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八胺协同含氟聚丙烯酸酯制备功能棉织物
1
作者 张伟 樊理山 +2 位作者 徐闻雪 吴焕岭 蔡露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8,共5页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能棉织物疏水耐久性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十八胺质量分数为5%时,制备的功能棉织物ODA/FPA-5@Cotton的表面接触角高达153.2°,并且展现出优良的疏水耐久性和自清洁效果。1 000次摩擦的功能棉织物在100℃自修复30 min后,其接触角恢复至152.5°,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含氟聚丙烯酸酯 十八胺 自修复 自清洁 耐久疏水性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凡宝 徐祖顺 易昌凤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疏水性和耐腐蚀性,设计了一种具有环氧基团的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PFEMA)来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FESEM)、水接触角(CA)、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疏水性和耐腐蚀性,设计了一种具有环氧基团的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PFEMA)来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FESEM)、水接触角(CA)、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涂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用量的增加,涂层的水接触角从69°升高至115°;与纯环氧树脂涂层相比,氟化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涂层的低频阻抗模量更高。此外,随着氟化聚丙烯酸酯在环氧树脂中用量的增加,涂层腐蚀速率减小,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5 d后复合涂层仍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因此,引入氟化聚丙烯酸酯可以显著增强环氧树脂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 氟化聚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在皮革防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爽 安秋凤 +2 位作者 许伟 袁俊敏 亢玲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8-140,共3页
以阴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全氟壬氧基苯磺酸钠FB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复配物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了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甲基丙烯酸十二醇酯(LMA)/丙烯酸羟乙酯(HEAA)(按质量比FA... 以阴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全氟壬氧基苯磺酸钠FB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复配物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了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甲基丙烯酸十二醇酯(LMA)/丙烯酸羟乙酯(HEAA)(按质量比FA∶LMA∶HEAA=80∶16.5∶3.5)三元无规共聚乳液(FLHA),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FLHA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乳化剂及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的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的2%时,单体转化率最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FLHA)物化性能稳定。将其用于山羊蓝湿革的防水整理,可使蓝湿革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39.6°,赋予其良好的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防水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肼交联型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庆云 杨建军 +4 位作者 王小君 张建安 吴明元 瞿贤超 崔国庭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0,共6页
采用单体预乳化的乳液聚合工艺,利用丙烯酸酯单体、有机氟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合成含有活性酮羰基的氟化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同合成的含有酰肼基的聚氨酯乳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出酮肼交联型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通过... 采用单体预乳化的乳液聚合工艺,利用丙烯酸酯单体、有机氟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合成含有活性酮羰基的氟化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同合成的含有酰肼基的聚氨酯乳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出酮肼交联型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激光粒径分析、透射电镜、接触角和耐溶剂性、耐水性能检测等方法对FPUA复合乳液及成膜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复合乳液的涂料印花性能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 酮肼交联 复合乳液 涂料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安秋凤 付永山 +2 位作者 高金凤 李明涛 王前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2-396,共5页
以(NH4)2S2O8作引发剂,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以及丙烯酸羟丙酯(HPAA)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一种稳定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PCFBA)。用红外光谱(IR... 以(NH4)2S2O8作引发剂,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以及丙烯酸羟丙酯(HPAA)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一种稳定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PCFBA)。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CFBA主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电脑测控柔软度仪等研究了PCFBA在棉纤维织物表面的成膜性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PCFBA可在纤维表面形成相对均匀的疏水膜,该膜附着在纤维表面,能使整理后棉织物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34.5°、静态吸水时间超过6 h;当PCFBA用量从0.3 g/100 mL H2O增大到1 g/100 mL H2O时,水在其整理的棉纤维织物表面的接触角从128.2°增大到134.5°,而棉织物的白度则由85.44°略降至8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疏水 织物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氟碳涂层表面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马丽 安秋凤 +1 位作者 许伟 胡海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5-919,共5页
