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逆双交联网络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勇 刘若凡 +2 位作者 金玉顺 丁伟 伍一波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一系列由可逆双硫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和可逆-Fe^(3+)配位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组成的双交联网络聚氨酯弹性体,得到可逆双交联网络互锁自修复聚氨酯材料(FSN)。该材料利用可逆双键网络中的二硫键和Fe^(3+)配位键网中的... 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一系列由可逆双硫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和可逆-Fe^(3+)配位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组成的双交联网络聚氨酯弹性体,得到可逆双交联网络互锁自修复聚氨酯材料(FSN)。该材料利用可逆双键网络中的二硫键和Fe^(3+)配位键网中的金属配位键互穿互锁,形成两个单交联网络协同的可逆双交联网络自修复弹性体材料。研究了双交联网络的自修复能力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SN网络的机械应力达到3.5 MPa;聚合物自修复效率高达80%以上。该结果证明两个单交联网络间存在协同作用,使得FSN比单一可逆聚合物网络在力学性能和自修复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自修复聚合物 双交联网络 金属配位键 二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乔娜 徐广威 +3 位作者 周玉航 马明阳 袁月 聂仪晶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3,21,共8页
分别采用氮丙啶类交联剂(记作C9交联剂)和丙烯酰胺类交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对改性后的2种交联型WPU膜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阐述了2种交联型WPU的交联机理及其网络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时,2种膜的综合性... 分别采用氮丙啶类交联剂(记作C9交联剂)和丙烯酰胺类交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WPU),对改性后的2种交联型WPU膜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阐述了2种交联型WPU的交联机理及其网络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时,2种膜的综合性能较好,交联程度较高,且加入C9交联剂的WPU膜各项性能较好,其吸水率为15.57%,交联密度为69.517×10^(-4)mo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交联 老化 氮丙啶类交联剂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性能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莉 肖增钧 +2 位作者 刘波 罗仲宽 刘剑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高毒性和湿敏性的物质多异氰酸酯,而且本身具有与传统聚氨酯不同的结构,物理性能优异。本文介绍了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性能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异氰酸酯 聚氨酯 环碳酸酯 互穿交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波 周莉 +5 位作者 赵彦芝 肖增钧 张余英 罗善锴 曾伟华 吕维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9-641,共3页
通过甲氧基聚丙二醇环碳酸酯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制备线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作用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涂膜的性能,并对涂膜断面进行了扫描电... 通过甲氧基聚丙二醇环碳酸酯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制备线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作用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涂膜的性能,并对涂膜断面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该涂膜硬度(铅笔)≥H;耐冲击性为4.9J;对水、汽油、盐雾分别在96、48、500h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对金属底材有优异的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环氧树脂 环碳酸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分子包合功能的聚氨酯-β-环糊精新型交联体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琼 范晓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分子量分别为 2 0 0和 10 0 0的聚乙二醇 (PEG)与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2 ,4-TDI - 10 0 )为主要原料 ,合成了端二异氰酸根聚氨酯预聚体 (OCN -PEU -NCO) ,以不同配比与 β-环糊精 (β -CD)进行交联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含 β-CD链节... 以分子量分别为 2 0 0和 10 0 0的聚乙二醇 (PEG)与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2 ,4-TDI - 10 0 )为主要原料 ,合成了端二异氰酸根聚氨酯预聚体 (OCN -PEU -NCO) ,以不同配比与 β-环糊精 (β -CD)进行交联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含 β-CD链节的新型聚氨酯交联体 ,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网链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不同 β-CD用量时 ,交联体中的 β-CD含量和在 5 0 %DMF水溶液中的溶胀特性。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β-环糊精 交联体 溶胀特性 中性络合物 包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裹尿素缓/控释肥膜结构的FTIR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舒 李青山 +3 位作者 茹铁军 王利民 邢广忠 王金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0-634,共5页
