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乳蛋白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谈婷 罗毅皓 +1 位作者 孙万成 孙祥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CR-RFLP)分析技术,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及酶切,对电泳条带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牦牛乳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各样品与标准品色谱图,对出峰时间和出峰形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变仪测定不同基因型牦牛乳凝乳过程中流变特性,记录奶酪凝乳时间,计算奶酪得率。牦牛乳κ-酪蛋白基因有AA型、AB型和BB型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方面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牦牛乳αs1-酪蛋白存在AA型、AB型和BB型3种类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奶酪得率、最大动力黏度和最大剪切速率方面B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以上结果表明,青海7家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均存在基因多态性,κ-酪蛋白A等位基因和αs1-酪蛋白B等位基因是影响牦牛乳凝乳特性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蛋白质多态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凝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前C区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戴炜 郭亚兵 +4 位作者 杨大国 唐蔚 袁静 王召钦 舒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者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 9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 12例及慢性重症肝炎 (CHF) 9例进行前C区基因变异与HBVDNA水平关系进行分析。AsC组 3例 (33 33 % ) ,CHB组9例 (75 % )及CHF组 8例 (88 89% )有A83(nt 1896 )变异。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BVDNA含量在CHF组中最高。HBV前C变异在HBV不同感染状态中都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HBVDNA CH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D基因型的测序鉴定 被引量:18
3
作者 阎丽 侯金林 +3 位作者 王战会 牛贞玉 郭亚兵 骆抗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为确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 D基因型在我国的存在 ,建立我国 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 ,作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技术 ,调查了可能存在 D基因型的我国宁夏地区 HBV基因型分布。对 90例 HBe Ag阳性 ... 为确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 D基因型在我国的存在 ,建立我国 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 ,作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技术 ,调查了可能存在 D基因型的我国宁夏地区 HBV基因型分布。对 90例 HBe Ag阳性 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前 S区 RFL P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 :C基因型 86 .7% (78/ 90 ) ;D基因型 1 0 % (9/ 90 ) ;无 A、B、E和 F型 ;不能明确分型者 3.3% (3/ 90 )。 2例 RFL P分型为 D基因型的病例经测序证实。结果表明 ,宁夏地区 HBV优势基因型为 C型 ,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 D基因型的存在。本研究为我国 HBV基因型分布积累了新的资料 ,为进一步建立我国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于雅琴 陶然 +4 位作者 史杰萍 桑红 张萱 尉军 刘树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DQB1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DQB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G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而DQA1和 DQB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DQA1位点的等位基因在 3种不同程度情感迟钝、淡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DQB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在精神分裂症不同的诊断分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的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DNA 遗传标记 人类MHC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SLE病人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不同人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鞠少卿 朱健华 +2 位作者 钱绩虎 王惠民 张冬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55-857,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NFβ基因多态性在SLE病人中分布特点 ,并与不同人种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收集江苏地区 16 8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及 6 6例SLE病人的静脉血提取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 ,... 目的 :探讨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NFβ基因多态性在SLE病人中分布特点 ,并与不同人种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收集江苏地区 16 8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及 6 6例SLE病人的静脉血提取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 ,分析TNFβ基因的多态性。 结果 :中国汉族SLE病人与白种SLE病人TNFβ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汉族健康个体TNFβ 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白种健康个体 ;SLE病人TNFβ 2基因频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SLE病人 6 7 4% ,正常人 5 5 1% ,P <0 0 5 ,R =1 6 8) ;中国汉族SLE病人与白种SLE病人TNFβ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NFβ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分布具有种族差异 ,但在SLE病人分布无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Β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品种间ESR基因PCR-RFLP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凤娥 熊远著 +2 位作者 邓昌彦 郑嵘 屈彦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检测了不同猪品种的ESR基因PvuⅡ RFLP。结果表明 :品种间基因频率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并试分析了PvuⅡ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雌激素受体(ESR)基因 产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抗原阴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热点变异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林裕龙 候金林 +3 位作者 王战会 孙剑 阎丽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 研究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与重症乙型肝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方法检测68例HBeAg阴性的重症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38... 目的 研究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与重症乙型肝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方法检测68例HBeAg阴性的重症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38 例、慢性重肝24例)及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1862、A1896变异情况。结果 急性重肝的A1896、T1862变异分别 为66.7%(4/6)、0(0/6);亚急性重肝42.1%(16/38)、15.8%(6/38);慢性重肝 25.0%(6/24)、16.7%(4/24);慢性肝炎 45.5%(20/44)、2.3%(1/44)。重症乙型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T1862变异率有显著差异(P<0.01),A1896变异率无显 著差异(P>0.05)。结论 提示T1862变异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密切相关。