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与丙烯酸月桂酯(L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在水相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一种硅烷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DLHM)乳液。用红外光谱(IR)... 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与丙烯酸月桂酯(L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在水相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一种硅烷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DLHM)乳液。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透射电镜(TEM)等对DLHM的结构及乳液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再将DLHM乳液制备成氟碳涂层,考察温度、乳液用量对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LHM乳液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31 nm、Zeta电位为-24.09 mV。当固化温度为150℃、乳液用量为25 g时,所得涂层性能最佳,与水的接触角达128°,表现出良好的拒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氟碳涂层 拒水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半硅氧烷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疏水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家炎 安秋凤 张艳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2-48,共7页
通过溶液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合成了一种含有环氧基的氟代聚丙烯酸酯(FBSA),用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及膜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察... 通过溶液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合成了一种含有环氧基的氟代聚丙烯酸酯(FBSA),用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及膜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察高度为5nm,扫描范围为1μm×1μm条件下,FBSA微观上表现出一种相分离结构,其表面有众多凸起峰状物存在。将其与KH792水解缩聚物上的氨基开环交联,并添加纳米TiO2制得氟硅共改性的聚丙烯酸酯涂料,涂膜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硅氧烷 氟代聚丙烯酸酯 氨基硅烷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丙烯酸酯共聚乳液FSLDH的成膜性、XPS表征与疏水性能 被引量:10
8
作者 安秋凤 袁俊敏 +2 位作者 亢玲娟 刘爽 郝丽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490,共5页
在双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六烷基四甲基溴化乙二铵(2163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氟代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作用下,将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与甲基丙烯酸十八醇/十二醇酯(SLM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及丙烯酸羟丙酯(HPA)〔m(FA)∶... 在双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六烷基四甲基溴化乙二铵(2163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氟代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作用下,将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与甲基丙烯酸十八醇/十二醇酯(SLM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及丙烯酸羟丙酯(HPA)〔m(FA)∶m(SLMA)∶m(DM)∶m(HPA)=80∶16.5∶3∶0.5〕在水相乳液中共聚,制得了一种略带荧光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FA-co-SLMA-co-DM-co-HPA(FSLDH)乳液。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主组分的结构,然后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仪(XPS)等仪器研究了FSLDH乳液在纤维表面的成膜形态及疏水性能。结果表明,FSLDH乳液可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相对光滑的有机氟聚合物膜。在FSLDH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存在F、O、N、C元素。用FSLDH乳液处理棉纤维织物,能明显改善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当FSLDH乳液用量达到5 g/100 g H2O时,水在织物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可达到144.9°,拒水性可达到90分,拒油等级达到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长链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防水防油剂 织物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表征与膜形态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秋凤 窦蓓蕾 孙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1,108,共7页
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作用下,将1,6-已二异氰酸酯(HDI)与聚乙二醇(PEG-200)在70℃反应合成—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羟丙酯(HPA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溶液... 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作用下,将1,6-已二异氰酸酯(HDI)与聚乙二醇(PEG-200)在70℃反应合成—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羟丙酯(HPA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溶液中聚合反应4~6 h,再经丁酮肟(EtAO)封端,制得了一种新型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易去污整理剂(FPUA)。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等对FPUA的结构、成膜形态及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PUA在亲水性纤维织物和单晶硅表面均能形成非单一结构的疏水膜。该膜附着在纤维表面,能使处理后织物表面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46.5°,色拉油的接触角达到132°,且易去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 膜形态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氨酯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磊 安秋凤 +3 位作者 潘家炎 张蓓 康少冉 马立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2-1045,1066,共5页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乙二醇(PEG-600)、三乙醇胺(TEOA)、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原料,合成以双键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再与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C6F)、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丁酯(BA)等,通过...