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stiffness in a cellulose fiber reinforced epoxy laminates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Furkan Ahmad Pramendra Kumar Bajpa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78-286,共9页
Natural fiber composites have been prov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replace the synthetic fiber composites in many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Unprecedented growth in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has opened the doo... Natural fiber composites have been prov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replace the synthetic fiber composites in many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Unprecedented growth in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has opened the doors of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using various available softwares saves a lot of time and resources. In the present work,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nalyze the tensile behavior of jute fiber reinforced epoxy based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the student vers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inite element code Siemens PLM NX 10.0. In most of th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materials are required to have enough stiffness to resist the shape deformation under normal loading conditions. Therefore,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load-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developed composites. A 3-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test specimen was developed using ply-stacking method and the strain-stress values were verified by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he model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software results. Effect of ply angle, fiber percentage, fiber type, number of layers and weft fiber angle on the stiffness of laminate have been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JUTE FIBER polymer composite Ply-stacking WEFT FIBER angle LAMINATES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调驱性能
2
作者 徐辉 高源 +4 位作者 董雯 王业飞 宋倩 巩锦程 丁名臣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5,共7页
微胶囊聚合物能够实现组分的缓慢释放增黏,避免配注过程中岩石孔喉剪切和水中还原性离子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为明确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释放调驱性能和驱油适应性,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开展了破壳前、后微胶囊聚合物驱油... 微胶囊聚合物能够实现组分的缓慢释放增黏,避免配注过程中岩石孔喉剪切和水中还原性离子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为明确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释放调驱性能和驱油适应性,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开展了破壳前、后微胶囊聚合物驱油实验,对不同驱替阶段剩余油分布进行CT扫描。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850 mg/L的微胶囊聚合物破壳前初始黏度(0.7 mPa·s)较低,高温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破壳,破壳20 h后黏度显著升至32.0 mPa·s。将微胶囊聚合物以破壳前和破壳后两种状态注入岩心驱油,开始注聚合物时(0~0.5 PV),破壳后体系的注入压力大于破壳前体系的;注聚合物后期(0.5~1.0 PV),破壳后体系的注入压力小于破壳前体系的。这说明以破壳前状态注入的微胶囊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确实能够发生动态破壳,引起注入压力的显著升高。破壳前体系驱油能力强于破壳后体系,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采收率分别为43.5%、50.5%和39.0%、44.5%。破壳前体系初始黏度低,能够更好地进入岩心深部释放驱油,岩心中后部残余油饱和度更低;而破壳后体系受运移能力以及剪切降解的影响主要驱替岩心前部原油,岩心中后部残余油饱和度更高,这也是破壳前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破壳后体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聚合物 调驱性能 采收率 剩余油分布 CT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涡流阵列探头在CFRP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程军 刘蒙蒙 +3 位作者 汪步云 许德章 裘进浩 季宏丽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206,207,共10页
为了实现高频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线圈阵列探头对碳纤维增强树脂(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复合材料缺陷的涡流检测,提出一种通过将PCB线圈连接不同电缆线以提高深层缺陷检测灵敏度的方法。首先... 为了实现高频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线圈阵列探头对碳纤维增强树脂(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复合材料缺陷的涡流检测,提出一种通过将PCB线圈连接不同电缆线以提高深层缺陷检测灵敏度的方法。首先,分析高频PCB阵列线圈的结构参数对磁感应强度和阻抗特性的影响,并确定线圈的内外径和线径尺寸等参数;其次,建立仿真模型,研究线圈的层数、线径对阻抗谐振频率的影响,并利用阻抗分析仪测量PCB线圈以及线圈连接不同类型同轴电缆接头(bayonet nut connector,简称BNC)电缆线时的阻抗。实验表明,电缆线的寄生电容与谐振频率呈负相关关系,较长的电缆线可提高对深层缺陷的检测能力;最后,建立CFRP检测实验平台,发现当高频PCB阵列线圈在连接不同BNC电缆线时,能够有效检测深层缺陷。该研究为通过调整连接PCB线圈的电阻-电感-电容分支电路参数来提高深层缺陷检测精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检测 高频印制电路板线圈 阻抗分析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缺陷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黏结性能影响下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寿命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张智梅 严一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0,共7页
