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Ni_(3)-Fe_(3)O_(4)/C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
1
作者 陈东健 孙雨倩 银凤翔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28-3937,共10页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位法(CP)等方法在碱性电解液中评价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析氧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FeNi_(3)和Fe_(3)O_(4)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很好地分散在聚苯胺衍生的碳上。随着铁含量的逐渐降低,OER过电位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Fe1Ni1/CN催化剂具有最低的OER过电位,在10mA/cm^(2)下的过电位仅为339mV,Tafel斜率为87mV/dec,表现出最好的OER催化活性,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大多数铁基和镍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析氧反应 四氧化三铁 镍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雯 王成国 +1 位作者 郭宇 陈旸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在聚丙烯腈(PAN)聚合液中分别加入Fe,nano-Fe和FeC2O4.2H2O,经热处理后制备了三种新型的电磁损耗型碳基复合吸波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材料分别进行物相分析,三种复合材料中,Fe元素主要以Fe3O4的形式存在。根据所测得的介电... 在聚丙烯腈(PAN)聚合液中分别加入Fe,nano-Fe和FeC2O4.2H2O,经热处理后制备了三种新型的电磁损耗型碳基复合吸波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材料分别进行物相分析,三种复合材料中,Fe元素主要以Fe3O4的形式存在。根据所测得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比较分析了三种碳基复合材料和纯碳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加入Fe和nano-Fe制备的碳基复合材料有效改善了纯碳材料的输入波阻抗匹配程度,提高了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加入Fe和nano-Fe制备的碳基复合材料,涂层厚度分别为1.9和2.2mm时,在12.7~18GHz频段内,反射损失值都小于-10dB,有效吸收带宽为5.3GHz。涂层厚度均增至2.5mm,最小反射损失值分别达到-46和-29.8dB,有效改善了纯碳基体输入波阻抗匹配程度,提高了微波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碳基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磁导率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TiO_2复合颗粒的研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保国 程芹 +3 位作者 朱静 程景耀 张金利 李韡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9-934,共6页
以纳米Fe_3O_4为磁核,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氟钛酸铵还原的液相沉积法制备了高磁性核壳式结构的Fe_3O_4/TiO_2复合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磁滞回线对制备的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颗粒的包覆完整性。表征结果显... 以纳米Fe_3O_4为磁核,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氟钛酸铵还原的液相沉积法制备了高磁性核壳式结构的Fe_3O_4/TiO_2复合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磁滞回线对制备的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颗粒的包覆完整性。表征结果显示,液相沉积法制备的复合颗粒能够将磁核完全包覆。进一步研究了液相沉积法的原料配比、加料方式对复合颗粒的磁性和完整包覆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Fe与Ti的摩尔比为1:0.8且氟钛酸铵溶液和硼酸溶液分4次流加时,制得了高磁性的Fe_3O_4/TjO_2复合颗粒,其完整包覆率为13.4%,饱和磁化强度为22.86 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稳定床 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钛催化剂 复合颗粒 饱和磁化强度 液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及PTFE填充PEEK复合材料摩擦特性的载荷和时间依赖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旭东 曾群锋 +1 位作者 马红玉 雷毅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
以热压成型法制备了纳米Al2O3和纳米TiO2分别与聚四氟乙烯(PTFE)填充PEEK复合材料,利用自制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依赖于材料中纳米粒子的种类和含量,并对载荷有明显... 以热压成型法制备了纳米Al2O3和纳米TiO2分别与聚四氟乙烯(PTFE)填充PEEK复合材料,利用自制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依赖于材料中纳米粒子的种类和含量,并对载荷有明显的依赖性;当纳米Al2O3的质量分数为5%~7%时,PEEK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比磨损率最低;随着外加载荷的变化,摩擦因数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聚四氟乙烯 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 摩擦行为 载荷和时间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载银纳米粒子的原位制备及其抗菌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顺 刘念 +2 位作者 琚艳云 熊传溪 董丽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97-3101,3107,共6页