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乙二醇(PEG-600)、三乙醇胺(TEOA)、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原料,合成以双键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再与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C6F)、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丁酯(BA)等,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超支化聚氨酯氟代聚丙烯酸酯(HPUFA)。通过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n(NCO)/n(OH)=1.4时,HPUFA用量1.5 g/100 g乙酸乙酯时应用效果较佳;经HPUFA处理的织物接触角达到137.5°,静态吸水时间达9.5 h,疏油等级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 聚氨酯 氟代聚丙烯酸酯 防水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苯丙无皂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宁姣姣 安秋凤 +2 位作者 马丽 吴婧 许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5-1020,共6页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AA)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苯丙无皂乳液(BSAD)。通过IR、TEM、粒度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了乳液主组分结构、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AA)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苯丙无皂乳液(BSAD)。通过IR、TEM、粒度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了乳液主组分结构、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并考察了丙烯酸钠、引发剂APS、DFMA的用量及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将该乳液与纳米TiO2等复配制备了氟碳涂料。结果表明,当丙烯酸钠质量分数为12%,APS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为78℃时,乳液性能最佳,此时凝胶率为0.8%,耐水性大于168 h,单体转化率为97.1%;当DFMA质量分数为25%时,涂膜疏水性最佳,水接触角达到113°,吸水率为6.4%;制得的氟碳涂料的附着力、硬度、耐水性等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苯丙乳液 无皂乳液聚合 氟代聚丙烯酸酯 氟碳涂料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万彬 王小妹 +1 位作者 伍雪芬 李建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以高交联性能的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等为聚合单体,通过延迟滴加氟单体的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表面富含氟元素的含氟聚丙烯酸酯。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原子... 以高交联性能的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等为聚合单体,通过延迟滴加氟单体的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表面富含氟元素的含氟聚丙烯酸酯。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原子力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仪及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其性能与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G04质量为聚合单体总质量的20%时,聚合物干膜对水、油的接触角分别为94°和81°,表面能为31 J/m^2,交联单体4HBA的最佳用量为w(4HBA)=4%,该乳液在成膜过程中,氟元素优先向膜表面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结构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疏水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秋凤 窦蓓蕾 孙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34,共4页
为了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将聚氨酯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液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亲水基扩链,通过溶液... 为了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将聚氨酯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液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亲水基扩链,通过溶液聚合相转化法制得新型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定仪分别对复合乳液的结构、乳胶粒形态、膜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氟链段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乳液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在膜材料表面形成了主要由含氟丙烯酸酯链段组成的界面,FA的引入可使复合乳液胶膜与水的接触角(PUA膜与水的接触角)由65°提高至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改性聚氨酯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亢玲娟 安秋凤 +2 位作者 王前进 袁俊敏 刘爽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2,共5页
在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醇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硅烷改性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FL-HDV)。用红外光谱(FT-IR)和... 在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醇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硅烷改性的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FL-HDV)。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FLHDV主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乳液的成膜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硅烷改性前后及不同的整理工艺对其在涤纶织物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用硅烷改性的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FLDH)对比,硅烷改性可以提高含氟聚合物的交联度,进而增加织物的拒水拒油性。XPS分析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在涤纶纤维表面明显存在有FLHDV膜,使得纤维与空气的界面上富集着疏水的含氟链段,而硅氧基团与纤维表面结合,从而赋予涤纶良好的拒水拒油性。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一浸一轧工艺处理的织物具有更高的拒水拒油等级,且弯曲刚度略低,柔软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硅烷改性 乳液聚合 拒水拒油 涤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迁移行为及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红丹 李坚 +2 位作者 陈豪杰 任强 俞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9,共7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结构明确且含氟量相同的两种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丁酯-b-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PBMA-b-PHFB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PBMA-b-PDFHMA)。