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聚合度PVC与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8
1
作者 任强 孙春燕 +2 位作者 代振宇 刘伟 周涵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8,80,共5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链单元和丁腈橡胶(NBR)中的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以及HPVC/NBR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HPVC链单元与NBR中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基本相似,这是NBR与PVC相容性较...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链单元和丁腈橡胶(NBR)中的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以及HPVC/NBR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HPVC链单元与NBR中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基本相似,这是NBR与PVC相容性较好的内在原因;NBR在共混物中的形态随着其用量的增加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共混物经剪切后出现明显的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丁腈橡胶 高聚合度 分子模拟 共混物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15
2
作者 段文猛 邓清月 +1 位作者 李爽 马中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8-973,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P(AM-DAC);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乳化剂、引发剂、AM和阳离子单体DAC用量,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P(...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P(AM-DAC);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乳化剂、引发剂、AM和阳离子单体DAC用量,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P(AM-DAC)的特性黏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脂肪醇聚氧乙烯醚(MOA)-3/MOA-9复合乳化剂的乳液体系稳定性最好,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的引发效果最好。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MOA-3/MOA-9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基于反应体系的总质量)和HLB值分别为4.8%和8.6、AM和DAC的总质量分数为40%(基于反应体系的总质量)、V-50质量分数为0.09%(基于单体的总质量)、DAC摩尔分数55%(基于单体总的物质的量)。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合成的P(AM-DAC)的特性黏数最大(1378.7 mL/g),对含聚污水的絮凝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反相乳液聚合 高阳离子度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HPVC合金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昌仁 金晨旭 +1 位作者 张军 冯今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研究了采用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树脂 (ABS)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PVC)为主体材料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改性剂 (ACR)为增容剂 ,并配以其它助剂制备 ABS/ HPVC合金。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 ABS75 ,HPVC2 5 ,ACR2 ,重质 Ca CO3<10及适量助... 研究了采用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树脂 (ABS)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PVC)为主体材料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改性剂 (ACR)为增容剂 ,并配以其它助剂制备 ABS/ HPVC合金。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 ABS75 ,HPVC2 5 ,ACR2 ,重质 Ca CO3<10及适量助剂 ,可以制备性能较好的 ABS/ HPVC合金。以 ACR为增容剂 ,同时加入 NBR,能够大大提高 ABS/ HPVC合金的冲击强度。 ACR对 ABS/ HPVC合金的增容效果同 PVC(S- 70 0 )相近 ,但优于 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共聚物 ABS/HPVC合金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PVC/ABS合金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陶国良 汝海林 毛科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0-24,共5页
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DP PVC) /ABS二元体系力学性能以及添加第三组分对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HDP PVC/ABS配比为 1 0 0 /2 5时 ,共混物的综合性能好 ,体系能形成较完善的海岛结构 ;HDP PVC/ABS/MBS体系中 ,MBS能改... 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DP PVC) /ABS二元体系力学性能以及添加第三组分对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HDP PVC/ABS配比为 1 0 0 /2 5时 ,共混物的综合性能好 ,体系能形成较完善的海岛结构 ;HDP PVC/ABS/MBS体系中 ,MBS能改善多元体系的界面性能 ,提高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 ;HDP PVC/ABS/CPE体系中 ,CPE能使材料形成网状结构和海岛结构共存的合金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 聚氯乙烯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C/PP共混改性研究 Ⅲ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剂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昌仁 窦强 +1 位作者 吴石山 朱学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采用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剂,即化学交联体系来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考察了在不同共混比下,不同化学交联体系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采用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剂,... 采用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剂,即化学交联体系来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考察了在不同共混比下,不同化学交联体系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采用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剂,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提高,但冲击强度无改善。分散相尺寸减小,相间粘接得到改善。并比较了3种增容方法的效果,发现CPE是HPVC/PP共混物的最佳相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丙烯 相容性 改性 HPVC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C/NBR热塑性弹性体的动态交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静 贾小波 +1 位作者 刘容德 桂俊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和粉末丁腈橡胶(NBR)为原料,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HPVC/NBR热塑性弹性体(TPE)。结果表明,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较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的TPE的高温压缩永久变形好;随着NBR用量的增加,邵氏硬度、拉伸强... 以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和粉末丁腈橡胶(NBR)为原料,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HPVC/NBR热塑性弹性体(TPE)。