基于混凝土和钢筋的疲劳本构模型及疲劳荷载下FRP-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构建了疲劳荷载下外贴FRP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界面黏结性能影响下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寿命的特征,并提出了一... 基于混凝土和钢筋的疲劳本构模型及疲劳荷载下FRP-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构建了疲劳荷载下外贴FRP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界面黏结性能影响下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寿命的特征,并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钢筋应力幅和FRP轴向刚度影响的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寿命预测公式。结果表明:考虑界面黏结性能影响的有限元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出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模式;减小应力幅和增大FRP轴向刚度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寿命;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可为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疲劳寿命 界面黏结-滑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5
作者 王坦 尹俊博 +5 位作者 李立巍 周志杰 杨帆 金沐 吴宁 戴素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为进一步探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前期实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界定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细化芯柱对承载力的作用。分别建立受压... 为进一步探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基于前期实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参数化分析,界定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细化芯柱对承载力的作用。分别建立受压破坏、屈服-受压破坏,以及屈服-受拉破坏模式下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设计流程,并对公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公式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该公式适用于大偏心受压下各类纤维增强合金材料(FRP)混合配筋偏心受压柱,为该类混合配筋柱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配筋 GFRP筋 偏心受压柱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计算 受压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的先进分析表征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应梓剑 陈建波 +7 位作者 徐金江 于谦 何璇 赵雪燕 朱春华 黄石亮 杨希 李诗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101,共20页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 分析表征技术是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主要包括色谱、质谱、波谱、光谱、热分析、显微、散射与衍射等,通过分析表征技术的定性/定量分析可获得含能材料的化学结构、组分含量、微观形貌等信息,进而为含能材料相关合成表征、质量控制、库存维护、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场景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极大推动了含能材料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分析表征技术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并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原位在线、多尺度贯通、高时空分辨等方向发展。为了更加清晰、全面地掌握含能材料分析表征技术现状与趋势,研究系统综述了各主要分析手段的技术内涵、功能特点以及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含能材料化学领域相关分析表征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含能材料 分析表征技术 自动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聚合物在食品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楠 王媛 +1 位作者 宗帅 赵文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环糊精聚合物(CDPs)是由环糊精(CD)分子以化学键合等手段构筑的含有多个环糊精单元的高分子衍生物,不仅很好地保留了环糊精的包络识别性能,还兼具聚合物优良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和化学可调性等优点。CDPs在样品前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 环糊精聚合物(CDPs)是由环糊精(CD)分子以化学键合等手段构筑的含有多个环糊精单元的高分子衍生物,不仅很好地保留了环糊精的包络识别性能,还兼具聚合物优良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和化学可调性等优点。CDPs在样品前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选择性吸附与分离、高效去除污染物、可再生性与环保性等特性为其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文概括了不同的CDPs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食品分析样品前处理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固相微萃取、磁性固相萃取、搅拌棒萃取等技术结合,CDPs能够有效地分离和富集食品中的目标分析物(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天然香味成分等)。并总结与展望了CDPs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环糊精聚合物 样品前处理 食品分析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点法的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地震变形可靠度分析
8
作者 张泽瀚 薛冰寒 +2 位作者 赵冠奇 方宏远 石明生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6,共8页
