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Sulfonation of Polyvinyl Chloride by Plasma for Antithrombogeni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鹏 陈亚芍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28-2332,共5页
To enhance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film, the film was modified by SO2/O2 gas plasma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surface sulfonation of PVC treated by various SO2/O2 gas plasma depended on the ... To enhance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film, the film was modified by SO2/O2 gas plasma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surface sulfonation of PVC treated by various SO2/O2 gas plasma depended on the volume ratio O2/(SO2 +O2). When the volume ratio was 0.5, the effect of sulfonation was the best. Sulfonic acid groups were specifically and efficiently introduced onto the PVC surface, which was prov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er Infrared (ATR-FTIR) spectroscopy. Th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of modified PVC film was studi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antithrombogenicity of the sampl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prothrombin time (PT), thrombin time (TT) and plasma recalcification time (PRT) tests and platelet adhesion experi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tithrombogenicity of modified PVC was improved remark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 chloride PLASMA surface sulfonation ANTITHROMBOGEN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烟酸镧铈对PVC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羽轩 杜桂芳 +5 位作者 柳召刚 赵金钢 陈明光 胡艳宏 吴锦绣 冯福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5-262,共8页
以2-氨基烟酸(2-ANA)、Ce(NO_(3))_(3)、La(NO_(3))_(3)和NaOH为原料,合成出2-氨基烟酸镧铈(2-LCANA),研究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提高了PVC的热... 以2-氨基烟酸(2-ANA)、Ce(NO_(3))_(3)、La(NO_(3))_(3)和NaOH为原料,合成出2-氨基烟酸镧铈(2-LCANA),研究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能,当m(2-LCANA)∶m(ZnSt_(2))∶m(PE)=2∶1∶2时,其热稳定时间为38 min,可以减小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增强PVC的力学性能,但是随着温度升高2-LCANA要比m(2-LCANA)∶m(ZnSt_(2))∶m(PE)=2∶1∶2的复配稳定剂抑制PVC降解反应发生更有效。2-LCANA能够吸收PVC降解释放的HCl气体,生成LaCl_(3)和CeCl_(3),减弱了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PVC链上C-Cl和与氯相连的C-H断裂,减少共轭双键的生成,减缓PVC变色,延缓了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烟酸镧铈 聚氯乙烯 热稳定性能 降解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孔洞缺陷下PVC涂层织物类膜材的撕裂行为
3
作者 生凌宇 张兰兰 +3 位作者 张营营 徐俊豪 陈培见 周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膜结构节点和边界处往往需要通过膜面开孔来实现关键部位的连接,孔洞边缘的应力集中会影响膜面的撕裂行为。为探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涂层织物类膜材中孔洞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开展了含有裂纹-孔洞缺陷的PVC涂层织物类... 膜结构节点和边界处往往需要通过膜面开孔来实现关键部位的连接,孔洞边缘的应力集中会影响膜面的撕裂行为。为探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涂层织物类膜材中孔洞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开展了含有裂纹-孔洞缺陷的PVC涂层织物类膜材的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裂纹扩展全过程和撕裂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含裂纹-孔洞多缺陷PVC涂层织物类膜材撕裂强度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含裂纹-孔洞缺陷的PVC涂层织物类膜材在中心撕裂过程中存在裂纹端扩展和孔端再扩展两阶段;定义了裂纹端临界撕裂荷载、裂纹端峰值撕裂荷载、孔端临界撕裂荷载和孔端峰值撕裂荷载4项撕裂特征指标,以衡量含裂纹-孔洞缺陷膜材的抗撕裂性能;孔洞的存在导致试样在孔端再扩展阶段的承载力提升,但随着孔洞尺寸增大,孔端的承载力提升效应减弱,裂纹端峰值撕裂荷载逐渐变为控制试样破坏的极限荷载;所提出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应力场模型能有效地预测膜材的裂纹端临界撕裂应力和孔端临界撕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膜材 孔洞 单轴拉伸 裂纹扩展 多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改性埃洛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聪 罗远芳 +4 位作者 贾志欣 钟邦超 郭宝春 李双全 贾德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6,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埃洛石纳米管(m-HNTs)填充硬质聚氯乙烯(PVC)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埃洛石纳米管(PVC/m-HNTs)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埃洛石纳米管(m-HNTs)填充硬质聚氯乙烯(PVC)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埃洛石纳米管(PVC/m-HNTs)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埃洛石纳米管表面负载了硅烷偶联剂;扫描电镜结果表明,m-HNTs在PVC中分散均匀,PVC/m-HNTs纳米复合材料的断面呈现较大的塑性变形,表现出韧性断裂的特征;实验表明,m-HNTs对PVC同时起到了增韧和增强的作用,特别是使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与添加未改性HNTs的材料相比,PVC/m-H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模量;m-HNTs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提高和加工性能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埃洛石纳米管 