结果表明,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较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的TPE的高温压缩永久变形好;随着NBR用量的增加,邵氏硬度、拉伸强度以及压缩永久变形均随之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及助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改善了TPE的性能,PVC/NBR质量比70.0/30.0,DCP 0.2份、TAIC 3.0份时,TPE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丁腈橡胶 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C与丁腈橡胶共混交联物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强 孙春燕 +2 位作者 刘伟 周涵 朱国庆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31,共4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丁腈橡胶(NBR)交联共混物的结构。结果发现,NBR 呈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 HPVC 中,分散状态与两相的比例无关;共混物交联后形成了网络结构,致使材料力学性能提高。
关键词 分子模拟方法 聚合度 聚氯乙烯 丁腈橡胶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原位接枝共混高抗冲聚氯乙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宇正 玉恒 +3 位作者 石淑先 李波 张德龙 张治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然后将该ACR乳液直接加入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制得了ACR乳液原位悬浮接枝共混型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下所得的ACR乳液对最终PVC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悬浮聚合工艺中ACR乳液的加料顺序对悬浮聚合稳定性、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C复合树脂由ACR、氯乙烯在ACR上接枝所得共聚物及PVC均聚物组成,该原位增韧PVC复合树脂的抗冲性能提高非常显著。尤其是70℃乳液聚合所得ACR乳液用于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且当ACR质量分数为6.0%时的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常规SG-5型PVC树脂的7.4倍。此外,在氯乙烯单体液滴分散好后再加ACR乳液进行悬浮聚合,所得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抗冲性能较好,且聚合过程中无粘釜、无粘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乳液 悬浮聚合 原位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的溶度参数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军 郑昌仁 杨玉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0-54,共5页
高聚合度聚氟乙烯的溶度参数与PVC的溶度参数是否一致,尚无结论。本工作选择浓度滴定法、平衡溶胀法和粘度法等3种方法测定了聚合度为2500的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的溶度参数分别为20.13、20.25、20.30(J/c... 高聚合度聚氟乙烯的溶度参数与PVC的溶度参数是否一致,尚无结论。本工作选择浓度滴定法、平衡溶胀法和粘度法等3种方法测定了聚合度为2500的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的溶度参数分别为20.13、20.25、20.30(J/cm3) ̄(1/2)。实验结果表明,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的聚合度虽然约为聚氯乙烯树脂的2~3倍,但对溶度参数值影响不大。上述3种测定方法中,浊度滴定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测定聚合物溶度参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 聚氯乙烯 溶度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茂全 潘祥江 章长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PVC)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 ,热处理对HPVC热力学和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 。
关键词 增塑 高聚合度 聚氯乙烯 结构 性能 热处理 微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分子量分布高聚合度PVC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黄志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9年第4期39-42,共4页
针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PVC)加工性能较差的缺点,采用2段聚合温度法合成了宽分子量分布的PVC树脂,并对树脂的热稳定性、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DCPD)、过氧化十二酰(LPO)引发剂复合,并在向高... 针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PVC)加工性能较差的缺点,采用2段聚合温度法合成了宽分子量分布的PVC树脂,并对树脂的热稳定性、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DCPD)、过氧化十二酰(LPO)引发剂复合,并在向高温段升温前加入巯基乙醇消耗残留DCPD,能通过低温、高温段聚合制备宽分子量分布高聚合度PVC,其平均聚合度和分子量分布是低温段聚合温度和时间、高温段聚合温度和时间及巯基乙醇浓度的函数。宽分子量分布高聚合度PVC的热稳定性与聚合度接近的恒温聚合PVC相当,其加工性能随分子量加宽而变好,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基本不受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高聚合度 分子量分布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条件对HPVC/NBR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昌仁 张军 +1 位作者 钱翼清 孔志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0-54,共5页
重点讨论了填充剂品种、炭黑加料顺序、共混温度、共混比等共混条件对HPVC/NBR合金物理机械和相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Brabender流变仪对HPVC/NBR合金的流变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丁腈橡胶 合金 共混 橡塑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中稳态原位增韧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宇正 王熙宁 +4 位作者 石淑先 陈晓农 张作岐 张德龙 徐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100 nm左右的均相交联共聚乳液(AC),并将其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接枝改性剂,原位接枝共聚和原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以制备高抗冲复合聚氯乙烯树脂(AC-PVC)。研究了乳化剂...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100 nm左右的均相交联共聚乳液(AC),并将其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接枝改性剂,原位接枝共聚和原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以制备高抗冲复合聚氯乙烯树脂(AC-PVC)。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EA用量对AC乳液稳定性及乳胶粒粒径的影响,模拟了AC乳液在三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性,并在20 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氯乙烯悬浮聚合试验,对不同分散剂用量下所得AC-PVC颗粒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釜粘釜现象明显改善,粗粒径的AC-PVC比例降低,且AC-PVC的抗冲性能显著提高,最高缺口冲击强度可达普通SG-5型PVC树脂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悬浮聚合 稳态 原位增韧改性 高抗冲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聚甲醛/丁腈橡胶三元共混弹性体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军 孔小寅 荣先奎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MWPVC) /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合金。重点讨论了 HMWPVC/ POM/ N BR共混比、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采用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MWPVC) /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合金。重点讨论了 HMWPVC/ POM/ N BR共混比、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HMWPVC/ POM/ NBR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优于PVC/ POM/ NBR共混弹性体。采用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 HMWPV C/ POM/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微观结构 ,结果显示 H MWPVC/ POM/ NBR(10 / 10 / 80 )三元共混弹性体的 tgδ- T谱上只出现一个峰值 ,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 0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聚甲醛 丁腈橡胶 共混弹性体 相容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C/PP共混改性研究Ⅳ共混物的流变特性