而A1896变异与乙型肝炎重症化进程是否有 关还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前C区热点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HBV 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竹梅 刘茶珍 +6 位作者 边建超 江峰 沈福民 汤伯明 王其军 王启敏 朱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为研究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PLP)分析法,对ADH2基因外显子3和ALDH2基因外显子12的特定片段同时进行特异性扩增,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和DNA银染方法判定... 为研究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PLP)分析法,对ADH2基因外显子3和ALDH2基因外显子12的特定片段同时进行特异性扩增,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和DNA银染方法判定基因型。ADH2*1和ADH2*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86%和57.14%,ADH2*1/*1、*1/*2和*2/*2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6%、40.00%和37.14%;AL-DH2*1和ALDH2*2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24%和14.76%,ALDH2*1/*1、*1/*2和*2/*2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43%、27.62%和0.95%。洛阳市汉族群体ADH2和ALDH2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同于台湾人和上海人,ALDH2*1/*1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上海人和台湾人的。因而,洛阳市居民对酒精的耐受性比上海人和台湾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市 汉族群体 ADH2 ALDH2 基因多态性 乙醇脱氢酶2 乙醛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方法在蛔虫种间鉴别上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蔺东 刘群 蒋金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5-590,共6页
研究应用PCR RFLP方法初步鉴别了 4种不同蛔虫。从猪蛔虫、人蛔虫、犬弓首蛔虫及鸡蛔虫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450bp、450bp、530bp、55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第二内... 研究应用PCR RFLP方法初步鉴别了 4种不同蛔虫。从猪蛔虫、人蛔虫、犬弓首蛔虫及鸡蛔虫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450bp、450bp、530bp、55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 (ITS 2 )片段。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和HinfⅠ酶切鉴定 ,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首先可以区分犬弓首蛔虫与鸡蛔虫。通过对 4种蛔虫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980bp、980bp、1 0 50bp、1 0 7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ITS 1、ITS 2及 5 8S核糖体DNA。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酶切鉴定 ,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以区分出猪蛔虫与人蛔虫。通过PCR RFLP分析 ,初步推测猪蛔虫与人蛔虫仍为两个独立虫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方法 蛔虫 种间鉴别 应用 聚合酶 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冯亚青 王建华 +5 位作者 郭雪 赵大卫 高俊淑 刘桂芳 李志立 张振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中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77、ε30 .6 15及ε40 .30 8,VaD组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5 6、ε30 .6 85及ε4 0 .2 5 9,AD组和VaD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CE基因AD组和VaD组DD型频率高于对照组 ,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ACED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载脂蛋白E类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储小曼 闵佩清 +2 位作者 张静 孔诚 蔡卫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法及特异性等位基因 扩增(PCR ASA)法分别建立了CYP3A的CYP3A4亚型三个新突变点(CYP3A4 4、 5、 6)及CYP3A5亚型的 CYP3A5 3基因分型方法,并对中国肾移植人群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CYP3A4 4、 5、 6、CYP3A5 3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5%、0.76%、0.75%和27.83%;个体突变率分别为2/133、3/197、3/200和 55/115。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中国肾移植人群中CYP3A4 4、 5、 6、CYP3A5 3的存在可能使其表达的药 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品种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双雅 张津 +2 位作者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680,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成功鉴定了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品种和5种鲷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芯片实验室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B 石斑鱼 鲷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鉴别河豚鱼品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双雅 陈文炳 +3 位作者 张津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0-202,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5种河豚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5种河豚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可成功区分5个河豚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 PCR-RFLP 芯片生物分析系统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文萍 万琪 苏明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两个常见位点的突变。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组 6 1人 ,对照组 86人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6 77T位点突变中T等位...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两个常见位点的突变。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组 6 1人 ,对照组 86人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6 77T位点突变中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 ;A12 98C位点突变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 3个突变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6 77TT 12 98AC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发现C6 77T与A12 98C突变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尤其当两个突变叠加产生 6 77TT 12 98AC表型时 ,这种相关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5 lO-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位点 多态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姜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春宝 朱淑斌 +3 位作者 赵旭庭 韩大勇 倪黎纲 陶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9-1374,共6页
