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及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现实表现与发展方略
1
作者 刘在洲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通向农村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农村人口入学规模增长较快,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农村人口入学比例偏低,农村成人入学意愿不强,毕业生下乡返乡较少... 通向农村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农村人口入学规模增长较快,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农村人口入学比例偏低,农村成人入学意愿不强,毕业生下乡返乡较少,县域高校服务农村聚焦不够,科技服务精准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快高等教育通向农村需要政府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政策引领,高校准确定位功能、积极履职尽责,社会积极支持办学、营造环境条件,村民转变学习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乡村振兴 通向农村 现实表现 发展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报刊信息图表的可视化设计与大众化表达
2
作者 肖龙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3-63,共11页
在中央苏区出版的各类报刊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图表,它们是一种以图表信息为主并配有美术漫画的设计形式,是我党报刊通过传统采编技术创建符合视觉洞察、认知规律和信息可视化的早期实践。采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和视觉研究方法,从苏区报刊... 在中央苏区出版的各类报刊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图表,它们是一种以图表信息为主并配有美术漫画的设计形式,是我党报刊通过传统采编技术创建符合视觉洞察、认知规律和信息可视化的早期实践。采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和视觉研究方法,从苏区报刊的图像、形式、主题、设计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将其信息图表划分为柱状式、渐变式、连环式、地图式、组字画式、符号式等六种基本设计类型,它们分别组织或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内容。针对报刊信息图表的设计,苏区出版机构根据自身的舆论环境、媒体技术、群众的信息素养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线创造性地运用了图文互释、通俗易懂和符号表意的设计原则,在革命战争年代成功地宣传了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有效发挥了信息传播与组织动员作用,也为新闻报刊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提供了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信息可视化 红色设计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农村推广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俊红 王许涛 张百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331-3332,共2页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利用农业废弃物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适宜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推广速度。笔者运用经济学方法,对成型燃料推广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为国家政策支持提供依据。
关键词 成型燃料 经济学 推广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科普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范新宇 王力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926-7927,7947,共3页
以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该地区开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和科普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花坪自然保护区 科普旅游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歌素材运用于音乐创作的新思路——陈怡钢琴作品《猜调》的音乐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凯 徐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7,74,共7页
旅美作曲家陈怡创作的钢琴作品《猜调》,虽然依旧取材于民间歌曲,但是明显有别于以往同一素材的作品,它既非声乐歌曲的简单移植,也非单纯的创编曲,而是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吸收和消化,再结合运用新的作曲技法,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 旅美作曲家陈怡创作的钢琴作品《猜调》,虽然依旧取材于民间歌曲,但是明显有别于以往同一素材的作品,它既非声乐歌曲的简单移植,也非单纯的创编曲,而是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深入的吸收和消化,再结合运用新的作曲技法,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所追求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该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于音乐创作的新思路,对于我国当代音乐创作有着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猜调》 音乐分析 音乐创作 民族性 现代性 陈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不同供水量下杨树水分效应和生态用水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虎 张景波 +1 位作者 孙非 高君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3,共6页
水分是干旱区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科学地确定林木的合理供水量是林木获得速生丰产的关键。以乌兰布和沙区的小美旱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供水量与土壤环境及小美旱杨生长指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供水量下土壤的增湿效应存在... 水分是干旱区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科学地确定林木的合理供水量是林木获得速生丰产的关键。以乌兰布和沙区的小美旱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供水量与土壤环境及小美旱杨生长指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供水量下土壤的增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 500m3/(hm2.a)和3 000m3/(hm2.a)的供水量下的水分补给层主要在50cm以上土层,而4 500,6 000,7 500m3/(hm2.a)供水量下的水分补给层则为70cm以上土层;不同处理间各月土壤含水量差异均随供水量的增加而递减,在供水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林龄的增加,耗水量逐年递增;土壤贮水量、土壤有效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生态用水量、叶片鲜重、蒸腾速率、最佳含水量均随供水量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随供水量增加而递减,其降温幅度在0.31~1.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小美旱杨 供水量 水分指标 生态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宏兴 汤传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1-24,共4页
