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against blast loads
1
作者 Shan Liu Chunyuan Liu +3 位作者 Yifei Hao Yi Zhang Li Chen Zhan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96-509,共14页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EGC)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eatured by eco-friendly,fast-setting and strain-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mergent strengthening and construction.However,the fiber optimization for preparing EGC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structural elements under blast scenarios are uncertain.In this study,laboratory tests were firstly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iber types on the properties of EGC in terms of workability,dry shrinkag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ompression,tension and flex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EGC containing PE fiber exhibited suitable workability,acceptable dry shrinkage and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fibers.After that,a series of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GC retrofitting layer on the enhancement of blast performance of typical elements.The tests include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AAC)masonry walls subjected to vented gas explosion,reinforced AAC panels subjected to TNT explosion and plain concrete slabs subjected to contact explosion.It was found that EGC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structu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For AAC masonry walls and panels,with the existence of EGC,the integrity of specimens could be maintained,and their deflections and damag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For plain concrete slabs,the EGC overlay could reduce the diameter and depth of the crater and spallation of spec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s fiber optimization Strengthening material Blast resistance Masonry wall Reinforced AAC panel Plain concrete s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F增强PP/PVA混杂纤维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
2
作者 范淋 杨曌 +1 位作者 祁小龙 邓方茜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1-820,共10页
将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纤维(SMAF)掺入高延性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可制得兼具高延性及自恢复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SMAF增强ECC(SMAF-ECC)。制备ECC所用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原材料价格较高,本文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聚丙烯(PP)纤维部分代替... 将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纤维(SMAF)掺入高延性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可制得兼具高延性及自恢复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SMAF增强ECC(SMAF-ECC)。制备ECC所用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原材料价格较高,本文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聚丙烯(PP)纤维部分代替PVA纤维制备PP/PVA混杂纤维ECC;再掺入SMAF,制备出SMAF增强PP/PVA混杂纤维ECC,从而实现复合材料成本的降低。为探究该低成本SMAF-ECC是否仍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论文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不同SMAF掺量和直径下SMAF-ECC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SMAF掺量和直径对SMAF-ECC材料的拉伸性能影响显著;当SMAF直径为0.2 mm、掺量为0.2%(体积分数)时,SMAF-ECC试件拉伸性能最优,相较于ECC试件,SMAF-ECC试件的初裂应力增幅最高为16.79%,极限拉伸应力、应变分别提高了20.85%、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纤维 形状记忆合金纤维 纤维增强 超弹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毅 赵强 +3 位作者 韦朝宽 宋浩博 李唐伟 沈先桃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61-4071,共11页
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是具有良好性能且成本低、应用前景广的延性材料。本文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讨论不同纤维掺量对PP-ECC受拉力学性能(初裂应力应变、峰值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根据单轴拉伸... 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是具有良好性能且成本低、应用前景广的延性材料。本文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讨论不同纤维掺量对PP-ECC受拉力学性能(初裂应力应变、峰值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根据单轴拉伸的试验结果,参考现有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损伤本构模型和损伤理论,定义损伤因子,构建PP-ECC抗拉特征的损伤本构模型,并对损伤因子拟合函数进行改进,损伤因子的拟合函数选用了一元六次函数,利用Origin和Matlab程序辅助计算和识别损伤因子函数中的相关参数。经过优化的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更高,模型的精确度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纤维 单轴拉伸 损伤因子 本构模型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震作用下PP-ECC桥墩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毅 刘鹏曾 +2 位作者 柳其钱 王子浩 宋浩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23-3633,共11页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桥墩与普通混凝土桥墩在压弯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差异,本文通过拟静力试验对6个局部采用PP-ECC桥墩和2个普通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合PP-ECC桥墩的破坏过程,确定PP-ECC桥墩的压弯破...