采用高温裂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并在其表面上通过还原乙酸银原位生长银纳米晶,制备特异形貌、均匀分散的四氧化三铁载银(Fe_3O_4@Ag)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 采用高温裂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并在其表面上通过还原乙酸银原位生长银纳米晶,制备特异形貌、均匀分散的四氧化三铁载银(Fe_3O_4@Ag)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表征技术对Fe_3O_4@Ag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分别研究实验制备的纳米颗粒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分析Fe_3O_4@Ag纳米粒子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Ag纳米粒子不仅具备四氧化三铁的室温超顺磁性,同时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优良的抗菌性能。利用如此方法构筑的多功能纳米材料——Fe_3O_4@Ag纳米粒子,将来在靶向抗菌、生物分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裂解 四氧化三铁 原位合成 纳米复合粒子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合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传国 逯伟 +2 位作者 郑海军 王亚珍 罗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为提高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均匀沉淀方法制备了活性炭/四氧化三铁(AC/Fe3O4)粒子和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CNTs/Fe3O4)粒子两种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粒子... 为提高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均匀沉淀方法制备了活性炭/四氧化三铁(AC/Fe3O4)粒子和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CNTs/Fe3O4)粒子两种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粒子纯度高、大小均匀,粒径在40~100nm;CNTs/Fe3O4中的四氧化三铁粒子粒径较AC/Fe3O4中的更小;经过超声波作用后CNTs/Fe3O4的稳定性较好,而AC/Fe3O4的稳定性很差;两种复合材料均能改善镧镁镍合金的放电比容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活性炭 四氧化三铁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粒子对聚乙二醇/埃洛石复合材料相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杜雪岩 王想红 张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乙二醇(PEG-2000)/埃洛石(HNT)/四氧化三铁(Fe3O4)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所制备的相变材料进行表征,讨论埃洛石和四氧化三铁改善聚乙二醇相变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聚乙二醇...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乙二醇(PEG-2000)/埃洛石(HNT)/四氧化三铁(Fe3O4)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所制备的相变材料进行表征,讨论埃洛石和四氧化三铁改善聚乙二醇相变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很好地吸附在埃洛石的表面并保持了纳米管状结构;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存在可有效提高相变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2000 埃洛石 四氧化三铁 相变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负载Fe_(3)O_(4)对BT@PANI/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燕 王初晗 +1 位作者 李澜 尚天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89-10097,共9页
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出钛酸钡@聚苯胺-四氧化三铁(BT@PANI-Fe_(3)O_(4))核壳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硫酸亚铁铵(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范围... 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出钛酸钡@聚苯胺-四氧化三铁(BT@PANI-Fe_(3)O_(4))核壳粒子,并以此为填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硫酸亚铁铵(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范围,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FAS与BT@PANI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FAS与BT@PANI核壳粒子的质量比为1∶1时,BT@PANI-Fe_(3)O_(4)/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达14(100 Hz),与BT@PANI/PVDF(12,100 Hz)复合材料相比,介电常数得到提高,介电损耗保持在0.1左右,在高频时,BT@PANI-Fe_(3)O_(4)/PVDF介电损耗(0.03,104 Hz)小于BT@PANI/PVDF(0.09,104 Hz)复合材料,满足实际应用。报道的多壳层策略可以扩展到各种无机杂化物,以开发新型介电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核壳粒子 钛酸钡 四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对聚四氟乙烯基耐高温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晓松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0,共3页
采用磁性纳米Fe_3O_4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了具有耐高温性能的磁性PTFE/Fe_3O_4复合密封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w(Fe_3O_4)为15%时,PTFE/Fe_3O_4复合密封材料的性能最佳。在此用量下,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为25.6,线膨胀... 采用磁性纳米Fe_3O_4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了具有耐高温性能的磁性PTFE/Fe_3O_4复合密封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w(Fe_3O_4)为15%时,PTFE/Fe_3O_4复合密封材料的性能最佳。