聚氯乙烯 表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稀土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其对PVC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康洁 李侃社 陈创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正已胺、马来酸酐、氯化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镧(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其结构与性能;通过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TGA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 以正已胺、马来酸酐、氯化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镧(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其结构与性能;通过刚果红实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TGA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镧(Ⅲ)为白色粉末,熔点为195℃,化学组成为LaL3·2H2O,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根中的羧基氧、酰胺氮与镧离子发生配位,形成螯合物。刚果红试验结果表明:加入LaL3·2H2O后PVC的热稳定时间从4min提高到19min;UV数据表明PVC在降解过程中,LaL3·2H2O的加入抑制了多烯的生成。TGA分析证明,LaL3·2H2O大幅提高了PVC热降解的活化能,当热稳定剂添加量为3.0%时,在空气气氛中活化能从115.94kJ/mol提高到154.23kJ/mol,在氮气气氛中由123.46kJ/mol提高到168.82kJ/mol,PVC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LaL3·2H2O可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正已基马来酰胺酸根 镧(Ⅲ)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S增韧PVC的脆韧转变 被引量:18
6
作者 黎学东 庞浩 +3 位作者 林果 廖兵 陈鸣才 黄玉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7-129,共3页
以 MBS增韧硬质 PVC,改变 MBS的填充量 ,得到材料的脆韧转变点 ,得到发生脆韧转变时分散相的填充份数和分散粒径 ,计算出材料的临界断裂特征长度。
关键词 增韧 聚氯乙烯 改性剂 M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P(BA-EHA)/PVC的合成与共混改性聚氯乙烯 被引量:5
7
作者 邢胜男 潘明旺 +2 位作者 张晓蕾 袁金凤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首先合成了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作为种子,进行氯乙烯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复合粒子改性剂,用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 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首先合成了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作为种子,进行氯乙烯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复合粒子改性剂,用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PVC材料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大小均一;动态力学分析显示,随着交联剂ALM A用量的增加,橡胶相核层与PVC壳层之间相容性明显改善;当种子乳化剂浓度为2 g/L、交联剂ALM A用量为2%时改性PVC材料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聚丙烯酸酯/pvc复合粒子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聚氯乙烯接枝 聚氯乙烯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废橡胶胶粉及其与PVC共混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岩 张勇 张隐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对废橡胶胶粉(SRP)进行了表面处理,并将其与聚氯乙烯(PVC)进行共混,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胶粉/PV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胶粉等离子体改性后,不仅提高了胶粉与PVC之间的粘接强度,而且提高了PVC/SRP复合材料的... 利用等离子体对废橡胶胶粉(SRP)进行了表面处理,并将其与聚氯乙烯(PVC)进行共混,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胶粉/PV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胶粉等离子体改性后,不仅提高了胶粉与PVC之间的粘接强度,而且提高了PVC/SR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氧等离子处理2min后,PVC/SRP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察(SEM)表明,未处理胶粉/PVC复合材料的冲击断裂形貌表现为胶粉的脱落;等离子体处理后胶粉/PVC复合材料冲击断裂形貌则表现为胶粉的本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胶粉 复合材料 等离子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用于食品包装的PVC保鲜膜中作为增塑剂加入的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 被引量:4
9
作者 袁丽凤 叶海雷 +2 位作者 邬蓓蕾 俞雄飞 华正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03-1104,共2页
