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郭翠莲 吴悦 +2 位作者 周益明 李一志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71-1776,共6页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溶液自然蒸发,得到配合物[Ru(bipy)2(Pyap)](PF6)2·H2O(2)的晶体,我们测定了它的单晶结构,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乙腈溶液在410~490nm处有较宽的对应于MLCT跃迁的紫外吸收峰。在波长为400nm光的激发下,分别在436、463、490nm处各出现了1个荧光发射峰。其CV曲线表明1有2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在-0.158V处有1个不可逆的氧化峰。用配合物1作为光敏染料组装成电池,测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为0.025mW,短路电流Isc为0.142mA,开路电压Voc为402mV,填充因子ff为0.444,光电转化效率η为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钌()配合物 敏化染料 太阳能电池 晶体结构 光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_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琳琳 刘俊辰 +2 位作者 江臻燊 甘桂莲 李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6-1184,共9页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水(V乙醇∶VTris=1∶5)体系中,DN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均能增强[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其与[Ru(bpy)2(dppz)]2+间的键合常数分别为5.5×105和4.2×102L.mol-1;Cu(Ⅱ)离子能通过DNA和SDS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淬灭乙醇/水溶液中[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DNA介导的Stern-Volmer淬灭常数为2.0×105L.mol-1,远远大于SDS介导的淬灭常数(9.0×103L.mol-1)。此外,结合SDS、DNA和Cu(Ⅱ)对[Ru(bpy)2(dppz)]2+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A嵌入剂的发光和淬灭机制,为生物分子光开关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DNA 表面活性剂 铜()离子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钌(Ⅱ)配合物对DNA的立体选择性断裂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芳 张黔玲 +5 位作者 刘剑洪 张培新 刘毅 任祥忠 刘建忠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01-2003,共3页
Two enantiomerically pure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es Δ- and Λ-[Ru(bpy) 2HPIP](PF 6) 2{HPIP=2-(2-hydroxy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DNA-binding studies indi... Two enantiomerically pure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es Δ- and Λ-[Ru(bpy) 2HPIP](PF 6) 2{HPIP=2-(2-hydroxy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DNA-binding studies indicated that both enantiomers bound to calf thymus DNA by intercalation, the Δ- enantiomer exhibited a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y than the Λ- enantiomer. Upon irradiation at 302 nm, both enantiomers were found to promote cleavage of plasmid pBR 322 DNA from the supercoiled form Ⅰ to the open circular form Ⅱ, but the Δ-enantiomer exhibited a higher cleaving efficiency for DNA due to the different binding affinities to DNA. The cleaving mechanisms for Δ- and Λ-[Ru(bpy) 2HPIP] 2+ were identical, the hydroxyl radical(OH ·) was likely to be the reactive specie responsible for the cleavage of plasmid pBR 322, and the photoreduction of Ru(Ⅱ) complex with concomitant hydroxide oxidation was the important step in the DNA cleavage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钌()配合物 DNA 插入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为DNA分子光开关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黔玲 史菊英 +1 位作者 刘剑洪 王明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9,共7页