本试验探究苏姜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质(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2种内切酶HinfⅠ和HaeⅢ的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40头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猪群5... 本试验探究苏姜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质(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2种内切酶HinfⅠ和HaeⅢ的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40头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猪群5'-上游区Hinf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HH、Hh、hh 3种基因型,H等位基因频率为0.6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1 5),第2内含子区HaeⅢ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酶切得到DD、Dd、dd 3种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70,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31 8);苏姜猪群的Hinf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H-FABP基因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对大理石纹的影响表现为HH基因型﹥Hh基因型﹥hh基因型及Dd基因型﹥dd基因型﹥DD基因型(P<0.05)。表明苏姜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对其肉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姜猪 H-FABP基因 PCR-RFLP 肉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源性感染致病菌属、种用PCR-RFLP及PCR-SSCP技术鉴定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帮兴 江丽芳 +3 位作者 胡玉山 方丹云 陶剑平 晏辉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邛艮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13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和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分析和SSCP分析。【结果】运用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13 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23S rDNA基因HpaⅡ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不同种属的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利于进行细菌属的鉴定。不同种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SSCP图谱变异性更大,不利于进行种属间鉴别。对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23S rDNA基因扩增产物的RFLP和SSCP分析表明,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表现出相似的RFLP图谱。SSCP图谱的变异性较大,这有利于进行血清型间鉴别甚至株间的鉴别。【结论】PCR-RFLP和PCR-SSCP具有应用于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种、属鉴别诊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S R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食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垂直传播基因水平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玉梅 鲁继荣 +2 位作者 傅文永 李善玉 宋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应用细胞培养法对86名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沙眼衣原体(CT)的分离,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对CT阳性的母婴标本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86例孕妇CT阳性20例,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有8例感染,垂直传播... 应用细胞培养法对86名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沙眼衣原体(CT)的分离,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对CT阳性的母婴标本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86例孕妇CT阳性20例,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有8例感染,垂直传播率40.0%。8对母婴相对标本鉴定后证实每对母婴感染的CT基因型一致。提示CT有很高的垂直传播率,应早期进行孕期筛查,降低新生儿CT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母婴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及RFLP分析技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诊断和S1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磨美兰 李康然 韦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7-282,共6页
本研究使用分别扩增整个S1糖蛋白基因 (引物A)和S1糖蛋白基因N_端高变区Ⅰ (引物B)的 2对引物对 3个IBV标准株M41、Connecticut、Arkansas及 5个地方分离株 (C60 ,D41A ,D41B ,A112 1,A1171)进行RT_PCR扩增。用引物A时 ,有 5个IBV毒株... 本研究使用分别扩增整个S1糖蛋白基因 (引物A)和S1糖蛋白基因N_端高变区Ⅰ (引物B)的 2对引物对 3个IBV标准株M41、Connecticut、Arkansas及 5个地方分离株 (C60 ,D41A ,D41B ,A112 1,A1171)进行RT_PCR扩增。用引物A时 ,有 5个IBV毒株扩增到目的片段 (172 0bp) ;用引物B时 ,所有 8个IBV毒株均得到与预计大小相符的目的产物 (2 2 8bp)。对 172 0bp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酶切 ,结果得出 3个不同的RFLP图谱 ,其中M41、Connecticut、D41B具有相同的HaeⅢ酶切图谱。Arkansas和D41A则分别具有互不相同的图谱 ;对 2 2 8bp的PCR产物进行DdeⅠ、Rsa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根据它们的RFLP图谱 ,8个IBV毒株可分为 5个基因型。综合 2对引物的PCR产物的RFLP分析结果 ,8个IBV毒株可分为 7个基因型 ,分型的结果与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吻合。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特异、灵敏等优点 ,为现场流行毒株的定型(基因型 /血清型 )及其S1基因变异的跟踪研究以及更有效防制传染性支气管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反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汉族人群D17S30位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炯文 邹浪萍 +3 位作者 李建京 申滨 韩晓华 赵永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4,共4页
应用PCR技术和小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云南汉族人群D17S30位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被检的105名无关个体中,共检出12个等位基因,41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在00048~02190之... 应用PCR技术和小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云南汉族人群D17S30位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被检的105名无关个体中,共检出12个等位基因,41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在00048~02190之间,杂合度为8381%,DP值为09647。观察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传学 D17S30位点 扩增片段长度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者ADAM33基因T_1位点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玉明 罗雅玲 +1 位作者 赖文岩 邱士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487,491,共4页
目的检测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探讨T1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60例哮喘患者及95例健康人进行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 目的检测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探讨T1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的方法,对160例哮喘患者及95例健康人进行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在英国、美国、德国、韩国及中国华南地区的不同种族人群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Х^2=9.085,P=0.059,差异无显著性。ADAM33基因T1位点3种基因型(TT、TC、CC)在哮喘组分布为129(80.6%)、27(16.9%)、4(2.5%),在对照组分布为90(94.7%)、3(3.2%)、2(2.1%),Х^2=10.955,P〈0.05,差异有显著性。哮喘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0.891、0.109;对照组ADAM33基因T1位点等位基因T和C分别为0.963、0.037。哮喘组与对照组T及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8.299,P〈0.05)。(4)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探讨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相对TT基因型而言,TC杂合型与TC+CC均能显著增加哮喘发生的危险性,OR值(95%CI)分别为6.279(1.849-21.328)、4.326(1.620~11.550),P〈0.05。结论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哮喘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33 哮喘 基因多态性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