优捕获问题。利用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得到一种最优分配方案——处理资源种群体内毒素的努力度与收获资源种群努力度的分配方案,使经营者的经济收入达到最大,同时也得到次最优均衡解。
关键词 种群 污染环境 最优控制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XX伪雄鱼诱导与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娅 于跃 +3 位作者 鲁子怡 丁洋 樊启学 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39-1948,共10页
研究利用3种雄性化因素,包括17α-甲基睾丸酮(MT,5 mg/kg)、来曲唑(LZ,300 mg/kg)和高温(33.5℃)联合处理12—65日龄黄颡鱼幼鱼,并将性成熟的XX伪雄鱼与正常XX雌鱼进行人工繁殖,开展了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规模化繁殖与苗... 研究利用3种雄性化因素,包括17α-甲基睾丸酮(MT,5 mg/kg)、来曲唑(LZ,300 mg/kg)和高温(33.5℃)联合处理12—65日龄黄颡鱼幼鱼,并将性成熟的XX伪雄鱼与正常XX雌鱼进行人工繁殖,开展了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工作。研究发现,MT、LZ和高温共同作用可诱导XX黄颡鱼逆转为生理型雄性,完全性逆转个体运动型精子比例与XY雄鱼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切片也显示其精巢中存在大量精子细胞,推测XX伪雄鱼具有正常的繁殖功能。随后,以XX伪雄鱼为父本,正常XX雌鱼为母本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获得了57万尾基因型全部为XX的黄颡鱼苗种,并将其成功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在幼鱼60日龄和120日龄时取样发现,分别有2.8%和12.0%的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雄性化,推测其可能受到池塘自然高温的影响而发生了性逆转。其余XX雌鱼卵巢发育良好,来年繁殖季节可作为规模化人工繁殖的雌性亲本。研究成功开展了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工作,为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也为黄颡鱼新品种选育中雌性选育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雄鱼 甲基睾丸酮 来曲唑 雄性化 全雌种群 性别控制 环境友好型 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毛虫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桂和 张玉伟 代德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9-336,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原因,制作了种群生命表,提出了防治该地区松毛虫的长期战略思想是改善生态环境,短期战略为彻底防治。
关键词 油松毛虫 松毛虫 种群 生命表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寅初《新人口论》之回眸与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5,共4页
中国作为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政策成功与否不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温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些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和需... 中国作为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政策成功与否不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温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不仅仅是局限于对某些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和需要重点澄清,更重要的是马寅初先生的人口增长、适度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设计,对在21世纪重新探寻并确立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统筹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睿智远见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萨斯 马寅初 新人口论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晓彦 崔占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8-216,共9页
技术进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促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这一作用与技术进步的有偏性密切相关。论文从宏观角度入手,选取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偏... 技术进步是否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促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这一作用与技术进步的有偏性密切相关。论文从宏观角度入手,选取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区技术偏向性进步指数的提高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且这一结果在不同区域间未见差异。多元中介效应检验证明,这一促进作用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实现。考虑稳健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产业升级 污染减排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