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与作为增塑剂加入的二-(2-乙基己基)已二酸酯(DEHA)一起用环已酮溶解后于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PVC生成沉淀而与DEHA分离,将滤液用无水乙醇定容为100 mL供气相色谱测定。用HP-5毛细管柱(15 m×0.32 mm,0.25μm)... 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与作为增塑剂加入的二-(2-乙基己基)已二酸酯(DEHA)一起用环已酮溶解后于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PVC生成沉淀而与DEHA分离,将滤液用无水乙醇定容为100 mL供气相色谱测定。用HP-5毛细管柱(15 m×0.32 mm,0.25μm)作为色谱柱,按预定程序从140℃升温至270℃(气化温度),并记录输出色谱信号。用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9 mg·L^(-1),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6.8%~101.4%之间,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增塑剂 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 聚氯乙烯 食品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对木粉/PVC复合材料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烟释放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晓艳 王清文 隋淑娟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锥形量热仪测试及Py-GC-MS联机方式研究了CuO对木粉/PVC复合材料(WF-PVC)热解和燃烧过程烟释放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F-PVC热解过程具有PVC热解的特性;与WF-PVC相比,用CuO处理WF-PVC能明显提高第1阶段质量损失,降低... 采用热重分析法、锥形量热仪测试及Py-GC-MS联机方式研究了CuO对木粉/PVC复合材料(WF-PVC)热解和燃烧过程烟释放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F-PVC热解过程具有PVC热解的特性;与WF-PVC相比,用CuO处理WF-PVC能明显提高第1阶段质量损失,降低第2阶段的质量损失,提高成炭量;WF-PVC燃烧过程中烟释放速率和总烟量低于PVC,用CuO处理WF-PVC总烟量降低更显著;Py-GC-MS分析结果表明,与PVC相比,WF-PVC以及用CuO处理的WF-PVC,燃烧气相组分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52.29%和49.34%;加入CuO,抑制了气相组分中多环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pvc复合材料 锥形量热仪 Py—GC—MS 燃烧 热解 烟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速气流粉碎作用下PVC的力化学降解及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少云 王泽琼 徐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4-117,共4页
通过GPC、FT-IR、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在高速气流作用下聚氯乙烯(PVC)的力化学降解反应、颗粒形态和微晶结构变化及其对PV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速气流处理PVC,分子量将有所降低,... 通过GPC、FT-IR、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在高速气流作用下聚氯乙烯(PVC)的力化学降解反应、颗粒形态和微晶结构变化及其对PV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速气流处理PVC,分子量将有所降低,晶体结构发生变化,颗粒尺寸和表观密度降低,比表面积增大,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力化学 气流粉碎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有机填料同时增韧增强改性硬PVC韧性体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其晔 杨文君 裘怿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40-441,共2页
刚性有机填料(简称ROF)是用作塑料改性剂的刚性有机聚合物,如PS、PMMA、SAN等。实验发现将少许ROF填充到硬聚氯乙烯韧性体中,能使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同时提高,获得既增韧又增强的双重效果。克服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改性损害基体强... 刚性有机填料(简称ROF)是用作塑料改性剂的刚性有机聚合物,如PS、PMMA、SAN等。实验发现将少许ROF填充到硬聚氯乙烯韧性体中,能使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同时提高,获得既增韧又增强的双重效果。克服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改性损害基体强度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有机填料 增韧 聚氯乙烯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极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天鸣 胡小安 +1 位作者 陆俭洁 邓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43-1745,共3页
聚合物具有催化、导电和选择分离等功能,将其与电极合为一体作为新的电极材料,可为改善固体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提供一种新的手段[1,2].我们用流延法[3]制得PVC选择性渗透膜,覆盖于粉末微电极表面,制成了PV... 聚合物具有催化、导电和选择分离等功能,将其与电极合为一体作为新的电极材料,可为改善固体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提供一种新的手段[1,2].我们用流延法[3]制得PVC选择性渗透膜,覆盖于粉末微电极表面,制成了PVC膜修饰粉末微电极.该电极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膜修饰 粉末 微电极 溶出伏安法 工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导电纤维与导电炭黑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克正 张言波 +2 位作者 张军 崔作林 张华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73,共4页
对纳米导电纤维 (nano- F)及导电炭黑 (HG- CB)填充 PVC复合材料的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当 nano-F和 HG- CB的填充量分别为 2 0、10份时 ,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急剧下降 ,其用量继续增加 ,材料电阻率变化不大。nano- F填充复合材料在 2 0~ 1... 对纳米导电纤维 (nano- F)及导电炭黑 (HG- CB)填充 PVC复合材料的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当 nano-F和 HG- CB的填充量分别为 2 0、10份时 ,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急剧下降 ,其用量继续增加 ,材料电阻率变化不大。nano- F填充复合材料在 2 0~ 12 0℃范围内电阻率基本不变 ,具有高的电阻稳定性 ;HG- CB填充复合材料在 2 0~ 6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电阻率逐渐增大 ,之后随温度继续升高电阻率开始下降。nano-F填充复合材料的伏安特性在不同温度下为欧姆线性关系 ,而 HG- CB填充复合材料的伏安特性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导电纤维 导电炭黑 硬质聚氯乙烯 电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填充对PVC增塑糊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吉玉碧 徐国敏 +2 位作者 杨照 罗恒 谭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9,共6页