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桥墩与普通混凝土桥墩在压弯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差异,本文通过拟静力试验对6个局部采用PP-ECC桥墩和2个普通混凝土桥墩的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合PP-ECC桥墩的破坏过程,确定PP-ECC桥墩的压弯破坏的特征点,之后基于PP-ECC材料的简化本构模型推导出PP-ECC桥墩的理论开裂、屈服和极限荷载公式。对PP-ECC材料进行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简化PP-ECC本构模型的特征参数,通过试验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并对比不同轴压比和PP-ECC区高度下桥墩的抗弯承载力、最大变形的差异。结果表明:PP-ECC桥墩在开裂之后,受拉区PP-ECC并未退出工作,而是协同受拉钢筋参与截面受力;PP-ECC桥墩在达到极限荷载时,裂缝稳态发展,没有出现普通混凝土桥墩保护层混凝土大面积剥落的情况;局部采用PP-ECC桥墩极限荷载时最大变形较普通混凝土桥墩有较大提升,且增加轴压比会降低桥墩的变形能力;在较高轴压比下增加PP-ECC区高度,桥墩的抗弯承载力提升了8.8%;使用简化本构模型计算PP-ECC桥墩特征点抗弯承载力时计算精度为0.86~1.13,且方差分析值偏小,具备良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 PP-ECC桥墩 抗弯性能 简化本构模型 低周反复水平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落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长安 张一甫 曾竟成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6-17,27,共3页
本文对苎麻落麻纤维增强聚丙烯 (PP)复合材料注射成型过程中苎麻落麻纤维的分散问题和制品的复合工艺进行了研究 ;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落麻纤维 /PP的断面形貌 :将纯PP、苎麻落麻纤维增强PP。
关键词 天然纤维 苎麻纤维 落麻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的改善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群芳 周晓东 +1 位作者 戴干策 程树军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1,共5页
以废弃木粉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木粉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改善废弃木粉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途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对木粉进行表面处理、对基体树脂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体系的界面粘接强度,能大幅度改... 以废弃木粉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木粉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改善废弃木粉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途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对木粉进行表面处理、对基体树脂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体系的界面粘接强度,能大幅度改善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采用短切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毡与废弃木粉组合,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很高、能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增强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改善方法 玻璃纤维 热塑性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PP)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石全 王立 +1 位作者 俞豪杰 江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60,共3页
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可以大大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其中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发现聚丙烯纤维的表面微观结构及其与水泥界面之间粘接力的强弱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聚... 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可以大大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其中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发现聚丙烯纤维的表面微观结构及其与水泥界面之间粘接力的强弱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聚丙烯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武斌 赵文辉 +2 位作者 苏谦 黄俊杰 桂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针对浇筑密度700 kg/m3的泡沫轻质混凝土掺加6种长度(3,6,9,12,15,19 mm)、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开展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泡沫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纤维长度为3,6,9,12 mm... 针对浇筑密度700 kg/m3的泡沫轻质混凝土掺加6种长度(3,6,9,12,15,19 mm)、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开展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泡沫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纤维长度为3,6,9,12 mm时,泡沫轻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纤维长度为15,19 mm,掺量≤0.2%时,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与基准值相比稍微增加,掺量>0.2%时,各参数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减小;纤维长度6 mm、掺量为0.6%时泡沫轻质混凝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与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试验 劈裂抗拉试验 抗折试验 泡沫轻质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韧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庄辉 刘学习 +1 位作者 程勇锋 戴干策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以玻璃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LFT-PP)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韧性、纤维长度和界面相容剂对LFT-PP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FT-PP韧性随基体韧性增加而增加;当玻璃纤维长度从2.06mm增加到4.66mm时,LFT-PP的悬臂梁缺... 以玻璃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LFT-PP)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韧性、纤维长度和界面相容剂对LFT-PP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FT-PP韧性随基体韧性增加而增加;当玻璃纤维长度从2.06mm增加到4.66mm时,LFT-PP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从134.4J/m提高到238.0J/m,增加了约80%;添加界面改性剂降低了LFT-PP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从311.4J/m降为181.8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长玻璃纤维 增强 韧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纤维和碳纳米管对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静 李国忠 李小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3,共6页