利用表面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结构明确且含氟量相同的两种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丁酯-b-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PBMA-b-PHFB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PBMA-b-PDFHMA)。利用表面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两种含氟嵌段聚合物以及它们加入到聚丙烯酸酯树脂中的迁移行为和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含氟量相同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较长含氟侧基的共聚物PBMA-b-PDFHMA比PBMA-b-PHFBMA的表面含氟量更高,表面自由能更低,且含氟侧链在薄膜表面呈针状垂直分布。含氟嵌段共聚物加入到聚丙烯酸酯树脂中后,混合树脂表面自由能降低明显,体现出明显的迁移行为;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加入量在5%(wt)以上时,混合树脂的表面自由能趋于不变。在相同加入量情况下,具有较长含氟侧基的共聚物PBMA-b-PDFHMA比PBMA-b-PHFBMA降低表面自由能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嵌段共聚物 表面迁移 含氟量 聚丙烯酸酯树脂 表面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建华 李艳南 马建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PDMAEMA-b-PHFBA)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FTIR、1HNMR、TEM、DLS对乳胶粒子和聚合物的结构...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PDMAEMA-b-PHFBA)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FTIR、1HNMR、TEM、DLS对乳胶粒子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DMAEMA-b-PHFBA的用量为总加料质量的2.4%时,乳液的稳定性好,Zeta电位达+57.8 m V,转化率达97.6%,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指数为0.058。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于皮革涂饰后,随着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的增加,涂饰后的皮革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逐渐增加,当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10%时,涂饰后的皮革对水的接触角为125°,对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 RAFT聚合 皮革涂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聚丙烯酸酯皮革防水防油剂的制备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伟 安秋凤 郝丽芬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在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引发剂(NH4)2S2O8作用下,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及丙烯酸羟丙酯(HPAA)为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制得了一种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备条件为:聚合... 在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引发剂(NH4)2S2O8作用下,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及丙烯酸羟丙酯(HPAA)为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制得了一种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备条件为:聚合温度为80℃左右,单体RfAA和BA的摩尔比n(RfAA)∶n(BA)=(1.0~1.8)∶1,DM与HPAA用量为RfAA和BA质量总和的5%,引发剂用量和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2%和10%~20%。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用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乳液的粒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氟代聚丙烯酸酯是一种平均粒径为143.8 nm、Zeta电位为+21.16 mV的阳离子乳液,乳液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防水防油剂 皮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合物涂料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和玲 梁国正 蓝立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近十年来含氟聚合物涂料研究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含氟丙烯酸 涂料 含氟聚醚 含氟硅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硅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季荣 肖新颜 黄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IPDI)、聚丙二醇(PPG)、端羟丙基硅氧烷(PDMS)、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PU)。以SiPU为种子乳液,并作为复合乳液的壳层,加入核层单体丙烯酸丁酯(...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IPDI)、聚丙二醇(PPG)、端羟丙基硅氧烷(PDMS)、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PU)。以SiPU为种子乳液,并作为复合乳液的壳层,加入核层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通过乳液聚合得到氟硅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FSiPUA)复合乳液。考察了PDMS及DFMA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及乳胶膜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CA、TEM、DSC及TG等表征复合乳液涂膜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FSiPUA复合乳液呈现核壳结构,在PDMS和DFMA的协同作用下,当PDMS和DFMA用量分别为m(PDMS)/m(PU)=5.5/100和m(DFMA)/m(AA)=15/100时,涂膜的表面自由能低至21.67 mN/m,对去离子水接触角达102.3°,涂膜耐热性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疏水性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旭 隋智慧 +2 位作者 郭制安 李亚萍 闫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45,15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MMA和BA做为壳层单体,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用其对亚麻织...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MMA和BA做为壳层单体,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用其对亚麻织物进行整理。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定仪等对制备的乳液进行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皂乳液最佳制备条件为有机氟单体用量12%(wt,质量分数,下同),DNS-458用量3%,经所制备的无皂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对水接触角达到135.85°,表现出良好的拒水效果;亚麻织物断裂强力由492N升高为552N,弯曲刚性由5.26cN/mm降低至2.29cN/mm,亚麻织物的折痕回复角由32°增大到58°,织物的服用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 亚麻 织物整理 拒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