高聚物防渗墙技术具有高效、微创和经济等优点,已在中小型土质堤坝除险加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建在震区的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可靠度分析尚未开展。因此,基于倾度法和中心点法开展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地震变形的可... 高聚物防渗墙技术具有高效、微创和经济等优点,已在中小型土质堤坝除险加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建在震区的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可靠度分析尚未开展。因此,基于倾度法和中心点法开展高聚物防渗墙堤坝地震变形的可靠度分析,采用倾度法评价高聚物防渗墙堤坝的坝体变形情况,通过倾度值计算地震变形的可靠度评价指标,基于中心点法对高聚物防渗墙堤坝的地震变形进行可靠度分析。对某高度为15m的高聚物防渗墙堤坝进行了分析,其设计基准期内年计地震变形失效概率P y=2.44×10-7,对应的可靠指标β=5.03,满足规范要求,为高聚物防渗墙堤坝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防渗墙堤坝 可靠度分析 地震变形 倾度法 中心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多孔材料在色谱分离分析领域的应用
9
作者 王朝旭 王端达 +1 位作者 王树涛 宋永杨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4-605,共12页
色谱作为一种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色谱柱的固定相是色谱技术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研发具备高分辨分离性能的先进固定相材料,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序多孔材料(OPM)凭借其孔径的精确可控性... 色谱作为一种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色谱柱的固定相是色谱技术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研发具备高分辨分离性能的先进固定相材料,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序多孔材料(OPM)凭借其孔径的精确可控性和孔隙结构的规整排列,能够精确筛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分子,同时减少分子在流动路径中的无序扩散,从而克服了传统色谱材料在分离精度上的限制,有效解决了科研和工业领域在原料及产物纯化方面所面临的难题。过去的几十年间,科研人员已成功开发出多种新型OPM,这些材料被用作色谱柱的固定相基质,实现了对同系物、异构体和同位素等性质相近物质的高效且快速的分离。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有序多孔结构对色谱分离柱效率及分离度的影响,为OPM在色谱固定相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接着,文章综述了包括金属有机框架(MOF)、共价有机框架(COF)、多孔有机笼(POC)、介孔二氧化硅、嵌段共聚物(BCP)组装材料以及高内相乳液聚合物(PolyHIPE)在内的多种类型OPM在色谱分离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探讨了当前色谱OPM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多孔材料 色谱分离分析 框架材料 自组装 聚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加固方式下震损木框架的抗侧移性能
10
作者 曹纪兴 韩梦凡 +2 位作者 包超 何海杰 刘应扬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法和自攻螺钉加固法是木结构加固方法中常用的两种加固方法,目前对于加固胶合木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加固后强度方面的变化,抗侧力性能的研究数据偏少,且对于加固震损胶合木框架的研究有限。为研究采用不同方式加固的... 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法和自攻螺钉加固法是木结构加固方法中常用的两种加固方法,目前对于加固胶合木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加固后强度方面的变化,抗侧力性能的研究数据偏少,且对于加固震损胶合木框架的研究有限。为研究采用不同方式加固的震损胶合木框架的抗侧力性能,分别对两榀震损胶合木框架采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和自攻螺钉进行加固,并增设隅撑,采用水平往复荷载对试件进行加载,对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加固方法均能有效避免木框架构件顺纹劈裂;与自攻螺钉加固试件相比,碳纤维布加固试件的初始刚度和最大承载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更能抑制裂缝的发展;两榀框架的滞回曲线均呈较饱满的反“S”型,具有明显的捏缩效应。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软件Open Sees建立了两榀加固震损胶合木框架的简化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校准后的模型得出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进一步的参数分析奠定了基础。基于校准后的简化模型,重点研究分析了重力荷载对加固胶合木框架弹性刚度和最大承载力的影响,发现重力荷载对加固胶合木框架的抗侧力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加固后的震损胶合木框架提供了科学的参数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木框架 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 自攻螺钉加固 滞回曲线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胡椒酸/4,4′-联吡啶的Zn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Hirshfeld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娅蓉 赵九州 +2 位作者 赵成兄 梁毅农 孙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利用胡椒酸(HBDCA)和4,4′-联吡啶(4,4′-bpy)与Zn(NO_(3))_(2)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锌配位聚合物[Zn(BDCA)(4,4′-bpy)_(0.5)]_n(I),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SXRD)、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X射线粉末衍射(X... 利用胡椒酸(HBDCA)和4,4′-联吡啶(4,4′-bpy)与Zn(NO_(3))_(2)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锌配位聚合物[Zn(BDCA)(4,4′-bpy)_(0.5)]_n(I),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SXRD)、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I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2196(11)nm,b=1.01964(9)nm,c=1.67283(14)nm和β=100.771(6)°,分子式为C_(26)H_(18)N_(2)O_(8)Zn。在配合物I中,中心Zn原子位于扭曲的四面体几何构型中,配体连接金属形成1D链结构。