以玻化微珠、水泥、粉煤灰、PP纤维和碳纳米管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保温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Nicol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对PP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试样断口形貌和纤维表面活性基团进行分析,研究了PP纤维改性前后对复合... 以玻化微珠、水泥、粉煤灰、PP纤维和碳纳米管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保温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Nicol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对PP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试样断口形貌和纤维表面活性基团进行分析,研究了PP纤维改性前后对复合保温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保温材料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复合保温材料强度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PP纤维表面引入的活性基团-OH和-COOH使试样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较掺加未改性PP纤维试样分别提高了20.69%和11.76%;掺加碳纳米管后,复合保温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显著改善,电磁辐射频率在5~15GHz的电磁屏蔽效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保温材料 PP纤维 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电磁屏蔽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编织网增强ECC夹心保温复合墙板抗弯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世平 李雨珊 +3 位作者 徐世烺 侯向明 王宇清 丰琳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5,共13页
目前,夹心保温墙板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建筑保温结构中,但是墙板的饰面层通常采用普通混凝土,使得内部保温材料极易因外饰面开裂脱落而受到腐蚀.因此,选用纤维编织网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作为... 目前,夹心保温墙板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建筑保温结构中,但是墙板的饰面层通常采用普通混凝土,使得内部保温材料极易因外饰面开裂脱落而受到腐蚀.因此,选用纤维编织网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作为饰面层,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夹心保温复合墙板的抗弯性能,影响因素包括保温材料类型、保温层厚度、面层厚度、纤维编织网处理方式、有无连接件和连接件角度.结果表明:增大保温层厚度对墙板抗弯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不大,但能够提高墙板的组合程度;发泡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保温板与ECC基体的黏结性能更好,墙板的组合程度也更高,但EPS自身的受力性能和刚度较差,使得墙板的承载能力较低;纤维编织网经过浸渍和浸胶黏砂处理会降低墙板的承载能力,但浸胶黏砂处理能提高ECC基体与纤维编织网的黏结从而改善墙板的延性;连接件的存在能够提高墙板的组合性能,并且减小连接件角度或者增大面板厚度有助于提升墙板的抗弯刚度、承载能力和组合性能,但会导致墙板的延性下降.最后,推导了纤维编织网增强ECC(Textile Reinforced ECC,TRE)夹心保温墙板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结构 纤维增强材料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弯强度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杨红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3期49-52,共4页
综述了长、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P)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出纤维含量、纤维长度及分布、纤维取向及分布、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和改性等均为影响GFRPP性能的因素,在复合材料中,长度大于临界长度的玻璃纤维对材料的强度才有作用;增... 综述了长、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RPP)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出纤维含量、纤维长度及分布、纤维取向及分布、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和改性等均为影响GFRPP性能的因素,在复合材料中,长度大于临界长度的玻璃纤维对材料的强度才有作用;增强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结合也是提高增强效果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祝瑜 杨英姿 +1 位作者 姚燕 管学茂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为了考察超级吸水颗粒(superabsorbent polymer particles,SAP)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性能的影响,研究了SA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和0.4%时,6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抗压强度、抗折... 为了考察超级吸水颗粒(superabsorbent polymer particles,SAP)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性能的影响,研究了SA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和0.4%时,6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裂缝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28 d挠度都不低于10 mm;SAP的质量分数越高,ECC的挠度越大.粉煤灰的质量分数为70%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28 d挠度超过了25 mm.SAP的质量分数越多,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但其后期强度增加较快.此外,ECC的弯曲变形能力与金属相似;在基体中引入SAP颗粒,能够增加裂缝数量,减小裂缝宽度和裂缝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PVA纤维 超级吸水颗粒 粉煤灰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桥墩的FRP延性加固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振华 王克海 刁波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2,共5页
为了制定经济合理的钢筋混凝土(RC)墩柱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抗震延性快速加固方案,提出了基于目标位移延性系数提高指标的FRP抗震延性加固设计方法,并建立了加固墩柱宏观力学性能参数(位移、延性系数)与材料性能参数(FRP约束混凝土... 为了制定经济合理的钢筋混凝土(RC)墩柱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抗震延性快速加固方案,提出了基于目标位移延性系数提高指标的FRP抗震延性加固设计方法,并建立了加固墩柱宏观力学性能参数(位移、延性系数)与材料性能参数(FRP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FRP配箍率、FRP有效极限抗拉强度、FRP有效极限拉应变)之间的力学计算模型。进一步应用所提出的计算模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得到FRP约束圆形和矩形墩柱受力性能的分析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FRP延性加固设计方法可较正确地计算加固RC墩柱的受力性能、FRP片材配箍率或加固厚度,并验证了考虑箍筋和FRP共同约束作用的Seible FRP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延性加固 目标位移延性系数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桥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工程塑料及合金的开发动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桂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21,55,共4页