阐述八面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配合物的荧光会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能够作为DNA的敏感探针.介绍八面体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DNA结构探针、DNA分子光开关及DNA序列选择断裂试剂等生... 阐述八面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配合物的荧光会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能够作为DNA的敏感探针.介绍八面体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DNA结构探针、DNA分子光开关及DNA序列选择断裂试剂等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评述单核及双核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为DNA分子光开关方面的研究前景与方法,对深入研究新型高效的DNA分子光开关提出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光开关 双核 过渡金属离子 核酸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3,4-噁二唑的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襄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合成了2个新的含1,3,4-噁二唑官能团的联吡啶配体及其相应的钌髤配合物Ru(CPOD)(dcbpy)(NCS)2(Ru-1)和Ru(DPOD)(dcbpy)(NCS)2(Ru-2)(CPOD=4-羧基-4′-[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2,2′-二联吡啶,DPOD=4,4′-二[2-(4-壬氧... 合成了2个新的含1,3,4-噁二唑官能团的联吡啶配体及其相应的钌髤配合物Ru(CPOD)(dcbpy)(NCS)2(Ru-1)和Ru(DPOD)(dcbpy)(NCS)2(Ru-2)(CPOD=4-羧基-4′-[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2,2′-二联吡啶,DPOD=4,4′-二[2-(4-壬氧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2,2′-二联吡啶,dcbpy=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并通过红外光谱、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和光电流-光电压曲线实验对其结构和光电转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这些配合物的最大MLCT态吸收位于555nm,摩尔消光系数可达1.43×104L·mol-1·cm-1。它们的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质表明:激发态能级与TiO2导带底能级匹配,电子能够注入到TiO2导带中。将它们敏化到纳米晶TiO2电极上,光电转化效率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二唑官能团 两亲性钌()联吡啶配合物 光电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调制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ITO上的电化学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清宇 邵将洋 +1 位作者 朱杏燕 李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29-1735,共7页
本文应用伏安法、荧光光谱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多吡啶钌髤配合物[Ru(bpy)3]2+(Ru1)、[Ru(bpy)2phen]2+(Ru2)和[Ru(bpy)2tatp]2+(Ru3)(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ITO上的电化学行为、光致发光性能及... 本文应用伏安法、荧光光谱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多吡啶钌髤配合物[Ru(bpy)3]2+(Ru1)、[Ru(bpy)2phen]2+(Ru2)和[Ru(bpy)2tatp]2+(Ru3)(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ITO上的电化学行为、光致发光性能及DNA在其中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Ru1、Ru2、Ru3分别在1.020、1.026、1.081V条件电位下在ITO电极上呈现出清晰的扩散控制波,随着连续伏安扫描次数的增加,较负电位下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吸附控制波。DNA的加入,尽管减小了这3种配合物在缓冲溶液中的扩散系数,但能促进其在ITO上的吸附组装。不管有无DNA存在,这3种钌髤配合物的组装强度均为Ru3>Ru2>Ru1。此外,在450nm波长光激发下,在ITO上的Ru1、Ru2、Ru3分别在576、588、610nm波长下呈现明显的发射峰,其量子产率按Ru1、Ru2、Ru3顺序增强。DNA的加入增大了Ru2和Ru3的发光强度和量子产率。该研究为具有氧化还原和光致发光活性生物分子器件的构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DNA ITO 电化学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甲基苯并联咪唑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曼丽 尚美洁 +3 位作者 刘文婷 尹伟 姚苏洋 叶保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63-1773,共11页
合成了一组钌多吡啶化合物[Ru(bpy))2(DMBbimHx)]y+(bpy=2,2′-联吡啶,DMBbimH2=7,7′-二甲基-2,2′-苯并联咪唑,1-A:x=2;y=2;1-B:x=1,y=1;1-C:x=0,y=0)并测试了它们的核磁氢谱、紫外吸收和电化学性质。随着DMBbimHx配体逐个脱去质子,... 合成了一组钌多吡啶化合物[Ru(bpy))2(DMBbimHx)]y+(bpy=2,2′-联吡啶,DMBbimH2=7,7′-二甲基-2,2′-苯并联咪唑,1-A:x=2;y=2;1-B:x=1,y=1;1-C:x=0,y=0)并测试了它们的核磁氢谱、紫外吸收和电化学性质。随着DMBbimHx配体逐个脱去质子,配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有趣的是,脱去一个质子的配合物1-B在不同极性的二氯甲烷和乙腈中的电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差异:在二氯甲烷中,单核的1-B却能发生两步氧化,这是因为在弱极性的溶剂中,[Ru(bpy)2(DMBbimH)]+阳离子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二聚体,[Ru(bpy)2(DMBbimH)]+阳离子间存在质子耦合电子传递现象。在1-B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得到了化合物[Ru(bpy)2(DMBbimH)]PF6·2CH2Cl2(2)的单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Ru(bpy)2(DMBbimH)]+阳离子确实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二聚体,这与电化学测试的结果一致。而在极性较大的乙腈中,氢键二聚体不能稳定存在,在循环伏安曲线上只有一个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苯并联咪唑 电化学 质子耦合电子传递(PCET)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介导复合膜中[Ru(bpy)_3]^(2+)与Cu(Ⅱ)间光诱导电子转移