从过程的视角来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融知识、情感、信念和行为的综合作用,从认知、认同再到实践这样一个逐层推进的过程。具体路径应包括四个环节:在创新理论的过程中深化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创造"通俗化文本&qu... 从过程的视角来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融知识、情感、信念和行为的综合作用,从认知、认同再到实践这样一个逐层推进的过程。具体路径应包括四个环节:在创新理论的过程中深化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创造"通俗化文本"架起沟通理论与农民的情感桥梁;在"回归生活世界"中确立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定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走闽地说娲媓——女娲神话及信仰在闽地的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祥林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5-32,共8页
一般说来,女娲信仰多见于内地,妈祖信仰多见于沿海。不过,古往今来,在从东到南的中国沿海地区,女娲神话及信仰也有传播并留下不乏地域色彩的案例,值得研究者留意。结合田野走访和文献研读,就此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女娲神话... 一般说来,女娲信仰多见于内地,妈祖信仰多见于沿海。不过,古往今来,在从东到南的中国沿海地区,女娲神话及信仰也有传播并留下不乏地域色彩的案例,值得研究者留意。结合田野走访和文献研读,就此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女娲神话、把握民间女娲信仰和沿海地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神话 民间信仰 沿海地区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夏季Es的分布特性
9
作者 杜鹏 车海琴 满莉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9-977,共9页
东亚地区是全球Es出现的峰值区域.以往关于东亚异常的研究和讨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由于缺乏中国区域的资料而论据不足,或者缺乏中国、日本Es中心的详细对比.文中利用中国及周边地区23个垂测站二十余年的Es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给... 东亚地区是全球Es出现的峰值区域.以往关于东亚异常的研究和讨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由于缺乏中国区域的资料而论据不足,或者缺乏中国、日本Es中心的详细对比.文中利用中国及周边地区23个垂测站二十余年的Es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给出东亚地区夏季Es出现率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并深入分析东亚异常中心区域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重庆、广州或者日本山川、国分寺、秋田是夏季Es的高发区域,东亚异常中心始终位于其中某个地区,具体位置随着统计指标改变;高发区域内的Es强度呈现出年变化和日变化,中国高发区域Es强度的昼夜差别比日本高发区域更为显著,但后者具有更为复杂的年变化和昼夜变化特征,这对揭示中纬Es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E层(Es) 东亚异常 出现率 高发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洁琳 李彦昭 +2 位作者 胡椿 赵金元 安广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369-10371,共3页
通过对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研究,提出了红色旅游区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3种优势;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恢复,设计纪念设施展示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设计红色文化场所,演绎革命历史事件,红... 通过对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研究,提出了红色旅游区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3种优势;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恢复,设计纪念设施展示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设计红色文化场所,演绎革命历史事件,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等方面,对河北省目前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采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8个方面的建议,以使红色旅游区更好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区 规划设计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元武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12,共5页
我国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资金。在国家现有财力基础上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提供可靠的财政保障。为了确保新机制的建立,必须落实政府分担责任,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资金管理模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我国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资金。在国家现有财力基础上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提供可靠的财政保障。为了确保新机制的建立,必须落实政府分担责任,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资金管理模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普及 义务教育 投资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平 曾聪 邹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8-231,共4页
从农业技术推广角度,寻求解决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落后的途径;从理论研究角度,结合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对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农业技术推广委员会为指导、以信息中心和推广站为平台,以高校、科研机构... 从农业技术推广角度,寻求解决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落后的途径;从理论研究角度,结合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对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农业技术推广委员会为指导、以信息中心和推广站为平台,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中介组织为支撑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建设性地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理论研究 贫困地区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学盛于北”说再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粟品孝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1,共11页
“苏学盛于北”本是明清学者对北宋三苏父子特别是苏轼的文学、艺术在金朝统治的北方地区广泛传播情况的概括。但学界有一股倾向,认为这里的“苏学”不限于文学、艺术,还包括苏氏的经学著作、哲学思想。实际上,从苏氏经学著作的刊刻、... “苏学盛于北”本是明清学者对北宋三苏父子特别是苏轼的文学、艺术在金朝统治的北方地区广泛传播情况的概括。但学界有一股倾向,认为这里的“苏学”不限于文学、艺术,还包括苏氏的经学著作、哲学思想。实际上,从苏氏经学著作的刊刻、宋金文化的交流、金朝科举的主流、金朝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以及金朝晚期理学与苏氏经学在北方地区的势力比较等方面来观察,苏氏的经学及其哲学思想在北方长期不受重视,晚期虽然得到一些大儒的青睐,但同时理学也“复苏”过来,理学势力明显在苏氏经学之上。因此,那种试图把“苏学盛于北”的“学”扩大到儒家经学层面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苏学盛于北”说只适用于文学艺术层面,而不能说在儒家经学和哲学方面也可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学盛于北” 金朝 理学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东北地区流行的歌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5,共4页