Hirshfeld分析表明,链与链之间可通过π…π堆积和C—H…O相互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I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及固态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位聚合物 溶剂热合成 晶体结构 Hirshfeld分析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固态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昕阳 杨宁 +3 位作者 刘昌 段晓芳 黄巍 王丽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解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3年期间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主题检索构建数据集,从时间分布、国家合作、机构合作及文献共被引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石墨烯/高分子复合... 为了解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3年期间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主题检索构建数据集,从时间分布、国家合作、机构合作及文献共被引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研究活跃,中国、美国、印度为主要研究力量,中国的发文数占所有国家发文数的45%;电磁干扰、热导率及石墨烯纳米片是该领域的三个主要聚类,近期的研究热点为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用于电磁干扰,掺入石墨烯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高电磁屏蔽效率。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近期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为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在低添加量下,石墨烯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及振动荷载联合作用下注聚平台桩基承载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锦昆 郭海涛 +3 位作者 蒋习民 季文峰 王树青 宋宪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151,共12页
针对老区油田注聚开发过程中注聚泵长期持续高频、大幅值振动导致注聚平台桩基荷载大幅增加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荷载下注聚平台桩土耦合整体及局部分析模型,进而研究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对注聚平台动力响应及桩基... 针对老区油田注聚开发过程中注聚泵长期持续高频、大幅值振动导致注聚平台桩基荷载大幅增加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荷载下注聚平台桩土耦合整体及局部分析模型,进而研究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对注聚平台动力响应及桩基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注聚泵的振动会显著增加注聚平台桩基的基础承受的荷载,且随着注聚泵开启数量的增加,桩基承受的荷载呈线性增长趋势。与自重条件下桩基所受荷载相比,最大增长约35%,会导致桩基承载力安全系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平台 桩基承载力 动力响应分析 振动荷载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改善内养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力学与抗裂性能分析
14
作者 栾利强 宋星君 +2 位作者 江永盛 余和德 任俊颖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3,共5页
针对硫铝酸盐水泥基修复材料易开裂的问题,以及弥补高吸水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带来的强度缺陷,引入聚乙烯醇纤维,借助响应面法优化聚乙烯醇纤维/SAP硫铝酸盐水泥基体系。再依据干缩试验、断裂能试验,明确优化后,两种材... 针对硫铝酸盐水泥基修复材料易开裂的问题,以及弥补高吸水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带来的强度缺陷,引入聚乙烯醇纤维,借助响应面法优化聚乙烯醇纤维/SAP硫铝酸盐水泥基体系。再依据干缩试验、断裂能试验,明确优化后,两种材料的协同作用对体系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抗折强度随聚乙烯纤维的加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纤维长度为12 mm,掺量为1.65%,分散剂掺量为0.22%时,提升效果最佳;纤维与SAP组较常规组收缩率降低了65.12%,断裂能提高了11.77倍,证明纤维与SAP的协同作用,对修复材料性能改善具有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高吸水聚合物-聚乙烯醇纤维 力学性能 抗裂性能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活性剂改良盐渍土力学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车文越 刘瑾 +2 位作者 郝社锋 卜凡 任静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6-453,共8页
基于三轴剪切试验与可溶盐含量测试,探究高分子活性剂掺量与养护时间对硫酸型盐渍土力学性能与可溶盐含量的影响,揭示土体微观特性及其改良机理.结果表明:CLI型高分子活性剂的掺入能有效提升硫酸型盐渍土的力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其最佳... 基于三轴剪切试验与可溶盐含量测试,探究高分子活性剂掺量与养护时间对硫酸型盐渍土力学性能与可溶盐含量的影响,揭示土体微观特性及其改良机理.结果表明:CLI型高分子活性剂的掺入能有效提升硫酸型盐渍土的力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其最佳掺量为8%;活性剂与盐渍土发生置换反应,从而增强盐渍土的保水性能,有效降低盐渍土的可溶盐含量,CLI型高分子活性剂掺量越大,改良效果越好;养护时间达到7 d时,盐渍土的可溶盐含量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型盐渍土 高分子活性剂 力学性能 可溶盐含量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空间环境防护涂层热应力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梦芸 张锦麟 +6 位作者 马佳玉 唐登航 许文彬 王亮 谷红宇 章俞之 宋力昕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36,共22页
柔性聚合物材料作为航天器表面用关键材料,易受到空间环境的协同损伤,在其表面制备防护涂层是实现长期服役的重要技术。但由于常用防护涂层与基体间的性能差异,涂层易因应力出现开裂和剥落,因此应力分析对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柔性聚合物材料作为航天器表面用关键材料,易受到空间环境的协同损伤,在其表面制备防护涂层是实现长期服役的重要技术。但由于常用防护涂层与基体间的性能差异,涂层易因应力出现开裂和剥落,因此应力分析对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对于涂层应力的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试验测量以及基于数值仿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两类。梳理目前常见的试验测量方法,分析有损法和无损法试验测量的应用,整理归纳基于数值仿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相关应用,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其局限性以及应用前景。不同应力测试分析方法在材料的服役寿命和失效形式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机械有损测量方法难对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损法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有限元模拟具有实时、全面的应力测量优点,但是与实际涂层模型具有一定的差距。