制备了聚氨酯包裹尿素缓/控释肥,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润滑剂蜡、尿素基体、异氰酸酯用量对聚氨酯在尿素表面成膜时的影响以及膜层的结构特征。将聚氨酯包裹尿素放入到氨水中浸泡28d,模拟一种聚氨酯包裹尿素在土壤中所处的环... 制备了聚氨酯包裹尿素缓/控释肥,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润滑剂蜡、尿素基体、异氰酸酯用量对聚氨酯在尿素表面成膜时的影响以及膜层的结构特征。将聚氨酯包裹尿素放入到氨水中浸泡28d,模拟一种聚氨酯包裹尿素在土壤中所处的环境,发现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游离NH振动吸收与脲CO振动吸收的强度及谱带面积逐渐增加,脲CO振动吸收位置向高波数移动,而将聚氨酯包裹尿素放入到水中浸泡28d,这种趋势并不明显,这说明碱性条件对聚氨酯膜层的破坏比水严重,因此聚氨酯包裹尿素在土中养分释放速度明显比水快,而化学交联密度较高的膜层,结构相对稳定,聚氨酯包裹尿素在水中及土壤中培养时,养分释放速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FTIR 交联网络 氢键 结构 尿素 缓/控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改性蓖麻油制备交联型水性聚氨酯 被引量:7
7
作者 来水利 高晨 +1 位作者 刘转 王睿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以马来酸酐与蓖麻油制备含碳碳双键的三羧基蓖麻油(MACO)作为内交联剂,合成改性蓖麻油水性聚氨酯乳液(MACO-WPU)。采用FT-IR和XRD对改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证实MACO被成功引入到聚氨酯大分子链中且分子链呈现无序状态。通过对力学性... 以马来酸酐与蓖麻油制备含碳碳双键的三羧基蓖麻油(MACO)作为内交联剂,合成改性蓖麻油水性聚氨酯乳液(MACO-WPU)。采用FT-IR和XRD对改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证实MACO被成功引入到聚氨酯大分子链中且分子链呈现无序状态。通过对力学性能、吸水率、粒径、热重分析等研究了MACO用量对聚氨酯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MACO)=3%时,乳液外观和稳定性好,平均粒径为48. 45 nm;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3. 15 MPa、195%;与未改性WPU相比热稳定性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马来酸酐改性蓖麻油 交联改性 网络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氨酯-β-环糊精互穿网络水凝胶的溶胀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贾剑飞 刘琼 +1 位作者 范晓东 胡晖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利用互穿网络(IPN)技术,以温敏性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聚氨酯(PUE)以及具有分子包合效应的β 环糊精(β CD)为原料,采用分步法和同步法制备了新型互穿网络水凝胶。通过对水凝胶溶胀行为的考察,可知水凝胶具有同PNIPAm相似...  利用互穿网络(IPN)技术,以温敏性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聚氨酯(PUE)以及具有分子包合效应的β 环糊精(β CD)为原料,采用分步法和同步法制备了新型互穿网络水凝胶。通过对水凝胶溶胀行为的考察,可知水凝胶具有同PNIPAm相似的在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处的相转变行为,且PUE/PNIPAm的组成比,线型PNIPAm分子量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IPN水凝胶的溶胀特性与温敏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环糊精 互穿网络水凝胶 溶胀特性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PMMA IPN的分子运动与交联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静嫒 李玉玮 汤心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2-45,共4页
用顺磁共振波谱仪(ESR),以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嗣(TEMPOL)作自旋标记,测定了不同组成及不同温度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的分子运动与互穿缠结程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该IPN中两网络互穿... 用顺磁共振波谱仪(ESR),以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嗣(TEMPOL)作自旋标记,测定了不同组成及不同温度聚醚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U/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的分子运动与互穿缠结程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该IPN中两网络互穿缠结程度越大,在高场上出现各向同性温度T_n越高。当PU/PMMA=40/60时,得到较大交联密度和较高温度的T_n。由测得的T_(50G)温度看出该体系是两相分离体系,并且不同组成比的IPN两个T_(50G)温度发生内移,在40/60时内移最大,用动态力学方法测得的结果与此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PU PMMA IPM 分子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