20世纪40年代,在东北地区出现或流行的歌曲,从题材上可以分为政治类、生活类、其他地区(主要指上海)流入类等。这些歌曲构成了当时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的主要内容。梳理它们,既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音乐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历史地呈... 20世纪40年代,在东北地区出现或流行的歌曲,从题材上可以分为政治类、生活类、其他地区(主要指上海)流入类等。这些歌曲构成了当时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的主要内容。梳理它们,既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音乐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历史地呈现出日寇铁蹄下人民的屈辱和抗争,以及当时东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风貌。同时,通过查漏补遗来填补近现代音乐史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东北地区 小调 群众歌曲 流行歌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民科普与乡村民主政治文化建设
15
作者 李鹏飞 康晓露 吕光强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18,共5页
科普与民主政治文化同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次文化领域,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叉和共通性。其中的民众主体性、公共参与性、思维开放性、气质内塑性和制度规范性使得民族地区农民科普对乡村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具有激发民众主体意识、培养民众... 科普与民主政治文化同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次文化领域,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叉和共通性。其中的民众主体性、公共参与性、思维开放性、气质内塑性和制度规范性使得民族地区农民科普对乡村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具有激发民众主体意识、培养民众参与习惯、创新民主思维方式、内塑民众民主气质、完善制度文化体系等价值,并通过科普性质、科普政策、科普制度、科普活动、科普方式、科普精神等转化为民众的心理,进而构建了乡村民主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民科普 乡村民主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四十年代历史语境下的新英雄传奇
16
作者 王青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在时代、作家、读者三因素的影响下,五四时期彻底否定的旧文化的一部分通俗小说的写作模式在四十年代又得到发扬光大。新英雄传奇的出现,是解放区小说在通俗化、大众化追求中,向古典小说靠拢的结果,在沿袭传统文学创作手法的同时,作家... 在时代、作家、读者三因素的影响下,五四时期彻底否定的旧文化的一部分通俗小说的写作模式在四十年代又得到发扬光大。新英雄传奇的出现,是解放区小说在通俗化、大众化追求中,向古典小说靠拢的结果,在沿袭传统文学创作手法的同时,作家赋予了传统的故事以新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英雄传奇 通俗小说 解放区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总场“准河南话”使用情况调查及推普方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新武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所谓"准河南话"是指流行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些团场的介于河南话与普通话之间的一种方言变体。本文研究了这种话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的产生及使用情况,揭示了这种话的语音特点及其与普通话、河南话之间的差异... 所谓"准河南话"是指流行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些团场的介于河南话与普通话之间的一种方言变体。本文研究了这种话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的产生及使用情况,揭示了这种话的语音特点及其与普通话、河南话之间的差异,提出了针对这种话的推普方略,并特别指出,阻断农场第二代、第三代的"准河南话"回归是针对"准河南话"推普的关键。 本研究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新疆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编号:YB105—10A)经费支持。[作者简介]张新武(1949—),男,汉族,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予总场 准河南话 方言调查 推普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心肺复苏的实践体会及培训普及的相关研究
18
作者 易冰霞 利鸿胜 +2 位作者 刘丽红 罗杰 次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0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心肺复苏(CPR)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期间参与高原地区心肺复苏培训的1000人进行研究,通过图片、影像、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公众中普及,解决现场出现心脏骤停、溺水等情况无人抢救等问题,观...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心肺复苏(CPR)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期间参与高原地区心肺复苏培训的1000人进行研究,通过图片、影像、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公众中普及,解决现场出现心脏骤停、溺水等情况无人抢救等问题,观察知识培训普及效果。结果学员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急救知识知晓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进行培训普及,可提高心肺复苏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心肺复苏 实践 培训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科普机制创新初探——以中国农学会“两带两促”科技志愿服务模式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廖丹凤 包书政 +4 位作者 冯桂真 王长海 张楠 边全乐 何雄奎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87-93,共7页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是今后构建农村科普新格局、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农学会广泛动员和吸纳涉农科教工作者及农技推广人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涉农企业家、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等加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塑造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化队伍结构,建立起了一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2年5月,已建立136支服务分队,志愿者近3000人,形成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的乡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保障了科普资源常年扎根农村,形成了农村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机制,有效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科普 科技志愿服务 科普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大歌——民族的瑰宝 被引量:17
20
作者 普虹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2期11-16,共6页
侗族民间合唱——侗族大歌,从20世纪50年代初始至今都是民族音乐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以田野工作的丰富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考证,对大歌的名称、分类、产生的年代等进行论述,并作进一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侗族大歌 分类 产生 流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