文章研究了碳酸钙(CaCO_3)未填充和填充情况下,3种不同生产方法、相近聚合度的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在对苯二甲酸二辛脂(DOTP)和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ATBC)2种增塑体系中的黏度性能,以及黏度性能与增塑糊中粒子颗粒形态关系。结果表明,无... 文章研究了碳酸钙(CaCO_3)未填充和填充情况下,3种不同生产方法、相近聚合度的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在对苯二甲酸二辛脂(DOTP)和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ATBC)2种增塑体系中的黏度性能,以及黏度性能与增塑糊中粒子颗粒形态关系。结果表明,无论CaCO_3填充与否,增塑糊黏度在DOTP体系下均比ATBC的大,主要与增塑剂分子结构有关;未填充CaCO_3时,增塑糊黏度性能主要受PVC糊树脂和增塑剂间相容性的影响,3种糊树脂与DOTP的相容性均比ATBC的好;填充CaCO_3后,几种增塑糊黏度均增大,黏度性能主要受相容性和树脂与CaCO_3粒子颗粒形貌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碳酸钙 黏度 相容性 颗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波平 林勤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7-200,共4页
为了改善PVC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特性,常加入一些添加剂,作为食品包装时其中的添加物会向食品发生迁移。另外,PVC材料残留单体氯乙烯也会迁移,这些都将影响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对PVC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研... 为了改善PVC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特性,常加入一些添加剂,作为食品包装时其中的添加物会向食品发生迁移。另外,PVC材料残留单体氯乙烯也会迁移,这些都将影响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对PVC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食品包装 食品安全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白泥/PV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珊 刘少杰 +1 位作者 陈礼辉 李加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以白泥和PVC为主要原料,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白泥进行表面处理,研制了改性白泥/PVC复合材料。优化了偶联剂用量和白泥用量,当偶联剂用量为0.5份(相对于白泥用量)、白泥用量25份(相对于PVC用量)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 以白泥和PVC为主要原料,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白泥进行表面处理,研制了改性白泥/PVC复合材料。优化了偶联剂用量和白泥用量,当偶联剂用量为0.5份(相对于白泥用量)、白泥用量25份(相对于PVC用量)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均较高。研究发现改性白泥对PVC有明显增韧增强作用,通过对改性白泥的红外光谱和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分析,阐述了偶联剂改性白泥增韧增强PVC材料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泥 pvc 偶联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CPE增容PVC/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培新 肖卫东 +2 位作者 邹从炎 程时远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3-87,共5页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低温氯化制得的CPE的改善效果优于两段氯化制得的CPE。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增容剂增加了共混体系相间相互作用或相界面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共混物 增容剂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镁晶须对软质PV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建军 李晶晶 +1 位作者 宋云华 陈建铭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碱式硫酸镁晶须(MOS)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改性前后碱式硫酸镁晶须对软质PVC基体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改性剂中,以钛酸脂的改性效果最好;随改性后的晶须在软质PVC基体中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氧指数... 采用不同改性剂对碱式硫酸镁晶须(MOS)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改性前后碱式硫酸镁晶须对软质PVC基体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改性剂中,以钛酸脂的改性效果最好;随改性后的晶须在软质PVC基体中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氧指数逐渐增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纯PVC基体有所降低;当晶须的添加量为60份(以100份PVC为基准)时,复合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晶须 软质pvc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紫外光作用下PVC/增韧剂体系结构与性能的演变 被引量:9
20
作者 皮红 陈深情 郭少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通过UV,FTIR,DSC及力学性能和色差的测试分析,实时追踪了在紫外光老化过程中,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PVC/CPE),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PVC/ACR)及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演变过程.结... 通过UV,FTIR,DSC及力学性能和色差的测试分析,实时追踪了在紫外光老化过程中,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PVC/CPE),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PVC/ACR)及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光老化过程中,ACR和CPE对PVC脱HCl生成共轭双键反应、氧化降解反应、交联反应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变化等均有抑制作用,而ABS则对这些反应起促进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ACR和CPE的加入能提高体系的色泽稳定性,体系的力学性能保持率较高.而ABS的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光老化 增韧 氧化 降解 交联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