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1 位作者 邵华锋 孔令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核-壳微球,为制备新型单分散核酸提取试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复合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和苯乙烯共聚,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调控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可控化制备。进而以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TG表征可知,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52.97%;以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48.10%。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亚微米级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时,二氧化硅壳层更加致密,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复合微球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SiO_2复合微球与其性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卫红 范晓东 +1 位作者 田威 黄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7,21,共5页
以两亲性纳米SiO2为稳定剂构筑Pickering乳液,分别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及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制得了不同尺寸及形貌的聚苯乙烯/纳米SiO2(PS/SiO2)复合微球,并分析了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 以两亲性纳米SiO2为稳定剂构筑Pickering乳液,分别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及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制得了不同尺寸及形貌的聚苯乙烯/纳米SiO2(PS/SiO2)复合微球,并分析了Pickering乳液聚合的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仪(GPC-MALLS)、热失重分析(TGA)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IBN引发所得复合微球为微米级(0.5μm^2.0μm),而APS引发产物为亚微米级(0.1μm^0.5μm),两者引发所得聚合物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4.780×104g/mol及3.411×105g/mol;复合微球的热性能因纳米SiO2的存在而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聚苯乙烯 Pickering乳液聚合 复合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照原位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章郁 王琪 +1 位作者 陈英红 夏和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1-574,共4页
采用超声辐照原位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包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用TEM,FTIR,UV,XPS,GPC和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MWNTs对苯乙烯聚合过程具有抑制作用,聚苯乙烯包覆MWNTs,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采用超声辐照原位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包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用TEM,FTIR,UV,XPS,GPC和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MWNTs对苯乙烯聚合过程具有抑制作用,聚苯乙烯包覆MWNTs,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得到改善,起始分解温度从388℃提高到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苯乙烯 超声波 原位乳液聚合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悬浮乳液聚合制备聚苯胺/纳米金刚石复合微球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波 侯雪梅 +1 位作者 陈志红 王莉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69,共4页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得到了聚苯胺(PANI)/纳米金刚石复合微球。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Tg-DT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PSD)、比表面积分析(BET)、红外光谱(FT-IR)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分别对获得的PANI...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得到了聚苯胺(PANI)/纳米金刚石复合微球。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Tg-DT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PSD)、比表面积分析(BET)、红外光谱(FT-IR)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分别对获得的PANI/纳米金刚石复合微球进行了结构、形貌、表面表征。结果表明,在PANI/纳米金刚石复合微球中,纳米金刚石为立方相,复合微球介于10~30nm,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比表面积可达270m2/g,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证实在PANI/纳米金刚石复合物中,PANI与纳米金刚石之间存在氢键键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纳米金刚石 复合物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TiO_2/PS复合粒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建民 孙秀果 +1 位作者 汪志勇 高俊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18,共3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核,聚苯乙烯(PS)为壳的复合粒子。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复合粒子包覆效率的影响;通过透光率和亲水亲油实验,检验复合粒子的分散性,并采用透射电镜(TEM)...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核,聚苯乙烯(PS)为壳的复合粒子。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复合粒子包覆效率的影响;通过透光率和亲水亲油实验,检验复合粒子的分散性,并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粒子的形貌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聚苯乙烯 复合粒子 乳液聚合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PANI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东华 井新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8-700,共3页
 掺杂态聚苯胺(PANI)在碱性环境下易脱掺杂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不利因素,本文通过对乳液聚合的聚苯乙烯(PS)颗粒进行磺化,得到表面磺化的PS颗粒(SPS),然后在颗粒表面原位合成PANI,进一步得到表面由磺酸掺杂的PANI包覆的复合颗粒(SPS/PA...  掺杂态聚苯胺(PANI)在碱性环境下易脱掺杂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不利因素,本文通过对乳液聚合的聚苯乙烯(PS)颗粒进行磺化,得到表面磺化的PS颗粒(SPS),然后在颗粒表面原位合成PANI,进一步得到表面由磺酸掺杂的PANI包覆的复合颗粒(SPS/PANI)。研究了PANI的原位聚合过程、复合颗粒的电导率和复合颗粒的耐碱性等,结果表明这种复合颗粒在弱碱性(pH=7~9)介质中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原位聚合 表面磺化 耐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乳液聚合制备绢云母/PS复合粒子
7
作者 宋秋生 钟振彪 +3 位作者 于少明 张恺 许顺 李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39,143,共4页
首先将绢云母用偶联剂KH570进行包覆处理,然后利用超声波的辅助乳化作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绢云母/聚苯乙烯(PS)复合粒子。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KH570包覆绢云母的优选工艺条件,并对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为0.... 首先将绢云母用偶联剂KH570进行包覆处理,然后利用超声波的辅助乳化作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绢云母/聚苯乙烯(PS)复合粒子。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KH570包覆绢云母的优选工艺条件,并对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为0.5 h,m(绢云母)∶m(KH570)为100∶1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KH570对绢云母的包覆率较高;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结果表明,聚苯乙烯与绢云母间形成化学键合;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聚苯乙烯在绢云母表面形成粒径约为200 nm的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 绢云母 聚苯乙烯 表面接枝改性 乳液聚合 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银线的复合材料构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文柯 李新华 +3 位作者 郝凌云 张小娟 张伟 王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73,79,共6页
为了研究纳米银线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性能,分别采用乳液聚合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纳米银线(PS/纳米Ag线)复合材料和PS/Fe_(3)O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纳米银线基复合材料的结构... 为了研究纳米银线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性能,分别采用乳液聚合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纳米银线(PS/纳米Ag线)复合材料和PS/Fe_(3)O_(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纳米银线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官能团,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纳米银线基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质量比为1∶1、过硫酸钾(KPS)浓度为4.9mol/L时,在直径30~100nm,长度8~12μm纳米银线的表面负载了梅花枝状的PS,可以实现PS在纳米银线表面的有效复合。当聚丙烯酰胺(PAM)质量为0.18g,温度为180℃,反应时间8h时,Fe_(3)O_(4)纳米粒子在纳米银线表面实现了成功负载。最后,对复合材料的电导性能进行了表征。相对于包覆PS,在表面包覆Fe_(3)O_(4)后,纳米银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线 复合材料 聚苯乙烯 四氧化三铁 乳液聚合 溶剂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制备碳酸钙-聚苯乙烯复合物胶粒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川南 杨勇 杜春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报告了用乳液聚合方法对碳酸钙粒子实施聚苯乙烯包覆,分别采用3种粒子为核:裸露的碳酸钙粒子、以聚乙烯醇处理的碳酸钙粒子、磷酸单辛酯处理的碳酸钙粒子。探讨了影响包覆的因素,并对聚合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报告了用乳液聚合方法对碳酸钙粒子实施聚苯乙烯包覆,分别采用3种粒子为核:裸露的碳酸钙粒子、以聚乙烯醇处理的碳酸钙粒子、磷酸单辛酯处理的碳酸钙粒子。探讨了影响包覆的因素,并对聚合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磷酸单辛酯(ODHP)预处理的Ca-CO3,并施以连续加料,克服了反应中的结块现象,得到的复合物胶粒表面上的聚苯乙烯乳胶粒较少,包覆完全,是一种可行的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聚苯乙烯 复合物胶粒 乳液聚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