8
作者 江臻燊 陈敏健 李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32-2337,共6页
由于DNA与[Ru(bpy)3]2+(bpy=2,2′-联吡啶)及Cu2+间的静电作用,用自铸膜法在铟锡氧化物(ITO)上制备了橙红色[Ru(bpy)3]2+-DNA-Cu2+复合膜,并应用稳态和暂态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和DNA介导的... 由于DNA与[Ru(bpy)3]2+(bpy=2,2′-联吡啶)及Cu2+间的静电作用,用自铸膜法在铟锡氧化物(ITO)上制备了橙红色[Ru(bpy)3]2+-DNA-Cu2+复合膜,并应用稳态和暂态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和DNA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DNA-Cu2+复合膜(摩尔比为10∶20∶1)呈现了明显的吸收特征峰(450nm)和发射峰(λem=595nm),发光呈单指数衰减,发光寿命为188.6ns,Cu2+通过DNA介导PET机制猝灭[Ru(bpy)3]2+发光,猝灭常数为6.94×103L·mol-1,猝灭速率常数为3.80×1010 L·mol-1·s-1;复合膜中Cu2+摩尔比(10倍)的增大使发射峰蓝移了11nm,吸收和发射强度衰减至消失,Cu2+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削弱[Ru(bpy)3]2+发光。此外,对比于溶液和复合膜中Cu2+对[Ru(bpy)2(tatp)]2+-DNA(tatp=1,4,8,9-四氮三苯)的发光调控,Cu2+仅能因静电作用猝灭复合膜中[Ru(bpy)3]2+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DNA 铜()离子 复合膜 发光猝灭 光诱导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核配合物的形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任祥忠 张培新 王芳 李翠华 刘建忠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5-1810,共6页
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Ru(bpy)2TPPHZ]2+(TPPHZ=四吡啶[3,2-a:2′,3′-c:3″,2″-h:2,3-j]吩嗪)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Ni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变化,探讨了配合物与Ni2+配位形... 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Ru(bpy)2TPPHZ]2+(TPPHZ=四吡啶[3,2-a:2′,3′-c:3″,2″-h:2,3-j]吩嗪)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Ni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变化,探讨了配合物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后与DNA的作用机制变化.结果表明,[Ru(bpy)2TPPHZ]2+和[Ru(bpy)2ODHIP]2+均可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Ru(bpy)2(TPPHZ)Ni]4+和[Ru(bpy)2(ODHIP)Ni]4+,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与DNA作用后,配合物仍可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Ru(bpy)2(TPPHZ)Ni]4+的荧光几乎完全消失,同时配合物与DNA保持插入模式作用,而配合物[Ru(bpy)2(ODHIP)Ni]4+与DNA的作用则由沟面结合改为插入结合,同时配合物的荧光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DNA NI^2+ 荧光 插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和双核钌配合物在铟锡氧化物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对双酚A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倩 杜桂芬 +1 位作者 洪伟 李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本文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两种新型单、双核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对双酚A(BPA)的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单、双核配合物在ITO电极上均出现两个归属为中心离子和亚胺基的氧化波,双... 本文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两种新型单、双核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对双酚A(BPA)的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单、双核配合物在ITO电极上均出现两个归属为中心离子和亚胺基的氧化波,双核配合物的峰电流约为单核的2倍,表现为通过桥联配体在两中心离子间的电子转移速度较其与电极间的大。同时,两种配合物对BPA的氧化呈现相近的催化氧化活性。此外,讨论了pH值对单、双核钌配合物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它们对BPA的催化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双酚A 电化学行为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位阻基团的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与DNA键合及其光断裂DNA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蒲小华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合成了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的对映异构体Δ-Ru(bpy)2DMNP](ClO4)2与Λ-[Ru(bpy)2DMNP](C1O4)2(Δ-1与Λ-1,DMNP=4-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2-N,N二甲基苯胺),Δ-[Ru(bpy)2(BOPIP)](ClO4)2与Λ-Ru(bpy)2(BOPIP)](ClO4)2(Δ-2与Λ-2,... 