15
作者 窦强 吴石山 +1 位作者 郑昌仁 朱学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58,61,共4页
研究了HPVC/P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CPE、ABS对HPVC/PP有增粘作用。随着CPE用量增加,共混物熔体粘度(ηa)增加。CPE或ABS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共混物的ηa高于CPE或ABS先... 研究了HPVC/P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CPE、ABS对HPVC/PP有增粘作用。随着CPE用量增加,共混物熔体粘度(ηa)增加。CPE或ABS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共混物的ηa高于CPE或ABS先与PP共混后再与HPVC共混的共混物的ηa。HPVC/PP、HPVC/PP/MAH2.5、HPVC/PP/CPE10、HPVC/PP/ABS10共混物的ηa~组成(C)的关系均属于正-负偏离共混物(P-NDB)体系,即在特定共混比下发生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聚丙烯 共混物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的研究
16
作者 张军 吴石山 +1 位作者 严锋 郑昌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3,共3页
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交联体系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二硫代四甲基秋兰姆(TMTD)、氧化锌、氧化镁组成的硫化体系可有效地交联HPVC,且交联效率大于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体系,酸性物质(增塑剂、硬脂酸... 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交联体系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二硫代四甲基秋兰姆(TMTD)、氧化锌、氧化镁组成的硫化体系可有效地交联HPVC,且交联效率大于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体系,酸性物质(增塑剂、硬脂酸)将会降低TMTD/ZnO/MgO硫化体系对HPVC的交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 聚氯乙烯 交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条件对HPVC/PP共混物力学性能、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窦强 张军 +2 位作者 郑昌仁 陈晓吴 田春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4-68,共5页
本文考察了加料方式、共混温度和时间等共混条件对HPVC/PP共混物力学性能、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对HPVC50/PP50/CPE10共混物采用7种加料方式,对HPVC50/PP50/ABS10共混物采用2种加料方式来分别考察加料方式的影响;采用B加料方式,分别在... 本文考察了加料方式、共混温度和时间等共混条件对HPVC/PP共混物力学性能、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对HPVC50/PP50/CPE10共混物采用7种加料方式,对HPVC50/PP50/ABS10共混物采用2种加料方式来分别考察加料方式的影响;采用B加料方式,分别在160、170和180℃共混,考察温度的影响;在B加料方式170℃时分别共混2、5、10、15min,考察共混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PE预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加料方式,所得共混物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共混物组分分散最细微;共混温度以170℃为宜;共混时间以5min恰当.加料方式也影响共混物的熔体粘度,CPE或ABS先与HPVC共混后再与PP共混的共混物,其η_α高于CPE或ABS先与PP共混后再与HPVC共混的共混物η_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丙烯 共混物 流变性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鸣 张军 +2 位作者 钱翼清 郗光宝 郑昌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以固相电导法为手段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热稳定性。探讨了氮气流量、低分子杂质、试样的形状、温度等因素对HPVC树脂热脱氯化氢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PVC的热降解反应为零级,在温度180~200℃、... 以固相电导法为手段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热稳定性。探讨了氮气流量、低分子杂质、试样的形状、温度等因素对HPVC树脂热脱氯化氢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PVC的热降解反应为零级,在温度180~200℃、氨气流量40mL/min条件下,HPVC的降解活化能为107kJ/mol,证实HPVC树脂的热稳定性优于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 聚氯乙烯 热稳定性
全文增补中
PVA对改善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隆柳 谢军 +4 位作者 林鑫 陈萌 口斗瓦色初 杨荣钊 朱哲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27-2133,共7页
通过电通量试验方法,测定了再生混凝土(RAC)试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的掺入对RA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PVA聚合度分别为1 788、2 488、2 688时对RAC的改善幅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材料配合比下,RAC抗... 通过电通量试验方法,测定了再生混凝土(RAC)试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的掺入对RA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PVA聚合度分别为1 788、2 488、2 688时对RAC的改善幅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材料配合比下,RAC抗氯离子渗透性较普通混凝土(NAC)降低了26.1%,掺入PVA可较明显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不同聚合度PVA改善效果不同,聚合度为1 788、2 488、2 688的PVA对RA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分别提升33.1%、42.5%、45.2%。综合考虑抗氯离子渗透性、溶解性及粘结性等因素,本试验认为RAC中掺入PVA最合适聚合度为2 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聚乙烯醇 抗氯离子渗透 电通量 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
20
作者 窦强 郑昌仁 +2 位作者 程锦垣 张毅 梁飚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39-44,共6页
分别采用CPE、ABS、PPgMA、PPgPAA和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剂来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用它们作相容剂可以提高HPVC/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改变其形态结构,减小分散相尺寸... 分别采用CPE、ABS、PPgMA、PPgPAA和低分子量反应性化合物作相容剂来改善H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用它们作相容剂可以提高HPVC/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改变其形态结构,减小分散相尺寸,改善相容性。其中CPE是最佳相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丙烯 共混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