在此用量下,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为25.6,线膨胀系数为105.2×10^(-6)/℃,与纯PTFE相比,降低了40.1×10^(-6)/℃;复合材料的压缩率和回弹率分别为11.02%,77.99%,改善了其密封性能;复合材料的耐温等级为400℃,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 耐高温 线膨胀系数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于永涛 王彩霞 +1 位作者 刘元军 赵晓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58,共9页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在工作与生活中也变得随处可见,电子设备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电磁辐射问题也日益严重。吸波材料能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磁辐射...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在工作与生活中也变得随处可见,电子设备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电磁辐射问题也日益严重。吸波材料能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磁辐射的问题。经氧化剂和掺杂剂制备的聚吡咯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其吸波性能也备受关注。文章首先探讨了聚吡咯的反应机理、吸波机理及掺杂机理;其次,探讨了吸波性能的电磁参数(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及反射损耗),聚吡咯/棉吸波材料、聚吡咯/石墨烯吸波材料、聚吡咯/四氧化三铁吸波材料、聚吡咯/碳化硅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最后,总结了聚吡咯在今后发展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石墨烯 四氧化三铁 碳化硅 吸波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钛合金与增强型聚四氟乙烯在海水中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嘉平 刘道新 +4 位作者 柯汉兵 项定根 柳勇 代路 张晓化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6-651,共6页
为改善海水环境中钛合金与增强型聚四氟乙烯摩擦副对磨时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离子渗氮、微弧氧化技术对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对比研究了Ti6Al4V合金基材与改性层在模拟海水环境中分别与两种增强型聚四氟乙烯配副材料对磨的摩... 为改善海水环境中钛合金与增强型聚四氟乙烯摩擦副对磨时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离子渗氮、微弧氧化技术对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对比研究了Ti6Al4V合金基材与改性层在模拟海水环境中分别与两种增强型聚四氟乙烯配副材料对磨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在海水介质环境中,Ti6Al4V钛合金及其表面渗氮、微弧氧化处理试样与两种增强型聚四氟乙烯配副对磨时摩擦系数均较低;Ti6Al4V钛合金基体不耐磨,且造成两种增强型聚四氟乙烯配副的严重磨损。上述两种表面处理均有效改善了钛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其中表面离子渗氮处理钛合金耐磨性能更优,同时降低了增强型聚四氟乙烯配副的磨损程度,而微弧氧化处理则使增强型聚四氟乙烯配副的磨损加重。相同试验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比锡青铜增强聚四氟乙烯的耐磨性能优。采用离子渗氮钛合金与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组成配副材料应用于海水环境中服役的水压传动摩擦学元件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离子渗氮 微弧氧化 增强型聚四氟乙烯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吡咯)共聚物/Fe_3O_4网状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熊冬柏 杨春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4-1059,共6页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存在下,将苯胺(An)与吡咯(Py)单体在Fe3O4磁流体中原位化学氧化共聚制备了PAn-co-PPy/Fe3O4网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改变CTAB的浓度、An/Py单体的配比及Fe3O4磁流体的用量可以调控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形貌...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存在下,将苯胺(An)与吡咯(Py)单体在Fe3O4磁流体中原位化学氧化共聚制备了PAn-co-PPy/Fe3O4网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改变CTAB的浓度、An/Py单体的配比及Fe3O4磁流体的用量可以调控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形貌结构和电磁性能。采用SEM、TEM、XRD、FT-IR、TG、电导和磁性能测试技术对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获得了试样在2~18GHz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经计算获取了相应的微波反射损耗曲线。结果表明,当CTAB的浓度为42mmol/L时,所得共聚复合物呈现规则的网状纳米纤维结构。ω(Fe3O4)=22.1%时,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4.8emu/g。XRD证实了Fe3O4存在于共聚复合物中。FT-IR表明,共聚复合物中PAn和PPy的主要特征吸收峰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PAn-co-PPy/Fe3O4具有比PAn、PPy、PAn-co-PPy、PAn/Fe3O4及PPy/Fe3O4更优越的微波吸收性能;ω(Fe3O4)=12.4%的样品在9.0GHz处具有最大的反射损耗为-36.5dB,损耗超过-10dB的频带宽度达4.7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吡咯)共聚物 四氧化三铁 纳米纤维复合物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酶型磁性Fe^0-Fe_3O_4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露露 王光华 +3 位作者 李文兵 万栋 吕立君 魏晓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4-639,共6页