基于目前试验方法与有限元仿真各自的局限性,提出将有限元仿真与试验表征结合成为进一步指导涂层设计的有效方法,有望有效预测涂层失效机制,优化涂层材料制备工艺,开发具有低应力结构的涂层材料,为聚合物表面用关键涂层材料的轻量化发展和长期可靠服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 空间环境防护涂层 热应力 应力分析方法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均值算法-TOF聚类分析的复合材料板冲击损伤层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君 杨乐辉 +4 位作者 赵金玲 李念 裘进浩 赵建平 常乐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中的冲击损伤是威胁压力容器结构安全的重要隐患,有必要对CFRP中的冲击损伤进行层析研究,促成CFRP复合材料损伤定量化分析。提出基于K均值算法对超声C扫的飞行时间(TOF)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TOF值确定不...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中的冲击损伤是威胁压力容器结构安全的重要隐患,有必要对CFRP中的冲击损伤进行层析研究,促成CFRP复合材料损伤定量化分析。提出基于K均值算法对超声C扫的飞行时间(TOF)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TOF值确定不同簇所在层,对CFRP冲击损伤进行逐层定量化分析。同时,分析了冲击损伤的TOF图像,验证了基于K均值算法-TOF聚类分析的冲击损伤层析方法,并进一步通过水浸超声C扫试验获得多组试验数据,指出K均值聚类中簇的总数K为铺层总数的1.25倍即可满足损伤逐层分析,实现了不同铺层总数CFRP层合板冲击损伤的层析研究。TOF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直接对CFRP层合板各铺层的冲击损伤进行定量化,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FRP) 冲击损伤 K均值算法 TOF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模壳不排水加固RC墩柱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景杭 夏樟华 +3 位作者 姜绍飞 洪俊贤 朱朴 范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2-203,共12页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BFRP)模壳不排水加固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墩柱抗震恢复力模型,在拟静力试验基础上,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模壳加固墩柱进行数值分析,主要研究参数为...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BFRP)模壳不排水加固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墩柱抗震恢复力模型,在拟静力试验基础上,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模壳加固墩柱进行数值分析,主要研究参数为填充层混凝土强度、模壳厚度、加固高度、轴压比。研究表明:填充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墩柱抗震性能有所增强,但C40以上的填充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墩柱的抗震性能较为接近;模壳加固厚度较大墩柱的抗震性能优于厚度较小墩柱;当模壳加固高度较高时,墩柱的抗震性能较好,当加固高度大于2~3倍原墩柱塑性铰高度时,抗震性能提升效果趋于稳定;轴压比越大,墩柱的刚度退化较快,不利延性发展。后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建立了BFRP模壳加固RC墩柱恢复力模型,对比可知,恢复力模型与试验曲线拟合较好,能有效反映加固墩柱的滞回性能,可为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模壳 不排水加固 钢筋混凝土(RC)墩柱 有限元 参数分析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传感器智能脉诊系统信号采集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世丹 许红 +2 位作者 付红波 丁付阳 吴大鸣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6,共11页
脉搏诊断仪器的研发和使用为传统中医的智能诊断提供了客观基础,但现有的脉搏诊断设备没有考虑采集部位(寸、关、尺)与压力(浮、中、沉)共同作用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诊断精度仍有提升空间。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脉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脉搏诊断仪器的研发和使用为传统中医的智能诊断提供了客观基础,但现有的脉搏诊断设备没有考虑采集部位(寸、关、尺)与压力(浮、中、沉)共同作用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诊断精度仍有提升空间。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脉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智能脉诊系统和相应的脉搏信号处理方法。在寸、关、尺采集部位安装3个阵列柔性传感器,通过设置浮、中、沉不同压力阈值,获取多组脉象信号,接着提取信号特征,并基于多重集典型相关分析(Multi-se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analysis,MCCA)方法对多通道特征进行融合,以获得更多脉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4种典型脉象分类中,脉象分类准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设计的采集部位、压力相结合的脉象感应方法可以模拟还原中医诊断过程,有助于提取真实的脉搏信号,为后续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智能脉搏诊断设备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柔性阵列传感器 脉象感知 多重集典型相关分析特征融合 脉象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端基Y型全氟聚醚的氟谱解析及结构表征
20
作者 张文惠 唐茹意 +1 位作者 崔希利 邢华斌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8-1723,共6页
全氟聚醚及其衍生物(PFPEs)是一类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特异的理化性质使其具有较好的商业前景。目前国内相关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对PFPEs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对Y型PFPEs的研究非常少,亟需加强对相关领域的开发和研究。核磁共振氟谱(^(19... 全氟聚醚及其衍生物(PFPEs)是一类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特异的理化性质使其具有较好的商业前景。目前国内相关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对PFPEs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对Y型PFPEs的研究非常少,亟需加强对相关领域的开发和研究。核磁共振氟谱(^(19)F NMR)是解析PFPEs结构的重要技术,但由于技术封锁、制备困难等原因,有关Y型PFPE羧酸(PFPE-CA)的^(19)F NMR谱图解析尚不完善。本研究采用合适的制样条件,得到了清晰的Y型PFPE-CA的^(19)F NMR谱图,并对主链和端基中不同化学环境的F原子化学位移进行归属。对谱峰进行积分可计算活性混合物的组成以及样品的数均分子量。该分析方法准确、快捷,可为Y型PFPEs的生产及分离技术的突破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聚醚羧酸 Y型 结构解析 聚合物 电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