对PP工程塑料及合金技术的最新动态进行评述,介绍了中科院化学所和上海杰事杰公司在该领域的进展。
关键词 聚丙烯 工程塑料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纤维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志杰 魏子棋 +1 位作者 朱敢平 史瑞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49,共5页
通过在水泥基体中加入纤维素纤维(CTF)、聚乙烯醇纤维(PF)、复合微筋纤维(VS)3种性能各异的纤维,分析了其单掺与混掺时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结果表明:单掺时PF在3种纤维中对早期抗裂性能贡献最大,但混掺时CTF,VS可与PF形成互补,产生正... 通过在水泥基体中加入纤维素纤维(CTF)、聚乙烯醇纤维(PF)、复合微筋纤维(VS)3种性能各异的纤维,分析了其单掺与混掺时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结果表明:单掺时PF在3种纤维中对早期抗裂性能贡献最大,但混掺时CTF,VS可与PF形成互补,产生正混杂效应,其中CTF与PF共同遏制早期微裂纹的扩展,VS在微裂纹扩展为裂缝时发挥"桥接"作用,从而增强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研发高性能水泥基复合纤维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早期抗裂性能 试验研究 复合纤维混凝土 混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对再生砖混ECC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磊 尹梦环 +4 位作者 张继旺 周靖鸿 李佳 刘岩 李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79-3488,共10页
为促进不同粒径再生砖混骨料的多元化利用,本试验采用再生砖混细骨料完全代替石英砂,采用不同掺量聚丙烯纤维制备再生砖混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研究其受力破坏特征、强度影响机理及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纤维的... 为促进不同粒径再生砖混骨料的多元化利用,本试验采用再生砖混细骨料完全代替石英砂,采用不同掺量聚丙烯纤维制备再生砖混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研究其受力破坏特征、强度影响机理及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纤维的再生砖混ECC的失效模式为脆性破坏,而掺纤维的再生砖混ECC受拉时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特征,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其抗折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持续增大,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和韧性破坏特征;再生砖混ECC的孔隙率在11.28%~13.68%,通过SEM观察,发现纤维与再生砖混ECC黏结性能较好,纤维破坏模式主要为拔出和拉断破坏,开裂后应变硬化拉伸幅度和拉伸强度低于普通ECC混凝土;新旧浆体界面黏结性能相对薄弱,破坏时微裂缝容易在界面过渡区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混细骨料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应变硬化 聚丙烯纤维 纤维掺量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丙纶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浩 付世盼 +1 位作者 刘冲 胡洪刚 《现代纺织技术》 2011年第6期11-13,共3页
选用29tex棉纱和33tex丙纶,采用添纱组织的生产工艺,编织罗纹空气层和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并对这两种组织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制得的织物试样经过热压法处理,制得棉纱针织布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热... 选用29tex棉纱和33tex丙纶,采用添纱组织的生产工艺,编织罗纹空气层和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并对这两种组织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制得的织物试样经过热压法处理,制得棉纱针织布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热压温度180~200℃,压强7.5MPa时制得的棉纱针织布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比常用的麻/丙纶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更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丙纶针织物 复合材料 热压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处理对汉麻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鲍鑫 王春红 +1 位作者 任子龙 左恒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3-87,96,共6页
为了降低汉麻增强聚丙烯(HF/PP)复合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释放量,分别以己二酸二酰肼、乙烯脲和三聚氰胺作为改性剂,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改性处理HF/PP复合材料。利用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试剂改... 为了降低汉麻增强聚丙烯(HF/PP)复合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释放量,分别以己二酸二酰肼、乙烯脲和三聚氰胺作为改性剂,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改性处理HF/PP复合材料。利用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试剂改性对HF/PP复合材料的VOC释放量、气味、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试剂改性后的HF/PP复合材料的VOC释放量均明显降低。其中,与未处理、己二酸二酰肼改性、乙烯脲改性相比,三聚氰胺改性HF/PP复合材料的VOC释放量最低,分别降低了43.90%、16.67%、3.61%,而甲醛、乙醛释放量相比未处理降低了25.25%、52.43%,同时HF/PP复合材料的气味降低了一个等级,为2级,有气味但无刺激性气味,力学性能也为最优,相较于未处理,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43.8%、28.73%、23.13%和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汉麻纤维 聚丙烯复合材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泡沫混凝土导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晓贺 岳祖润 +2 位作者 周江涛 宋宏芳 狄启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为增强泡沫混凝土的保温性能,以性能最优的粉煤灰泡沫混凝土为基础,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所掺加的不同种类纤维的含量、长度对干密度恒为1 200 kg/m^3的泡沫混凝土导热特性的影响,得出不同种类纤维的最佳含量及长度。结果表明:基于优选的40... 为增强泡沫混凝土的保温性能,以性能最优的粉煤灰泡沫混凝土为基础,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所掺加的不同种类纤维的含量、长度对干密度恒为1 200 kg/m^3的泡沫混凝土导热特性的影响,得出不同种类纤维的最佳含量及长度。结果表明:基于优选的40%含量粉煤灰-水泥基泡沫混凝土,其导热系数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呈对数下降趋势;养护龄期28 d时,含量0.15%、长度9 mm的聚丙烯纤维使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达到最小值0.217 4 W/(m·K),含量0.10%、长度12 mm的玻璃纤维使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达到最小值0.228 5 W/(m·K),含量0.05%、长度9 mm的玄武岩纤维使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达到最小值0.239 3 W/(m·K);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热工性的改善效果最好,玻璃纤维次之,玄武岩纤维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导热特性 试验研究 泡沫混凝土 纤维 聚丙烯纤维 玄武岩纤维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