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备出仿酶型磁性Fe0-Fe_3O_4复合催化剂,并将其作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用于溶液中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采用SEM和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e_3O_4与Fe0结合牢固,有利于Fe0的分散。实验结果表明:Fe... 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备出仿酶型磁性Fe0-Fe_3O_4复合催化剂,并将其作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用于溶液中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采用SEM和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e_3O_4与Fe0结合牢固,有利于Fe0的分散。实验结果表明:Fe0-Fe_3O_4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为拟一级反应;在Fe0与Fe_3O_4的质量比为0.75、Fe0-Fe_3O_4投加量为1.2 g/L、初始H_2O_2浓度为10 mmol/L、初始溶液p H为3、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反应90min,反应速率常数为0.067 min-1,COD去除率为77.28%,Fe溶出量为2.12 mg/L;在对硝基苯酚的降解过程中,pH先增大后减小,Fe溶出量先降低后升高;Fe0-Fe_3O_4是一种稳定的催化剂,可再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酶复合催化剂 四氧化三铁 零价铁 非均相催化剂 对硝基苯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复合分散电极对蒽醌染料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梦怡 李梦娟 葛明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7-221,共5页
以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MWCNT-Fe_(3)O_(4))复合材料,并以此作为分散电极,制备了三维电催化氧化电解池,对蒽醌染料分散蓝2BLN进行脱色。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FT-IR)对MWCNT-Fe_(3)O_... 以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MWCNT-Fe_(3)O_(4))复合材料,并以此作为分散电极,制备了三维电催化氧化电解池,对蒽醌染料分散蓝2BLN进行脱色。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FT-IR)对MWCNT-Fe_(3)O_(4)复合材料进行相组成、形貌及结构分析表征;以分散蓝2BLN的脱色率作为评定标准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探讨电压、电解盐浓度和催化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规律;探讨分别以MWCNT-Fe_(3)O_(4)、MWCNT和Fe_(3)O_(4)作为附加电极时,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电压、电解盐浓度和催化剂用量;以MWCNT-Fe_(3)O_(4)作为附加电极,在电压为17V,电解盐浓度为1mol/L,催化剂用量为75mg/L的条件下,对分散蓝2BLN脱色,3h后脱色率可达到9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 蒽醌染料 电催化氧化 分散电极 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镀银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5
作者 钟晓兰 邱华 +3 位作者 何征 张欣欣 王劲 齐暑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29,共5页
以聚苯胺(PANI)为基体,Fe3O4为磁性能给体,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Fe3O4表面包覆一层银单质制备Ag/Fe3O4,并通过化学原位聚合的方法将PANI与Ag/Fe3O4复合,制备导电聚合物电磁双复型复合材料PANI/Ag/Fe3O4。结果表明,当Ag/Fe3O4的添加量为PAN... 以聚苯胺(PANI)为基体,Fe3O4为磁性能给体,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Fe3O4表面包覆一层银单质制备Ag/Fe3O4,并通过化学原位聚合的方法将PANI与Ag/Fe3O4复合,制备导电聚合物电磁双复型复合材料PANI/Ag/Fe3O4。结果表明,当Ag/Fe3O4的添加量为PANI质量的20%时,PANI/Ag/Fe3O4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0.85S/cm,饱和磁化强度为16.34emu/g,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得到很好的匹配;Ag/Fe3O4的加入阻碍了PANI的分解,PANI/Ag/Fe3O4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四氧化三铁 电磁性能 化学镀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16
作者 朱国本 苏革 +4 位作者 林真真 戚新颖 高荣杰 曹立新 柳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4-57,63,共5页
研究了Fe3O4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磁性Fe3O4纳米粉体,通过改进的Stber法和沉淀聚合法对Fe3O4颗粒进行包覆Si O2和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修饰,在氨基改性后进行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测试。采用... 研究了Fe3O4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磁性Fe3O4纳米粉体,通过改进的Stber法和沉淀聚合法对Fe3O4颗粒进行包覆Si O2和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修饰,在氨基改性后进行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备的颗粒进行了组成、结构和形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测定离子浓度来评价复合颗粒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黑色Fe3O4粉体为尖晶石结构,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有很好的磁分离性能;包覆后,得到了均匀、完整的复合微球,粒径大约800 nm;室温下,当p H=6时,微球在2.5 h时对Cu2+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170 mg/g;当p H=7时,微球在2.5 h时对Ni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7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复合粉体 改性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静电自组装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008-16014,16020,共8页