合成了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的对映异构体Δ-Ru(bpy)2DMNP](ClO4)2与Λ-[Ru(bpy)2DMNP](C1O4)2(Δ-1与Λ-1,DMNP=4-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2-N,N二甲基苯胺),Δ-[Ru(bpy)2(BOPIP)](ClO4)2与Λ-Ru(bpy)2(BOPIP)](ClO4)2(Δ-2与Λ-2,BOPIP=2-(4-丁氧基基苯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及旋光仪对手性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实验对手性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对Δ-型异构体均与CT-DNA以插入模式作用。在紫外光照下,两对对映异构体均能使质粒pBR322DNA断裂,但Λ-1型异构体比Δ-1型异构体断裂DNA效率更高,说明存在立体选择性,而Δ-2与Λ-2对DNA断裂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 CT-DNA 插入作用 光断裂 立体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P和SWCNTs促进[Ru(bpy)_2tatp]^(3+/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清宇 洪伟 +1 位作者 许娟 李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4-1829,共6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Ru(bpy)2tatp]3+/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ITO表面上的电化学组装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u(bpy)2tatp]2+在IT...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Ru(bpy)2tatp]3+/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ITO表面上的电化学组装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u(bpy)2tatp]2+在ITO电极上1.057V(vs.Ag/AgCl)电位下呈现出清晰的扩散控制峰.随着连续伏安扫描次数的增多,微分脉冲伏安图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吸附控制峰.当DHP浓度在0.05~0.22mmol/L区间内时,不管有无SWCNTs存在,DHP均能增强[Ru(bpy)2tatp]2+在缓冲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和促进其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而SWCNTs在其中起减弱作用.讨论了DHP和SWCNTs参与的[Ru(bpy)2tatp]3+/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双十六烷基磷酸盐 单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电极上Tris促进[Ru(bpy)_3]^(2+)对次黄嘌呤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雪萍 许旋 +1 位作者 甘桂莲 李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3,共6页
研究了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促进[Ru(bpy)3]2+(bpy=2,2'-联吡啶)对次黄嘌呤(Hx)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加入Tris明显地增强了[Ru(bpy)3]2+对Hx的电催化氧化,扫描速度、溶液pH和Hx浓度对Hx电催化氧化... 研究了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促进[Ru(bpy)3]2+(bpy=2,2'-联吡啶)对次黄嘌呤(Hx)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加入Tris明显地增强了[Ru(bpy)3]2+对Hx的电催化氧化,扫描速度、溶液pH和Hx浓度对Hx电催化氧化均有明显的影响,Hx电催化氧化产物能与Tris发生后续的化学反应,[Ru(bpy)3]2+对Hx的催化氧化是基于后续化学反应增强均相电催化反应(EC'C)的机理.在10 mmol·L-1Tris/50mmol·L-1NaCl(pH 7.2)缓冲溶液中,Hx的电催化氧化电流在0.10~0.15 mmol/L区间随Hx浓度线性地增大,检测限为0.12μ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 多吡啶钌()配合物 电催化氧化 伏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2⁃取代⁃4,6⁃二吡啶基⁃1,3,5⁃三嗪桥联的双核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曼丽 何宇琪 +2 位作者 刘文婷 尹伟 姚苏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5-2144,共10页
合成并表征了2个基于2⁃取代⁃4,6⁃二吡啶基⁃1,3,5⁃三嗪的双核钌配合物,[Ru2(OBPT)(bpy)4](PF6)3·3H2O·0.5CH3CH2OH(1)和[Ru2(HABPT)(bpy)4](PF6)4·0.5H2O(2),其中bpy=2,2'⁃联吡啶,HOBPT=2⁃羟基⁃4,6⁃(2⁃吡啶基)⁃1,3,5... 合成并表征了2个基于2⁃取代⁃4,6⁃二吡啶基⁃1,3,5⁃三嗪的双核钌配合物,[Ru2(OBPT)(bpy)4](PF6)3·3H2O·0.5CH3CH2OH(1)和[Ru2(HABPT)(bpy)4](PF6)4·0.5H2O(2),其中bpy=2,2'⁃联吡啶,HOBPT=2⁃羟基⁃4,6⁃(2⁃吡啶基)⁃1,3,5⁃三嗪,HABPT=2⁃氨基⁃4,6⁃(2⁃吡啶基)⁃1,3,5⁃三嗪。分析了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中,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属于外消旋⁃(ΔΔ)型;2属于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属于内消旋⁃(ΔΛ)型。单晶结构表明1中的配体HOBPT是脱质子的,而2中的HABPT没有脱质子。2个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光谱性质呈现明显的不同,所有数据均表明配合物中2个金属中心间存在电子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双核钌配合物 1 3 5⁃三嗪 晶体结构 电化学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