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聚氨酯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红光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8,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出了超支化聚氨酯核HBPU-0;以IPDI、聚醚多元醇(N210)、DMPA等原料合成线型聚氨酯,然后将线型聚氨酯接枝到HBPU-0上,制备出超支化聚氨酯(HBPU);再以HBPU、...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出了超支化聚氨酯核HBPU-0;以IPDI、聚醚多元醇(N210)、DMPA等原料合成线型聚氨酯,然后将线型聚氨酯接枝到HBPU-0上,制备出超支化聚氨酯(HBPU);再以HBPU、环氧树脂E-44、丁基缩水甘油醚单封端的四乙烯五胺(TEPA-660a)为主要原料制备出超支化聚氨酯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热失重等方法表征和测试了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了HBPU含量对固化膜断面形貌、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BPU质量分数达到24%时,固化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冲击强度为23.4kJ/m2,拉伸强度为52.4 MPa,5%和50%的质量热损失温度分别为287.5℃和376℃,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柔韧性和耐热性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固化剂 超支化聚氨酯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改性PU/EP IPN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淑萍 郑国钧 沈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66,共3页
本文通过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E-51形成了互穿网络,并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完全固化后的互穿网络的热分解行为;透射电镜研究了IPN的相分离行为及用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环氧... 本文通过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与环氧树脂E-51形成了互穿网络,并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完全固化后的互穿网络的热分解行为;透射电镜研究了IPN的相分离行为及用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环氧树脂改性的聚氨酯的耐热性能比纯聚氨酯得到了提高,且力学性能也有所改善。并选取性能较好的PU/EP IPN,用纳米级有机蒙脱土对其进行了改性。研究发现,经有机纳米蒙脱土改性的PU/EP IPN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纳米有机蒙脱土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明飞 魏婷 +1 位作者 易红玲 郑柏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7-972,1029,共7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羟基分别与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反应,制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KH550-GO、KH560-GO),分析了GO功能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通过溶液插层法将GO加入到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基体树脂中制备GO/PU-EP复合材料,并对... 利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羟基分别与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反应,制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KH550-GO、KH560-GO),分析了GO功能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通过溶液插层法将GO加入到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基体树脂中制备GO/PU-EP复合材料,并对其拉伸性能及热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KH550、KH560成功对GO进行了功能化,并且与PU-EP复合材料相比,GO/PU-E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热性能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KH550-GO的加入对基体树脂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改善尤为明显。添加0.1wt%的KH550-GO,基体树脂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提高了39.0%和94.4%,同时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功能化 聚氨酯-环氧树脂 拉伸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马来海松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丹 徐流龙 +1 位作者 霍莉 高俊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了保护环境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文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马来海松酸环氧树脂(MREMA)和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将MREMA和PUA按质量比1∶1进行UV固化反应,并用羟基多壁碳纳米管(HCNTs)改性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动态... 为了保护环境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文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马来海松酸环氧树脂(MREMA)和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将MREMA和PUA按质量比1∶1进行UV固化反应,并用羟基多壁碳纳米管(HCNTs)改性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动态力学谱仪和漆膜测试仪等研究了碳纳米管对MREMA/PUA材料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CNTs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加入0.5%HCNTs,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Tg达到173.4℃,与纯组分相比提高了64.6℃;加入0.7%HCNTs,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38.2℃。UV-光固化涂膜的硬度也因加入HCNTs而提高,且涂膜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马来海松酸环氧树脂 聚氨酯丙烯酸酯 碳纳米管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微观特性表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宋承哲 张冠华 +1 位作者 屈丰来 冯良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9-225,共7页
为了获得一种柔性环氧树脂,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预聚体对E-51型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通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得到聚氨酯改性环氧树... 为了获得一种柔性环氧树脂,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预聚体对E-51型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通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得到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中环氧树脂、TPU预聚体和固化剂的最佳掺配比例。借助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TG)与扫描电镜(SEM)表征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当聚氨酯预聚体改性EP的适宜反应温度为80℃、聚氨酯预聚体的掺量为20%、A和B组分的最优掺配比例为2∶1时,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表干时间为3.5 h,完全干燥时间为9 h,抗拉强度为53.1 MPa,断裂伸长率为153.34%,弯曲强度为48.14 MPa,弯曲变形为13.61 mm,黏结强度为1.89 MPa,T 5%和T 10%分别为386.4℃、437.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9℃。通过FTIR与SEM对其改性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聚氨酯改性EP达到提高材料韧性的效果,且改性过程属于化学改性范畴。本研究可为合理地选择环氧树脂的聚氨酯改性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力学性能 热性能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OH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忠厚 张光辉 +3 位作者 谭延方 韩琳 陈荣源 李亚东 《轻工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35-42,共8页
以聚乙二醇(PEG)4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分步法和一步法合成端—OH聚氨酯(PU)预聚体,将其用作改性增韧剂,以脂肪族三乙烯四胺为固化剂,制备系列的EP增韧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 以聚乙二醇(PEG)4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分步法和一步法合成端—OH聚氨酯(PU)预聚体,将其用作改性增韧剂,以脂肪族三乙烯四胺为固化剂,制备系列的EP增韧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端—OHPU的红外谱图形状大致相同;当端-OHPU中—OH与—NCO当量比6GA6FA5,添加量为15份时,改性EP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为11.1%,拉伸剪切强度为14.9MPa,冲击强度为25.7kJ/m^2,分别较未改性的EP材料提高了0.8倍、1.3倍和1.9倍,韧性和粘接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端-OHPU增韧EP材料为均相和微分相体系(端-OHPU添加量<15份)时,端—OHPU降低了EP材料的Tg;出现相分离(端—OHPU添加量≥15份)后,端—OHPU对EP材料Tg的影响减小.一步法合成的端-OHPU实现了EP的高效增韧,分子结构中避免了常用方法中苯环的存在,既提高了EP的耐候性又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实现增韧EP的快速固化,为EP的增韧与快速固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端-OH 聚氨酯 增韧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