采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溶胶静电自组装技术,经高温煅烧还原制得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FGCM)。经X射线衍射技术(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技术(TG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 采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溶胶静电自组装技术,经高温煅烧还原制得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FGCM)。经X射线衍射技术(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技术(TG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谱(XPS)及N 2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粒径约7 nm的球状Fe_(3)O_(4)颗粒均匀紧密地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褶皱状表面,从而有效地避免了Fe_(3)O_(4)颗粒的团聚。将制备的FGCM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其锂电性能,由于Fe_(3)O_(4)和rGO两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在100 mA·g^(-1)的充放电流密度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405 mAh·g^(-1),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663 mAh·g^(-1)。此外,复合材料亦呈现持久的循环稳定性与优异的倍率性能。研究表明,FGCM是一种集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的优点于一体的优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四氧化三铁 静电自组装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_3O_4/Au复合基底的多环芳烃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
18
作者 徐建伟 张永丽 +1 位作者 杜晶晶 景传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6-150,共5页
合成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实现了对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合成的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基底为Fe3O4纳米颗粒与Au纳米颗粒交错结合在一起形... 合成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实现了对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合成的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基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基底为Fe3O4纳米颗粒与Au纳米颗粒交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物;复合基底对外加磁场具有较强的磁响应,使得基底非常易于从被测物基质中快速分离;根据对于水中5种代表性PAHs的检测结果,方法检测限为0.50~0.05μmol/L,并对实际河水样品的混合加标测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各PAHs的特征峰可以明显地识别出来。研究合成的SERS基底结合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有望拓展SERS技术在复杂基质中多环芳烃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多环芳烃 四氧化三铁 复合纳米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P(St-co-OBEG)核壳结构微球负载银/铂纳米粒子复合催化剂的构筑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继红 曾碧榕 +4 位作者 罗伟昂 袁丛辉 陈凌南 毛杰 戴李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1-576,共6页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助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尺寸,并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测试它们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催化剂对硝基苯和4-硝基苯酚的硝基加氢还原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相比Ag/Fe_3O_4@P(St-co-OBEG),Pt/Fe_3O_4@P(St-co-OBEG)催化活性更高,这可能与Pt/Fe_3O_4@P(St-co-OBEG)催化剂中Pt纳米粒子本身的高催化活性和在磁性聚合物载体上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关,还有可能归因于Pt纳米粒子在Fe_3O_4@P(St-co-OBEG)上的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核壳结构 聚合物载体 磁性复合微球 催化性能 负载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含量对聚乳酸复合线材成形工艺性及吸波性能影响
20
作者 吴海华 邢垒 +2 位作者 蔡宇 主悔 刘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1,共5页
针对目前聚乳酸线材存在性能单一,电磁学及吸波特性不佳的问题.以聚乳酸为基体材料,四氧化三铁为填充材料,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聚乳酸/四氧化三铁复合粉体.再通过熔融挤出成型工艺制得聚乳酸/四氧化三铁复合线材,研究了四氧化三铁含量... 针对目前聚乳酸线材存在性能单一,电磁学及吸波特性不佳的问题.以聚乳酸为基体材料,四氧化三铁为填充材料,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聚乳酸/四氧化三铁复合粉体.再通过熔融挤出成型工艺制得聚乳酸/四氧化三铁复合线材,研究了四氧化三铁含量对聚乳酸/四氧化三铁复合线材成形工艺性(包括线材表面质量、尺寸、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双喷头打印机打印出标准的吸波测试试样,研究四氧化三铁含量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四氧化三铁含量在30%以内时,复合线材的表面质量较好;当四氧化三铁含量超过30%时,复合线材的表面出现了沟壑与孔洞的现象.随着四氧化三铁含量的增加,复合线材的直径及不均匀性变大,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下降.当频段范围为8.2~12 GHz时,四氧化三铁含量为30%的试样吸波性能最佳;当频段范围为12~17 GHz时,四氧化三铁含量为20%的试样吸波性能最佳,其中反射率小于-4 dB的频带宽为3 GHz;当频段范围为17~18 GHz时,四氧化三铁含量为10%的试样吸波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聚乳酸 复合线材 成形工艺性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